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构方程法(SEM)是一种社会学中非常好的一个数据处理方法,文章构建了一个企业信用五大因素(员工信用、消费者信用、银行信用、社会信用和大股东信用)与可持续增长之间的实证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后SEM法,验证了二者之间显著的促进关系,说明了企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增长必须考虑其信用问题。
关键词:结构方程法;企业信用;可持续增长
一、 引言
企业信用的好坏不仅影响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对经济发展、法制建设、经济制度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整个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培育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我国社会信用的恶化主要源于我国企业信用的恶化。本文通过企业信用五大因素与可持续增长关系的模型假设和实证研究,试图说明企业信用对企业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地位。
二、 结构方程法(SEM)
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该方法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成熟,可惜国内了解的人并不多。20世纪80年代以来,结构方程模型迅速发展,弥补了传统统计方法的不足,成为多元数据分析的重要工具。
1. 三种分析方法对比。
(1)线性相关分析(Linear Correlation Analysis):线性相关分析指出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的统计联系。两个变量地位平等,没有因变量和自变量之分。因此相关系数不能反映单指标与总体之间的因果关系。
(2)线性回归分析(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线性回归是比线性相关更复杂的方法,它在模型中定义了因变量和自变量。但它只能提供变量间的直接效应而不能显示可能存在的间接效应。而且会因为共线性的原因,导致出现单项指标与总体出现负相关等无法解释的数据分析结果。
(3)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是一种建立、估计和检验因果关系模型的方法。模型中既包含有可观测的显在变量,也可能包含无法直接观测的潜在变量。结构方程模型可以替代多重回归、通径分析、因子分析、协方差分析等方法,清晰分析单项指标对总体的作用和单项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简单而言,与传统的回归分析不同,结构方程分析能同时处理多个因变量,并可比较及评价不同的理论模型。与传统的探索性因子分析不同,在结构方程模型中,我们可以提出一个特定的因子结构,并检验它是否吻合数据。通过结构方程多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组别内各变量的关系是否保持不变,各因子的均值是否有显著差异。
2. 结构方程处理方法。目前,已经有多种软件可以处理SEM,包括:LISREL,AMOS,EQS,Mplus。结构方程模型假设条件有:合理的样本量、连续的正态内生变量、模型识别(识别方程)、完整的数据或者对不完整数据的适当处理。模型的说明和因果关系的理论基础(实际上就是假设检验的逻辑-只能说你的模型不能拒绝,而不能下定论说模型可以被接受)
三、 实例分析
1. 企业信用与可持续增长模型构建。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中的组织理论,企业信用处在一个社会环境中,将主要面对五个方面的利益相关者关系,企业与员工信用,企业与消费者信用,企业与银行(债权人)信用,企业与社会信用,企业与大股东信用。此五者关系可以构成一个企业广义信用的五大方面,用以来代表企业信用能力;可持续增长。根据姚益龙等(2009)中关于企业可持续增长的实证研究表明,75%以上的主因子分析将企业可持续增长,归因为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规模和行业地位。由此对二者关系构建以下模型。
2. 实证设计。本文的问卷设计主要是围绕信用竞争力对企业可持续增长推动作用的分析框架而展开的,要求问卷内容能够为相关研究服务,提供验证理论假设所需的有效数据。从研究目的出发,参照Delmar(2003)研究的相关量表,我们设计的问卷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填报者个人的基本信息;
(2)关于填报者对目标企业信用水平的判断;
(3)关于填报者对目标企业可持续增长的判断。
