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案的根源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dskvsaklfd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河南省高级法院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原因在于它出台的《错案责任终身追究办法(试行)》,规定对造成错案的法官实行终身追责,不论其是否已调离、辞职或者退休。该院一位负责人称,这意味着“谁用权,谁就要负责一辈子”,此举“在中国属于首创”。
   表面上看起来,这似乎值得欢欣鼓舞,因为它给法官多套了一个“紧箍咒”,比原先的错案追究制还“前进”了一步,让法官终身对自己的裁判负责。但仔细思量之后就会发现,这种“错案责任终身追究制”与错案追究制本身一样,有不少值得追问的地方。
   譬如,如何界定“错案”?由谁来界定?终身追究是否受诉讼时效的约束?如果“错案”系外来干预或者影响所致,法官应否承担责任?向上级法院“请示”之后裁决的“错案”,上级法院的法官应否负责?如果“错案”是由合议庭判决或者审判委员会决定导致的,责任该如何追究?等等。
   这些不那么容易回答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凸显出错案追究制本身的张力和矛盾。就“错案”的界定而言,它是否仅仅意味着法官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等滥用权力导致的错误裁决?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那其实不需要什么“错案追究制”,因为现行《刑法》《法官法》以及《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都对法官的贪污受贿、玩忽职守、徇私枉法等滥权行为有明确的规定。
   比如,《刑法》第399条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既然如此,设立错案追究制的意义何在?它有什么独立存在的价值?如果是为了对付这些规定以外的“错案”,诉讼制度中不是有上诉程序、再审程序等纠正错误的设计和安排吗?
   事实上,在司法实践中,错案追究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走了样、变了味。比如,有的法院将那些被上级法院改判、撤销和发回重审的案件定为“错案”,甚至将“改判率”计入“错案率”中,作为惩罚法官的依据。有的法院还将“错案”划分为三六九等,诸如“差案”“一般错案”“严重错案”之类,并根据等级决定对法官的处罚。
   不能不说,这些做法背离了错案追究制的初衷,扭曲了法官的行为动机,带来了负面效果,甚至造成了新的司法不公。譬如,有的法官担心自己审理的案件被改判因而成为“错案”,在判决之前就先“请示”上级法院,或者当案件进入上诉程序之后,向上诉法院的法官展开“公关”,以免自己的案件被改判或者发回重审等。
   超越了枉法裁判、滥用职权意义上的错案追究制多有瑕疵。既然如此,河南省高级法院推出的“错案责任终身追究制”也难以经受拷问。枉法裁判、滥用职权等导致的错案,与其他任何案件一样,除非存在诉讼时效的限制,本来就可以“终身”追究,该制度有何新意?
   其实,欲让法官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必出台错案(终身)追究制,而应致力于司法独立。
   不独立的法官,如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法官不能抵御外来的干预,他们就无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为他们没有独立的意志,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作出裁判。试想,如果一个法官在判案时听命于合议庭、审判委员会、庭长、院长、上级法院或者其他的机构和个人,他(她)如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人们甚至根本无法区分出他(她)的责任是什么。
   在很多情况下,错案的发生,恰恰是因为司法不独立造成的。影响巨大的“佘祥林案”“赵作海案”等冤假错案,莫不源于法院外面“看得见的手”。
   许多人以为,只有牢牢地束缚住法官,用各种办法捆住法官的“手脚”,甚至让他们听命于某种组织或者“人民”,他们才可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种看法实质上离谱。越是对法官控制严密,法官就越不可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为控制者变成了真正的裁决者。相反,只有让法官获得独立的地位,让其根据自己对法律和正义的理解进行裁决,才可能明晰和追究其责任。
   理論和经验均表明,借助于司法独立,法官的行为才可能受到更好的约束,冤假错案才可能更少。司法独立不仅意味着司法机关独立于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仅意味着每一个法院都独立于其他的法院,而且意味着每一个法官都独立于其他的法官。在这种情况下,每个法官的行为都是独立完成的,每个法官的责任都是清晰明确的。这种独立很好地反映在判决书中,每个法官都对自己的判词署名负责,责任完全是个体化的,而非集体性的。
   在法治社会里,为确保法官的独立,通常设置两个条件:一是行为端正的法官终身任职,二是法官的薪水在任职期间不得减少。
   当然,这并不是说法官不受任何制约,或者可以为所欲为。对法官的制约主要体现在事先的任命、批准程序以及事后的弹劾程序上。一方面,法官由行政机关任命后,由立法机关进行批准,而这一过程是对法官能否获得职位的严格审查;另一方面,如果法官就职后有不端行为,立法机关可以对其弹劾。并且,如果法官枉法裁判、滥用职权,同样要受法律处罚。
   最后,让我们回到河南省高级法院的举措上来。该院近几年推出了一系列引发热议的司法“改革”措施,诸如“马锡五审判方式”“社会法庭”“人民陪审团”等,招致不少批评。如果该院真想减少错案,何不尝试一下让法官变得独立起来的革新?
