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重对待评教结果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ppl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与大多数学校一样,也采用了学生评教方法,评价有德、能、勤、绩等内容,评价分“A、B、C、D”四等,获得80%“A”的得50元奖金,结果不作其它任何依据。就是这区区50元,教师也挺在乎的,因为千里送鹅毛,礼轻含义重。
  我校评教经常出现怪事。有一次,一位学生在米老师“上课是否抽烟”一栏写上“抽烟”。我们一看绝对是假的,米老师是女老师,且从不抽烟,众人皆知,好在评价组的人不把这一结果当事实。类似米老师的遭遇每期评教都会出现,如果我们把这些滑稽的结果作为评价教师的主要依据,结论可想而知。
  把学生评教当作每位教师的一面镜子,扬长避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说实话,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长年相守,哪有不出现一点过错的,就是伟人也有被“身边无伟人”泯湮的时候,更何况普通的教师呢,怎么能做到时时、处处、事事都让学生满意的理想结果?
  有些学校把学生评教的结果推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与“末位淘汰”、“轮换工作”、“待岗学习”挂上钩,我个人认为实为不当。
  所以,学生评教,一定要慎重对待评价结果。
  (作者联通:409811 重庆市酉阳县大溪镇中学)
  
其他文献
创新是科学技术进步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创新教育要求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者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培养高素质人材。作为生物学科,提高学生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师要更新观念开放思想,适应社会变革对生物课教学的要求,加强素质教育    当今社会要求教育不再以传授现有知识为中心,而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树立师生共同探索的观念,重视学生的创造力
期刊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学习中现实的、活跃的因素,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实际的内部动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教学中作了如下尝试:    一、课堂设疑新颖、恰当,激发探索数学的兴趣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是产生求知欲望兴趣的源
期刊
教学是一门科学,教学诸要素中,需要的是“实”精神,在数学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学目标,决定的因素是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我的体会有三条:扎扎实实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踏实地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实实在在训练学生计算能力和解应用题的思维能力。不管教学方法怎样改革,这三条是无论如何要落实的。古人说:“求木之长者,必先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竣其泉源”。以上三条真正求实了,
期刊
比较法是中小学各科教学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可以把相近、相似、相对或相反的事物加以对比,从而清晰地分辨事物的差异和特征。比较法也是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一、比较法是教师教的最基本方法     中学地理教材的基础知识,包括各种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分布规律及其基本成因等。学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首先是形成概念。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而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比较,认识地理事物的现象和特征。
期刊
学校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不仅可以增强体魄,还可以增长知识,调节情绪,培养坚强的意志、健康的心理、良好的习惯、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较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笔者在教学中作了以下几方面探索。    一、激发学生的锻炼动机,培养学生自
期刊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语言知识信息的主要途径,更是德育渗透的重要环节。那么,语文阅读教学应如何渗透德育呢?    一、精心设计导语,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阅读教学也是这样。在上课之前,教师精心设计好导语,上课时运用导语来抓住学生的心,调动其情感,唤醒其各方面的意识。在这个时候,教师有意识地将德育渗透其中,往往收效不凡。如教《我的叔叔于勒》时,我是这
期刊
课堂的质量和效率涉及到教师、学生、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诸因素,但是根据初中数学课的学科特点,其课堂教学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有机互动。大面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成绩的主要途径不在教师的多讲而在于学生的精练,从而习题教学成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试金石。习题的精选要遵循层次性、针对性、代表性、应用性;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课堂重点;要能引导学生把思维展开,帮助学生反思解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我常常听到学生反映说:“数学课一点没味。”  由于没“味”,学生就没有学数学的积极性,这就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于是我就反思,学生说的这个“味”,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就能主动积极地去探索,去克服困难。学生说的这个“味”中,还包含希望老师把数学课上得有趣的含义。那么如何把数学课上得有味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从巧妙导入上做了积极的探索,收到比较良好的
期刊
新的教材理论认为:“教材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了纸质教材、胶质教材、磁带质教材、磁盘质教材、网络质教材;国家课程教材、地方课程教材、校本课程教材;视听教材、听觉教材、触觉教材、感知教材等等”。面对这种新的教材理论,面对这么多的教材种类,让我深深感到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做到活用教材。  我这里认为的“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活选。面对新的教材理念,教材不再仅指教科书,教材多种多样,极其丰富。教师
期刊
实践表明:在课堂作文教学中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既有利于迅速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实现素质教育,培养人文精神的最佳途径。所谓作文主体性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联系教学实际,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主动参与作文,从而使学生爱上作文,富有创新能力和人文气质。实施课堂作文主体教学,关键是要抓好“说”“评”“写”三个教学环节。    一、打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