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我弥留之际》中安斯·本德仑的形象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cq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威廉·福克纳的小说《我弥留之际》中的核心人物之一,安斯·本德仑一直被评论界视为可鄙和丑恶的角色存在。本文将从客观的角度,结合当时的美国南方社会现实,从安斯的索取与承担两个角度出发,深层次剖析人物的形象特征,从而挖掘作者通过该人物表达的社会内涵。
  关键词:威廉·福克纳;《我弥留之际》;安斯·本德仑
  1引言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是20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美国作家之一,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我弥留之际》是其“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重要作品之一。小说从美国南方穷苦白人农民的生活苦难出发,以人物自述的方式讲述了本德仑一家把过世的女主人艾迪运到距离40英里外的家族墓地埋葬的故事。安斯·本德仑,家庭的男主人,一个贫穷的农民,其一生都被贫苦的生活和家庭的琐事所困。许多评论家认为“他集懒惰、自私、虚伪、甚至冷酷于一身,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蛋”,但从实际看,这样的评价过于主观,忽略了社会生存环境对其造成的影响以及他身上的其他特质。而且值得思索的是,在福克纳笔下,安斯成为了整本书唯一笑到最后的人。
  2安斯对于外界的索取
  作为一家之主的安斯·本德仑本应该承担和付出最多,而他却恰恰相反,成了家中索取最多的人。作为丈夫,安斯的自私与懒惰没能把妻子从悲观的虚无主义与孤独的情感中摆脱出来,使妻子艾迪带着对他的仇恨,在郁郁寡欢中死去。当艾迪对安斯提出死后要安葬回杰弗生后,安斯的反应是“‘别说了’安斯说,‘你和我的小孩还没生够呢,才只有两个’”。面对妻子,他从开始只为了自己能够成家立业,到满足自己的私欲并且把艾迪作为生产的工具,他从未理解,也从未体谅过艾迪内心深处的孤独。作为父亲,“他不断地剥夺子女的权益,使他们也称为狭隘、自私的人,使他们在感情上互相难以沟通,甚至于彼此仇视”。面对自己的孩子,安斯冷漠又虚伪,没有多少真情实感。即使是对充满孝心的大儿子卡什,他抱怨卡什非要花钱学木匠手艺,在卡什从教堂摔下来后他非但没有担心他的安危而是惦记着卡什整整六个月不能干活和赚钱;为了赚三块钱,在艾迪临死前让达尔和三儿子朱厄尔外出拉货,他连让他们与自己的母亲最后道别的机会都没给;最令人咒骂,也更过分的便是他硬生生地抢走了女儿杜威·德尔用来打胎的十块钱,用父亲的名义,还美其名曰“借”。面对乡亲邻里,他依然在索取。“爹认为乡邻之间就应该这样互相帮忙,他一直忙于让别人来帮他干活”,这是杜威·德尔的对父亲安斯的形容。
  正是由于这样自私的索取,安斯被许多评论家和读者所厌恶,然而只有极少数人关注了索取背后的故事和他另外的品质。“他的自私、冷酷很大程度上是被生活所迫,对他来说,生存才是最重要的。”到年纪要成家立业,所以追求艾迪,想要与她生儿育女;肩负养家糊口的重担,所以一直惦记着钱,会拿走杜威·德尔的钱更是因为对女儿要打胎的事实毫不知情;常常会犯病,所以不能自己劳动,只能请人帮忙。因为要生存,所以他只能选择索取。从这样的客观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底层农民为了活下去的求生本能,安斯的索取行为并不是完全不能理解。
  3安斯對于自我的承担
  安斯的自私索取形象深入人心,容易使人忽略其实他也是一个有担当的人。作为贫苦人家的一家之主,生活的艰辛早已扼住他命运的喉咙,达尔曾回忆说:“他的脚趾痉挛、扭曲、变形,两只小脚趾根本找不出指甲来”,弗农也曾说过:“我这辈子从未见到他穿过一件合身的衬衫,看起来都像是朱厄尔穿旧了给他的。”他自己也说:“十五年了,我嘴巴里连一颗牙齿都没有。”他也会为各种家庭琐事操心,卡什的断腿、达尔和朱厄尔的叛逆以及艾迪的病痛都令他焦头烂额。显然,安斯为了家庭也牺牲了许多。
  作为丈夫,他虽然不能理解艾迪的内心,但是他也还是认同艾迪生前的辛勤付出,更重要的是他坚守住了自己对妻子的诺言,“在运送艾迪的尸体回杰弗生这件事上,他充分展示了一个农民的固执、忍耐和对自己道德信念的坚守”。其实作为父亲,他也并不是一事无成,在送葬路上带领孩子们,即使抱怨也送卡什去学了手艺,在卡什摔断腿的时候“当奴隶服侍他”,在过河的时候一直回头望向自己的孩子们。同时他也是一个知道感恩的人,受到邻里的帮助,安斯总是把“谢谢”挂在嘴边,也尽可能的委屈自己少给人添麻烦,有时对于他人的恩惠也会尽量拒绝。由此可见,安斯并非人们眼中一个完全自私和冷酷的人,他自始至终都坚守着自己的道德意志,承担着自我。
