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念真:拍电影写小说的“小人物”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h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或许与他的出身有关,或许是他更关心“底层”的生活。吴念真虽然在台湾文化圈交往极广,资历极深,但他更像一个乐于叙述小事的小人物。
  8月14日中午,吴念真刚下飞机,感觉“整个北京是在放冷气”。下午,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昨天在重庆,高温40度,真的很可怕,北京舒服多了。”
  从广州、成都、重庆到北京,接下来的几天他还将去南京、杭州、上海。七城之旅,每一场读者见面会都“爆棚”,吴念真讲读了新书《台湾念真情》,然后给排长队的读者签名。
  一年前,《这些人,那些事》在大陆出版时,“当时还不清楚大陆的读者会怎样看。”吴念真没有想到,大陆竟然这么多自己的“粉丝”。这些读者熟知他写过的《恋恋风尘》《悲情城市》《无言的山丘》等剧本,以及演过电影《一一》中的角色NJ(简南俊)。
  为了与大陆读者交流,60岁的他玩起微博,自称“吴念真老先生”。之前他都用Facebook。
  “我觉得大陆的读者比较愿意跟作者分享,台湾的读者就比较冷漠。”吴念真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站在作者的立场,最喜欢的就是,书看完之后带给读者共鸣或者不同的反思。”
  “我的书也变成简体字了”
  吴念真第一次来大陆是在1990年。当时香港导演许鞍华在上海拍《客途秋恨》,剧本是他写的。吴念真到上海,主要是跟许鞍华讨论下一部电影《极道追凶》的剧本。
  “那时候,上海刚开始建设,基本上是个大工地,到处都在挖,都是泥泞。”当时,吴念真还带了个录影机,想拍点东西回去看。回到台北,发现录影带根本没办法看,“整个都很吵,全是喇叭声和脚踏车的声音。而且很多脚踏车上面还装两个铃铛。”吴念真对记者模拟着“啪啪啪,嘎嘎嘎”的声音。
  和许鞍华讨论完剧本,吴念真顺便到了北京。之后,他偶尔会和朋友到大陆游玩,直到三四年前吴念真的广告公司设置了上海办事处。“其实我还蛮少来的,上海的办公室也拍广告片,都是请这边的导演拍。我会来,来就是请他们吃饭。”吴念真笑道。
  吴念真首次在大陆公开活动,是去年夏天签售散文集《这些人,那些事》,这是他第一本正式的简体字书。今年5月,他的小说集《特别的一天》出版,8月《台湾念真情》接踵而至。
  《台湾念真情》其实是1990年代台湾一档电视节目,由吴念真策划、主持,讲述台湾正在消失的行业及各乡镇角落的小人物,几成“台湾的民间地图”。这档节目做了三年半,又重播过两次,前后达十年之久。
  吴念真感到“很开心”,大陆读者对台湾的故事充满了兴趣。
  事实上,早在1980年代,吴念真的书在大陆遭遇过“盗版”,那是他第一本小说集《抓住一个春天》,台版在1977年即出版。当时大陆的朋友跟他说,“你的书在这边有出哦。”吴念真便找到了出版社的地址,写信,“印了我的书,也送我几本吧。”大陆出版社果然寄了十本到台北,并附信,“可否签名五本,寄回。”哭笑不得的吴念真,寄回了五本自己并未授权出版却签名的书。“那个时候,很奇妙的感觉,我的书也变成简体字了。”他笑着说。
  这一次的七城之旅,成都、重庆他还是第一次去,但行程匆忙,“就待了一天,或者一个晚上,什么都没看到。”二十年后,再游大陆,一切都不同了。吴念真说,“国际化以后,全世界的城市都差不多。”
  “我长成这样子,还当主角?”
