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高品质的城市街道空间

来源 :海峡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_t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针对城市人口规模迅速膨胀、空间快速扩张改变城市形象而城市街道空间品质未能同步提高的问题,龙岩大道二期两侧在城市设计时提出提升街道空间品质的总体思路,试图通过用地性质微调、交通组织特别是步行空间组织、建筑艺术布局、公共公用设施配套、加强街头小品设计、绿化组织等策略来提升龙岩大道二期城市街道的空间品质,以满足城市人群日益增长的综合需要和使用活动的需求。
  [关键词] 城市街道 空间品质 规划设计 龙岩大道二期两侧
  
  1 引言
  近20年特别是1997年龙岩地改市以来,龙岩中心城市日新月异,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在空间上快速扩张,在建筑高度上不断地刷新纪录,城市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2007年建成区面积达33.6平方公里。但城市规划核心城区内的可供用地已不多,特别是较少安排项目建设的主干道路、滨河重要地段的待规划建设用地已很少。龙岩市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近年来先后组织了龙岩大道一期两侧、龙岩大道二期两侧用地、小洋居住区的城市设计,目的是使它们规划建设成为布局合理、设施配套、街景造型新颖美观、整体有机协调、环境优美的现代化高品位街区。也就是说,龙岩中心城市建设形态将由规模扩张型向品牌质量型转变,城市规划工作要开始重点考虑如何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环境品质,使城市更具生机和活力。
  城市街道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和最直接的外在表现,其品质的提升将对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质量的提高、对城市形象的改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然而然地对自己工作、生活所在的城市环境质量有更高层次的需求,不仅仅对小区舒适的居住环境有需求,还将对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魅力与品质有需求。但是以往的城市公共空间特别是街道规划设计较注重于建筑间距、朝向等方面,对提升品质的设计要求不高,所建成的街道普遍感觉品质不高,无法满足市民的这种发展需求,也无法充分体现城市的现代化风貌。因此,笔者认为,对城市街道空间的设计应在规划设计阶段特别是城市设计时深入研究,把提升街道空间品质作为塑造城市高质量环境目标的重要基础工作。
  笔者具体参与了龙岩大道二期两侧城市设计竞选方案的规划咨询工作,历时半年有余,在提升街道空间的品质方面取得了一些收获,现付诸于文,试图抛砖引玉,与城市规划的同仁们共同探讨。
  
  2 龙岩大道二期两侧的地理环境总体分析
  
  规划项目所在地龙岩市位于福建省的西南部,与粤、赣两省相邻,介于东经115。51,~117。45,,北纬24。23,至26。02,之间,既是闽粤赣三省结合部的交通枢纽,又是东南沿海地区与内地的过渡地带,面积约1.905万平方公里,辖区人口约287万人。龙岩年平均气温18度左右,日照充足,年平均降雨量为1500—1900㎜,属于低纬度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受海洋气候影响较大。龙岩中心城市现有人口约31万人,建成区面积约33.6平方公里,常年主导风向为北、北东风,次主导风向为南、南西风。冬季主导风向为北、北东风,夏季主导风向为南风,静风率平均达43.3%。
  龙岩大道以华莲路为界,华莲路以南至高速公路收费口的双龙路为龙岩大道一期,华莲路以北至人民路为龙岩大道二期。从图1可以看出,龙岩大道二期两侧位于龙岩中心城市规划的核心区,地理位置优越。该道路红线宽度78米,东面、西面设计范围至已批已建的项目用地边界,南起40米宽的华莲路,北至50米宽人民路交叉口的明珠广场、新洲城已建项目用地边界,规划用地面积为69.75公顷。南面隔着40米宽的华莲路即是新建的龙岩市行政办公中心、人民广场、会议中心、博物馆等,与老城区、火车客运站联系方便。基地内土地平整,全长约1.5公里,由北往南有东西向的城市道路登高西路(25米)、西陂路(34米)、莲西路(25米)穿过,交通路网格局完整,沿大道两侧大部分用地已被政府统一收储,腹地有少量待拆迁的民房,具备较好的开发建设条件。
  