在大量文献资料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并参考了国内外一些调查量表,设计了初步的调查问卷。为了使问卷内容反映的理论框架更加严密,作者与所在的学术团队进行了多次交流和探讨,将研究目的和初步问卷以电子邮件形式发给多位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征求他们对研究整体思路和问卷合理性的意见。根据反馈进行了相应修改,使之更加科学合理。
然后,本文选取了部分相关企业进行了深度访谈。访谈对象包括基层领导、客户经理、员工及部分的合伙人,他们对企业感知有深入的了解。访谈目的包括两方面:一是验证初步研究思路,就初始假设征询被访谈者的意见,以验证研究思路与现实是否吻合;二是调查研究模型的表面有效性,测试可观测变量的效果,并对问卷进行进一步的完善。通过调研,我们对问卷中的一些可观测变量进行了描述上的改进。最后,我们以上海交通大学战略管理研究中心平台为依托,选择部分EMBA、MBA学员用户社会关系网络进行了预调研,鼓励被测试者对问卷提出修改意见,以验证问卷中指标设置的合理性与可测性。根据回收的问卷,我们进行了可靠性分析和因子分析,检验问卷设计的信度和结构效度。
3. 变量定义与指标选择。
(1)员工信用。企业的员工信用感知是本研究中重要的解释变量,对于企业的员工信用感知的测量本研究计划采取7级里克特打分法,通过4个题项对其进行度量,它们分别为:(YG1)企业所承诺的待遇通常是否落实;(YG2)企业是否给于员工足够的培训;(YG3)企业是否具备公平公正的内部机制与文化;(YG3)企业是否对于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有完整计划并得以落实。
(2)客户信用。对于客户信用的测度,本研究采用7级里克特打分法,用4个题项对企业的客户信用感知进行测量,它们是:(XF1)能否提供给用户具有品质保障的产品/服务;(XF2)用户在享受服务或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是否感觉与企业宣传相符;(XF3)能否及时相应用户质疑/投诉并妥善解决;(XF4)企业对用户的承诺是否能够有效实现。
(3)银行信用。对于银行信用的测度,本研究采用7级里克特打分法,用4个题项对银行信用感知进行测量,它们是:(YH1)企业是否经常性出现资金紧张;(YH2)企业是否存在财务虚构行为;(YH3)企业是否经常性申请账务延期;(YH4)企业是否有非常严格的财务制度。
(4)社会信用。对于社会信用感知的测度,采用里克特7级打分法,用4个题项对社会信用感知进行测量,它们是:(SH1)企业是否经常性传出不良消息;(SH2)企业是否有过严重的非社会责任历史(非法排放等);(SH3)企业是否有专门的形象维护/发展计划;(SH4)企业是否经常参与社会捐赠。
(5)股东信用。股东信用感知是主要的二级潜变量,本研究采用里克特7级打分法,用4个题项来进行度量,它们是:(GD1)最近三年是否得以合理分红;(GD2)公司业绩是否稳定发展;(GD3)管理层有无异常更迭迹象;(GD4)公司的审计/财报制度是否公正透明。
(6)盈利能力。对于盈利能力的认知,我们采用里克特7级打分法,参考国外Davidsson研究,用5个题项来进行度量,它们是:(YL1)企业的产品/服务在市场上是否有充足的竞争力;(YL2)企业的渠道建设是否完善;(YL3)企业有无明确的技术储备或发展规划;(YL4)企业的成本是否具有明显优势;(YL5)企业的市场开拓是否具备特殊优势。
(7)企业规模。对于企业规模的度量,我们采用里克特7级打分法,用4个题项来进行度量,它们是:(GM1)企业是否具备完整的产品/服务体系;(GM2)最近三年,企业的规模是否稳定增长;(GM3)与行业内其他企业相比,企业的规模是否有足够的影响力;(GM4)企业与上下游议价是否经常占据优势地位。
(8)行业影响。对于行业影响的认知,我们采用里克特7级打分法,用5个题项来进行度量,它们是:(HY1)企业所处整体行业的成熟度如何;(HY2)近年以来整体行业技术水平是否有显著创新;(HY3)是否出现较为强劲增长的替代/竞争行业;(HY4)行业有无的客户指向是否具有长期性;(HY5)行业的上下游是否存在较为显著的创新或发展。
4. 问卷数据处理结果。本研究参照以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数据,对于回收的问卷数据,将进行描述性统计、信度与效度检验、以及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等工作。本研究使用的分析软件为SPSS for Windows 13.0版和Lisrel8.7版。处理结果和路径图如图2。
5. 参数估计。
假设1:如表1所示,员工信用对盈利能力的路径系数标准化估计值为0.11,T值为2.44,大于推荐的标准值1.96,路经系数在0.05水平上显著,说明员工信用感知对企业盈利能力有正向影响关系,因此有针对性的提升员工对企业的信任能够推动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假设1成立。
假设2:如表1所示,客户信用感知到盈利能力之间的路径系数标准化估计值为0.43,T值为1.99。说明客户信用感知与企业盈利能力存在正相关关系,提高客户信用的有效性水平有助于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因此假设2成立。
