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宋海槽、琉球海沟对Lg震相记录特征的影响研究

来源 :防灾减灾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l207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大连地震台记录的台湾及琉球地区地震,对该地区的Lg震相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Lg震相特征出现显著差异。通过选取国内不同方位且震中距相近的其他台站记录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琉球海沟—吕宋海槽是在构造上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其他文献
通过系统研究1970年以来华北地区发生的震群活动,按照《地震学分析预报方法程式指南》选择震群原则筛选了1970年以来华北地区强震发生前的震群,利用MAPSIS软件判定震群性质。初
通过对辽宁地区的流动重力监测网变迁的总结及相关资料的整理,客观地阐述了辽宁地区重力监测网的建设与发展历程。
震后烈度速报是应急辅助决策的重要依据,场地条件是影响烈度速报结果的重要因素。根据高程、坡度、剪切波速及土层放大因子系数之间的关联特征,计算得到场地校正后的地震烈度分
介绍了山东省地磁FHD观测的基本情况,选取各台2011-2015年的观测数据,从资料的连续性、完整性,仪器背景噪声,相对差值,数据变化形态及主要干扰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
介绍了沈阳金融中心超高层写字楼项目如何确定不同阻尼比的长周期设计地震动反应谱,从而避免在周期10s前出现反超现象。反应谱参数确定的原则是新设计反应谱外包或略高于原规
利用地磁极值比及地磁低点位移综合研究分析松原M4.9级地震前兆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利用地磁极值比与地磁低点位移各自独特预报优势综合判断的方法能够提高预报地震三要素的准确率。
对GMT绘图软件和辽宁地形地貌特点进行了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利用GMT软件绘制了辽宁省二维和三维地形图,给出详细的绘制流程和相关命令的解释。通过对比ArcGIS软件绘制的二维专题图,表明GMT软件更好地凸显地形图的山体阴影效果,为后续GMT在此方面的应用提供了一些参考。
1999年1 1月29日12时10分,辽宁省鞍山市岫岩一海城交界地区(40°32′N,123°02′E)发生5.4级地震,震源深度10 km,极震区烈度Ⅶ度。由于在震前作出了准确的临震预报,各级政府及时采取措施,有效减轻了灾害损失,使此次地震成为继1975年海城7.3级地震成功预报后的又一起典型成功预报案例。在通过回顾1999年岫岩5.4级地震成功预报过程,总结此次地震预报成功的经验,并作出理性评
介绍了地震应急值班唤醒APP闹铃系统设计目的、功能、环境及触发条件,基于移动端(手机闹铃APP)、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整体架构,满足应急值班工作的业务需求,利用androidstudio3.1、 SQL Server2008等开发环境,实现了地震应急值班唤醒闹铃系统。
江油市紧靠龙门山断裂带,区域内普通公路沿线地质环境复杂,受近年来几次强震的影响,每年汛期地质灾害频发。为此,进行了江油市内普通公路(包括乡道和村道)沿线的地质灾害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