  3 提升城市街道空间品质的总体思路
  
  3.1 总平面设计
  城市街道空间的品质是指城市街道在“量”和“质”两方面满足城市人群综合需要和使用活动需求的程度[1]。街道的首要功能是交通功能,包括车行交通和人行交通。街道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意义在于其与行人密切相关的步行交通系统,如林荫人行道、舒适便捷的人行天桥、主题广场等,这是提升街道空间品质的关键所在。龙岩大道二期两侧城市设计应在考虑好车行交通组织的同时,充分注意到步行系统的设计,加大沿街建筑的退距,提高步行空间和景观空间的尺度,从而使城市街道空间更具人性化。同时,街道两侧街区建筑的功能应该集商业购物、观光旅游、文化休闲、建筑艺术、居住办公为一体,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充分体现城市街区建筑群的现代化风貌,满足人们的视觉审美要求。
  3.2 把握好城市街区空间品质、景观的主要要素,贯穿并落实到规划设计的具体实践之中
  影响城市街区特别是街道空间品质的要素较多,支持使用活动中有生理适应性、自然度、可使用性、可达性、公共服务等评价指标,形象认知中有夜间照明、视觉协调与景观、设施外观、文化内涵等细分评价指标,运行保障中有空间权利、管理维护等细分评价指标[1]。同时,街道的景观要素分为自然景观(包括自然的山体、水体和植物)、人工景观(包括建筑物、建筑小品、雕塑、灯具、广告牌、休息椅等)和历史景观[2]。龙岩大道二期两侧城市设计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概念设计的主思路出发,在规划设计的全过程中对用地性质、交通组织、建筑群视觉协调与景观、公共公用设施、街头设施、绿地组织等空间品质、街道景观主要控制要素进行具体把握,为市民创造尺度亲切、生态和谐的高层次精神空间,满足使用者休闲、娱乐、购物的多方面需求。
  