  在台湾,吴念真的名字始终跟杨德昌、侯孝贤以及新电影运动联系在一起。杨德昌在2007年去世后,两岸的媒体经常问吴念真关于杨德昌的问题。“人都不在了,老实讲,我不是很喜欢提这个。”吴念真说,“想认识导演,看他的电影就好了。”
  1978年,吴念真开始接触剧本创作,两年后进入中央电影公司做编审,与当时的作家小野成为拍档。1982年,《光阴的故事》上映,电影分成四段,由陶德辰、杨德昌、柯一正、张毅执导,后来这部作品被公认为是台湾新电影运动的开山之作。1983年,由侯孝贤、曾壮祥、万仁执导的《儿子的大玩偶》,同样以集锦片的方式推出几位年轻导演。这背后,均是吴念真、小野策划,他们被看做新电影的推手。而作为编剧的吴念真,曾五度获得金马奖最佳编剧,俗称“吴金马”。
  而相比之下,大陆媒体和影迷对吴念真提及最多的当属电影《一一》。2000年时,杨德昌找到吴念真,让后者演男主角。“我长成这样子,还当主角?你不要闹啦!”吴念真说。“剧本就是根据你写的,男主角的英文名跟你一样,也叫NJ。”杨德昌说。吴念真只好当一回男主角。
  与喜欢讲故事、喜欢开玩笑的吴念真相比,《一一》中的生意人NJ实在显得“苦闷”。连小野也说,“吴念真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好玩的人。”
  但吴念真回忆,“那个时候我比较累,这是我人生里面很难忘的部分。”累,主要是他在上世纪90年代,四十几岁开始经营起自己的企划公司,做起了“生意”,杨德昌抓住了他最累的阶段。
  而在那之前,1980年代的吴念真也挺“累”,创作了50多部电影剧本。除《悲情城市》《恋恋风尘》之外,《鲁冰花》也留在一代人的记忆中,它与《妈妈再爱我一次》一起用充满泪水的剧情激起了观众的悲情,在大陆还并不丰富的屏幕上掀起收视高潮。
  “两边某些东西有一种默契”
  吴念真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他喜欢说“这样子”,程度形容词喜欢用“蛮”。白色体恤、灰色西裤是他的惯常着装。接受采访时,他时常把眼镜取下,边喝咖啡,边讲故事。
  聊起1980年代台湾电影的辉煌,吴念真说,“当时社会积蓄了很多力量。1980年代的台湾蛮有趣的,这群人彼此都认识,台湾很小嘛。做音乐的李宗盛被我们抓来当演员,黄韵玲才十多岁也被抓来做电影配乐。”在新千年后,吴念真执导舞台剧《人间条件》,又把黄韵玲,以及导演柯一正、李永丰等人抓来当主演。
  吴念真也关注过大陆电影。1985年,他在香港参加影展,看了一堆大陆导演的作品,包括《城南旧事》《夕照街》等。当时两岸电影人还无法正常来往,好几天晚上,吴念真和几个台湾导演跑到大陆展区,只看电影。   在吴念真的印象中,《白毛女》《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是大陆比较典型的电影或舞台剧,他还对记者唱起了“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但那次在香港看到的大陆电影,跟以前的很不一样。”吴念真回忆。
  他还记得,当时看到黄健中的《如意》,结束时,所有的台湾电影人都起立鼓掌。“那个调子,跟拍老年人的情感,像台湾的新电影,两边间隔那么远,但某些东西好像有一种默契。在同一个时间,讲故事的方法、镜头的语言都很类似。”吴念真说,“那时候觉得蛮温暖的。”
  事实上,早在1982年,吴念真和小野就写过大陆题材的电影,即新电影主将之一王童执导的《苦恋》。“是白桦的小说,我们把它拿去改编成剧本。那时候还没通嘛,找不到他,我们把稿费存在银行,等着哪天他来拿。”吴念真说,“故事是写大陆,里面还蛮适合台湾的。”今年6月,曾任中央电影公司总经理,被誉为“台湾新电影之父”的明骥去世,吴念真回忆,“我们以前最喜欢跟他讲《苦恋》里的对白了。”
  1987年底,台湾当局首次开放老兵回大陆探亲。第二年,吴念真创作的剧本《海峡两岸》由虞戡平执导,讲的正是开放探亲之前,一个老兵带着台湾的家人,与大陆的原配妻子在香港相聚的故事。“两边没通,只好到香港见面。”
  吴念真听过很多类似的故事,“还听过很惨的”:为了见上一面,大陆的一位母亲和台湾的儿子分别到香港。老母亲挎着篮子,从家乡带了很多鸡蛋。儿子多久没见他娘了,最后总要分手,送母亲坐火车回大陆。当回到旅馆,看见母亲留下来的几十个熟鸡蛋,好几天了,全部馊掉。儿子只能对着臭鸡蛋,号啕大哭。
