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待”孩子 我的另类创业年赚50万

来源 :今日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sekafei42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很多城里的孩子趋于“退化”状态:不会做家务;不会待人接物;不会自己单独处理问题……家长看到自己的后代适应社会的能力越来越差,不免忧心如焚。一位下岗的教师从家长焦急的心理中发现了“冷门”商机。他解决了家长的难题,自己也赚了个盆满钵满。
  
   郁闷下岗山村教师发现商机
  
  今年45岁的孙纯福是湖南株洲人,2002年2月,由于教育体制改革他下岗了,下岗以后,他摆过水果摊,开过小餐馆,蹬过三轮车拉过客,最苦的时候,他帮人爬墙搞清洁,到下水道掏垃圾……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人累的又黑又瘦,钱却没有赚到多少。后来,他发现城里有许多下岗职工纷纷到农村去创办经济实体,他才恍然大悟:自己家就在农村,拥有大片树林沃土,放着现成的资源不开发利用,自己是捧着金饭碗在乞讨哩!
  回到家里后,他用1000块钱承包了近百亩山林和田地并种下了柿子、西瓜、玉米。他的辛劳也迎来了收获,孙纯福将瓜果送到了县城的各大超市,由于他的水果属绿色无公害产品,一上市就被人抢购一空了,他依靠卖瓜果赚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2002年7月,他以前的学校老师,想利用暑假到他家来避暑。老朋友自远方来,孙纯福乐颠颠的准备了几天。在孙纯福的农庄里,大家都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随后的日子里,大人们每天游山玩水,孩子们有的下河抓鱼,有的摘收瓜果,有的挖地,还有的给庄稼浇水施肥……这些在家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孩子在孙纯福的农庄里却显得格外勤劳,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家长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校长感慨万千地对孙纯福说,纯福啊,你可帮了我们的大忙了啊!孙纯福听后大惑不解,校长长叹一声说出了自己的困惑,原来,他的两个孩子由于家境优裕,一切由保姆操持,两个孩子像公子小姐一样,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但城市的环境就是这样,他们为此伤透了脑筋,孩子在农庄好像脱胎换骨一样,令他们暗暗高兴。
  “老孙,以后礼拜天或放假,我就把孩子送到你这来,让他们吃吃苦,锻炼锻炼,至于费用吗,好说。”校长还向孙纯福透露,有他这种心理的家长很多很多,言外之意是要孙纯福将农庄改成孩子们的乐园,校长一席话,引起了其它几位老师的共鸣,他们都庆幸在孙纯福这里为孩子们找到了一块锻炼的小天地。原先几位老师打算玩几天就回的,但经不住孩子们的纠缠,就又多玩了一个星期,在短短的10天里,孙纯福农庄的地被孩子们挖好了,草也被拔干净了,加上其它收入,他细细一算,竟“意外”挣了近2000元。孙纯福在送别大家之时,看到孩子们对农庄还依依不舍……
  后来的日子,孙纯福改变了农庄的发展方向,他从校长的话中悟出商机,从孩子们对农庄生活的依恋看到了希望,令孙纯福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是,半个月后的,那些老师们的孩子又缠着要来他的农庄了,加上其他学校的学生,将近有100多人,就这样孙纯福又“意外”赚了7000元。
  
  剑走偏锋“虐待”孩子我赚钱
  
  孙纯福在改造农庄时,还请了一些家长和老师到现场指导,针对小学和中学都有植物和生物课程的现象,他划了几亩地建了一个植物园和动物园,按课本上的要求,他种植了些植物并养了些小动物;为了锻炼城里的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农庄的边上,孙纯福建造了几十间用树木茅草做的窝棚,里面放上各种生活用品,这样,白天孩子们在农庄劳动,晚上,就在窝棚里生火做饭,洗衣服,休息。孙纯福依据实情,将自己的庄园起名为“忆苦山庄”。
  后来,有家长建设,农庄应该有一条河,能让孩子们在上面划船,在河里游泳。孙纯福便请人用架水槽的办法,建造了一条小河。为了让孩子们学会种地,孙纯福又专门给了他们一些种子,大家挥锄播种,他还亲自教他们。之后,为了调动孩子们的劳动积极性,孙纯福还与各家长合作,由家长将钱交到他手里,对孩子实行按劳给酬,这样,既增强了孩子们的劳动意识,提高了大家的劳动积极性,无形中又锻炼了孩子们的身心意志,这比平时直接拿钱好多了,也实用的多。后来,孙纯福又根据大多数城里孩子胆小的现象,在山崖上安装了一些安全网,让学生们攀岩,还在深山老林修路,让孩子们自己去冒险,这比城里的网络更吸引孩子。就农庄起的作用来说,孙纯福的庄园利学生利自己也利边上的村民,可谓一举三得,2003年暑假,短短的近1年时间,孙纯福就依靠农庄“虐待”孩子赚了近15万。
  渐渐的,孙纯福的忆苦山庄生意越做越大,除了本县的,还有临近桂东县,茶陵县,安仁等县的师生也利用假期到忆苦农庄吃苦锻炼,后来,孙纯福又在省内几家知名的报刊杂志刊登广告,又请电视台的人制作的了一个相关的专题片,专题片播出后不久,就有许多人打电话找他,有想来他农庄游玩的;有向他请教办农庄经验的;还有想和他合作的,想到自己的市里建农庄,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
  