假设3:如表1所示,社会信用感知到盈利能力之间的路径系数标准化估计值为0.36,T值为2.38,大于推荐的标准值1.96,路经系数在0.05水平上显著,说明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知与盈利能力之间有密切关系,提高企业社会投入水平有助于推动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因此假设3成立。
假设4:如表1所示,客户信用到企业规模的路径系数标准化估计值为0.34,T值为3.73,大于推荐的标准值1.96,路经系数在0.05水平上显著,说明客户信用感知与企业规模之间有密切关系,良好的信用感知的对于促进企业规模的壮大有显著影响,因此假设4成立。
假设5:如表1所示,银行信用到企业规模之间的路径系数标准化估计值为0.30,T值为2.43,大于推荐的标准值1.96,路经系数在0.05水平上显著,说明银行信用度的提升与企业规模发展有密切关系,围绕强化银行信用度的努力有助于提高企业规模发展能力,因此假设5成立。
假设6:如表1所示,股东信用到企业规模之间的路径系数标准化估计值为0.31,T值为2.59,大于推荐的标准值1.96,路经系数在0.05水平上显著,说明股东信用度的提升与企业规模发展有密切关系,股东的支持有助于提高企业规模发展能力,因此假设6成立。
假设7:如表1所示,客户信用到行业影响之间的路径系数标准化估计值为0.37,T值为3.16,大于推荐的标准值1.96,路经系数在0.05水平上显著,说明客户信用度的提升与行业影响发展有密切关系,拥有客户的信任有助于提高行业发展潜力,因此假设7成立。
假设8:如表1所示,股东信用到行业影响之间的路径系数标准化估计值为0.44,T值为2.55,大于推荐的标准值1.96,路经系数在0.05水平上显著,说明股东信用度的提升与行业影响有密切关系,投资者的信心有助于提高行业发展能力,因此假设8成立。
四、 结论
通过运用结构方程方法对信用五大因素对企业可持续增长推动作用的分析表明,本研究假定的“企业信用—可持续增长”机制模型是合理的。通过优化利益相关者的信用感知水平,能够有效的改善其对现有企业乃至产业的评价,进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支撑。该部分的研究从实证的角度说明,企业信用的建设,应当是和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打造的综合工程,需要在各个方面付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http://wenku.baidu.com/view/6ab- cf24e767f5acfa1c7cdae.html
2. 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重庆:重庆大学,2009.
3. 姚益龙,戈静,刘晋华.上市公司成长性与其信用意愿的关系研究.广东:中山大学岭南学院,2009.
4. Davidsson,P.
关键词:结构方程法;企业信用;可持续增长
一、 引言
企业信用的好坏不仅影响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对经济发展、法制建设、经济制度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整个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培育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我国社会信用的恶化主要源于我国企业信用的恶化。本文通过企业信用五大因素与可持续增长关系的模型假设和实证研究,试图说明企业信用对企业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地位。
二、 结构方程法(SEM)
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该方法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成熟,可惜国内了解的人并不多。20世纪80年代以来,结构方程模型迅速发展,弥补了传统统计方法的不足,成为多元数据分析的重要工具。
1. 三种分析方法对比。
(1)线性相关分析(Linear Correlation Analysis):线性相关分析指出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的统计联系。两个变量地位平等,没有因变量和自变量之分。因此相关系数不能反映单指标与总体之间的因果关系。
(2)线性回归分析(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线性回归是比线性相关更复杂的方法,它在模型中定义了因变量和自变量。但它只能提供变量间的直接效应而不能显示可能存在的间接效应。而且会因为共线性的原因,导致出现单项指标与总体出现负相关等无法解释的数据分析结果。