  4 提升街区空间品质的具体设计策略
  
  4.1 合理进行用地性质微调,为创造高品质街道空间提供有利条件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初步方案中,龙岩大道二期两侧用地性质以商住用地为主、酒店办公为辅。本次方案设计现状研究时认为,住宅建筑布局在沿街存在着许多不足:一是住宅造型相对缺乏艺术魅力,难以塑造良好的城市景观;二是沿街地块进深偏小,无法形成有生活气息的绿化庭院,且沿街住宅易受噪音影响,降低居民生活质量,难以形成高档次的居住社区;三是现实中许多临街的高层居住建筑往往改作办公场所使用,不利于居住的安全,也不利于提高办公的档次;四是住宅不宜建设超高层建筑,难以提高沿街地块的容积率。从深圳深南大道、上海世纪大道、法国香榭丽舍大街等中外成功的街道案例中不难看出,一条对城市产生重要影响的街道必须以大量的公共建筑、商业建筑、公共景观空间作为支持,并拥有自身的特色。因此,龙岩大道二期两侧沿街用地性质在控制性详规提出可兼容的条件下微调为以商业和小型办公为主,并将人流量较大的项目相对集中在西侧,腹地布局居住建筑。如临街面确需布局少量住宅,临街住宅阳台应采用中空玻璃进行封闭。这样布局一方面使得龙岩大道形成连续的商业、办公界面,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尽可能减少两侧人流穿插,另一方面也使得居住建筑免受噪音之扰。
  4.2 合理进行交通组织,充分考虑步行系统的设计
  首先,要确保龙岩大道的车辆畅通,合理分配道路横断面,采用双向八车道,确保通过式车辆的通行;大道两侧在已确定的城市道路框架内,两条东西向城市道路之间一般仅考虑1条小区道路面向龙岩大道开口,尽量减少对龙岩大道的交通干扰。其次,规划好腹地道路特别是与龙岩大道平行的辅道,近似形成“田”字形,使车辆都能按照右行的原则组织交通,建立人车分流的完善交通体系,在相对均匀分布部分地面公共停车场的基础上每栋高层建筑均做地下停车库,沿街建筑地下车库应能方便地对公共开放,并有连接城市步行空间的人行出入口,设有明显的指示牌。提倡地下停车可以避免车辆侵占人行道的城市普遍现象,腾出空间作为景观绿化和行人的活动空间,便于塑造更具人性化和吸引力的街道休闲公共空间。在此基础上,为使道路满足人们舒适度的要求,提倡步行和自行车等节能环保的出行方式,龙岩大道横断面加大了沿街建筑的退距,避免高层建筑对街道的压迫感,提高步行空间和景观空间的尺度,规划出专门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局部做成小广场或街头绿地,并把人行道细分为快速步道和休闲步道,休闲步道与就近的广场形成交融的形态(龙岩大道建筑红线范围横断面分配详见图2)。同时在严格划定交通标志、设置人行横道线的基础上,在由北往南的4段东西向城市道路分隔区域各考虑设置1处地下通道,在不影响街道景观时也可做成尺度适宜、造型美观的人行天桥,使步行系统在龙岩大道两侧形成一体。
  4.3 加强建筑布局研究,营造视觉协调环境
  4.3.1 总体建筑布局:充分考虑到龙岩大道的尺度、基地条件和建筑本身的功能等因素,在满足基本的采光、通风、日照等要求的基础上,力求从提升空间品质的角度进行布局。沿街采用连续界面及进退有序建筑围合的小广场群丰富多变的空间界面相结合,使街道空间有收有放,时而封闭,时而开放,将远处的自然山景渗透入来,构成道路景观中的外轮廓线。同时,沿街建筑高筑错落,有高潮,有变奏,有过渡;腹地建筑成组团布局,各组团均组织集中绿地空间。
  4.3.2 建筑体量和高度:具体到局部,相对于龙岩大道红线宽度为78米,因加大建筑退让后建筑红线达108米至136米,沿街每栋建筑的沿街连续面长度不宜太短,否则容易显得琐碎;建筑应以高层为主,重要节点可做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
  4.3.3 沿街建筑天际轮廓线:以龙岩大道和西陂路交叉口的150米高超高层商业中心大楼为最高点,依次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成反抛物线状,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形态优美,具较强的韵律感和节奏感(龙岩大道二期西侧轮廓线见图3)。建筑群内的建筑之间用相同的母题造型相互呼应,以增强天际线的表现力。
