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能力的基础。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也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如何渗透新课程理念,是我们初中物理老师面临的新问题。本文结合新课标对物理实验的要求,当前实验教学的现状和实验考查情况,认为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加大实验考查的力度,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是有效途径。
【关键词】如何提高 物理实验 教学质量 思考
在现阶段的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第一,习惯于按传统的方法进行基础理论课教学,而实验则依附于理论课,实验教学环节还很薄弱;第二,只注重验证基本理论和进行基本技能的操作,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第三,学生对实验教学认识不足,缺乏兴趣及主动性。
针对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所存在的这些问题,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方法来改变现状,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下面笔者就如何改进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谈谈自己的设想。
1.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地位
传统的物理教学,注入式理论教学占统治地位,实验教学居于次要地位。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加强实验的教学。
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地位,就是要改变物理实验课附属于理论课的状况。通过实验对理论加以验证,配合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这样做无疑会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弊多于利。首先是因实验教学受理论课制约,所能开设的实验数量受到限制;其次是实验的目的仅仅为了验证有关理论知识,实验的其他目的如培养能力等被忽视了,影响了实验的质量和效果;再次是实验没有单独的考核,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
提高物理实验的地位,还要在实验的教学时间上加以保证。从总的教学时间来看,大纲所规定的实验时间很少。由于实验时间匆忙,大多数学生对实验准备不足,在有限时间里不能做完实验,结果出现了应付了事,或不按正常操作规程进行实验。保证实验教学时间,可通过两个途径来做到:一是在教学计划中增加实验教学时间;二是利用课外时间。
2.提高物理教师实验操作技能,多制作器材
作为广大农村中学的物理老师,要有扎实的实验基本功,要有娴熟的操作技能,平时要多加强这方面的学习。遇到实验室仪器短缺或已损坏的情况下,想办法改进一下实验仪器。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的实验器材非常丰富,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善于从生活用品、废旧物品、儿童玩具等各方面去寻求能利用于实验的东西,这样可以使物理实验室变得具有创造性。
3.改善农村办学的条件,加大教育现代化建设
新课程改革是适应新形势下物理实验教学与国际国内接轨的需要,其改革势在必行。积极投身到新课改的洪流中去是每一位物理老师的义务。因此,应对现实的挑战,促进农村初中物理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是摆在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农村学校及教师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只有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切实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大教育现代化建设力度,提高农村物理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农村初中新课标的顺利实施。
4.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初中物理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启蒙阶段,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往往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因而,物理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得以稳定的发展,强化演示实验教学、开发家庭小实验是重要途径。同时,教师要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思想教育,以及情感、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5.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大胆做课外小实验、小制作,达到边实验边学习教学内容
各种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如课本中“纸盒烧开水”“日光灯启辉器中双金属片的自动控`制作用”“小风轮”“电铃”“楼梯开关”等小实验、小制作,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以讲评。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边学边实验,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要设计好边学边实验的阶梯,帮助学生步步深入。对实验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遇到的困难等,都要作充分的估计和准备。例如,在进行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时,教材的安排是先把鸡蛋放在浓盐水中,观察它的漂浮;然后在浓盐水中加清水,观察鸡蛋的悬浮和下沉;再加入浓盐水,观察鸡蛋的上浮,在实际操作时,加入清水的多少不容易掌握。会出现由于一下子倒入过多的清水,鸡蛋就下沉到杯底,而看不到悬浮现象,再加浓盐水时,鸡蛋就可能上浮不起来。有的老师在设计边学边实验方案时,作了如下的改动:让学生先把鸡蛋分别浸没在清水和浓盐水中,观察鸡蛋的下沉和上浮,分析鸡蛋的受力情况,得出下沉和上浮的条件。接着让学生缓缓地向浓盐水中加入清水,观察悬浮现象,分析得出悬浮条件,然后讨论为什么鸡蛋在清水中和在浓盐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同?为什么漂浮时和悬浮时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而受到的浮力却相同?这样处理,不但实验成功的把握大、效果好,而且学生容易理解。这样也有利于改善学生人数过多无法进行探究实验和实验器材不足的问题。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稳定推进,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该大胆尝试,通过实验真正做到:“学生力所能及,教师避之;学生力所难及,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教师为之”的新课程理念。因此,初中物理教学中,应大力推广加强和优化物理实验教学,从而进一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当然,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推进,教学也将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和问题。发现问题本身也是新课程实验的任务,但解决问题更是我们的责任。只要通过加强管理以及教师不断学习和研究,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理论水平,克服教学改革中的盲目性和片面性,在培养学生上多下些工夫,必能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丰硕的成果。
