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票(节选)

来源 :阅读(书香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861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乔典运 (1930-1997),河南南阳西峡人,当代作家。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他一生扎根于西峡山乡,笔耕不辍,多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流芳后世,被誉为“南阳作家群中的一面旗帜”。其短篇小说《满票》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大队变成了村。大队长也要变成村长了。
  模范大队何家坪召开选民大会,选举村长。原大队长何老十是个老模范,三十多年来一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官清如水,没捞过集体的一根柴火麦秸。何老十宝刀不老,选举前发下宏誓大愿,要把模范大队变成模范村,上千选民听了这个消息,无不拍手叫好,大家互相约定,还要选何老十当村长。选举完毕,王支书公布了票数,没想到何老十竟然只得了两票。听了结果,选民们一个个像做了亏心事,都羞红了脸,低下了头,还有人抽泣着哭了。
  何老十迷糊了,拖着一双后跟磨透了的烂鞋,高一脚低一脚跟着王支书踉踉跄跄走去。此时是白天还是黑夜,此事是在梦中还是醒着,何老十也弄不清了。
  何老十在旧社会是个长工,人人都能管他,他也服人人管。他没有敢想过当官,连当官的梦也没做过一次。可是,无心栽柳柳成荫,想当官的当不上,他没想当官却當上了。土改时,有一次分果实抓纸蛋,他自知身份低下,就畏缩地退到后边,让别人先抓,剩下最后一个才给了他。谁知吉人自有天相,他不抢不争偏偏抓住了大瓦房大老犍。正当他暗自庆幸命好时,却爆发了一场战争:抓得不好的要求再抓,抓得好的坚决反对。双方互不相让,眼看就要大打出手,何老十实在看不顺眼了,就长叹一声,说出了一句惊天地泣鬼神的话:“算了吧,要还是旧社会,不要说草房了,连根茅草也没有,不要说小牛了,连根牛毛也没有。别争了,我要草房,我要小牛!”真是一言兴邦,就凭这一句话,平息了一场内战。就凭这一句话,他成了全县的典型。他的这句话也成了全县人人会背的语录。就凭这句话,农会主席的纱帽搁到了他头上。以后,时势不断变迁,农会变成了小乡,又变成了合作社,又变成了公社的生产大队。每变一次照例来次选举,每次选举照例事先安排停当,还不等他弄懂旧名变新名的伟大意义,他就跟着变成乡长、社长、大队长。纱帽铸到了他的头上,头和纱帽成了浑然一体,头掉纱帽也不会掉。人们对他的称呼也在不断地变,先是何十哥,然后变成何十叔,如今又变成了何十爷,他虽然老了,可是榛椒越老越中用,不能因为老了就倒过去当儿子当孙子。人们都这样讲,他也这样想,所以他从来没有想过会丢官,连丢官的梦也没做过一次。没梦见的事如今发生了,那一定还是个梦。
  何老十梦游般地跟着王支书,来到了昨天的大队部今天的村政府。这是土改时没收地主的厅房,很宽很大,当中放了一张乒乓球案大小的会议桌。两个人在桌子两边面对面坐下。王支书看着何老十,心里涌起一股说不出的滋味,他的头发苍白了,胡子也苍白了,脸上布满了渠路沟,眼眶里盛满了惶惑和痛苦。他穿着一件又脏又旧的黑土布袄子,腰里勒着一根皮绳。王支书记得,他上小学时何老十就穿着这件袄子,勒着这根皮绳。经过了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他还是这身打扮,只是袄子上多了几个补丁而已。王支书看着他的面孔和穿戴,不由想起了一句古话:“狗咬扛篮的,人敬有钱的。”这是旧社会待人的标准。