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新立异二月花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69600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创新”是对文章立意、选材、结构等方面的要求。一般指四个方面:见解新颖,考生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别人见过的事物,在深刻感悟、真切体验的基础上,提出独创的见解;材料新鲜,写进文章的事件或资料,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感、新颖度;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情节设计和材料安排新奇巧妙;有个性色彩,文章的整体风格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下面,结合实例谈谈作文创新的技巧:
  
  1.标新立异,立意创新。
  
  习惯性的思维方式、传统的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考场作文中,人云亦云者多,标新立异者少。其实,如果我们看问题、用材料的时候,能够换一个视点,从新的角度去认知事物,就能开辟一个“新”的天地。
  例1
  熟悉
  2009年高考四川考生
  生活如美人的脸,总是半遮半掩。没有人生来就对生活熟悉。我们在生活的小路上对事物总是由不熟悉继而变为熟悉。人们常说,熟能生巧,我们就应该只掌握熟悉的,放弃一切新的事物而止步不前?
  答案是否定的,美好的生活应该是新鲜的,熟悉的事物只会让生活变得单调乏味。因此,让我们果断地放下熟悉的事,去挑战新的事物,去迎接新的自己。
  以前的生活对于伊辛巴耶娃来说,可能再熟悉不过了。从小,这位俄罗斯女孩一心为了金牌,为了这梦想坚持不懈地去练体操,就在自己技艺很好的时候,一个残酷的现实等待着她接受——身高已不适合体操锻炼了。可她不放弃。从此改为撑杆跳运动员。时间一天天过去,原本对她很陌生的项目如今已是她的骄傲,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世界记录,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撼!是她,是她放下熟悉的生活,挑战自己,终于取得成功。
  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在他之前,美国总统一向都是白色人种的领地,黑人总统别说没有,就是想也不敢想。这对于世人也许是再熟悉不过的事情了吧。可是,这位年轻的黑人小伙子偏偏不会就此罢休。凭借自己的努力,终于从著名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学位,为将来竞选总统做了准备。生活总是爱喜欢挑战的人,他终于如愿,成为美国历史上目前唯一的一位黑人总统,为了打破这“熟悉”的社会现状,他终于成功了。
  又如在早年时的孔子,一心从政,可是他却处处碰壁,终于没有成功。于是,孔子毅然地放弃从政的初衷,开始整理和收集古时名作佳篇,自己从中吸取知识。皇天不负有心人,因为孔子毅然放弃自己熟悉的从政之路,挑选了适合自己的文学大道。终于,孔子成为了一代宗师,成为了古今闻名的教育家、思想家,给中国乃至世界不小的影响。
  没有人一生下来就对生活熟悉。渐渐地,我们所熟悉的事物越来越多。此时,不妨放下熟悉的事情,去挑战新的事物,让自己的人生不在熟悉而无味中度过,而描绘出自己不一样的多彩人生!