  4结语
  安斯在小说的最后改头换面就像变成了一个全新的人。那个穿着破衣服的农民去理发店刮脸,把头梳得光溜溜的,还喷了香水,最重要的是他终于安上了假牙,还娶回了一个新的本德仑太太。即使带有讽刺,但不得不承认福克纳给予了这个人物圆满的结局。安斯虽然自私懒惰但却坚韧有毅力,面对如此不幸的生活,他选择了直面现实,拥抱新希望。而通过这个人物,小说更深层次的社会意义是福克纳对于普通人的命运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生存的关注,对于积极的人生态度的鼓励。
  参考文献
  [1](美)威廉·福克纳著,李文俊译.我弥留之际[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2]李文俊.“他们在苦熬”——关于《我弥留之际》[J].世界文学,1988(05):177-189.
  [3]肖明翰.威廉·福克纳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4]邢文英.《我弥留之际》人物类型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1(06):69-71.
其他文献
本文对R.C正交直线-曲线粱系进行双目标优化设计,取结构造价和钢筋用量两类指标构造目标函数,建立了此类结构的基于Pareto最优性准则的数学模型,并对“线性加权和算法”进行
期刊
举世闻名的伟大化学家汉弗里·戴维(H.Davy,1778-1829)发现了迈克尔·法拉第(M.F araday,1791-1867)的才能,并将这位铁匠之子、小书店的装订工招收到大研究机关-- 皇家学院做
童话故事承载了许多孩子的童年,《一年零一夜》《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里面的经典童话耳熟能详。其中,“小红帽”的故事更是进入了许多孩子的心中。“要听妈妈的话”“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也成为了“小红帽”故事的启发,被大多数母亲和教师用来教育孩子。同时,小红帽也是男孩子心中的梦中情人:  “小红帽是我的初恋。我总觉得要是娶了小红帽,我就会知道什么叫做天赐良缘。”  ——查爾斯·狄更斯  可事实果真如此吗?
期刊
本文使用YBa_2Cu_3O_(7-y)块试制了高T_c超导磁敏元件.研究了电极对磁敏元件输出的影响,及液氮温区磁敏元件的输出电压与磁场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T_c超导磁敏元件在弱磁场
兵团从1980年以来,依靠政策和科技进步,棉花生产持续、稳步地发展。1987年棉花面积达到220万亩,总产244.8万担,单产达到56公斤,总产、单产都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1988年在气
5、73~07 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力以每亩有效穗最大,其次是每穗总粒数,再次是结实率,最小是千粒重。通过分析可看出,其净作用犬小的顺序和直接作用大小的顺序相似。结实率和千粒
本文介绍了MODEL-75数字图象处理器的基本功能以及数字图象处理技术在光测弹性力学中的应用。阐述了用M75进行光弹图象采集和处理的有关方法。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
《罗马史》的作者特奥多尔·蒙森于1817年出生于丹麦的一个小城镇,后来却在德国成为一位民主斗士和罗马历史学家。其主要成就是对古罗马史的研究,撰写了包括《罗马编年史》《罗马铸币史》《民法集》《拉丁铭文大全》等书。《罗马史》历时三十余年的艰辛写就,一共分为五卷,自罗马建城的蛮荒时代开始,结束于恺撒就任执政官的共和国时代。  在1902年第二届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礼上,评委对此书如是评价道:“蒙森是当代最
期刊
目的 构建护理学专业疼痛课程的核心知识体系.方法 选择18名临床疼痛管理、疼痛护理和疼痛护理教育专家,运用德尔菲法,构建护理学专业疼痛课程的核心知识体系.结果 咨询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