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镇静麻醉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haishixinyong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深度镇静麻醉不良反应影响因素.方法 对收治的消化道肿瘤切除术患者120例进行深度镇静麻醉,统计分析术中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麻醉过程中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不同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688、10.258、7.586、8.992,均P=0.000);120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26例(21.7%),其中低血压8例,心动过缓4例,恶心呕吐6例,呼吸暂停2例,其他6例;无死亡与严重不良反应发生.高龄、深度麻醉应用史、心理紧张、肥胖等为深度镇静麻醉不良反应的主要危险因素(OR值=9.806、0.119、0.105、10.521,均P<0.05).结论 深度镇静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高,多表现为血流动力学反应,麻醉医生可通过调节围术期危险因素来改善患者的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特性.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药敏试验,E试验检测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及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MIC.参照CLSI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地芬诺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乌司他丁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乌司他丁联合地芬诺酯辅助治疗,并在接受治疗前后进行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8的检测,并对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腹痛缓解时间、体征减轻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尿淀粉酶恢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糖、糖化血清蛋白(GSP)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中的价值.方法:对正常妊娠组、糖筛查异常组及糖耐量异常组进行空腹葡萄糖、口服葡萄糖50 g筛选,GSP测定并
目的 探讨院前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通过患者血清氧自由基丙二醛(MDA)的变化探讨可能机制.方法 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院前亚低温组(A组,65例)和对照组(B组,55例).A组院前即给予亚低温治疗,而B组仅在入院后给予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入院时、第7天及第14天血清MDA变化,采用GOS评分比较6个月后疗效.结果 两组第7、14天的MDA水平[A组(10.
全球约2亿人(3%)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并且每年约有300万新增病例.HCV感染者中约70%将发展成慢性丙型肝炎(CHC).若无有效治疗,其中约25%将在25年内发展成肝硬化,每年仅因肝硬
目的 比较伏立康唑与氟康唑治疗肺部念珠菌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79例肺念珠菌感染患者按照住院号顺序分为伏立康唑组与氟康唑组,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变化,评价感染治愈率及治疗安全性.结果 伏立康唑组总体有效率为93.1%,明显高于氟康唑组的65.9%(x2=7.51,P<0.01),痊愈率分别为65.1%和3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6.60,P<0.05).伏立康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会阴保护手法并评估其在阴道助产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2007年3月期间应用双手协调保护会阴的方法配合助产掌分娩30例,与2004年1月~2007年3月期
目的 观察糖脉康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9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4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糖脉康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临床治疗疗效,同时观察氧化应激指标SOD、CAT、MDA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目的 探讨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合理治疗剂量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6374例采用131I治疗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随访并总结分析,并将甲亢患者分为Graves病组(GD组)及毒性多结节甲状腺肿组(非GD组),比较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的发生率,采用分类偏相关程序,分析剂量与影响因素间的偏相关系数(r),以确定治疗剂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经131I治疗后,GD组永久性
目的:观察欣母沛(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宫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宫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使用常规方法无法止血的情况下,采用欣母沛经腹壁宫体注射,每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