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街子路水库大坝坝体采用套井回填施工进行介绍。
关键词:街子路水库;大坝;套井回填;施工
中图分类号:TV6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9)03-0117-02
街子路水库位于昆明市晋宁县晋城镇盐井村委盐井村,距县城昆阳约33km,距晋城镇13km,总库容为10.7万m3,属小(二)型水库。
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顶宽2.5m,坝高14.5m,坝顶长66.5m;水库正常蓄水位1997.20m,大坝渗漏严重,根据地质勘测资料显示,坝土渗透系数为K=2.33×10-3cm/s,残坡积层k=1.67×10-3cm/s。下游坝坡由于渗漏严重,坝坡极不规则,坝坡浸湿面积约为220m2,水库渗漏量为1.8L/s(库水位1996.47m)。水库已经不能正常蓄水运行,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在2009年9月~2009年10月进行除险加固处理(即防渗处理),大坝坝体进行套井回填。水库输水涵管两侧及左右坝肩进行灌浆。
1 套井回填的原理、施工程序及施工工艺
1.1 原 理
套井回填也称柱列式防渗墙,其原理是:将原需处理置换的坝土,通过冲抓锥造井的方式将其取出,然后将符合设计要求的第四系粘土回填至井内并逐层夯实,形成柱列式的粘土防渗墙体。重复这种方式,并使每个柱列式防渗墙互相部分重叠,形成一种环状,象柱子般紧密排列的防渗墙(体),从而达到防渗漏的效果。
1.2 施工程序
布孔→安机→造孔→清理→回填夯实→质量检查(见图1)。
先施工两个Ⅰ序井(奇数井1#、3#井),在两个Ⅰ序井打井回填夯实结束后,再施工两个Ⅰ序井中间的Ⅱ序井(偶数井2#井),如此循环施工。Ⅱ序井施工时,会将两个Ⅰ序井的回填土挖掉一部份,在回填后使Ⅰ、Ⅱ序井互相套接而形成一排柱列式的密实粘土防渗墙。
1.3 施工工艺
(1)设备
设备采用8JZ95型冲抓锥,造井直径1100mm,回填时使用的夯锤重600~800kg。该设备适用于土层及松散岩层。
(2)造井
孔位偏差不大于3cm,造井直径为1100mm,先造Ⅰ序井,相邻两个Ⅰ序井中心间距为1600mm,待两个Ⅰ序井达到设计规定的处理深度、由现场技术人员签证验收、回填夯实第四系粘土完毕后,再施工Ⅱ序井,Ⅰ序井与Ⅱ序井中心间距为800mm,从而造成重叠,重叠部分为1100mm-800mm=300mm。
(3)回填夯实
①在造孔完成后应检查井底浮土、碎石等杂物,清理干净并保持井内无水,签证验收后,采用经土工试验选定的具有最优含水量的红粘土进行回填,每次填土约0.28m3。回填时由人工从三个方向投土,进一层土(一般每层回填土厚度控在0.3~0.50m)夯实后,方可再进行下层土的回填,回填土料的质量是保证套孔回填成功的关键,所以回填粘土要去掉土料中的杂物才能使用,土料的填筑厚度与含水量均按设计要求控制,含水量过大应进行翻晒,含水量过小则洒水润湿。
②夯击在落锤时,要保持几秒钟的稳定时间,以避免夯锤碰撞孔壁,降低夯击功能。当距坝顶2m以内时,为减少单位冲量,夯锤提升高度小于2m,以防坝顶开裂或沿孔周围壅起。
根据土工试验的最小击实功能选用600~800的夯锤,以1.5~2.5m的落距进行夯实,夯击次数为18次,并详细记录夯实次数以确保夯实功能达到并超过试验值。根据击实功能的计算公式计算如下:
击实功能W=夯锤重量G×落距高度h×击实次数N÷实土体积V
式中:G——600~800kg;
h——最大落距高度为2.5m;
N——均为18次;
V——0.28m3。
根据计算公式并取最小值,可算出最小击实功能W=96.4T-m/m3,当G、h、N加大时,夯实功能将随之增大;同时回填土在强力夯压时,夯实功能向孔壁四周传递挤压坝土,既增强了新老土的结合,又将老坝土进行了间接夯压,使之形成了一道大于钻孔直径的防渗墙。
③柱列式防渗墙的厚度