到了新社会,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待人的标准就变成了“狗咬有钱的,人敬扛篮的。”一个干部只要穿得又脏又旧又破,就是思想好品德高,入党和提拔就享有优先权。穿戴好一点新一点,不是资产阶级也必定是沾染上了资产阶级思想,要想入党和得到提拔就得先滚一身泥巴,要不,没门。何老十的这身穿戴,可不是为了受到表扬和提拔,是真心实意地认为只有地主老财才讲穿讲戴,正正经经的庄稼人是生就的苦虫,就该穿烂一点,如果穿戴一新,和地主老财还有啥区别?再说他家里常常连买盐的钱都没有,就是想变成地主老财穿好一点也没变的条件。何况他压根就不想变。早先,王支书对何老十的这件袄子也充满了感情,因为他也曾分享过这袄子的温暖。五十年代初期,王支书还是婴儿时,哥哥夜里抱着他去开会,何老十常常把他搂在怀里,就是用这件袄子裹着他。多少年来,他把何老十当成革命前辈看待,崇拜他的为人,崇拜他这件袄子,把这看成是真革命的象征。后来,他高中毕业了,又出去当了几年兵,回来当了支书,和何老十成了伙计。两个人在工作上常常不和,后来为了一个偶然的事件,使王支书对何老十和他的袄子产生了一种厌恶的感情。
  一次,两个人一同去县里开会。何老十去他家里等他。王支书却不急不忙地换了干净衣服,然后又是刮脸又是梳头。何老十看得憋了一肚子气,实在忍不住了,强笑道:“又不是去相亲找女人!”王支书不在意地笑道:“孬好是个大队干部,不能给咱何家坪丢脸。”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两人一同去开了几天会,突然有一天叫何老十大会发言,本来是让他讲“继续革命”的事,他讲不出多少道理,就只好又诉起苦。台下的人听他跑了题,闹哄哄地开起了小会。主持会议的一位领导发火了,站起来训斥道:“笑什么!何老十同志就是一个字不讲,单凭他穿的这件袄子就形象地阐述了马列主义的精髓。有的干部和地主的小老婆一样,脸要刮白,衣服要穿新,和何老十同志比比,难道不感到脸红!”这一番训导,确使许多人红了脸,王支书不仅脸红了,心也跳了。
  这天半夜,何老十突然喊醒了睡得正香的王支书,说有件大事要和他商量。王支书睁开睡眼看看,见他靠墙坐在被窝里,屋里烟雾缭绕,床前扔了一堆烟头,看样子已经思考了很长时间。王支书问他有什么事,他又摇头又叹气地说:“现在的青年人真不得了,不知道苦是啥味,好了还想好。就说穿的吧,穿了洋布要穿呢子,现在又嫌呢子不好了,要穿的确凉,得寸进尺,这样下去咋得了呀!”
  王支书听得心烦,冷冷地问:“你说咋办?”
  何老十来了劲,折起身兴致勃勃地说:“咱们何家坪是县里的老模范队了,咱们得带个好头才行。我想了个办法,你听听中不中?”
  王支书打了个呵欠,不言不语看着他。何老十语重心长地说“这事也不能都怨年轻人,他们不知道旧社会的苦是啥样,咱们得想办法,让他们也受受旧社会的苦。我想,光说不行,得玩实的。回去后,借助这个会议的东风,全大队每个人都得做一身忆苦衣……”   “干脆再回到旧社会不是更好么!”王支书在心里顶了一句,接连打了几个呵欠,半睁半闭的眼合上了,又突然打起了呼噜,打得很响很长,任他再喊也不醒了。
  “唉,年輕人就是不知道操心!”何老十宽容地叹息一声,又开始思考着治队大计。
  何老十的伟大创举,在上级的赞同下终于实现了。在大年三十这一天,人人穿忆苦衣,个个吃忆苦饭。“旧社会又回来了,”人们用不同的口气奔走相告。男女老少怀着不同的感情对待这件事,老的哭,少的笑,有人怒,有人骂,每个家庭都在争吵,节日的欢乐气氛一扫而空。上级来了,记者来了,邻队的干部群众也来了,别开生面的现场会开始了。来的人心里怎么想不得而知,每个人的脸上都统一地抹着一层悲伤的表情。何老十哭得和泪人一样,诉说着旧社会的苦。真正苦坏了的是王支书,他用最大的耐力掩藏着不可告人的心情,还得强做出一副苦相陪着这些参观者。现场会很快结束了,可是由何老十这件破棉袄引起的悲喜闹剧才刚刚开了个头。从此,大小领导在大小会上表扬他这件袄子,夸他不忘本色,大小记者也为这件袄子写出了一篇篇锦绣文章,只有王支书却对这件袄子失去了最后一点感情。
