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安全域约束的多区域大规模新能源接纳能力研究与应用

来源 :中国电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并网容量的迅速发展,大规模新能源接纳受到关注。提出一种多区域大规模新能源接纳能力评估方法,将电力系统静态安全域(steady-state security region,SSSR)定义在新能源多区域功率注入空间上,根据大规模新能源场站接入的地域性与资源特性,对每个区域定义一组新能源功率增长方向,在一维空间建立新能源接纳能力最优化数学模型,经最优潮流遍历不同区域组合而成的全系统新能源功率增长方向来搜索SSSR临界点,通过这些临界点构建超平面,以近似新能源多区域功率注入空间的SSS
其他文献
为充分挖掘蕴含在大量采集数据中的有效信息,提高短期负荷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GRU)、全连接神经网络(NN)的混合模型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将海量的历史负荷数据、气象信息、日期信息按时间滑动窗口构造特征图作为输入,先利用CNN提取特征图中的有效信息,构造特征向量,再将特征向量作为BiGRU-NN网络的输入,采用BiGRU-NN网络进行短期负荷预测。以2016年举办的全国第九届电工数学建模竞赛试题A题中的负荷数据作为实际算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DNN神经网络、
针对由调速系统引起的弱阻尼低频振荡问题,提出调速侧电力系统稳定器(governor power system stabilizer,GPSS)优化设计方法,在抑制低频振荡的同时确保系统调节速度满足一次调频性能要求。首先,构建GPSS优化模型,该模型以阻尼比裕度与系统达到90%出力时间加权和最大为目标函数,以系统一次调频所要求的速度、稳定时间和稳定性为约束条件;进而,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构建该优化模型的求解方法。算例验证了所提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
分析继保设备检修行为对其失效率的影响,有助于继保设备检修计划制定和实现电网长期稳定可靠运行。基于某地区继电保护设备故障数据,采用Matlab工具箱对分段数据进行失效率函数拟合,然后利用遗传算法对失效率调整因子进行计算,建立基于数据拟合的失效率调整因子模型,并使用多地区的设备故障数据对该模型和德尔菲法的模型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德尔菲法的失效率调整因子模型低估了检修行为对设备失效率的下调能力,文中模型较基于德尔菲法模型累计残差更小,能够更为准确地反映检修行为对继保设备失效率的影响。
为了考虑电力负荷的不确定性,概率和区间预测成为电力负荷预测的重要方式之一。针对传统的负荷概率及区间预测方法没有考虑不同负荷成分的不确定性对电力负荷影响的问题,在分析电力负荷成分的基础上,基于结构化电力负荷模型提出一种电力负荷概率及区间预测方法。首先,对电力负荷的成分进行分析,针对不同负荷成分分别进行建模,构成结构化电力负荷模型;然后,基于历史负荷数据采用变分贝叶斯估计算法训练模型参数的后验概率分布;最后,基于训练完成的模型对未来负荷的概率分布进行预测,从而实现电力负荷概率区间预测。采用实际电力负荷数据进行
优先发电是落实国家战略的重要保障,但是在电改背景下还存在着如何具体实施以及与电力市场协调运行等诸多挑战。从优先发电的相关政策梳理入手,分析市场化环境下优先发电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优先发电的市场化落实机制,提出市场化环境下的优先发电实施方案。根据当前相关政策,优先发电主要包括5大类电力电量,在实际运行中主要面临发用电电量和电力不平衡、收支不平衡、挤占市场交易电量空间等问题,其市场化落实需要通过多种市场类型、交易品种、偏差和结算机制组合的系统化市场机制;在当前既有政策和市场环境下,设计了一个由差别电量计划确
利用虚拟阻抗技术对双闭环控制结构进行优化,可将逆变器的等效输出阻抗改善为强感性,提高传统感性下垂控制策略在低压微电网中的功率分配精度,有效抑制环流,但往往忽略了虚拟阻抗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鉴于此,推导包含虚拟阻抗、线路阻抗及公共点电压的三环控制传递函数,建立考虑虚拟复阻抗的不同电压等级逆变器并联模型,并利用戴维宁等效原理对模型进行简化,在多种工况下根据Nyquist稳定判据分析虚拟阻抗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电压等级的逆变器并联系统在添加虚拟阻抗后仍可保持稳定运行。
为降低新能源发电随机不确定性导致配电网对主电网的强烈功率扰动,提高电力系统新能源多层次有序消纳能力,提出新能源配电网利用可控资源实施区内自律管控的输配协调消纳策略,研究在配电网资源给定条件下满足区域自律特性和消纳品质的新能源合理消纳能力分析方法。首先,阐述配电网自律运行实施策略,提出描述自律运行能力的性能指标;构建配电网新能源消纳容量优化配置模型,建立基于储能、柔性负荷和网络重构手段的配电网满足自律约束的运行行为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提出考虑法纳品质的新能源消纳能力评估指标,并采用年时序仿真手段分
作为电力交易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售电公司须积极承担消纳可再生能源的责任。为分析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考核对售电公司的影响,建立购电组合投资模型。模型采用场景法描述现货电价、可再生能源出力等因素的不确定性,以考虑条件风险价值的交易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制定售电公司最优购电策略,并引入消纳责任考核的惩罚机制,实现对考核力度作用的评估。模型采用MATLAB中YALMIP工具箱进行线性规划的求解。采用算例仿真分析风险偏好程度、消纳责任指标、可再生能源预测准确度、监管部门惩罚力度等因素对售电公司最优购电策略的影响,验证了模型的
电力需求预测是电力系统科学规划与运行的重要前提。根据相关性分析,从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工业化水平、人口数量、产业结构、居民消费水平、电价和用电基数8个方面筛选出电力需求关键影响因素。利用差分进化(differential evolution,DE)和灰狼优化(grey wolf optimization,GWO)算法对支持向量回归模型(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的参数进行优化,建立差分进化-灰狼优化-支持向量回归电力需求预测模型。选取北京市电力需求历史数据进行实证分
柔性直流换流站在发生短路故障时会产生瞬态强电磁场,对换流站内的二次设备产生潜在影响。针对定海换流站短路试验时二次设备处的电场骚扰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短路故障时直流场内关键节点的电位,建立了直流场内设备的三维模型。考虑直流断路器分断时的时变拓扑结构,将获得的直流场内各节点电位函数作为电准静态场求解区域的第1类边界条件,分别计算了3种短路工况下直流断路器周围二次设备处的电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二次设备处电场强度最高可达33 kV/m,上升下降沿最快为40μs;电场强度的大小由空间布局和电压幅值共同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