DC=2h=2×BDSina=75.5cm,由于套接处经过二次夯压,所以孔中心点(A)的平均渗透系数约大于套接处的渗透系数5倍。由此根据公式K中:K套=L化:2套可算出套接处的渗透计算化引厚度工L化=3.775m,故渗透计算化引厚度L化远大于孔径1.1m的厚度。这就可以充分说明两孔套接处的几何厚度虽然小于孔中心处,但防渗强度并不小,使之形成最小厚度为75.5cm的均质柱列粘土防渗墙。
式中:K中、K套——分别为孔中心及套接处的渗透系数;
2套——套接處的几何厚度75.5cm。
2 完成的工程量及材料耗用量
此次处理,原设计套井线长49.6m,共63个套井孔,因为左右坝肩、涵洞两侧的套井孔无法施工,实际完成套井孔43个,实际套井线长33.6m。左右坝肩、涵洞两侧的套井孔改为帷幕灌浆。
3 质量检查
3.1 主要设计指标
(1)回填土料干密度≥1.50g/cm3;
(2)回填土料含水率27.7%±2%;
(3)压实度≥98%;
(4)铺土厚度30cm±0~5cm; (5)孔深小于60m时,端孔孔斜≤0.3%;
(6)渗透系数K≤4.0×10-7cm/s。
3.2 施工单位自检统计
(1)干密度:
干密度ρ共检测43组,ρmax=1.55g/cm3,ρmin=1.50g/cm3,ρ平均=1.52g/cm3,合格43组,合格率100%。
(2)含水率:
含水率ω共检测43组,ωmax=31.20%,ωmin=26.4%,ω平均=28.0%,合格37组,合格率86.0%。
(3)压实度检测:
压实度P检测43组,Pmax=103.3%,Pmin=100%,P平均=101.3%,压实度均大于设计值98%,满足设计要求,故判定土料填筑合格。
(4)渗透系数:
渗透系数k值共检测10组,Kmax=2.4×10-7cm/s,Kmin=6.07×10-8cm/s,K平均=1.08×10-8cm/s,合格10段,合格率100%。
(5)铺土厚度检测:
铺土厚度D共检测43组,Dmax=35cm,Dmin=26cm,D平均=31.1cm,合格40组,合格率93.0%。
(6)孔斜:
端孔孔斜共检测43组,各孔孔深均小于60m,最大值=0.37%,最小值=0.05%,平均值=0.14%,合格41组,合格率95.3%。
从表2可以看出,套井孔内的回填粘土的平均干容重为1.52g/cm3,大于设计的最大干密度1.50g/cm3,平均渗透系数为1.08×10-7cm/s,也大于设计的4.0×10-7cm/s,达到了弱透水的防渗标准。说明套井回填效果是好的。
4 经 验
(1)套井回填下雨天不宜施工。
(2)施工天造井前应提前15~20d放低水库水位至设计要求的水位以下,以利土坝内含水析出,造井时井壁才能稳定。造井时要求井壁垂直,同一排井的圆心必须在同一轴线上。造成井过程中如发生塌方,应下土回填夯实,固结井壁,防止塌方发展,再继续造井。
(3)套井回填防渗墙处理深度一般在水库殆死水位,如果施工时水库水位高于套井深度,可采取如下措施:如果井底渗水很小,将积水清除后,迅速下回填土即可保证质量;如果井底渗水较大或积水过多,可先下土吸水并夯实,再抓除干净,至井底基本无水时可正式回填;如果井底渗水很大且孔内困難,可离井上游2m处打副井排除积水。
(4)套井回填适用于土坝坝体防渗处理,不太适用于坝基基岩、砂砾石层的防渗处理,因为坝基基岩造孔困难,而砂砾石层造孔时极易塌孔。
5 结 语
通过街子路水库套井回填粘土防渗墙的实施,体现出套井回填粘土防渗墙技术具有防渗效果好、施工设备简单、施工方便、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等特点,比较适用于均质土坝坝身的防渗处理,可以较好地解决小型水库坝体渗漏问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袁 绚.套井回填粘土防渗墙在东冲水库拦河坝坝体渗漏处理中的应用.云南水利发电,2002,18(z1).
[2]于霄峰,等.冲抓锥套井回填粘土防渗在土坝加固中的应用.黑龙江水利科技,2005,4(33).