  4.3.4 建筑风格:龙岩大道二期作为龙岩中心城市规划核心区的主要干道,同时也是龙岩城市新区直接连接高速公路的形象大道,其建筑风格应该是现代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并体现龙岩市的地方文脉和内涵,不建议采用古典或欧式的风格和造型。同时建筑设计要有较高的表现力,建筑造型应是多变的,在变化之中求得统一。外墙材料应能采用较新的高级材料,并融入生态、节能、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裙楼部分建议采用天然石材、花岗岩、玻璃等具有良好质感的、抗污染的材料,上部主楼建议采用高级弹性涂料、板材、玻璃等安全、环保的材料。
  4.3.5 建筑色彩:龙岩是闽西的中心城市,建筑的主色调应尽量反映闽西的地方特色。闽西最有特色的民居为永定土楼,因此,龙岩大道二期两沿街建筑拟以土楼的外墙色调(即土黄)作为主色调,体现一脉相承的建筑文化特征。配色采用红色,这一色彩缘自龙岩作为革命老区的红土地文化,具体运用到除建筑之外的人行道、广场铺装和街头小品等元素之中。
  4.3.6 建筑细部处理:提倡用空间、体量、质感、色彩等现代的表现手段来体现建筑艺术,不建议用繁琐的线条或符号等表现手法。裙房或建筑底部立面要有丰富的细部,加强建筑的艺术表现力。建筑底层鼓励设置骑楼等灰色的建筑空间,以提高建筑的活力,而建筑的顶部提倡做特殊的处理,减少重量感,增加挺拔感。建议进行整条街道建筑的夜景灯光设计,凸现建筑的夜间神韵,使人们的主观感受与之互动。
  4.4 完善公共、公用设施的配套,使街道人性化
  城市街道公共、公用设施的配套,直接影响到街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龙岩大道根据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设计范围内的交通路网状况,配套完善必需的公共、公用设施,并合理调整、整合它们的布局,使位置和数量合适,方便人们的生活。具体配套了体育公园(见图4)、街道办事处兼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居委会、幼儿园、医疗站、开闭所、公厕、垃圾站、垃圾收集点、公共停车场等。
  4.5 加强街道设施的设计,塑造良好的街道细部景观
  道路上需要布置各种设施,以满足人们的步行、休息、观赏休闲、广告宣传、照明等各方面的需求[2]。方案对影响城市街道空间品质的主要元素,譬如地面铺装、街道小品、广告等,提出以下设计概念:街道小品、地面铺装、广告等应统一规划设计,并体现一定的风格、色调和特色,在“量”和“质”上满足人们的要求(见图5)。雕塑小品应与就近的广场和建筑形成互动的主题和概念,并在整条街道形成雕塑组群;地面铺装要精心设计,应有独特的色彩、质感和风格,设置无障碍盲人通道,使人行道更有亲和力和艺术表现力;街道广告不能无序布置,应统一设计,不宜采用过大的尺寸、过密的布置,应有规划控制措施,定出适当的尺度和密度,色彩要沉着一些,禁止设置移动和闪光的标示物。结合街头绿化设置适量小景亭,浅池叠水等造景,艺术性地设置如公交站台、邮政信报亭、夜景路灯和地灯、街边报亭、座椅、健身、垃圾箱、组织人流的栅栏等设施,使街道设施与街道景观环境相协调,并有意识地将传统文化、生活等人性化的象征性因素融会到景观元素的形象之中。选材时尽可能体现地方特点,赋予景观元素以深层次的文化含义。
  4.6 建立多层次的绿化体系,营造舒适、宜人的活动环境
  绿化是构成景观的重要因素,龙岩大道二期两侧在满足美化道路景观、有效隔离空间、除尘、净化空气等功能的同时,还应营造行道树、分车道隔离带、路侧绿化、交通岛绿化等层次丰富、赏心悦目的立体绿化空间,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有机结合,提高艺术审美趣味。如在人行道的休闲空间和沿街建筑的出入口广场等空间,乔木以常绿阔叶树为主,力求使绿化从视觉上舒适,符合现代化的审美要求,又能从使用上满足人们购物、休闲、交往等活动的要求。在腹地住宅组团建设生态型园林庭院,有意识地组织较大面积的集中绿地,并把周边建筑的底层架空,扩大景观的视野和活动空间,使室内外活动空间溶为一体,达到步移景异的整体效果。在集中绿地处单植或群植常绿、落叶、覆盖性、具香气、具装饰性、多色彩等不同的优秀乡土树种,少量引进适
  


