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乌素沙地生态治理的复合土保水特性研究

来源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taozi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促进砒砂岩与沙复合成土高效节水技术在毛乌素沙地治理中的合理应用,开展了砂岩与沙不同配比、不同颗粒级配下的理化特性以及砒砂岩、沙及砒砂岩与沙复合土壤持水保水性能效果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砒砂岩与沙不同配比混合后,随砒砂岩比例增加,砂粒含量降低,粉粒含量增加,黏粒含量增加幅度较小,且黏粒在配比1∶1时达到最大值。从土壤质地变化角度,砒砂岩与沙混合的适宜比例为1∶5≤砒砂岩与沙混合比例≤1∶1;2)砒砂岩与沙配比为1∶2时是有效含水量与重力水大小关系的转折点,随着砒砂岩混合比例的增大,有效水含量开始增大,混合土壤的持水性能逐渐增强;3)砒砂岩与沙混合后,同时具有水分吸收和保水的作用,且沙中混合粒径2~4 cm砒砂岩岩块为最佳粒径范围;4)砒砂岩持水能力最强,砒砂岩与沙混合(1∶2比例)次之,沙最差,砒砂岩与沙混合后砒砂岩自身保持的水分向环境中释放,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延长持水时间。总之,砒砂岩与沙混合后弥补了各自不利特性,防止了土壤水分的流失和无效蒸发,提高了土壤持水保水能力,为毛乌素沙地的治理和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他文献
党建带团建以“建”为基础,从“带”出发。“建”除了基本的建设管理之外,也包括了人事结构设置、组织结构优化等方面。“带”则是党组织应当积极参与到团的相关事务中,当团组织存在着某些方面的疑问时,及时提供帮助和建议。国有企业要深入推进党建带团建工作,提升凝聚力,深化研究并积极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于此,本文简单阐述了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重要性,分析了相关工作现状,并提出了党建带团建
期刊
共青团组织在企业的改革发展中逐渐成为重要的有生力量,为实现企业未来发展目标,促进企业健康稳健发展,必须加强对党建带团建工作的重视,以党团共建机制凝聚合力,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文章从“党建带团建”重要意义入手,以川中北部采气管理处为例,分析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困境,阐述了党建带团建机制实践研究与成效,并就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提出了优化措施。
期刊
<正>共青团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是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这种政治属性,是共青团有别于其他群众组织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以党建带团建的基本前提。近年来,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坛生物)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强化思想帮带、强化组织帮带、强化机制帮带,探索实践党建
期刊
为提高洪水预报精度,以四川省寿溪流域和陕西省青阳岔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和降雨方差(S~2)对洪水进行分级,针对不同等级洪水建立多套流域参数进行洪水分级预报,减小由于全流域使用单一参数集而产生的预报误差,其次建立长短时记忆(LSTM)误差校正模型,对分级洪水预报结果进行校正。结果显示:利用洪水分级预报与LSTM集合校正的方法在寿溪流域应用,验证集场次洪水先后降低洪峰误差0
期刊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病人中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VD)水平与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自身抗体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病人181例,其中维生素D缺乏组101例,维生素D不足组62例,维生素D充足组18例。分析3组中25-OH-VD水平与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
期刊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RALI)是由输血引起的呼吸窘迫和急性肺损伤,是在输血后6小时内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死率为5%-10%。TRALI的病理机制分为抗体介导和非抗体介导两种,对于其发病机理“二次打击”模型的研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但目前针对TRALI的治疗还没有明确的方法。本文对TRALI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进行一系列阐述。
期刊
报纸
以徒骇河为研究对象,论述流域概况、洪水分级,分析超标准洪水时该河道在防洪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超标准洪水的应对措施以供探讨。
期刊
【目的】探讨毛乌素沙地植被物候长期趋势特征和年际波动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利用2001-2020年的MODIS MOD13Q1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在TIMESAT3.3软件中利用动态阈值法提取毛乌素沙地植被物候指标,包括生长季开始日期(SOS)、生长季结束日期(EOS)和生长季长度(LOS),分析SOS与EOS的长期趋势与年际波动的时间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偏相关性分析法
期刊
《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传播已逾百年,翻译活动对其作为经典的建构起重要作用。本文立足译者主体性,考察该书百年传播历程中的译者之为,区分和探析不同译者群体翻译或诠释思想的差异,突出和揭示共产党及其领导的译者对《共产党宣言》经典地位的建构历程与方式。研究发现,机构翻译、副文本增加、党内必读的阅读方式是其经典地位确立的重要方式。有鉴于《共产党宣言》在不同时期的复译和校定建构了文本的虚涵数意,研究须进一步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