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环境下高校英语教学研究

来源 :流行歌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031570176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和面谈的方法对传统课堂模式下和网络多媒体环境下的高师院校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焦虑现象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网络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助于减少学生学习焦虑状态并提高其学习效率。但是,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焦虑仍然大范围地存在。
  外语学习焦虑是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情感障碍,因此受到广泛的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外语学习焦虑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但大部分的研究仅限于对传统课堂模式下或是网络多媒体辅助语言教学环境下的外语学习焦虑的单纯研究,对于师范类大学生在新旧教学模式下的学习焦虑变化的研究则很少。笔者认为,语言环境不同、研究对象不同,其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在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师范类大学生的外语焦虑于传统课堂的外语焦虑有何变化?就此,笔者对师范类大学生在新旧教学模式下的外语学习焦虑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探讨其外语学习焦虑现象变化,试图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提高外语教学成效的尝试性建议,以期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提高外语教学质量。
  理论依据
  任何学习过程都是人的学习过程。学习者既有认知和思维能力,也有对认知思维起促进或阻碍作用的情感要求,并不是毫无感情特征的“装纳知识的容器”,焦虑就是一种重要的情感因素。MacIntyre & Gardner认为:焦虑“是指个体由于预期不能达到目标或者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使得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①。外语学习焦虑属于情景焦虑范畴,是外语课堂学习中由独特的语言学习过程引起的自我感知、对外语学习的看法、学习外语的感觉和学习行为等特殊的心理活动。根据焦虑产生的原因和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有多种分类方法。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根据焦虑产生原因的分类法:交际畏惧、考试焦虑和负评价恐惧。根据焦虑对外语学习产生影响,可分为促进型焦虑和抑制型焦虑两类。前者是一种适度的紧张,对学习有激励作用。而后者则是过度的紧张,会阻碍学习。
  大量实证研究表明,焦虑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呈倒U形曲线,即过低或过高的焦虑水平都对学习不利。过低的焦虑水平使个体不能排除情境中无关因素的干扰,而缺乏紧张感,致使意志消沉、行为松懈,对学习持无所谓态度,以致难以激发学习的热情。相反,过高的焦虑使个体注意变得狭窄,注意的转移力降低,容易使个体紧张、慌乱、行为失常、思维混乱,极大束缚其认知能力。因此,只有保持适度的焦虑,才能最大化的促进教学②。
  研究动机
  近年来,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为学习者提供了学习语言知识的新途径和新环境③。这种现代教育技术由于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按照文本方式组织与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和学科知识,因此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非常有利。
  在多媒体网络辅助外语教学的实践中,课堂教学多是在集合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多媒体语言室实现和完成的。而在课外,则是鼓励学生在基于互联网或者是局域网络的网络学习环境和模式下进行自主学习。课内使用多媒体语言教室,课外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已经成为我国多媒体网络辅助外语教学的特征之一和发展方向④。
  MacIntyre & Gardner指出,焦虑与环境密切相关。而网络多媒体环境下的外语教学和传统模式下的教学环境是有很大区别的,这势必会对学习者的情绪产生影响。如今,网络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已经走进了外语课堂,大学英语教学無论是在内容上还是教学模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课堂不同于以往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学模式,它对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与自主学习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教学手段更新所构成的新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焦虑水平是否会产生变化?如果发生了变化,什么是产生焦虑水平变化的原因?这种变化对进一步开展网络英语课堂教学有什么样的启示?
