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中世纪:现代档案学的文艺复兴思想火花

来源 :档案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20082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出中世纪——这个在上个世纪80年代曾经让多少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的字眼.往往与文艺复兴、思想启蒙联系在一起。如今.虽然大家都知道中世纪并非当初想像的那样黑暗.而“启蒙”二字也经常被一些时尚的后现代主义者所讥讽.但我还是冒着被扣上“理想主义者”帽子的风险.不合时宜地跳出来声称:现代档案学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其他文献
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也进入了新的时期。大学录取比例逐年升高带来的学生人数增多,大学自身发展带来的学科专业增加,以及日益复杂的毕业生就业情况,都改变了大学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新的外部环境,同时,也给大学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暴露了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其主要体现在:高校毕业生留存档案管理中面临的问题,以及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过程中表现的问题。  
1、司马迁档案事业的成功之路及对档案文献编纂的贡献    1.1史官世家为司马迁成就《史记》奠定了坚实基础。诞生在史官世家的司马迁天资聪颖,学习刻苦,“年十岁则诵古文”。在父亲的指导下。司马迁又拜古、今文经学大师孔安国和董仲舒为老师,接受大一统理念。司马迁继承了家学,又通晓古、今文经学,是西汉一代少有的大博学家。深厚的根底,为司马迁成就《史记》打下了坚实基础。  1.2牢记父训。履行誓言,成为司马
前些年,准确地说是2000年,“美男作家”葛红兵为中国文学和文学批评写了两篇悼词:《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写一份悼词》和《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写一份悼词》。“昔者巴枯宁有言,‘历史唯一的用处是警戒人不要再那么样’,我则反其日‘历史唯一的用处是告诉人又要这么样了!’”(《周作人散文钞·废名序》)因此,我很想给中国的档案学研究写一篇悼词。当然有人不乐意了,中国的档案学研究正是高潮一波连一波,你现在就写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