  多渠道经营我的忆苦农庄生意红红火火
  
  各大媒体的宣传造势,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孙纯福的忆苦农庄,孙纯福在经营过程中发现,许多家长带孩子来农庄锻炼,自己则显得无所事事,孙纯福思路扩宽了,他想:我能不能划出一块地来建一个适合大人玩的农庄呢,边上相应的可以开设茶座、餐馆和百货店,这样孩子们和大人都能在节假日得到放松锻炼,孙纯福询问了一些带孩子来“受苦”的家长,大家都同意他的做法。
  就这样,历经3个月的时间,孙纯福又斥资兴建了一个适合大人们游玩的农庄,农庄除了种植供观赏的花草外,还设有足球场,篮球场,健身房,这些原本在城里很平常的体育项目,在绿树掩映的山庄则显得别有一番风味,很多人都厌倦了城市喧闹的生活,到农庄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都感都到心旷神怡。来的人多了,相应带动了其它的消费,孙纯福开的百货店,餐馆,茶馆,生意也十分火爆,在接下来的经营过程中孙纯福发现,有很多城里孩子来忆苦农庄“吃苦锻炼”只是一时心血来潮,来几次之后,就慢慢感到厌倦了。如何让孩子变成长期的回头客呢?孙纯福后来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根据各人爱好不同,给喜欢搞种植的划出一大块地,每个人又划出一小块“责任地”,这样,拥有自己的责任地,他们种上庄稼或花草后,就有了一份责任感和成就感,几乎每个人休息日都会去照料。对于喜欢搞养殖的孩子,孙纯福为各人饲养的动物建了窝棚,提供食物。有的孩子喜欢养兔子,有的喜欢养蟋蟀,有的喜欢养小狗……划分责任地以后,“回头客”成倍增加。后来,原有的农庄土地不够用,孙纯福又租了200亩地。
  租了200多亩地后,孙纯福又想到了一条挽留“回头客”的方法。每年都有中学生毕业,他就划出一块地起名叫“毕业园”,凡是毕业的人他都免费提供一棵树,让其栽种以作纪念。在树杆上,他用铁环打上标记,毕业树成了学生“怀旧”的植物,每到节假日,他们都会抽空来看看,待弄一番。相继的,孙纯福又开发出生日林,结婚纪念树,初恋纪念树……他农庄的回头客除了学生,还有年轻人和老人。
  如今的孙纯福,依靠经营忆苦农庄实现了自己的创富梦想。为了方便接送学生,他还花巨资购买了一辆豪华大巴,到忆苦农庄来休闲煅炼的,无论是学生还是大人,无论远近,他一律免费接送。随着效益的增加,他又花巨资购置了一批先进的设置,一步一步将忆苦农庄打造成一个品牌。
  