  实验
  1.研究对象
  本实验的研究对象为渭南师范学院非英语专业的526名学生,分为两组,组一为实验组,选自08级物理教育、应用电子专业四个自然班和09级语文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4个自然班共265人,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学习(每个教室都配有电脑、投影仪、大屏幕和VCR机,电脑与校园网相连。教师在授课时控制电脑主控台,通过投影仪把教学光盘软件及自制的课件等投放到大屏幕上,以展示教学内容。同时,在课余时间开放机房,由学生自由使用,学生可以集体登录校园网大学英语教学资源网页,进行自主学习。);组二为对照组,选自08级语文教育、物理教育的四个自然班和09思政教育、教育技术的四个自然班共251人,采用传统授课方式。对照组班级只进行普通教学,不提供网络学习机会。
  2.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该问卷采用Horwitz的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LCAS)中文版,由33个问题组成,包括了外语课堂学习焦虑的三个主要方面:交际畏惧、考试焦虑和负评价恐惧。在问卷调查结束以后,笔者随机抽取了其中的30名同学进行面谈,以进一步了解他们在英语学习中感到焦虑的原因。
  3.数据统计
  本次研究所用的焦虑量采用Likert五点量表形式,受试者选取最能代表自己状况的选项。分值越高代表被试者的焦虑程度越高。根据Likert五点量表的规定,本研究把各项统计的一般焦虑值定为3.0。在进行数据统计时,使用的是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2.0版。
  结果与讨论
  1.本研究中大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程度的总体情况
  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外语焦虑感总体上得到有效缓解。这说明网络英语教学没有使学生产生对英语学习的消极态度,相反,由于网络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很多不足,符合建构主义理论对英语教学的要求,有助于减轻学生的焦虑情绪。然而,在另一方面,二年级学生和一年级学生的焦虑程度存在着较大差异。外语课堂焦虑是典型的情景型焦虑,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环境是引起情景型焦虑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学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对学习者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⑤。   2.本研究中大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程度的具体情况
  通过研究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在英语焦虑方面的平均焦虑值低于一般值,且在多媒体模式下学生的外语焦虑平均值低于传统课堂模式。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英语课的态度不是消极的。26.8%的学生感到上英语课使他们感到烦恼。其中焦虑值为5的学生占8.7%,焦虑值为4的学生占18.1%。只有15.2%的学生不愿上英语课。值得注意的是37.5%的学生在上多媒体英语课时想一些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其中焦虑值为5的学生占14.8%,焦虑值为4的学生占22.7%,而在传统课堂上,百分比为29.0%。这说明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可以帮助学生降低语言学习的焦虑感,特别是妨碍性焦虑,同时促进性焦虑也被降低。
  交际畏惧也是学生英语学习焦虑的一个主要方面。虽然在多媒体模式下其焦虑有所缓解,但这些项目上的平均焦虑值大都超过了一般值。有69.6%的学生在多媒体英语课上做没有准备的发言时感到恐慌,其中焦虑值为5的学生占21.7%,焦虑值为4的学生占47.9%。还有34.7%的学生在英语课上知道快被叫起来回答问题时会害怕,27.4%的学生在多媒体英语课上没听懂老师用英语说什么会感到害怕,28.3%的学生在和同是学英语的人说英语时感到紧张,41.3%的学生在多媒体英语课上发言不自信。调查也同时发现,只有24.6%的学生在网络上用英语与别人交流时感到紧张。这个项目上的平均焦虑值低于一般值。这说明在网络上用英语与别人交流没有使大部分学生感到焦虑。网络是受学生欢迎的学习和交流平台。
  英语考试是大学生英语学习焦虑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在本调查中,多媒体环境下学生的考试焦虑高于传统课堂模式下的焦虑,且多项平均焦虑值超过了一般值。在渭南师范学院,英语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只有重修这门课程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而且会影响到奖学金的获取。考试不及格是学生非常担心的一件事情,也是他们在英语学习中感到焦虑的主要原因之一。
  最后,负评价恐惧依然存在。这几个项目上的平均焦虑值大都高于一般值。笔者在与学生的面谈中也发现,大学生的自尊心很强,他们害怕因为学习或别的事情被别人取笑。但只有少部分学生担心在网络上用英语与别人交流时被对方取笑,大部分学生没有感到网络学习中来自别人的压力,这进一步说明了网络学习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习焦虑,增强他们英语学习的信心。
  从上面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网络多媒环境下的外语教学新模式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同。网络环境可以有效降低学生语言学习的焦虑感,特别是妨碍性焦虑,但同时,考试焦虑上升、促进性焦虑被部分降低的情况不容忽视。因此,作为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语言教学模式的实践者,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育,引导学生保持一個良好的学习状态,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来。
  注 释:
  ①Horwitz,E. K. Language anxiety and achievement [J]. 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01(4):112–126.
  ②王才康.外语焦虑量表(FLCAS)在大学生中的测试报告[J].心理科学2003(2).
  ③王银泉,万玉书.外语学习焦虑及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国外相关研究概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
  ④邵新光,张法科.网络多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英语学习焦虑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8(5).
  ⑤欣羚.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外语学习焦虑[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4).
  | 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
  编校:郑明扬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