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 国家指挥 企业冲锋

来源 :管理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ad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主任沈龙海
  
  1966年北京石油学院研究生毕业,曾在企业工作十多年。1989年在美国哈佛商学院学习。
  长期从事能源开发、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历任国家经委能源局局长,国家计委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司司长、国土地区司司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经济参赞。2000年底回国后参加“世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至今。
  这位曾参与拟定《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的节能事业先行者告诉记者,他现在投入全部精力在节能工作中,就是希望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內,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点事情,为子孙后代做点有益的事情。
  2008年2月3日,沈龙海主任在他位于北京西二环边的简朴办公室中,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在简单沟通采访内容后,沈主任反问了记者一个问题:“到底是谁要求节能?”
  
  节能,“国家是主导,企业是主体”
  
  沈主任告诉记者,其实,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在政府层面,就已经意识到了节能的重要性,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采取措施加强节能工作。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他所在的国家计委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司,就和世行合作,进行过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和对策的专门课题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节能潜力巨大,这种“巨大”包括可降低的能耗空间很大,节能项目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很大,而且,节能所蕴含的经济效益也很大。
  “可以说,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在节能方面的重视程度已经是相当高了,节能已经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但问题是,到底谁能够将:节能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是企业,尤其是耗能企业。节能,国家是主导,但主体是企业。”沈主任开宗明义指出,节能这场仗,企业必须是冲锋陷阵的主力军。
  到底是国家要节能还是企业自身发展要求节能?国家要倡导、主导节能,我们的政府在这方面,已经并将继续制定法规政策措施支持节能,并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节能目标。下一步,在落实节能目标的时候,一定要树立这样的观念:对一个企业而言,要不要节能,实际上是自身发展的要求,不是政府又给企业摊派任务了。只有每个企业都树立这样的观念,才不会出现“仅仅把节能目标落实在各种报表中”的情况。
  
  进一步推广“节约就是创收”的理念
  
  国家坚决执行和实施“节能基本国策”,是在国家、政府层面,给耗能企业施加了压力,要求这些企业进行节能。
  但是,由于大多数节能项目的规模和经济效益在企业经营中并不占重要地位,加上节能技术引入的成本及其投资风险,多数企业负责人往往把注意力放在扩大生产和增加产品的市场份额上,除部分高耗能企业从节省成本出发对节能有一定认识外,大多数企业认为能源占产品成本不是太高,往往缺乏节能的主动性和动力,只有压力而没有动力的节能措施,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流于报表”,应付了事。
  沈主任认为,要让企业真正从自身发展要求出发,来深刻认识节能,要让企业在节能上“求真务实”,真正将节能落实在行动上,实实在在地实施节能项目,实实在在地节约能源,必须大张旗鼓地给耗能企业算账,让这些企业改变固有的“只有扩大生产”才能增加经济效益的思想,树立“节约也是创收”的理念,认识到节能是企业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大事,形成节能是继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四大能源之后的“第五能源”的认识。
  
  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推动企业节能自觉性
  
  在压力面前,又具备了节能自觉性的耗能企业,在开展节能工作时,往往又会在复杂、投入巨大的节能改造面前打退堂鼓。
  那么,如何让这些愿意在“节能之战”中冲锋陷阵的企业,能够顺利地“战之能胜”?就需要在机制上为这些企业创造良好的节能改造途径。
  就此,沈主任详细向记者介绍了“合同能源管理”机制。
  在经过几次石油危机后,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一种基于市场的、全新的节能项目投资机制“合同能源管理”在发达国家中逐步发展起来,基于这种节能新机制运作的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国外ESCO,中国EMCo)也得到了迅速,尤其是在美国、加拿大已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节能服务产业。
  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是指专门的节能服务公司与愿意进行节能改造的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向客户提供能源审计、节能改造方案设计、原材料和设备采购、施工、培训、运行维护、节能量检测和确定等一条龙综合性服务,同时提供服务所需的资金:并在合同期内,从节省下来的能源费用中回收投资、获得合理利润。
  即,通过这种机制,愿意进行节能的企业,可以在不进行投入的情况下,通过与专业的节能服务公司进行合作的方式,通过让出前期部分节能收益的方式,启动节能改造。
  1996年开始,由原国家经贸委、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共同实施了推动我国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发展的“世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目的是提高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促进我国节能机制的转换,通过节能信息传播及相关的能力建设,形成基本市场机制的节能服务产业,以克服我国当时面临的种种节能市场障碍,加速各类技术上成熟、经济上合理的节能项目的普遍实施,推动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
  此项目的第一期合作主要以“合同能源管理”这种节能机制的引入、示范为主。当时,我国在北京、辽宁、山东成立3家节能服务公司进行示范,每家公司都有世行贷款的支持,用于合同能源管理的机制运作。
  2003年年底,此项目合作进入第二期,即进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推广应用的阶段。当时,3家示范公司远远满足不了节能市场的需要,但是更多的新的节能服务公司不能依靠世界银行贷款推动市场,发展市场还需要自有资金或银行贷款。但银行贷款需要担保,这些刚刚成立的节能服务公司贷款担保能力很差,在项目二期便设计了专项贷款担保资金模式。这次GEF拿出2200万美元作为专项担保资金,用以帮助一些适合的节能服务公司从银行贷款发展节能服务市场。
  2004年4月3日,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在北京正式成立了。EMCA成立后,一直致力于推广和发展“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有针对性地为新兴和潜在的节能服务公司提供技术援助,帮助他们建立和提高各方面的运营能力,致力于扶持节能服务公司更快地成长、壮大,致力于培育和促进节能服务产业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EMCA会员发展很快,从成立时59家发展到2007年底的308家会 员。
  
