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患者排毒规律及抗病毒治疗研究

来源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yekne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2009年深圳市收治的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排毒规律和抗病毒治疗疗效.方法 75例患者均经两次鼻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RT-PCR),此后每天检测病毒核酸直至连续两天均阴性.第1次病毒检测阳性后立即随机分三组抗病毒治疗,分别为奥司他韦(Oseltamivir)(组Ⅰ)、中药(组Ⅱ)和奥司他韦联合中药(组Ⅲ)抗病毒治疗,5 d为一疗程.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和IL-17表达.结果 75例患者中,78.7%(59/75)在起病后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持续≤7 d,平均年龄为(22.25±10.38)岁;21.3%(16/75)病毒持续>7 d,年龄为(17.16±13.66)岁.对其中56例患者细胞与体液免疫功能进行分析,发现其IL-17表达明显低于季节性流感和健康人(P<0.01).进一步研究发现,10例病毒持续>7 d的患者IL-17表达值(1.91±0.80)明显低于46例病毒持续≤7 d者IL-17表达(3.05±1.59)(P<0.05),也明显低于季节性流感(P<0.01)和正常对照组(P<0.001).比较三治疗组抗病毒治疗5 d疗程结束时病毒核酸转阴率,分别为组Ⅲ92.86%,组Ⅰ71.43%,组Ⅱ46.15%,组Ⅱ明显低于前两组(分别为P<0.01,P<0.05).组Ⅲ经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较组Ⅰ、组Ⅱ缩短(P<0.05).结论 IL-17和年龄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及排毒时间长短可能存在一定关系.奥司他韦联合中药治疗在抗病毒疗效和减轻症状方面均有其独特优势。

其他文献
从影视化角度探讨了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科技期刊影视化的发展问题,阐述了科技期刊影视化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面临的问题,并对科技期刊将进入影视化与传统的文
医学学术期刊栏目可依据文体或内容来划分。紧扣办刊宗旨,明确栏目定位,选用恰当的栏目并因应读者、作者和编者的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策划特色栏目、打造精品期刊,是增强医学
本文通过介绍 Web 2.0及其常用技术,分析了 Web 2.0新技术下的科技期刊网站建设,展望科技期刊网站的服务发展趋势。 This paper introduces Web 2.0 and its commonly used
以《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第1期至2007年第2期共26期1208篇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第一作者、作者简介等相关信息,以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
资源整合后如何办好专业性科技期刊是许多高校学报编辑部面临的新课题。《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合并到山东大学自然科学学报编辑部后,进一步明确了定位,充分利用资源整合的
目的研究Cajal间质细胞(ICC)在胃动素受体激动剂ABT-229促进肠道动力中的作用。方法选用家兔十二指肠和结肠,将肌条分为4组:分别为十二指肠正常ICC组(a组)和损毁ICC组(c组),结肠正常ICC组(b组)和损毁ICC组(d组),每组20条;损毁ICC组肌条利用美蓝培养+光照的方法特异性损毁肠道平滑肌中的ICC,对比a组与c组,b组与d组收缩频率及幅度;分别观察加入胃动素受体激动剂(红霉
朝雨轻尘洗,海天一色青。层层波潋滟,历历岛葱茏。有意风轻语,无心云远行。斜阳送归棹,新月更多情。
目的 评价介入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晚期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4年8月至2009年3月对解放军总医院1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晚期出血的患者行介入治疗,其中男14例、女4例,年龄23~75岁,胰腺癌8例,胰腺囊腺瘤2例,十二指肠乳头癌4例,胰腺炎4例.所用介入治疗方法 包括脾动脉栓塞、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栓塞、肝动脉栓塞、经导管肠系膜上动脉分支血管加压素灌注、肝动脉覆膜支架置入.结果 所有
协作办刊是学术期刊筹集办刊经费的一种有效途径。文中分析了学术期刊协作办刊的模式、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学术期刊应在协作办刊单位的选择、权益和人才培养,稿件的学术质
对 GB/T 7714-1987和 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了比较,对 GB/T 7714-2005这一新标准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The GB / T 7714-1987 and GB /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