(3)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是一种建立、估计和检验因果关系模型的方法。模型中既包含有可观测的显在变量,也可能包含无法直接观测的潜在变量。结构方程模型可以替代多重回归、通径分析、因子分析、协方差分析等方法,清晰分析单项指标对总体的作用和单项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简单而言,与传统的回归分析不同,结构方程分析能同时处理多个因变量,并可比较及评价不同的理论模型。与传统的探索性因子分析不同,在结构方程模型中,我们可以提出一个特定的因子结构,并检验它是否吻合数据。通过结构方程多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组别内各变量的关系是否保持不变,各因子的均值是否有显著差异。
2. 结构方程处理方法。目前,已经有多种软件可以处理SEM,包括:LISREL,AMOS,EQS,Mplus。结构方程模型假设条件有:合理的样本量、连续的正态内生变量、模型识别(识别方程)、完整的数据或者对不完整数据的适当处理。模型的说明和因果关系的理论基础(实际上就是假设检验的逻辑-只能说你的模型不能拒绝,而不能下定论说模型可以被接受)
三、 实例分析
1. 企业信用与可持续增长模型构建。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中的组织理论,企业信用处在一个社会环境中,将主要面对五个方面的利益相关者关系,企业与员工信用,企业与消费者信用,企业与银行(债权人)信用,企业与社会信用,企业与大股东信用。此五者关系可以构成一个企业广义信用的五大方面,用以来代表企业信用能力;可持续增长。根据姚益龙等(2009)中关于企业可持续增长的实证研究表明,75%以上的主因子分析将企业可持续增长,归因为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规模和行业地位。由此对二者关系构建以下模型。
2. 实证设计。本文的问卷设计主要是围绕信用竞争力对企业可持续增长推动作用的分析框架而展开的,要求问卷内容能够为相关研究服务,提供验证理论假设所需的有效数据。从研究目的出发,参照Delmar(2003)研究的相关量表,我们设计的问卷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填报者个人的基本信息;
(2)关于填报者对目标企业信用水平的判断;
(3)关于填报者对目标企业可持续增长的判断。
在大量文献资料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并参考了国内外一些调查量表,设计了初步的调查问卷。为了使问卷内容反映的理论框架更加严密,作者与所在的学术团队进行了多次交流和探讨,将研究目的和初步问卷以电子邮件形式发给多位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征求他们对研究整体思路和问卷合理性的意见。根据反馈进行了相应修改,使之更加科学合理。
然后,本文选取了部分相关企业进行了深度访谈。访谈对象包括基层领导、客户经理、员工及部分的合伙人,他们对企业感知有深入的了解。访谈目的包括两方面:一是验证初步研究思路,就初始假设征询被访谈者的意见,以验证研究思路与现实是否吻合;二是调查研究模型的表面有效性,测试可观测变量的效果,并对问卷进行进一步的完善。通过调研,我们对问卷中的一些可观测变量进行了描述上的改进。最后,我们以上海交通大学战略管理研究中心平台为依托,选择部分EMBA、MBA学员用户社会关系网络进行了预调研,鼓励被测试者对问卷提出修改意见,以验证问卷中指标设置的合理性与可测性。根据回收的问卷,我们进行了可靠性分析和因子分析,检验问卷设计的信度和结构效度。
3. 变量定义与指标选择。
(1)员工信用。企业的员工信用感知是本研究中重要的解释变量,对于企业的员工信用感知的测量本研究计划采取7级里克特打分法,通过4个题项对其进行度量,它们分别为:(YG1)企业所承诺的待遇通常是否落实;(YG2)企业是否给于员工足够的培训;(YG3)企业是否具备公平公正的内部机制与文化;(YG3)企业是否对于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有完整计划并得以落实。
(2)客户信用。对于客户信用的测度,本研究采用7级里克特打分法,用4个题项对企业的客户信用感知进行测量,它们是:(XF1)能否提供给用户具有品质保障的产品/服务;(XF2)用户在享受服务或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是否感觉与企业宣传相符;(XF3)能否及时相应用户质疑/投诉并妥善解决;(XF4)企业对用户的承诺是否能够有效实现。
(3)银行信用。对于银行信用的测度,本研究采用7级里克特打分法,用4个题项对银行信用感知进行测量,它们是:(YH1)企业是否经常性出现资金紧张;(YH2)企业是否存在财务虚构行为;(YH3)企业是否经常性申请账务延期;(YH4)企业是否有非常严格的财务制度。
(4)社会信用。对于社会信用感知的测度,采用里克特7级打分法,用4个题项对社会信用感知进行测量,它们是:(SH1)企业是否经常性传出不良消息;(SH2)企业是否有过严重的非社会责任历史(非法排放等);(SH3)企业是否有专门的形象维护/发展计划;(SH4)企业是否经常参与社会捐赠。
(5)股东信用。股东信用感知是主要的二级潜变量,本研究采用里克特7级打分法,用4个题项来进行度量,它们是:(GD1)最近三年是否得以合理分红;(GD2)公司业绩是否稳定发展;(GD3)管理层有无异常更迭迹象;(GD4)公司的审计/财报制度是否公正透明。