  通过机制创新解决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所面临问题
  
  鉴于投身节能事业的企业,有各种不同的需求,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上,也需要针对不同企业的需求,不断进行机制及相关模式的创新。
  沈主任介绍,目前“合同能源管理”主要有3种模式:一是节能效益分享型,即节能服务公司自己融资,帮助耗能企业实施节能项目的改造,按照合同约定,按照一定比例分享节能效益,合同结束之后,设备和节能效益全部由耗能企业所拥有;二是节能量保证型,资金不一定全部来自节能服务公司,也可能是耗能企业自己有一部分资金,节能服务公司最主要的是要保证所承诺的节能量,否则就要进行赔付;三是能源费用托管型,即耗能企业的能源费用,包括电、热能全部交给节能服务公司进行托管,节能服务公司自行对耗能企业的相关设备进行改造,节约的效益归节能服务公司所有。
  以上3种模式,往往针对不同的耗能企业。比如,商场、宾馆、饭店、医院等耗能机构,鉴于他们每年都有固定的能源费用,可以通过能源费用托管的方式,由专业的节能服务公司介入实现节能。
  比如说一家医院每年的能源费用支出是1000万元,专业的节能服务公司可以和该医院签订一个能源费用托管型的“能源管理合同”,医院以后每年支付900万元给该节能服务公司,一般的合同期限为10年-15年。通过采取各种专业的节能举措,该节能服务公司可能只需要每年支付700万元能源费用,就可以完全保障医院的能源供应了。“尽管合同能源管理已经有多种合作模式,但节能服务的手段还是要进一步创新,”沈主任强调指出。
  还是以刚才与医院签署合同的节能服务公司举例,为了进行节能改造,需要添置节能设备,这往往是一笔百万级别的资金。对于一些节能服务公司尤其是刚刚进入节能服务产业的公司而言,是一笔很大的资金。如果没有外部资金支持,节能服务公司有时候往往难以开展业务。
  沈主任透露,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正在推动节能减排投融资渠道的进一步拓宽。比如,引进专业的金融机构,对节能项目提供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
  此外,随着我国节能工作的深入,一些大型企业也将大力开展节能工作。而此类企业,由于自身具备相当的技术、资金、设备实力,往往不需要一些外部的节能服务机构为其服务。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正在推动这些企业,在其内部设立节能服务公司,首先是为该企业内部开展节能服务,以后,这些内部的节能服务公司,可以再服务社会其他机构。比如,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就在内部成立了自己的节能服务公司。
  “我相信,随着国家对节能工作力度的加强,随着企业节能意识的增强,随着合同能源管理等新机制的进一步创新,我国将涌现出一批节能服务公司,中国的节能服务产业将得到快速的可持续发展。”沈主任在送别记者的时候,满怀信心地说。
其他文献
张向宁引起我们的注意,已经是很早的事情。
期刊
对“强巴格桑”这个名字,也许有些耳熟,尤其是在看过《布达拉宫》这部迄今为止我国最大规模的布达拉宫纪录影片。强巴格桑的藏语旁白,自然地与影片融合在一起,镜头跟随他缓缓穿行的脚步,记录着布达拉宫的每一个神秘角落。  强巴格桑,布达拉宫管理处的处长,被誉为布达拉宫的“总管”。岁月沧桑,他在布达拉宫管理处工作已经有二十个年头。    “布达拉宫的保护是一流的”      回忆起早些年的情况,头发花白的强巴
期刊
“有好产品运不出去”,曾经是大多数西藏企业共同面临的困境。而随着西藏铁路的通车,所有的问题迎刃而解。如今,一年多时间过去了,西藏企业不仅仅获得了运输上的便利,随着而来的,是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旷世好水,不可多得。”5100西藏冰川矿泉水有限公司市场总监燕紫指着面前的一瓶矿泉水对记者说,这也是5100冰川矿泉水的品牌定位。去年,公司刚刚搬到北京,而这仅仅是5100西藏冰川矿泉水进入内地高端
期刊
