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月评(2013年12月)

来源 :集装箱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kuhen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我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演绎年度收官战。尽管船公司大力缩减运力,但由于运输需求疲弱,供需难以平衡。为迎接新年前出货小高峰,船公司于月中在多条航线上实施运价恢复计划,但执行效果各异。12月27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综合指数为点,较上月末上升1.7%;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综合指数为点,较上月末上升11.8%。
  1 欧地运价年前反弹
  欧洲航线总体处于由淡转旺的交替期,货量表现平淡。月初行情延续上月趋势进一步转淡,刺激船公司加速布局临时停航措施以稳固舱位利用率,并迎接接下来的涨价计划。月中,船公司的运力控制措施以及新年前部分货量的集中出运推动市场运价顺利上涨,平均运价超过美元/TEU。得益于船公司严格的运力控制措施以及对新年货量的信心,涨价后3周市场平均运价保持在美元/TEU以上;但不同的定价策略和市场预期导致部分船公司间的市场运价价差高达500美元/TEU,中小型船公司的市场运价普遍低于大型船公司。月初地中海航线货量下滑速度快于欧洲航线,部分船公司首周舱位利用率不足70%。尽管该航线跟随欧洲航线涨价,但货量加速下滑及运力供给略为宽松导致即期市场订舱价格走势不如欧洲航线稳健。12月27日,中国出口至欧洲、地中海航线运价指数分别为点和点,分别较上月末上涨6.1%和2.6%。
  2 北美运价上涨乏力
  北美航线运价上涨计划的执行情况不如欧地航线。随着我国农历新年出运季的逐步来临,船公司自12月开始“预热”市场运价。月中,大部分船公司执行既定的涨价计划,但运输需求的表现却挫伤部分船公司涨价的决心。尽管船公司收紧运力配置(据Alphaliner统计,12月远东至北美航线运力环比下滑3.4%),但从总体来看,美国航线运力配置仍较上年同期有所上升,主流船公司的船舶平均舱位利用率在90%左右徘徊,导致上海至美国东西两岸航线运价的实际涨幅仅为宣涨幅度的50%,更有部分船公司对本次涨价有所犹豫,涨价计划顺延1周执行,市场运价整体上升动能偏弱。12月27日,上海出口至美西、美东基本港市场运价(包括海运附加费)分别为美元/FEU和美元/FEU,分别较上月同期微涨2.0%和3.4%。
  3 澳新运价深度下跌
  亚澳运价协议组织成员船公司继续执行常规性的轮流停航计划,但由于需求端未见任何利好,澳新航线市场供求关系继续失衡,船舶平均舱位利用率仅维持在85%左右,多数船公司加大低价揽货力度,市场运价低位下探,当月跌幅逾200美元/TEU。12月上海出口至澳新基本港市场运价(包括海运附加费)均值为791美元/TEU,较上月下跌22.2%。
  4 日本航线平稳微调
  日本航线运输需求小幅下滑,上海港船舶平均舱位利用率下滑至80%以下,市场运价略有下降。12月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出口至日本航线运价指数均值为799.6点,较上月下降2.0%。
  (编辑:张 敏 收稿日期:2014-01-02)
  友情提示:同期《中国沿海(散货)运输市场月评》请见《水运管理》2014年第1期。
其他文献
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与文化的瑰宝,是否能走向国际化,首先要解决的必然是安全性与有效性的问题,即中药材质量优劣问题。自古以来,中药材形成了“看货评级,分档议价”的市场
1 中国A股码头上市公司指数走势  如图1所示,中国A股码头上市公司指数1月30日收于51.5点,当月均值为51.4点。第一期指数均值为51.6点,第二期指数均值为50.8点,第三期指数保持稳定,第四期指数均值回升至51.6点。沪深300指数下滑后振荡回升,港口板块总体走势稍逊于大盘。  港口上市公司发布2013年度业绩预告,多数实现利润、营业收入双增长。上港集团预计2013年实现净利润5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