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病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分层培养与因材施教

来源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bang027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床病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合格病理医师的重要途径,具有独特的专业特点。按照"321+2"模式对培训医师进行分层培养,即本科毕业生、病理学硕士生、博士生第一阶段培训时间分别为3年、2年和1年。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第二阶段培训,培训时间为2年。从热爱病理学专业、责任心与沟通能力的培养、病理诊断基本功训练和病理诊断思维能力的培养及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培养等几个方面因材施教,培养临床病理住院医师的综合能力。经过培训的临床病理住院医师具有较扎实的外科病理诊断基础和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为其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本文以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为例,介绍了学院从建立管理架构与运行机制、明确附属医院发展定位、强化学院学术引领、加强院校资源统筹等几个方面加强对附属医院管理的措施,并分析了高职院校对附属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高职院校附属医院管理提供借鉴。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以能力为导向的临床技能培训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09级、2010级泌尿外科学专业30名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名学生。实验组实施以能力为导向的临床技能培训模式,对照组实施传统培训模式。毕业前采取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的方法对研究生进行考核。结果与传统培训模式相比,接受以能力为导向的临床技能培训模式的
非全日制医学研究生是医学研究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基层医院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学习医学统计学的情况,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使教学改革更具有针对性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对参加首都医科大学医学统计学课程学习及结业考试的493名非全日制医学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学员认为应当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并加强薄弱环节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和针对性,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如网络教学以解决基层医务人员临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教学方法在消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消化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60名住院医师为教学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实验组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临床操作技能和临床病例分析考核,比较两组住院医师的考核成绩,同时对教学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住院医师各项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