  宜龙岩气候的外地树种,种植各种灌木、地被植物以界定硬地,形成阳光草坪,创造不同层次的绿化效果,营造自由、浪漫、休闲式的现代时尚居住氛围,使四季景色各异,营造植物群落整体美感。同时,在腹地各住宅区的边角地带见缝插针地充分绿化,在组团入口精心构思主题景观元素,使各栋住宅增加可识别性,并丰富住区景观。
  
  5 结语
  
  从提升城市街道空间品质的角度出发,在规划设计中把握好城市街道空间品质的主要控制要素,处理好街道空间品质与总体建筑环境、街道交通功能、建筑艺术表现力、公共公用设施、街道设施和绿化组织等的关系,塑造宜人的街道环境,采取适宜的、具体的设计策略,引导人们对空间品质的主观视觉感受,是提升街道空间品质、创造高品质街道空间环境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龙岩大道二期两侧规划设计仅是这种设计理念的一次粗浅的探索,旨在引起城市规划同仁们的共鸣,在规划设计的初期就高度重视塑造高品质街道空间的构思工作,可使规划成果获得预期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进. 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规划控制与引导——塑造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 许浩.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技法[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摘要]分析了铅锌矿开采工程的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并对铅锌矿开采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因子进行分析与评价,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关键词]铅锌矿采矿生态环境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自1979年正式确立后得到了不断完善和规范,其在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日益加强。几十年来,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紧密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围绕产业结构调整
期刊
[摘要] 运用预防性储蓄理论和缓冲存货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居民收入的不确定性与储蓄率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建立消费模型,证明我国消费行为存在“过度敏感”现象,并对这些实证结果做出解释。实证结果更好地说明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存在“预防性储蓄”的动机,这也印证了建设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关键词] 预防性储蓄理论 缓冲存货模型 过度敏感    1 引言    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
期刊
[摘要] 从侵权行为形态的角度看,“三鹿问题奶粉事件”是一次典型的大规模产品侵权案件。文章以这一事件为例,分析了大规模侵权案件的产品责任分担,主张引入美国的市场份额责任理论,即根据各个生产厂家在全国的市场份额不同进行责任分担。  [关键词] 大规模产品侵权 市场份额责任 三鹿问题奶粉事件     1 问题的提出    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威胁人类健康的巨大隐患:“阜阳大头婴儿”的阴影还未完全
期刊
[摘要] 高校英语教学面临的形势日新月异,国家教育部也随之出台了最新教学改革精神。本文依托美国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通过对课堂互动教学实践及其问卷反馈的实证研究,论证其对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重大推动作用,力求建构切合当今高校英语教育改革方向的课堂最佳模式。  [关键词] 英语教学改革 互动教学 情感过滤 焦虑    高教司司长张尧学在2008年7月3日召开的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
期刊
[摘要] 介绍了厦门快速公交(BRT)第一码头枢纽站中央空调如何采用VPF系统,并利用DDC技术实现控制,揭示了VPF系统本质,主要阐述控制方法和参数,以期为这项新型节能技术提供一个实际案例。  [关键词] 变流量 VPF DDC 节能 控制参数     1 引言    VPF(Variable-Primary-Flow System,一次泵变流量系统)是目前较先进的空调节能技术,笔者定义它为:一
期刊
[摘要] 海岛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海陆相互作用的动力敏感地带,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本文以福建平潭岛为例,对海岛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表现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海岛生态脆弱性的驱动机制,并提出了平潭岛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对策措施,以实现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海岛 脆弱性 驱动机制 对策措施     海岛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周为海水包围,岛内的生物群体在
期刊
[摘要]以某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为例,研究了空间尺度对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空间尺度的选择对于评价结果有较大的影响,提出应科学选择评价的空间尺度。  [关键词]空间尺度非污染生态影响开发区环评    在研究自然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时,空间尺度是指研究区域的空间范围以及空间分辨率的高低。从环境影响评价的角度来看,空间尺度指所评估工程或开发项目的影响范围面积大小(幅度)以及评估时所运用数据
期刊
[摘要] 通过对福州西湖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基于对景观水体生态需求和城区经济发展及周边环境特点基础上,结合福州西湖以往整治经验,提出截污控源、清淤疏浚、生态补水、增强水动力、保持生态流量,生态修复并重的技术路线,为西湖景观湖泊水体的综合整治指明方向。  [关键词] 福州西湖 综合整治 生态滤床技术 生态修复 生态引水     我国南方地区城市景观水体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城市的主要
期刊
[摘要] 为探索高中化学新课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途径和方法,我们组织开展了将化学趣味实验引入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的合作行动研究,并开发了有关的校本课程,给化学实验和探究式教学赋予了较强的生命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全面落实新课程目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趣味实验 校本课程 高中化学    1 开发化学实验校本课程的必要性    我国高中化学旧课程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
期刊
[摘要] 伴随着POS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金融POS系统已经开始从有线走向无线,任何无法依赖或根本没有有线网络的业务都可采用无线支付技术,采用码分多址分组数据传输技术的CDMA无线POS由于辐射低、线路稳定、保密性强、高速等特点已成为无线技术中应用前景最为广阔的一种。  [关键词] CDMA POS 无线支付    1 基于CDMA网络的无线POS支付技术的应用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