(6)盈利能力。对于盈利能力的认知,我们采用里克特7级打分法,参考国外Davidsson研究,用5个题项来进行度量,它们是:(YL1)企业的产品/服务在市场上是否有充足的竞争力;(YL2)企业的渠道建设是否完善;(YL3)企业有无明确的技术储备或发展规划;(YL4)企业的成本是否具有明显优势;(YL5)企业的市场开拓是否具备特殊优势。
(7)企业规模。对于企业规模的度量,我们采用里克特7级打分法,用4个题项来进行度量,它们是:(GM1)企业是否具备完整的产品/服务体系;(GM2)最近三年,企业的规模是否稳定增长;(GM3)与行业内其他企业相比,企业的规模是否有足够的影响力;(GM4)企业与上下游议价是否经常占据优势地位。
(8)行业影响。对于行业影响的认知,我们采用里克特7级打分法,用5个题项来进行度量,它们是:(HY1)企业所处整体行业的成熟度如何;(HY2)近年以来整体行业技术水平是否有显著创新;(HY3)是否出现较为强劲增长的替代/竞争行业;(HY4)行业有无的客户指向是否具有长期性;(HY5)行业的上下游是否存在较为显著的创新或发展。
4. 问卷数据处理结果。本研究参照以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数据,对于回收的问卷数据,将进行描述性统计、信度与效度检验、以及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等工作。本研究使用的分析软件为SPSS for Windows 13.0版和Lisrel8.7版。处理结果和路径图如图2。
5. 参数估计。
假设1:如表1所示,员工信用对盈利能力的路径系数标准化估计值为0.11,T值为2.44,大于推荐的标准值1.96,路经系数在0.05水平上显著,说明员工信用感知对企业盈利能力有正向影响关系,因此有针对性的提升员工对企业的信任能够推动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假设1成立。
假设2:如表1所示,客户信用感知到盈利能力之间的路径系数标准化估计值为0.43,T值为1.99。说明客户信用感知与企业盈利能力存在正相关关系,提高客户信用的有效性水平有助于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因此假设2成立。
假设3:如表1所示,社会信用感知到盈利能力之间的路径系数标准化估计值为0.36,T值为2.38,大于推荐的标准值1.96,路经系数在0.05水平上显著,说明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知与盈利能力之间有密切关系,提高企业社会投入水平有助于推动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因此假设3成立。
假设4:如表1所示,客户信用到企业规模的路径系数标准化估计值为0.34,T值为3.73,大于推荐的标准值1.96,路经系数在0.05水平上显著,说明客户信用感知与企业规模之间有密切关系,良好的信用感知的对于促进企业规模的壮大有显著影响,因此假设4成立。
假设5:如表1所示,银行信用到企业规模之间的路径系数标准化估计值为0.30,T值为2.43,大于推荐的标准值1.96,路经系数在0.05水平上显著,说明银行信用度的提升与企业规模发展有密切关系,围绕强化银行信用度的努力有助于提高企业规模发展能力,因此假设5成立。
假设6:如表1所示,股东信用到企业规模之间的路径系数标准化估计值为0.31,T值为2.59,大于推荐的标准值1.96,路经系数在0.05水平上显著,说明股东信用度的提升与企业规模发展有密切关系,股东的支持有助于提高企业规模发展能力,因此假设6成立。
假设7:如表1所示,客户信用到行业影响之间的路径系数标准化估计值为0.37,T值为3.16,大于推荐的标准值1.96,路经系数在0.05水平上显著,说明客户信用度的提升与行业影响发展有密切关系,拥有客户的信任有助于提高行业发展潜力,因此假设7成立。
假设8:如表1所示,股东信用到行业影响之间的路径系数标准化估计值为0.44,T值为2.55,大于推荐的标准值1.96,路经系数在0.05水平上显著,说明股东信用度的提升与行业影响有密切关系,投资者的信心有助于提高行业发展能力,因此假设8成立。
四、 结论
通过运用结构方程方法对信用五大因素对企业可持续增长推动作用的分析表明,本研究假定的“企业信用—可持续增长”机制模型是合理的。通过优化利益相关者的信用感知水平,能够有效的改善其对现有企业乃至产业的评价,进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支撑。该部分的研究从实证的角度说明,企业信用的建设,应当是和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打造的综合工程,需要在各个方面付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http://wenku.baidu.com/view/6ab- cf24e767f5acfa1c7cdae.html
2. 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重庆:重庆大学,2009.
3. 姚益龙,戈静,刘晋华.上市公司成长性与其信用意愿的关系研究.广东:中山大学岭南学院,2009.
4. Davidsso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