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情境创设 完善课堂教学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adhor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通过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现数学的规律和解决问题,那么就要清楚情境创设的原则,做好情景创设的策略研究。
  关键词:数学 课堂 教学情境
  “数学问题情境”是指一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刺激性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问题在学习活动中及其重要,好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在发现与解决问题中探索学习,学会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课程改革要改善教与学的方式,教师能够通过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自主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师要将课程内容转化为探究的主题,并使它成为教学过程的一条主线。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互相沟通,平等讨论,互相启发,师生积极互动,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共同发展。
  一 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1.1情境创设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
  当前的高中课堂教学仍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普遍存在高投入低收效的现象,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够,学生难以养成独立思考,探究数学问题的习惯!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就必须把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作为导向,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现在相当多的学生认为数学就是一堆枯燥的数字和图形搅和着烦琐的公式,与日常生活联系不大,数学学习只是为了应付高考,迫于无奈才学的。经常出现靠老师采取高压手段,成绩才会有所进步的现象,为考试而学习数学;老师为数学考试而教数学。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要求教师改变认识,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内容和思想方法在自然社会中应用极其广泛;更是一门艺术,一种高级优雅的脑力艺术,课堂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以外,更应注重学生数学思维方式,方法的培养,促进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观念的形成。格外要注重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浓厚,将数学融入到自身的日常生活中,并促进其他学科的课程学习。
  1.2情境创设对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很重要
  教与学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给”与“拿”的关系,教师要在学习活动中充分扮演一个促进者的角色,而不是一个知识的授予者。这要求教师能够创设合适的教学问题情境,努力为学生养成合作探究意识与发展探究能力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合作”中感悟新知识,在“探究”中去建构知识理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思维能力.通过问题情境,充分让学生感到合作是一种学习需要,探究学习是获取新知的一种有效途径,逐渐培养起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1.3情境创设对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很重要
  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学会怎样解决数学问题,从长远学习的角度来看,会提问题比会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学生的思维活动首先是从问题开始的,而后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发现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数学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新课标把“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是否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视为评价学生能力的一条重要标准。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置于问题研究的氛围中,通过问题串,将学生自然地带入问题情境,使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由此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4情境创设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很重要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我们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创新思维是人脑运用崭新的思维方式,找出事物之间的新联系,形成新结论新观点,是对求知事物进行有创见的思考过程.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引导学生提出富有挑战争性的新问题,为创新作铺垫,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和解决中要让学生去实践,实验,写出实验报告,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就更深了,数学中的概念、公式、性质、定理等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虽然属于前人思维的成果,但是学生学习仍需一个“认知、吸收、深化”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着眼于学生的思维水平及其发展规律,揭示概念、公式、性质、定理等的产生过程及其探索、抽象、概括的过程,使学生再经历一次“数学家”的思维过程,从而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 情境创设的原则
  2.1紧扣课堂主题
  情境创设一定要紧贴着课堂教学内容绝不能离题万里,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揭示数学的本质规律,直接有利于当堂所研究课题的解决。
  2.2立足学生学情
  情境创设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现有生活知识背景,面向全体同学创设有趣生动的问题情境,切不能只为极少数同学设置,对于不同对象的提问选择不同角度,尽量让所有同学都有所收获,从老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得到发展。
  2.3保持师生互动
  情境创设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时刻保持师生互动,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连续运转状态,而不能出现旧式的学生一味等待老师布置问题的现象。
  三 情景创设的策略及案例
  3.1 利用趣味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案例1 集合的概念
  同学们下列每堆物品中是否有放错了的,如果有我们把它找出来:
  A 香蕉,苹果,梨,橘子,勺子;B:筷子,勺子,盘子,勺子,苹果
  评注:这是利用一个趣味游戏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很轻松就找出了勺子和苹果,从而引出集合是一类具有某种共性的东西,勺子不属于水果这个集合,苹果不属于餐具这个集合,该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在愉快轻松的教学情境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数学能力.
  3.2 利用电视电影节目创设问题情境
  案例2 映射的概念
  播放一段非诚勿扰的画面,然后问每一位男嘉宾可以选则几位女嘉宾,可不可以不选,女嘉宾可不可以被多位男嘉宾选到,可不可能有女嘉宾无人问津?
  评注:在学生轻松愉快地一一正确作答后,引出满足上述关系就是一种映射,学生兴趣十分浓厚,很快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
  3.3 利用历史成语典故创设问题情境
  案例3 合情推理的概念
  同学们请解释下列几个成语含义:天下乌鸦一般黑,一叶知秋,窥一斑知全豹。并谈谈这些成语创造者的思维过程
  评注:学生对此类成语早就耳熟能祥了,解说起来得心应手,在含义的基础上再启发学生认识其中的思维方式,自然对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的理解水到渠成!该案例利用成语典故,让学生兴趣昂然地参与进来,通过积极思考得到合情推理的两种方式,是非常成功的情境创设。
  3.4利用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
  案例4 复数的概念
  已知 ,求 的值
  学生很快得到
  追问为什么两个正数之和为负数呢?