  何老十穿着这件袄子上了台,隔了三十多年之后,还是穿这件袄子下了台。对他的下台,王支书早有预感,可没想到会这么惨,竟然只得了两票,他也是个大队干部,对这样的结局很有些心酸。他看着何老十的袄子忽然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愤慨:何老十在旧社会就够苦了,到了新社会为什么还不叫他享一天福?虽然是他心甘情愿受苦,可又是什么力量使他心甘情愿受苦?难道他这一生就不该换上一件新袄?难道他就该穿着这件旧袄走完他的一生?可怜的何老十,该对他说些什么呢?事到如今,一切道理都是多余的,只好做出笑脸安慰他了。
  何老十模模糊糊看着王支书的笑脸和一张一合的嘴巴,王支书讲的什么,他一句也没听清,但他却看清了王支书背后满墙的奖状。一张张的奖状记录了何老十的奋斗史,记录了何老十的功绩。从土改开始,镇反、统购统销、合作社、大跃进、公社化、大炼钢铁、大办食堂、学习毛著、清理阶级队伍、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批林批孔、计划生育、新村规划、鸡蛋派购、生猪派购、植树造林、兴修水利、三夏三秋生产等等,何老十都被授过奖,大小不同的奖旗奖状多不胜数,三十多年的历史都贴在墙上了。这一张张奖状意味着什么?是欢乐还是痛苦?哪一张给人民带来了欢乐?哪一张给人民带来了痛苦?可能在同一张奖状中就包含着一些人的笑和另一些人的哭。欢乐也罢,痛苦也罢,谁也没有长前后眼。反正,何家坪曾经不断地光荣过,不断地激动过。何老十盯着这一张张奖状感到委屈、伤情,他为了这些奖状付出了大半生生命,自己并没有得一丝一毫收入。偶尔有一点点物质奖励,他也全部缴了公。就是指名道姓奖给他私人的,他也不肯拿回家,他说人都是公家的,何况一点点东西。他用心血和汗水为何家坪换来了无数次荣光,没想到何家坪竟用两张选票来回报他。他想不通这是为了什么,不由自言自语地喃喃道:“我犯了什么错误?我哪一点对不起乡亲们了?”
  这是何老十自公布票数以来的第一句话。王支书顺着他发呆的目光回头看去,见他的目光死死地盯在满墙奖状上,心里便明白了八九,就安慰他道:“你想到哪里去了,是你立的功劳太多了,大家心疼你,想叫你歇歇。”
  “歇歇?”何老十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是该歇歇了。这二年你的身子骨瘦多了,大家背地里都埋怨上级不心疼你……”王支书真真假假地讲了群众的许多关心,又讲了他许许多多的功劳,讲了他清清白白的一生,讲了群众如何念诵他的好处。又说,他退下来是为了让他更好地进步,往后还要靠他指点,讲得十分恳切动情,催人泪下。
  (摘自河南人民出版社《乔典运文集》一书)
其他文献
茅坪坐落在井冈山群峰环绕之中。在这峰峦绵亘、林木佳秀的山山水水间,矗立着一座古朴、庄重、雄伟的八角楼。一九二七年,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跋山涉水来到茅坪,就住在这八角楼里。  一九二七年十月至一九二九年一月,毛主席经常在这个房子里工作学习。走进这简陋的房间,看着桌上的油灯,毛主席在灯光下磨墨蘸砚,为中国革命日夜操劳的情景,仿佛一下子全映到我们眼帘中。  红灯,这在中国革命征程高挂的红灯,
期刊
She has a sweet tooth.  "Sweet"是什么意思?  不對呀!她的牙齿怎么可能是甜的呢?  “sweet”表示“甜的”。  在英语俚语中,sweet tooth 表示“爱吃甜食”的意思。  哦,我明白了。“She has a sweet tooth.”的意思是“她爱吃甜食。”
期刊
每年的9月20日是全國爱牙日(Teeth Care Day)。牙齿(teeth)是我们口腔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拥有一口健康的牙齿呢?Teeth Care Day is coming! 快来看看大家是怎样保护牙齿的。