  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其他文献
城市里的人们视而不见季节悄然变化,而人的精神故乡在现代生活中渐行渐远,所以,那种“游吟天下,寻觅我的灵魂”的诗人和作品,叫人有些陌生,又让人感到十分亲切。   近几年来,我每天清晨都会收到九思先生发来的一条清言短信。一天的生活就从细品这清词丽句中的冷香幽韵起始。这些给我和许多读者带来思想启迪和审美感受的清言,已陆续由北京出版社结集出版三集,各以《三平斋夜语》《人生大格局——三平斋夜语二集》《人生
期刊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空前复杂。   世界经济形势方面,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远未结束,地缘政治危机、能源价格波动、流动性过剩、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等问题相互交织,风险有增无减。特别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还在持续发酵,全球金融稳定与经济复苏进程受到严重威胁。尽管近期世界经济显现出一些利好因素,但预计难以保持。外部因素变化对我国出口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从国内形势看,市场需求增速也趋降低。一季度全社会固定
期刊
实行结构性减税,第一次被赋予如此“显赫”的地位。   本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一季度经济形势,研究部署了下阶段重点工作。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工作方面,结构性减税等财税政策被放在首位,货币政策居于其后。   尽管各项工作的重要程度很难与其排列次序完全画等号,但结构性减税政策居前,至少反映出决策层力图转变仅靠数量型工具进行调控的思路,以避免重蹈历次“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
期刊
已于一年前内部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在4月16日由新华社全文播发,公众方得以窥其全貌。  这份被称为事业单位改革路线图的文件提出,五年之内,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承担行政职能的,回归行政机构序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业;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  同时,今后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和从事生产经
期刊
3月1.01万亿元人民币新增贷款,既缓解了市场对贷款需求放缓的担忧,也开启了货币政策放松的想象空间。  央行4月12日公布的《2012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3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1万亿元,同比多增3320亿元;人民币存款增加2.95万亿元,同比多增2712亿元。  在经历了1月至2月两月贷款增速放缓的煎熬后,海内外投行对3月新增贷款预测均值在8000亿元左右,3月金融数据公布后,颇出
期刊
当41岁的北京人廖丹说出那句“只为她先不死”时,法庭里面并没有多少人。他没钱请律师,公诉人还没来得及出示证据,他就说,“您不用念了,我都承认就完了。”  北京市东城区检察院指控,2007年11月至2011年9月间,廖丹在北京医院使用伪造的收费单,骗取医院的医疗费17.2万余元。2012年2月21日,因涉嫌诈骗,廖丹被警方控制,后被取保。7月11日,该案在东城区法院开庭审理。  经过多家媒体的报道,
期刊
4月23日起,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下称中金所)开展了两个多月的国债期货仿真交易将进入第三阶段:向全市场开放。这意味着在被叫停17年之后,国债期货的重启也渐行渐近。  据接近中金所的人士透露,为配合国债期货的推出,国债期货套保套利条例正在积极制定中,并将于近期公布。  就在一周之前,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武汉表示,国债期货将要争取在年内推出。这是监管层第一次明确该产品推出
期刊
背靠塘朗山,周边林茂水长,初看上去,宛若一片联排别墅;走进去,又仿佛置身于一个偌大的体育馆——这是深圳龙珠医院的一面。   另一面是,这个“深圳首家中外合资医院”,由于经营混乱不堪连年亏损,如今正遭遇资金断流的窘境。   深圳龙珠医院的实际控制人,是实德集团董事长徐明。   2012年3月27日上午,深圳龙珠医院的物业公司在获知徐明“被调查”后,派出多名保安及保洁员将医院正门、西门团团围住,
期刊
经济周期下行或上行区间的后半段,往往伴随着有关经济长期趋势是否会改变的质疑。比如,最近一轮通胀始于2010年底, 随着紧缩政策执行力度的增加,实体经济中融资成本上升,流动性趋于紧张,需求增速回落。加之房地产市场与股市的低迷表现,对中国经济短期硬着陆或长期增速大幅放缓的悲观论调近来不绝于耳。  今年一季度GDP数据低于市场平均预期,显示经济增长尚未明显反弹。虽然自去年底以来,支持内需的政策陆续出台,
期刊
中国铁路正面临着资金配置的巨大错位:一方面,铁路基建开工不足、急需“输血”;另一方面,大量有意投资的社会资金长期遭遇“玻璃门”。   据铁道部发布的全国铁路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全国2011年累计完成的基本建设投资额为207.96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了67.5%。   这背后是建设资金的短缺。铁道部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9月30日,铁道部总资产37395.2亿元,总负债22288.5亿元,负债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