  评注:通过学生的认知冲突创设情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总之,问题情境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精心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水平,同时又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生动活泼.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在引入阶段要特别注意,而且要伴随教学进程展开使之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目标和思维空间,在教学中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把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在认知和情感两个领域的有机结合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我知道,我们都是好孩子,所以我们都要好好地朝着幸福    我的高中生活快要结束了。  我的16岁快要结束了。  我把理想当饭吃的日子也应该快要结束了。  有人说,成长是破茧而出的美丽,是疼痛,亦如我,我是走不出那些往日的悲伤,是一个无比怀念往昔并决定沉恋于此的人。很奇怪,我每天总是没法让自己说更少的话。虽然我清楚地知道这世上的事本没有什么道理,也不会有太多的人和我讲为什么。身边的人总是很奇怪为什么
期刊
摘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出高中数学课程应提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反映数学的应用价值,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设立体现数学某些重要应用的专题课程.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我们的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本文中笔者
期刊
摘要:兴趣是学习的开始,教师要学会营造教学情境,利用科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提升自身的个人魅力,吸引学生的关注,保持对物理课的兴趣;教师要改变观念,提供成功的机会与舞台,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成功,在成功中延伸、发展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兴趣;情境;个人魅力;成功;激发;保持;发展  “教学的依据是学生的兴趣、动机和渴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初中生在身体和心理等方面都已经进入一个快
期刊
摘要: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数学的学习,意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坚定学习数学的信心.那么,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品味数学、领略数学文化、感受数学之美是新形势下崭新的课题,值得每一位数学教师深思和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美;数学文化  数学以研究现实生活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为目标,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一门科学,也是一个文化系统,即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文化,因此,在教学中,在进行数学教学的
期刊
一、调查目的  学习品质是影响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最主要因素,学生学习品质的缺陷是高中生物低效课堂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了解我校当前高中生物课堂的问题,研究提高课堂效率的措施,我在高一年级对高一(1)(3)、(2)(4)、(9)(10)六个不同层次班级的学生进行学习品质调查,调查人数为286,占高一年级总人数的52.8%.下面就高一年级的问卷调查情况,作一些分析与思考.  二、调查内容、方法  学习品
期刊
摘要: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切实将教师的引领、指导、协助、参与作用发挥好,加强教学互动.本文就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互动问题展开探讨,提出要切实落实新课改理念,牢固树立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积极引入更为优质的课堂提问,增强课堂互动魅力;紧密结合高中物理的实验性特点,丰富课堂互动内容;积极紧贴兴趣这一教学基点,激发课堂互动动力.  关键词:高中物理;多元互动
期刊
实行新课程标准以来,数学课堂越来越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而课堂中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备课和教学中对所教内容的最重要、最整体性认识的反映。如何以学生为主体落实好三维目标,加强对目标内容的认识和合理表述,使其认识得以实现,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十分有益,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下面结合我在上《向量的概念及表示》这一课时的一个教学片断,来谈谈我对这节课中三维目标的实施的理解。  【教学片段】讲解平
期刊
一、高考要求  直线是最简单的几何图形,是解析几何最基础的部分,本章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以及两直线平行、垂直、重合的判定都是解析几何重要的基础内容 应达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程度,线性规划是直线方程一个方面的应用,属教材新增内容,高考中单纯的直线方程问题不难,但将直线方程与其他知识综合的问题是学生比较棘手的  二、重难点归纳  1 对直线方程中的基本概念,要重点掌握好直线方程的
期刊
在高中电学实验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定值电阻选用问题。很多学生不知定值电阻的作用和选用定值电阻后对电路影响,对它的选用感到无从下手,因此,笔者对定值电阻在高中电学实验的教学作一总结。  一、保护电学仪器  在实验操作中,为了防止操作不当损坏仪器,往往加一定值电阻,保护仪器。同时,加一定值电阻后,不能影响测量要求。一般而言,对某仪器进行保护时,应当与其串联在一起。  例1 现有一电池,其电动势E约为9V
期刊
解析几何,顾名思义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几何问题。我们在教学中或者在高考备考中往往过多重视代数方法,过多关注计算能力和技巧,忽略了集合本身特质,以至于走了弯路。  一、利用曲线定义解决复杂问题:  例1.一个动圆与 外切,同时与圆 内切(1)求此动圆圆心P的轨迹E的方程;(2)若点M是 上的动点,点F(1,0),求 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的坐标.  (1)解:设P(x,y),F1(-1,0)由题意PF1-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