  [简评]反弹琵琶,立意新颖。文章跳出题目本身的限制,指出我们应当追求不熟悉(陌生)的。而在陌生处发现风景,来描绘自己不一样的多彩人生,观点新颖,先声夺人。叙议结合,议论深入。考生用例的基本手法是叙议结合,三则事例全部围绕“突破熟悉的限制,追求陌生的事物”来论述,突出了中心,深化了主题。
  
  2.带露折花,材料创新。
  
  ①关心时事,利用报刊新资料。中学生要养成关心时事,关心社会生活的习惯,经常翻阅报刊,让大脑摄取新鲜的营养。作文时,再经过精心选择,用新鲜的报刊资料。
  ②调动联想,辐射天下新事物。宋代的戴复古在谈到文章选材时说:“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纵横。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这里的“自我胸中出”就是作文时要调动联想;“切忌随人脚后行”就是要选用新材料。写议论文也要调动自己的联想,辐射与论点相关的新人、新事。
  ③运用比喻,创造精妙新论据。有时候,我们可能遇到找不到现成论据的话题,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利用比喻创造新论据,一个形象的比喻往往给读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④旧材新用。传统材料,要找到使用的新角度,发掘材料的新内涵,让千年古木绽放新鲜的花蕾。
  例2
  踮起脚尖
  2009年高考湖南考生
  人被躯壳的长短而左右,因羞愧或甘心于三尺之躯而自修囹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盲了自己的心。
  人到达这样那样的高度,对低处多少有了鄙夷,然而更吸引眼球的在于仰望时的那方景致。生活的阶梯上,人各拥其位,这高度或成阻碍,或与期望值尚有一段距离。聪明的人啊,在暂无法登往高处时,学会了踮起脚尖。
  有弹性的不光是身体,还有·0。又或许,我们能理解为踮起脚尖不过是某类外化,真正的内核是我们的那颗渴望攀升的心。
  我想起了登埃菲尔铁塔。它那么自然而然地平地而起。在塔下仰望塔尖,扶住帽子,抬起头,踮起脚。眼再抬一寸,脚再高一厘,望见的不过是塔身。眼睛到不了的地方,让心到达。搭乘塔内的货车,在尖顶与自己的心会合。方才的踮脚虽是徒劳,可心中所升腾的征服感最终引我站在这里。巴黎城慵懒地在塞纳河畔小憩,正午的城市在午睡,而我的心却在狂跃不止。我再次踮起脚尖,让猎猎的风灌满我的胸膺。
  原来,人踮起脚。是要去望向更远的风景,去吸进一口常日里所缺少的高处的活泼。踮起脚,把希冀已久的梦揽入怀中,入目之景,春深夏浅之间,年轻的心在旷野中引吭高歌!
  澳网冠军小威倔强地说,叩开成功之门的是有力的网球而非网球裙。她自知没有库娃俏丽的脸蛋,但在她的人生征程中,哪怕前半程充斥着不堪入耳的嘲讽,她也从不低下她骄傲的头。这份骄傲是成熟的独白。“妈妈默许我趴在小木屋的窗边发一下午的呆”,她回忆着:“她知道我没有发呆,我是在眺望远方。”
  李安自觉在台湾待得过久,他的创作灵感逐渐消退。没有人知道隐没的那些年他读了多少书,走过了多少城市,只看到他的身影伴随《断背山》与《色戒》浮出。被岁月打磨得愈发刚毅的面容,被时光铸就的更沉稳的步伐。他还依旧带着淡淡的笑容说,他不甘临摹,他只想往前走,走自己的路。
  人借助于身体与世界连线,然而没有一个人愿意在心为形役的人生境遇中来回兜圈。踮起脚尖,撷一手高枝的果珍,让梦境延伸,与现实交汇!
  [简评]材料鲜活,耳目一新。不论是李白,还是杜甫,不论是袁隆平,还是张艺谋,谁不是在“踮起脚尖”寻找生命的风景呢?可作者偏偏弃熟就新,另辟蹊径,用鲜活的材料给文章缀上闪光的珍珠。从埃菲尔铁塔下的感慨,到巴黎塞纳河畔的情怀,从澳网冠军小威的倔强,到不甘临摹的李安,均是信手拈来而又不落俗套。
  
  3.不拘一格,形式创新。
  
  ①文体——别人选择一般的记叙文,你可以选择小小说、寓言故事、书信形式;别人选择一般的议论文,你可以尝试引入生动的故事、形象的 比喻。
  ②结构——从自己经历过的日常生活中,阅读过的书刊杂志中,体味过的点滴感悟中机智地“抓拍”几个特写镜头,加以横向的剪辑,就能够创造出全新的主旨和丰富的内涵,收到化平淡为神奇的构思效果。
  例3
  上帝的记事本
  2009年高考河南考生
  妈妈为了让已经多次获得长跑冠军的小兔子获得全面发展,硬是将它送进了游泳培训班。游泳池里的小兔子,汗也流了,毛也湿了,水也喝了……可棱是学不会游泳。这不,苦闷的小兔子采到上帝这里讨主意来了。
  上帝听了小兔子委屈的哭诉后,温和的说:“孩子,别难过,我这里有一个厚厚的记事本,记录着很多如你一样苦闷的子民的事,看上几篇,你就能明白何去何从!”