收稿日期:2018-12-4
作者简介:谭云波(1972-),男,汉族,云南昆明人,大专,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施工工作。
关键词:街子路水库;大坝;套井回填;施工
中图分类号:TV6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9)03-0117-02
街子路水库位于昆明市晋宁县晋城镇盐井村委盐井村,距县城昆阳约33km,距晋城镇13km,总库容为10.7万m3,属小(二)型水库。
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顶宽2.5m,坝高14.5m,坝顶长66.5m;水库正常蓄水位1997.20m,大坝渗漏严重,根据地质勘测资料显示,坝土渗透系数为K=2.33×10-3cm/s,残坡积层k=1.67×10-3cm/s。下游坝坡由于渗漏严重,坝坡极不规则,坝坡浸湿面积约为220m2,水库渗漏量为1.8L/s(库水位1996.47m)。水库已经不能正常蓄水运行,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在2009年9月~2009年10月进行除险加固处理(即防渗处理),大坝坝体进行套井回填。水库输水涵管两侧及左右坝肩进行灌浆。
1 套井回填的原理、施工程序及施工工艺
1.1 原 理
套井回填也称柱列式防渗墙,其原理是:将原需处理置换的坝土,通过冲抓锥造井的方式将其取出,然后将符合设计要求的第四系粘土回填至井内并逐层夯实,形成柱列式的粘土防渗墙体。重复这种方式,并使每个柱列式防渗墙互相部分重叠,形成一种环状,象柱子般紧密排列的防渗墙(体),从而达到防渗漏的效果。
1.2 施工程序
布孔→安机→造孔→清理→回填夯实→质量检查(见图1)。
先施工两个Ⅰ序井(奇数井1#、3#井),在两个Ⅰ序井打井回填夯实结束后,再施工两个Ⅰ序井中间的Ⅱ序井(偶数井2#井),如此循环施工。Ⅱ序井施工时,会将两个Ⅰ序井的回填土挖掉一部份,在回填后使Ⅰ、Ⅱ序井互相套接而形成一排柱列式的密实粘土防渗墙。
1.3 施工工艺
(1)设备
设备采用8JZ95型冲抓锥,造井直径1100mm,回填时使用的夯锤重600~800kg。该设备适用于土层及松散岩层。
(2)造井
孔位偏差不大于3cm,造井直径为1100mm,先造Ⅰ序井,相邻两个Ⅰ序井中心间距为1600mm,待两个Ⅰ序井达到设计规定的处理深度、由现场技术人员签证验收、回填夯实第四系粘土完毕后,再施工Ⅱ序井,Ⅰ序井与Ⅱ序井中心间距为800mm,从而造成重叠,重叠部分为1100mm-800mm=300mm。
(3)回填夯实
①在造孔完成后应检查井底浮土、碎石等杂物,清理干净并保持井内无水,签证验收后,采用经土工试验选定的具有最优含水量的红粘土进行回填,每次填土约0.28m3。回填时由人工从三个方向投土,进一层土(一般每层回填土厚度控在0.3~0.50m)夯实后,方可再进行下层土的回填,回填土料的质量是保证套孔回填成功的关键,所以回填粘土要去掉土料中的杂物才能使用,土料的填筑厚度与含水量均按设计要求控制,含水量过大应进行翻晒,含水量过小则洒水润湿。
②夯击在落锤时,要保持几秒钟的稳定时间,以避免夯锤碰撞孔壁,降低夯击功能。当距坝顶2m以内时,为减少单位冲量,夯锤提升高度小于2m,以防坝顶开裂或沿孔周围壅起。
根据土工试验的最小击实功能选用600~800的夯锤,以1.5~2.5m的落距进行夯实,夯击次数为18次,并详细记录夯实次数以确保夯实功能达到并超过试验值。根据击实功能的计算公式计算如下:
击实功能W=夯锤重量G×落距高度h×击实次数N÷实土体积V
式中:G——600~800kg;
h——最大落距高度为2.5m;
N——均为18次;
V——0.28m3。
根据计算公式并取最小值,可算出最小击实功能W=96.4T-m/m3,当G、h、N加大时,夯实功能将随之增大;同时回填土在强力夯压时,夯实功能向孔壁四周传递挤压坝土,既增强了新老土的结合,又将老坝土进行了间接夯压,使之形成了一道大于钻孔直径的防渗墙。
③柱列式防渗墙的厚度
