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课堂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思考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g_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戊戌变法》一课时,我讲到谭嗣同有机会逃走却选择留下牺牲时,有学生不解地发出这样的感慨:“真傻!”
  我顺势提出讨论题:“面对要被捕被杀害的危险,康有为和梁启超都设法逃走了,而谭嗣同可以逃走却留下来断头牺牲了,你们怎么看待他们的不同选择?”同学们叽叽喳喳地讨论开了,有同学说:“康、梁是对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种观点立即得到众多同学的点头认可。也有少数同学说:“如果没有谭嗣同他们的流血牺牲,就不会有更多的人关注戊戌变法,认识到救亡图存的紧迫性。”他们的话立即遭到了反驳:“流血牺牲有那些没来得及逃走的,干嘛要主动牺牲呢。”“越是我可以逃走而留下来了,越能说明我为变法牺牲一切乃至生命的决心,越能说明我对大家维新变法的热切期望。”
  我在他们争论得最激烈的时候,浇了一把油,追问了一句:“谭嗣同到底死得值不值呢?”有一个孩子说:“我敬佩谭嗣同,他不是为自己而死的,我觉得值。”这时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我,想听听我的判断。我先肯定了认为“不值”观点的可贵之处,那是因为同学们意识到了生命的寶贵,人死不能复生,所以生命是无价的,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生命。接着,我当起了辩手:“有同学说,谭嗣同明知道留下来会牺牲还要留下来太不值当了。照这个逻辑,当英国侵略者开着铁甲舰、端着来复枪敲开中国国门时,手持大刀长矛、驾着木皮船的清军将领都应该放弃抵抗,直接举白旗!因为实力的悬殊明摆着抵抗会牺牲。这样对吗?”学生们都直摇头,显然对刚才的结论有所动摇,我乘胜追击:“大家都知道这样不对,是因为我们面对侵略不能丧失民族气节。谭嗣同虽然不是在反抗外来侵略中牺牲的,但他是在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唤醒民众救亡图存意识的觉醒。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你们认为谭嗣同的死是重于泰山还是轻于鸿毛呢?”“重于泰山!”学生们异口同声。我用很严肃的语气强调:“谭嗣同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荣辱兴衰结合在一起,虽死犹生。令人敬佩!当然,这并不代表所有的人都只有牺牲才能为国家和民族做贡献,梁启超和康有为的选择也是无可厚非的,因为那也是为了能保存变法的力量。”接着,我提起一则因受家长批评就跳楼自杀的新闻,再问他们这样的选择值不值时,一片整齐的“不值”声响起,而且透露出对这种选择的蔑视。
  通过对谭嗣同牺牲的讨论、辩论,学生们感悟了生命的可贵,也开始思考生命的价值,这正是我的目的所在。历史课堂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这是历史课堂价值教育功能的体现。
其他文献
体育理论课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向学生传授体育基础知识、体育基本原理的重要途径。随着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创新,多媒体技术逐渐进入体育理论课的课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理论课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近两年来,笔者就多媒体教学法在体育理论课中的运用进行了一些尝试,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传统体育理论课教学,是一种以讲授为主,挂图、录像、绘画等常规媒体为辅的
从15份采自新疆伊犁牧民家庭传统方法制作的酸奶子中分离出71株乳酸菌,并进行了生理生化表型特征鉴定.对其中的28株菌测定了16S rRNA基因全序列,构建系统发生树,结合生理生化
由于文化的特殊性和田野资料的缺乏,武术的起源一直到现在都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但其在中国的远古时期即已萌生应该是一个事实,这是由我们对现存的先秦时期的武术表述所确定
上个世纪70年代,在农村,尤其在落后地区,教师、转业军人、团干部、秘书这四种人都因是“文化人”而备受尊重。而今天,随着基础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的发展,知识分子的标准也水涨船高。于是,我们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学习文化知识,从小学开始上各种各样的课外班。从表面上看,孩子学的东西多了,水平高了,可是他们最该学习的东西,我们教给他们了吗?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去年我在四川灾区的所见、所闻、所感。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本文从对称、韵律等审美法则入手分析东北大学建筑学馆的建筑之美,探析了其历史渊源和发展特色,从设计美学角度研究其作为校园历史建筑的建筑美学价值.同时对建筑学馆的传承
2014年10月30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30周年庆典暨2014第六届清华大学艺术·设计学术月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校友和来宾,国际著名设
2009年9月1日,北京市第十四中学迁到了新校址.那簇新的红楼上整齐的白窗格,那碧绿的球场上矫健的身姿,还有穿行在校园中青春的笑脸,顿时成为两广路旁最醒目、最美丽也是最鲜
勤与爱,是基础教育的优良传统,当持之以恒地弘扬。但是,我还要更为突出地强调,基础教育不应只有“勤”与“爱”,还要形成“以理做教育”的潮流,要在勤与爱中,融入理性的“含金量”,尊重规律育人才。    办学育人,需要人的倾心投入。基础教育工作者,投入最多的,我认为是勤与爱。在所有的学校,你都能见到早来晚走、辛勤工作的身影,教师们的奉献精神令人感动。许许多多的教育工作者,都以热爱学生、为人师表为至圣境界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