  “社会观察才是大事”
  “你们叫动车是不是?我们叫高铁。”在北京读者见面会上,吴念真问道。读者回,“我们这边也有叫高铁,比动车快。”在大陆的行程中,吴念真经常在“这边”与“那边”之间转换。
  “台湾的城乡差距也很严重。乡下的小孩跟城市里相比,所能得到的资讯和看戏的机会很少。”吴念真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今年7月,由李永丰担任总编导的儿童舞台剧《纸风车幻想曲》在国家大剧院连演五场,吴念真也是发起人和制作人之一。在台湾,该剧作为“319乡村儿童艺术工程”的公益性项目,用了5年时间走遍319个乡镇免费演出,去年底才巡演完。
  台湾也有“留守儿童”,只是不用这个说法,“很多小孩的父母也去城里工作,小孩在家跟阿公、阿嬷住。”吴念真说。他希望这部儿童剧也能够在大陆各省巡演。
  出生在台北县(今新北市)瑞芳镇九份矿区的吴念真,其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矿工,后来生病住院,因不堪忍受职业病矽肺而跳楼自杀。
  《特别的一天》中,吴念真以矿工题材《悲剧的脚本》收尾,那是根据1987年瑞芳镇枫仔濑的矿难而写。吴念真在矿区读小学时,也最怕听到临近矿务所“当当当”的钟声和广播里传来几号矿出事故的通知。之后,办理丧事的老太太走到教室门口,叫上一个小孩的名字,“来接你爸爸‘回家’。”教室里一片寂静,只有那个小朋友拖着书包,哭着出去。
  “我本来有个长篇小说,要写我们那个矿村从发现金子,到大量的人来,到繁荣,到后来消失没有了。”吴念真介绍,“这些故事被陆续用到《无言的山丘》《多桑》等电影里面。所以小说就没写了。”《无言的山丘》由吴念真编剧,王童导演。《多桑》是吴念真首次执导的电影,主人公原型是自己的父亲。两部电影都曾到九份矿区实地取景。
  1960年代末,吴念真念完中学,到台北工作。按照小野的说法,“他为了讨生活,送过报纸,当过酱菜学徒,在私人诊所包药、扫地,在办公室当工友,替老板娘儿子送便当——反正《恋恋风尘》里面那个受气包少年就是他。”吴念真也说,自己十八九岁发表的第一篇小说《少年仔找工作》,写的就是自己找工作时被骗的经历。
  “那篇稿费,我记得是600多块(台币),那时我薪水才300块一个月。嗯,不错,写小说可以赚钱。之后就很认真去写。”吴念真回忆,“当兵的时候不能投稿的,不能泄露你此刻在哪里,那是机密。其实当兵有很多题材,死亡、军队的黑暗内幕等等。”
  但退伍之后,发现“军营这些事情是小事,社会观察才是大事了”,吴念真觉得父辈当矿工也有很多问题存在,比如不被政府照顾。1976年他考入辅仁大学的夜间部读会计系,半工半读,同时也写小说。
  “中下层是自己比较熟悉的。而且这群人他们有意见,但不晓得怎么讲,也不晓得跟谁讲,讲也没人听。应该有人帮他们说,我那时候的心情是这样的。”吴念真说。但他又发现,政府并不会因为那些小说而有所改变,“爸爸也不晓得曾经写到他,也没办法去安慰他,安慰你所关注的人群。”吴念真便很少写小说,转而做传播更广的影像,“想到一个故事,直接写剧本。”
  采访结束时,记者希望拍一张他的背影,吴念真一边转身,一边说,“这个我知道。”这是电影《一一》中的场景及海报。影片中,8岁的洋洋问吴念真饰演的父亲NJ:“你看到的,我看不到;我看到的,你也看不到。我怎么知道你在看什么?我们是不是只能知道一半的事情呢?”于是,洋洋拿起相机,把人们看不到的“另一半”后背、后脑勺给拍下来。
  “这,我挺熟的。”背影中的吴念真像是回到了12年前的那部电影。
其他文献
每年冬天,斯德哥尔摩的名字就常被媒体提及,因为这里是诺贝尔奖颁发之地。今年,因为一位中国人到这里讲故事,这座城市对于中国人似乎更多了一份亲切感。  其实一开始,斯德哥尔摩对我来说就挺亲切的。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搭乘北欧航空公司的班机,在狭窄的经济舱里,坐在一位瑞典大叔的身边。他身材瘦高——典型的斯堪的那维亚男人的身板,蓄着金色的大胡子,目光热忱厚道。都说瑞典人是世界上最沉默寡言的民族,可飞机飞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3月22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自2008年起,“胡吴会”每年一次,媒体关注度正逐年降低,但今年因吴伯雄主动提及“一国两区”,而重新掀起话题。临来大陆前,吴伯雄曾与马英九等人面谈,就“胡吴会”沙盘推演,故其有“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之说。一般认为,“一国两区”是吴伯雄为马英九传话。  3月28日,在国台办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