DC=2h=2×BDSina=75.5cm,由于套接处经过二次夯压,所以孔中心点(A)的平均渗透系数约大于套接处的渗透系数5倍。由此根据公式K中:K套=L化:2套可算出套接处的渗透计算化引厚度工L化=3.775m,故渗透计算化引厚度L化远大于孔径1.1m的厚度。这就可以充分说明两孔套接处的几何厚度虽然小于孔中心处,但防渗强度并不小,使之形成最小厚度为75.5cm的均质柱列粘土防渗墙。
式中:K中、K套——分别为孔中心及套接处的渗透系数;
2套——套接處的几何厚度75.5cm。
2 完成的工程量及材料耗用量
此次处理,原设计套井线长49.6m,共63个套井孔,因为左右坝肩、涵洞两侧的套井孔无法施工,实际完成套井孔43个,实际套井线长33.6m。左右坝肩、涵洞两侧的套井孔改为帷幕灌浆。
3 质量检查
3.1 主要设计指标
(1)回填土料干密度≥1.50g/cm3;
(2)回填土料含水率27.7%±2%;
(3)压实度≥98%;
(4)铺土厚度30cm±0~5cm; (5)孔深小于60m时,端孔孔斜≤0.3%;
(6)渗透系数K≤4.0×10-7cm/s。
3.2 施工单位自检统计
(1)干密度:
干密度ρ共检测43组,ρmax=1.55g/cm3,ρmin=1.50g/cm3,ρ平均=1.52g/cm3,合格43组,合格率100%。
(2)含水率:
含水率ω共检测43组,ωmax=31.20%,ωmin=26.4%,ω平均=28.0%,合格37组,合格率86.0%。
(3)压实度检测:
压实度P检测43组,Pmax=103.3%,Pmin=100%,P平均=101.3%,压实度均大于设计值98%,满足设计要求,故判定土料填筑合格。
(4)渗透系数:
渗透系数k值共检测10组,Kmax=2.4×10-7cm/s,Kmin=6.07×10-8cm/s,K平均=1.08×10-8cm/s,合格10段,合格率100%。
(5)铺土厚度检测:
铺土厚度D共检测43组,Dmax=35cm,Dmin=26cm,D平均=31.1cm,合格40组,合格率93.0%。
(6)孔斜:
端孔孔斜共检测43组,各孔孔深均小于60m,最大值=0.37%,最小值=0.05%,平均值=0.14%,合格41组,合格率95.3%。
从表2可以看出,套井孔内的回填粘土的平均干容重为1.52g/cm3,大于设计的最大干密度1.50g/cm3,平均渗透系数为1.08×10-7cm/s,也大于设计的4.0×10-7cm/s,达到了弱透水的防渗标准。说明套井回填效果是好的。
4 经 验
(1)套井回填下雨天不宜施工。
(2)施工天造井前应提前15~20d放低水库水位至设计要求的水位以下,以利土坝内含水析出,造井时井壁才能稳定。造井时要求井壁垂直,同一排井的圆心必须在同一轴线上。造成井过程中如发生塌方,应下土回填夯实,固结井壁,防止塌方发展,再继续造井。
(3)套井回填防渗墙处理深度一般在水库殆死水位,如果施工时水库水位高于套井深度,可采取如下措施:如果井底渗水很小,将积水清除后,迅速下回填土即可保证质量;如果井底渗水较大或积水过多,可先下土吸水并夯实,再抓除干净,至井底基本无水时可正式回填;如果井底渗水很大且孔内困難,可离井上游2m处打副井排除积水。
(4)套井回填适用于土坝坝体防渗处理,不太适用于坝基基岩、砂砾石层的防渗处理,因为坝基基岩造孔困难,而砂砾石层造孔时极易塌孔。
5 结 语
通过街子路水库套井回填粘土防渗墙的实施,体现出套井回填粘土防渗墙技术具有防渗效果好、施工设备简单、施工方便、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等特点,比较适用于均质土坝坝身的防渗处理,可以较好地解决小型水库坝体渗漏问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袁 绚.套井回填粘土防渗墙在东冲水库拦河坝坝体渗漏处理中的应用.云南水利发电,2002,18(z1).
[2]于霄峰,等.冲抓锥套井回填粘土防渗在土坝加固中的应用.黑龙江水利科技,2005,4(33).
收稿日期:2018-12-4
作者简介:谭云波(1972-),男,汉族,云南昆明人,大专,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施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