  【点评】
  
  想别人所不想,做别人所不做,一个个妙不可言的商机其实就隐藏在市场的需求之中,孙纯福是个善于用头脑开采和挖掘这些商机的人,他的成功也就成为了必然。
其他文献
●款待顾客促销售    一天,意大利福比尼亚公司在大门口贴出了大幅通告:亲爱的女士、先生们,本公司将从下周开始连续3个周五的晚上款待愿意与本公司合作的伙伴,进行业务会餐。这个通告一贴出来,立即引起了许多好奇顾客的关注,几个小时之内,便使预计的3000个名额报满了。  周五的晚上,公司果然举行了隆重热烈的聚餐会,公司主要职员频频与顾客碰杯,聚会到高潮时,公司总裁向顾客们报告了一个好消息:有100种商
期刊
为了把企业办好,许多企业家都想法设法,挖空心思地去培养职员的敬业精神,有的采取奖励的方式,来激励诱惑职员的敬业精神,有的企业在管理中采取了自认为非常有效的管理措施来约束职员的思想行为,有的企业已经认识到与职员的沟通与交流,但它所采取的方式仍然停留在如何使职员建立起敬业精神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上,其结果仍然看不出多大的起色来,因为敬业这个词本身就使人有一种压抑的感觉,在精神的深处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强制性
期刊
打开电视,翻开报纸,点击鼠标,亦或走在街头均能看到听到加盟、加盟的广告,也许你可能还被一些加盟广告撩拨得直痒痒,“一到两年就能收回投资!投资利润率高达85%!加盟费只需1万元……”做特许赚钱的感觉油然而生。然而,你千万别跟着这感觉走,否则你可能会掉进特许陷阱。     ■陷阱之一:特许圈套     一些特许者(严格说来应为伪特许者)利用特许经营的魅力来引诱加盟者,使赚钱心切的加盟者上钩,以至于有很
期刊
一拍即合 描绘生意蓝图    大学毕业后,刘剑平受聘于广东肇庆市一家灯饰公司,从事灯饰产品的研制开发工作。由于是第一次接触灯饰产品的开发,刘剑平工作热情相当高。一段时间的学习、操作之后,刘剑平掌握了如何将一种设想转变为产品,也懂得了如何进行产品的成本控制。  过了几年比较安稳的日子之后,不安分的刘剑平开始对工作不满意了。他认为打工没出息,要想成功,只有自己当老板。于是,他四处寻找创业的机会。  2
期刊
赚钱和做生意其实都不容易。过去还可以用非正当手段,剑走偏锋去赚钱去获利,如今是越来越不可能了。现在大多时候,许多生意常常是劫人八百、损己三千。    据手中的资料显示:每年、每月、每天,全国各地林林总总的致富项目,常常令人看得眼花缭乱。有项目没钱,有投资却没好项目。对普通创业者的比喻很多,其中比喻最多的是蚂蚁。因为蚂蚁勤勤恳恳、善于利用团结起来的力量完成大事业,善于用团结起来的力量来啃骨移山。但是
期刊
利用信息能赚钱,然而时下有些信息骗子们花招迭出,设计出一个又一个圈套,使致富心切的人们不经意间大上其当。下面揭露时下最常见的行编手段,以提醒大家警惕致富种的陷阱,避免不应有的损失。     一、免费供种:近年来,不断有“免费供种”的广告见诸于报端,当你去电去信联系后,他们不是要邮寄包装费,就是要技术合作费或是合同公正费。当你把钱寄去后,有的要么寄来一些所谓的种子,有的甚至音讯全无。他们打着“免费供
期刊
如今,随着超市、酒吧和各种专卖店“遍地开花”,一种新职业在大上海悄然而生,这就是日益受宠的“开店侦探”。在国外,零售业被称为“选址的产业”,店址好坏,关系到生意的成败。这些以逛街为工作的新潮“侦探”,就是专门为商家物色最佳店面的“金手指”。一位没有过硬文凭和技术的北方女孩,是怎样在申城点“址”成金,打造百万身价的呢?    乐啊!推销卫生巾的丫头成了“金手指”    我是穷人家的女孩,18岁读中专
期刊
一个只有高中文化的普通青年,凭借自己敏锐的眼光,他发现了新商机──“隐茶杯”。  小小的“隐茶杯”不仅让我们品出茶道,也让我们看到奇异智慧对传统习惯的颠覆。   高波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牡丹江当地一家国有机械修造厂工作。2004年春节,高波的一位表哥从韩国打工回来,邀请高波去他家做客。刚一进门,表哥从柜里拿出一只纸杯,到饮水机前给他接了一杯白开水。哥俩说了一会儿话后,高波觉得口渴,于是就端起纸杯喝
期刊
我国的士司机已形成一支庞大的队伍,一些大城市从业人数多达数万人。由于流动性大,工作劳累,的士司机就餐的地点常常打游击,停在哪儿就吃到哪儿。饮食和休息的无规律性,已经成了令他们普遍头疼的大问题。广州有一位名叫蒋红艳的打工妹,在同情的哥们之余,为解的哥之难,先开了一家专门的“的哥餐厅”,继而又从家政市场招来一群“保姆”,开设了“的哥保姆公司”。没想到这一善念,竟给她带来了月收入4万元的大商机!她的成功
期刊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一些大中城市的塑料包装废弃物已占到垃圾总量的5%—10%,数量之大,让人关注。随着废旧塑料的日益增多,面对各种品牌的废旧塑料加工设备在市场上的推广应用和广告炒作,许多消费者都感到良莠难分。一些厂家的设备由于材质不好,机器经常发生故障,一些厂家也常常不能兑现维修设备的种种承诺,客户在经济上遭受巨大损失的同时,也带来了在精神上无尽的烦恼。  今天,本刊向广大读者郑重推出河北秦皇岛抚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