  小兔子按照上帝的指点,看了这样三篇对话:
  人类:上帝啊!为什么那些噬血的家伙有尖牙利齿,那些素食的动物有风一样的速度,而我们这些吃肉又吃素的动物却什么也没有。以前也就罢了,四只脚爬树也快,现在却还要直立行走。唉!看到我的后代我真是担心啊!
  上帝:你们虽然没有尖牙利齿与速度,但你们解放了双手,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以更好地保护你们。让你们直立行走开阔了你们的视野,让你们的大脑更发达、聪明。你们好好利用的话一定会成为其他动物的主宰的。
  一
  人类:哦!谢谢您!我们不会让您失望的。
  (工作效果:人类自此开始了艰难的发展过程,虽然路上不断遇到困难与失败,但一直没有让我失望,成为世界上仅次于我的高级动物)
  二
  穷学生:上帝啊!我的家境贫穷,日子过得很苦。我时我的未来很迷茫,你能帮助我吗?
  上帝:我是上帝,我只能帮你找准生活的方向。
  穷学生:我要天天学习,还要干很重的活。
  上帝:那正是锻炼了你的毅力。
  穷学生:我在学校吃最差的饭菜。我不敢乱花一分钱。
  上帝:那会使你比别的学生更成熟,这也是你的优势。
  穷学生:(沉默片刻)谢谢您!上帝,我一定会更正确地看待自己。
  (工作效果:穷学生比以前更加刻苦,并且一直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最终成为国家栋梁)
  胖子:上帝啊!我酷爱足球,但我的体格令人失望。您能不能给我一个更好的体格?
  上帝:你的体格?我看不错啊!为什么要换?说来听听。
  胖子:我的腿又短又粗。
  上帝:你的腿粗是因为有强壮的肌肉。这也就说明你有好的爆发力。
  胖子:我的个子矮。
  上帝:那你就能凭借好的带球技术在巨人中周旋而游刃有余。
  胖子:(低头想想)谢谢您!我会正确地运用我的“优势”。
  (工作效果:胖子以后在足球世界成为风云人物,几乎成了足球的上帝。他叫什么名字来着?好像叫马拉多纳。)
  ……
  合上厚厚的记事本,小兔子笑着说:“上帝爷爷,我明白了,世界上无论哪个物种,只有正确地看待自己,善于发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让自己的生命闪耀光彩!”
  看着笑笑的小兔子,上帝也笑了。
  [简评]结构有创意。精巧的构思,带来了文章结构上的新奇创意。语言生动流畅,体现出人物的身份、心态等隐含信息,具有生动性、丰富性。想象丰富。采用续接材料的方法,并能想落天外,让苦闷的小兔子找上帝讨主意,又不让上帝空发议论,为自己拓展思路留下更大回旋余地,于是引出三则对话体小故事,虽然时间、空间上都没有任何联系,但是其精神实质却是相同的,即发掘潜能,发挥优势。考生用三则小故事,举重若轻地完成了对主题的表达。
其他文献
新的时代对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已经不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网络技术的进步使地域空间变小,阅读空间变大,如何提速已成为摆在众多阅读者面前迫在眉睫的问题。同样,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如何在考场这个有限的时间内,快速而准确地摄取作品的信息,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然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考场,我们应该怎样运用阅读这把金钥匙?    一、题文照应法    人们常说
期刊
高考前夕,作文备考的重点已由写作基本能力和技巧的训练转向有关素材的积累和运用。人们常说“好素材决定好作文、好作文决定好分数”、“得素材者得天下”,都从某个角度说明了素材的重要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作文命题与范文的押宝早已山穷水尽,惟有获取最多最实用的素材,才能应万变,决胜高考。素材的多寡新旧,处理的精粗,运用的巧拙,往往直接决定了作文分数的高低,也就影响了考生的命运。有什么方法能让你的作文体现
期刊