【关键词】如何提高 物理实验 教学质量 思考
在现阶段的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第一,习惯于按传统的方法进行基础理论课教学,而实验则依附于理论课,实验教学环节还很薄弱;第二,只注重验证基本理论和进行基本技能的操作,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第三,学生对实验教学认识不足,缺乏兴趣及主动性。
针对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所存在的这些问题,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方法来改变现状,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下面笔者就如何改进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谈谈自己的设想。
1.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地位
传统的物理教学,注入式理论教学占统治地位,实验教学居于次要地位。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加强实验的教学。
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地位,就是要改变物理实验课附属于理论课的状况。通过实验对理论加以验证,配合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这样做无疑会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弊多于利。首先是因实验教学受理论课制约,所能开设的实验数量受到限制;其次是实验的目的仅仅为了验证有关理论知识,实验的其他目的如培养能力等被忽视了,影响了实验的质量和效果;再次是实验没有单独的考核,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
提高物理实验的地位,还要在实验的教学时间上加以保证。从总的教学时间来看,大纲所规定的实验时间很少。由于实验时间匆忙,大多数学生对实验准备不足,在有限时间里不能做完实验,结果出现了应付了事,或不按正常操作规程进行实验。保证实验教学时间,可通过两个途径来做到:一是在教学计划中增加实验教学时间;二是利用课外时间。
2.提高物理教师实验操作技能,多制作器材
作为广大农村中学的物理老师,要有扎实的实验基本功,要有娴熟的操作技能,平时要多加强这方面的学习。遇到实验室仪器短缺或已损坏的情况下,想办法改进一下实验仪器。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的实验器材非常丰富,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善于从生活用品、废旧物品、儿童玩具等各方面去寻求能利用于实验的东西,这样可以使物理实验室变得具有创造性。
3.改善农村办学的条件,加大教育现代化建设
新课程改革是适应新形势下物理实验教学与国际国内接轨的需要,其改革势在必行。积极投身到新课改的洪流中去是每一位物理老师的义务。因此,应对现实的挑战,促进农村初中物理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是摆在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农村学校及教师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只有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切实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大教育现代化建设力度,提高农村物理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农村初中新课标的顺利实施。
4.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初中物理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启蒙阶段,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往往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因而,物理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得以稳定的发展,强化演示实验教学、开发家庭小实验是重要途径。同时,教师要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思想教育,以及情感、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5.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大胆做课外小实验、小制作,达到边实验边学习教学内容
各种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如课本中“纸盒烧开水”“日光灯启辉器中双金属片的自动控`制作用”“小风轮”“电铃”“楼梯开关”等小实验、小制作,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以讲评。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边学边实验,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要设计好边学边实验的阶梯,帮助学生步步深入。对实验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遇到的困难等,都要作充分的估计和准备。例如,在进行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时,教材的安排是先把鸡蛋放在浓盐水中,观察它的漂浮;然后在浓盐水中加清水,观察鸡蛋的悬浮和下沉;再加入浓盐水,观察鸡蛋的上浮,在实际操作时,加入清水的多少不容易掌握。会出现由于一下子倒入过多的清水,鸡蛋就下沉到杯底,而看不到悬浮现象,再加浓盐水时,鸡蛋就可能上浮不起来。有的老师在设计边学边实验方案时,作了如下的改动:让学生先把鸡蛋分别浸没在清水和浓盐水中,观察鸡蛋的下沉和上浮,分析鸡蛋的受力情况,得出下沉和上浮的条件。接着让学生缓缓地向浓盐水中加入清水,观察悬浮现象,分析得出悬浮条件,然后讨论为什么鸡蛋在清水中和在浓盐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同?为什么漂浮时和悬浮时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而受到的浮力却相同?这样处理,不但实验成功的把握大、效果好,而且学生容易理解。这样也有利于改善学生人数过多无法进行探究实验和实验器材不足的问题。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稳定推进,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该大胆尝试,通过实验真正做到:“学生力所能及,教师避之;学生力所难及,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教师为之”的新课程理念。因此,初中物理教学中,应大力推广加强和优化物理实验教学,从而进一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当然,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推进,教学也将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和问题。发现问题本身也是新课程实验的任务,但解决问题更是我们的责任。只要通过加强管理以及教师不断学习和研究,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理论水平,克服教学改革中的盲目性和片面性,在培养学生上多下些工夫,必能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