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政府弹性治理的误区及纠正

来源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palo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弹性治理是一种相对灵活的治理方式,能够弥补刚性治理失灵.基层政府视弹性治理为“接地气”的举措,误以为弹性治理必须重新设计方案、按自己意愿行事、产生的效用无可比拟、能够解决一切问题.纠正基层政府弹性治理的认识误区,应做到合理预判弹性治理的实施效果、坚持以刚性治理为重点确保弹性治理方式适度运用、吸纳多元主体共议弹性治理决策方案、强化基层政府弹性治理中的责任落实,才有助于提升基层政府的应变与善治能力.
其他文献
基于地方政府对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的理论研究,文章通过东部W县4个网络舆情事件案例,对地方政府网络舆情的引导机制及其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网民感受到地方政府的结果引导程度愈高时,网民的顺从行为愈低,投机行为愈高,同时网民的认同度、满意度及其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质量愈低,不利于网络舆情引导;而当网民感受到地方政府的行为引导和社会引导程度愈高时,网民的顺从行为愈高,投机行为愈低,同时网民的认同度、满意度及其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质量愈高,更有利于网络舆情引导,并提出地方政府对网络舆情的引导机制从结果引导向行为
区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社会发展的更深层更持重的力量.区域文化具有柔性协调、规范约束、价值引领和组织动员的功能,对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治安防控、公共安全维护保障具有积极作用.进入新发展阶段,可以从增强对区域文化的重要性认识、加强区域文化自身建设以及创新区域文化介入社会治理的方式方法三个方面进一步发挥区域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
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和完善乡村治理体系需要借助标语的宣传引导.标语作为宣传工作的一支“轻骑兵”,在乡村治理中具有政治维护、政策宣传、目标解读、社会凝聚和语言传承等功能.但是,在个别宣传标语中,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如缺乏人文关怀、有违法治精神、书写不规范、散滥且不能落实等,引发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为了更好地使宣传标语在乡村治理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加强对宣传标语语言、语法与内容的监管,加强对标语发布者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加强对标语内容的落实工作.
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农村传统的人地关系正在转变.主要的变化是农民从粘着于土地,土地应用的单一性,变成农民与土地逐渐有了距离,土地应用立体化、多元化.宁夏“稻渔空间”乡村生态产业观光园,在农业发展现代化进程中,构建了稻田画空间艺术形态、稻作农耕生态、复合产业业态和城乡文化融合生态等“多态融合、互利共生”的发展模式,初步实现了农业高质高效、保持生态平衡,助力农民市民化,但存在建设用地和耕地的平衡、企业与农民收益平衡、产业和生态平衡等问题,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