如出一辙的运营模式和新锐实用的功能,郭德英能带领宇龙酷派复制“黑莓”奇迹吗。    郭德英与黑莓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发生在1999年。当时,他花399美元在加拿大多伦多买了一款黑乎乎的,并目凯看起来有些笨拙的黑莓手机。这个整合了电脑和手机双重功能的“家伙”深受北美高端人上厚爱,而更让郭德英吃惊的是,正是这个看起来有点像掌上电脑的家伙,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崛起,并一举打破了世界手机产业的格局:在大众领域,诺
期刊
是什么让这个中国哈佛第一人的“神童”能够在事业上大获成功,家庭又美满幸福?    《倚天屠龙记》里张三丰教张无忌太极拳,有一句话,忘得越快越好,全部忘记,正是武艺学成时。  或许有人以为这只是武侠小说里的玄幻,而现实生活中的邵亦波,很小就已受到父亲类似的训练:54张扑克牌,去掉两张王,J当成11,Q当成12,K当成13。随意从牌中抽去一张,通过数学计算,算出这一张牌是什么。  就是这简单的心算,练
期刊
最有效的节能方法?也许每个人都会给你一百个答案。但或许重要的不在于这些方法是不是最有效的,重要的是,为了节能,我们能不能竭尽所能?    全国人大:循环经济是节能减排的最有效模式    在享受经济高增长带来的繁荣的同时,生活在中国这片热土上的每一个人都亲身体会到,我们为增长正在付出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的巨大代价。而发展循环经济此时进入人们的视野。全国人大正在加紧制定循环经济法。因为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源
期刊
发生在上世纪的“蒙特利尔陷阱”依然历历在目,蒙特利尔奥运会在轰轰烈烈之后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座座空荡荡的体育场,还给纳税人留下了30年的债务。    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被称为“一场旷日持久的蒙特利尔纳税人的噩梦”,实际投资完全失去控制,花费了24亿美元,超出预算近20倍,亏损达10亿美元以上。体育中心的建设投资超出预算6倍,工期一拖再拖。奥运会后,蒙特利尔公民承担了一个新的税种——奥运特别税,而
期刊
中国沫若书画院,是在四川乐山沙湾区(郭沫若先生故里)人民政府的主持下,在四川省委宣传部、文化厅、四川省美协等单位的支持下,于1988年成立的。  书画院成立后,聚集了一批书画家,他们在乐山沙湾区人民政府领导下,通过定期的笔会交流、相互沟通,为郭沫若先生故乡的书画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借书画院副院长金伟展到北京之机,我们采访了他。金院长别名山行,笔名燕山居士。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
期刊
台湾的“卡奴”现象一度成为热门话题,因为卡债高筑,有些人流落街头。而在我们身边,如今有人因为过度刷卡而入不敷出,有人因为无力还债而被银行告上法庭……提前消费产生的快感,以及金融机构滥发信用卡的“圈地”运动,在一定度上催生了日益壮大的“卡奴”族群。    一卡在手,什么都有?    曾几何时,我们还在为看上一件心爱的品但囊中羞涩无力购买而郁闷,如今,这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因为手里有卡,心中不慌。
期刊
这是一个以惊人速度迅速成长的企业,被誉为方便面领域的“蒙牛”;这是一个以“五谷道场”的产品和品牌创新掀起行业革命,颠覆行业格局的“黑马”。10亿往往会成为企业发展的一道坎,中旺的发展轨迹,隐含着企业挺进10亿的成长密码。    1999年9月,投资仅170万资金的河北隆尧县中旺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此前曾是华龙集团西北总经销商的王中旺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中旺将市场定位于广大的农村和中小城镇的工薪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