期刊
有一些劝人读书的故事,把读书描绘得很恐怖。最著名的人物恐怕要算苏秦了,据说他不分昼夜地苦读,几案上放一把锐利的锥子,每当浓浓睡意袭来时,他就咬紧牙关用锥子猛扎大腿,直扎得鲜血淋漓。这样的读书自然不能说快乐,但也不尽然,苦读的另一面不是还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黍,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许诺吗?而这种许诺显然是指向未来的,是苦读可能带来的某种后果。严格来说,这种快乐还不是读书的快乐,只能算作付出
期刊
戴望舒(1905-1950),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现代诗人、翻译家,曾成立了 “兰社”,创办《兰友》旬刊,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被称为现代诗派“诗坛领袖”,其作品饱含情思,风格独特,富于古典意味。  夜是清爽而温暖,  飘过的风带着青春和爱的香味,  我的头是靠在你裸着的膝上,  你想微笑,而我却想啜泣。  溫柔的是缢死在你的发丝上,  它是那么长,那么细,那么香;  但是我是怕着,那飘过的风  
期刊
前年从太湖里的洞庭东山回到苏州时,曾经过石湖。坐的是一只小火轮,一眨眼间,船由窄窄的小水口进入了另一个湖。那湖要比太湖小得多了,湖上到处插着蟹簖和围着菱田。他们告诉我:“这里就是石湖。”我矍然的站起来,在船头东张西望的,尽量地吸取石湖的胜景。见到湖心有一个小岛,岛上还残留着东倒西歪的许多太湖石。我想:“这不是一座古老的园林的遗迹么?”  是的,整个石湖原来就是一座大的园林。在离今八百多年前,这里就
期刊
“当我们站在云层之下仰望天空,以为天就是日月星辰、风雨雷电、云彩变幻,当我们冲破云层,到达云层之上,才发现所有的云层上边都是阳光。”这是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在和艺术家武艺先生的一场对话中所分享的创作感受。贾平凹所说的“云层之上”,是创作者所追求的一种共通的人类意识、现代意识——可以突破民族、地域、身份、阶层等等限制的一种创作境界和审美眼光。  这本《云层之上:贾平凹对话武艺》正是孕育于贾平凹与武艺的
期刊
每周五上午,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诊室里,总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专家坐诊。他戴着助听器,认真听取小患者及家长的诉求。有时候,老专家考虑到外地来沪就诊家庭的实际情况,还会把工作时间延长到下午两三点,“帮助他们当天做完检查、看完报告,这样他们可以省下一天住宿费,当天回家”。  很多患者不知道,这个贴心的老者已经92岁高龄。他是我国小儿心脏外科的奠基人、“泰斗级”人物丁文祥。  加入新中国第
期刊
孙彬先生的作品构图大气,视野广阔。在章法、造型、色彩、气韵上都能表现出对绘畫理念和技巧的深刻领悟,以及吞吐自如的能力。他的描绘注重平凡中的厚重与博大,在充满张力的笔墨之下,使读者备受感动。
期刊
黄土高原深处的延安,最常见的“住房”是窑洞。依山而建的窑洞,由低而高,多至六七层,窑洞上下左右毗邻。白天看去,山上的窑洞像蜜蜂的巢穴一般;晚上,高高低低的窑洞灯火与天上的星星一起闪烁。一座座开凿窑洞的山,更像是一艘艘航船——从“一大”南湖驶来的航船,承载着革命者,承载着全中国的人心,在时代的大风大浪中航行……  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众多革命者落脚陕北,首先学会了打窑而居。他们先找到一个荒山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