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外基础设施建设与当地冲突——基于水电站项目的实证分析

来源 :世界经济与政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s12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海外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在中国外交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相关项目在当地的影响也受到海内外学者、智库与媒体高度关注.在对项目各领域影响的评估中,关于中国海外基建项目与当地冲突的讨论尚不充分,并缺乏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的具体检验.作者创建了带有地理坐标信息的全球37个国家共106个中国海外水电站项目的新数据集,采用双重差分法和多层线性模型等定量分析方法,在微观地理网格层面对2004—2019年中国海外水电站项目与当地冲突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不同于部分西方智库和媒体传达的"中国海外水电站导致当地冲突增加"这一观点,中国海外水电站整体上对所在地冲突的发生起到了缓和作用.这一影响的具体机制与水电站项目带来的当地经济发展有关:随着水电站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民众发起冲突的机会成本与政府治理能力均有提升,经济不平等引发的不满情绪有所缓和,导致当地冲突事件减少.同时,所在国族群和政体等国内因素会弱化水电站项目对当地冲突的缓和作用,因此需要注意防范相关政治风险.
其他文献
中小企业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小企业具有数量大、分布广、从业人员多、产值贡献占比高等特点,是群众生产生活最直接的服务者,其面临的实际困难也最多,最需要支持和保护.当前,应认真研究中小企业在发展中的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台政策措施,切实为民营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发展困境.
中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的变迁始终围绕着土地转让权合法性演进,是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交织互动的结果.首批中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试点地区的实践显示,各地对入市范围、入市途径、入市主体等制度安排较为一致,制度的差异化主要体现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方面.总体来看,试点地区调节金征收最重要的考量因素是土地用途,其次是地块区位因素.调节金计征基数以土地净增值额为主,但各地计征比例差异较大,且对商服用地征收比例高于工业用地,出让方式征收比例高于出租、出资入股方式.首批试点地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不同于以引导粮食生产向优势产区集聚为建设路径的粮食产业带,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是面向粮食生产功能区,以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为基础,以引导粮食产业集聚并打造"三链协同"的粮食产业体系为重点,以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为核心目标的新型粮食经济形态.对标到2035年保障粮食安全的新要求,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的发展定位是要建成稳产高产的粮食生产基地、优势集聚的粮食产业格局、现代高效的粮食产业体系.立足现有粮食生产功能区、粮食产业的发展基础,针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待提升、粮食加工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突出问题,建设国家
本文拟在市场关联的视角下,从微观层面评估来自正规信贷市场的农村金融创新对其他信贷市场的供给和风险的影响.具体而言,本文以一种典型的农村金融创新——农产品仓单融资为例,使用国内最大小额贷款公司中和农信2251个农户2014-2016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和三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该金融创新对小额贷款市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正规信贷市场中农产品仓单融资的出现,不仅增加了正规信贷供给,也显著降低了农户对高利率小额贷款的依赖.同时,农产品仓单融资的出现能够通过风险分担和稳定农产品价格的机制来降低小额贷款客户的违约
农村女性作为家庭老年照护的主要承担者,劳动参与受到严重抑制.本文通过构建包含长期护理保险的世代交叠模型,发现长期护理保险可以提升农村女性就业概率,并促使她们向非农产业转移.在此基础上,本文使用2011年、2013年、2015年和2018年四期CHARLS数据建立多时点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与未开展长期护理保险的地区相比,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地区的农村女性就业概率更高、潜在工作时间更长,政策效果分别为8.14个百分点和0.48小时/天;受长期护理保险影响,农村女性选择非农就业和外出就业的概率分别提高1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中国方案,也是中国为实现人类美好未来提出的努力方向和目标.作为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渠道和载体,中国外交访问活动在这一理念指导下会对双边外交关系产生何种影响?是否有利于中国实现新时代外交工作的目标?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后,外交访问活动在总体上有助于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或升级伙伴关系,在考虑了"一带一路"倡议正式实施、美国遏制以及其他前期类似外交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后,这一结论依旧成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还提高了其他国家与中国外交政策的相似度,进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研究方法就是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它围绕着社会生产关系对国家、国际权力与跨国关系展开研究.这一方法注重既定的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因而不是简单的机械经济论.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研究不把历史作为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是一种带有历史唯物主义色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与古典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和新古典现实主义相比,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下的国际关系研究具有两个主要特点:其一,不同于古典现实主义,在国家层次的研究上,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下的国际关系研究把一国的社会生产关系作为国家对外战略的基础,同时注重既存的上层建筑和历
本文从是否退出农业生产、复种次数与粮食作物种植比例三个方面,剖析非农就业对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农户种植结构的影响,并关注农业生产环节外包在非农就业对农户种植结构影响中的间接效应,以及不同家庭收入类型与不同耕地经营规模下非农就业对农户种植结构影响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1)非农就业会促使农户退出农业生产、降低农户复种次数、提升农户粮食作物种植比例,且该结论在控制内生性之后依然稳健.(2)非农就业不仅直接影响农户种植结构,还通过影响农户购买农业生产环节外包服务间接影响农户种植结构.具体而言,非农就业通过促进农
北宋联金伐辽决策及宣和北伐的失败是战略决策研究中回避抉择现象的经典案例,中国传统史论的三种既有假定对此解释力不足.前景理论中的参考依赖学说假定决策者的决策建立在参与现状或愿望水平的基础上,并由此做出风险规避或风险接受型政策.北宋以光复汉唐旧疆为参考点,对宋徽宗君臣做出风险接受型政策起到重要作用.但大量史料也证明,北宋在若干重大的历史节点上主动修正和约束自己的强硬政策,决策表现出反复犹豫.作者修正了参考依赖假定,认为重大战略决策经常同时存在显性和隐性参考点.显性和隐性参考点相互牵制,在特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本文首先分析生猪疫情对猪肉价格非线性冲击的作用机理,然后采用2009年2月至2020年2月猪肉价格相关月度数据,以生猪疫情宽度指数作为阈值变量构建阈值回归模型,研究生猪疫情对猪肉价格波动所存在的阈值效应.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滞后5期的生猪疫情宽度指数对猪肉价格增长率的影响存在1个阈值点,即猪肉价格波动存在两种运行机制:当生猪疫情宽度指数低于阈值0.35时,生猪疫情冲击对猪肉价格波动无显著影响;当生猪疫情宽度指数高于0.35时,生猪疫情对猪肉价格波动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据此结论,本文认为:一方面要将阈值作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