信念是什么?信念就是一种坚定不移的主观愿望。信念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观念。人生可能有很多敌人,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人的伟大是信念的伟大。  有信念的生命才有价值,没有信念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人生。信念是人生杠杆的支点,人生借助坚定的信念作支点。他就是一个不可战胜的人。  信念是人生的一种需要,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它是激励人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和原则去行动、去实现目标的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期刊
新闻类语言运用题旨在考查学生辨识、筛选、提炼新闻材料重要信息的能力,它是一种实用性、实践性较强的语言表达技能题,涵盖了多方面的知识点,体现了多方面的能力,并且较好地反映了高考命题贴近时代生活的走向。所以,自2003年这类题目在高考中出现以来,愈来愈受命题者的青睐。近几年的各个省份的高考试题中,多次出现了这类题型。该题型考查常见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概括新闻的中心要素    这是较为常见
期刊
一年一度的央视春晚,早已经成为了中华儿女不可或缺的精神“年夜饭”。虽然,在每一年的春晚结束之后,总会引来诸多的争议。但是,这恰恰表明了大众对于春晚的热爱与期待,公众的这份情怀,也表达着大家希望春晚一年更比一年办得好的期盼。虎年的央视春晚,不仅带给了我们很多的欢乐,也留给了我们诸多美好回忆,特别是很多精妙的台词,更是令人回味无穷。    精妙台词之一:“我是雷锋的传人,我叫雷人。”    在小品《不
期刊
【阅读导航】  世博会是人类的一个科学的盛会,人文的盛会。在本质上,世博会是人文精神的科技化、物化和科学技术的人文化。世博会的创新促进了科技文化知识的传播和普及。现代世博会更加注重文明的对话,文化的交流,可以说文化贯穿于世博会的始终,而世博会的文化影响力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有效的助推器。中国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举办,这将是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次盛典,这一盛典充分体现“科技世博”、“生态世博
期刊
图文转换题是一种有创新特色的综合性、技巧性很强的试题.解答这类试题要从画图、图表、文字等材料中筛选信息、分析综合,用简明文字进行规范表达。2009年全国18套试卷共考查了6道试题。这6道试题,就命题方式而言,有揭示标识创意的,如全国卷I 19题;有概括画面内容的,如安徽卷18题;有揭示内容寓意的,如山东卷18题;有抒写读画感慨的,如四川卷18题:有拟写解说语段的,如浙江卷6题;有补充图表内容的,如
期刊
“诗缘情而作”诗歌的本质就是抒情。近年来,诗词“情感”类试题越来越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2009年全国20套高考语文试卷,其中江苏、安徽、江西等10套试题,都考查了学生对诗词情感的把握和评价,成为2009年高考语文试卷的一大亮色。    [考点链接]    诗歌一般借助于具体的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我们读诗、赏诗,首先要领悟作者在诗中的情感,
期刊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扎堆/扎裹 否泰/否定 措手/厝火积薪 慰藉/杯盘狼藉  B.谙熟/肮脏 蚕茧/谗言 憔悴/粹而不杂 暮色/蓦然回首  C.麻痹/荸荠 阴霾/羞赧 反刍/相形见绌 雌伏/吹毛求疵  D.憧憬/瞳瞳 同胞/褒义 纰缪/未雨绸缪 荷花/荷枪实弹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哀鸿遍野 暴虎冯河
期刊
家庭,是避风的港湾,宁静而祥和:家庭,是真情的弥散,亲切而久远;家庭,是成长的摇篮,安全而温馨。家园,是家庭与自然的交融;是亲情与文化的融合。身在家园,是守,还是离?是坚守永远不变的“定格”,还是让朴素记忆中的家园融入创业的人生之路,成为新生家园的亮丽元素?让我们一起走进“屋檐三境”,解析“家园如梦”,与作者一起行进在“定格”与不“定格”之间……    [美文欣赏]    [文一]  家园如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