政务公开,在中国终于透过微博这扇窗,露了些真容。  近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联合新浪共同发布《2012上半年新浪政务报告》,公布了政务机构及党政官员TOP10榜单,光是新浪微博认证的各领域政府机构及官员微博数量,就高达45000余个,比去年增长了150%,在回应民情、公开辟谣、征求民意方面,政务微博渐行渐稳。  不久前,有官员还在忧心忡忡,说微博太火了,传播消息太快了,把关和管理太松了,给了某些谣言以
中国各个领域的改革基本是一脚深一脚浅“摸着石头”过来的,从上到下强调的是抓住机遇。这样说绝不是否认规划、规范和程序重要性。对于南科大,要消解基于国外制度变革的成规,对改革的程序性、规范性的理想化追求    处于风口浪尖的南科大改革,再次被直逼到最危险的地步。  长期以来,人们看到的是南科大的“外患”,即它在改革中不可避免遭遇的体制性冲突和抗争。参与南科大改革的香港科大的3位教授退出合作团队,并发布
2011年2月,在广州市第十三届六次人大会上,代表们对亚运会的支出提出了质疑。本来市政府说亚运会支出20亿元,但广州市财政局公布亚运支出1090亿,广州市市长则说支出了1200亿元,而钟南山院士算出花了2577亿元。亚运会到底支出了多少?合不合程序?有没有浪费?成为代表们关注的问题。  广州市人大代表对政府的质疑,是公民作为纳税人意识的觉醒。  本来政府就是由纳税人交纳的税收养活。但在计划经济下,
日本“购岛”闹剧的另一真实面是其国内右翼势力的抬头,不仅侵犯中国主权,还试图推翻“二战”后的投降书和相关国际法律文件,全世界应该共讨之。  9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强调指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无论从历史、地理还是法理的角度来看,钓鱼岛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白皮书的起草组织者之一、国
4月26日至29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对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俄罗斯总统大选后中国主要领导人首次访俄,也是李克强就任国务院副总理后首次访俄。  在中国与大国、周边国家关系中,中俄关系居于重要地位。两国是大国、邻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新兴经济体。目前中国是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俄在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中列第10位。普京5月正式就任俄罗斯总统,此次访问的时机也引人关注。    与梅德韦杰夫找到“共同
从地图上看,因长江、钱塘江两大出海口交汇,上海的模样,颇似个面向太平洋的鱼头。如果放大比例,还可以看到东南“鱼嘴”处,有一颗滚圆的鱼眼,鱼眼下方,有一条长长的胡须。鱼眼叫“滴水湖”,胡须是通向洋山深水港的“东海大桥”。  十年前的地图上,鱼眼和胡须所在的位置,只是滩涂和汪洋。2002年,“鱼眼”及周边的临港新城、“胡须”东海大桥、还有大桥连结的洋山深水港同时开工。如今,洋山深水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在全
莫言是海外学界最熟知的中国作家之一,不可否认,对于莫言的获奖,众多海外译者、出版商、媒体和学者的“共构”起到了重要作用。  年届七十,瑞典汉学家罗得保还很清楚地记得他第一次听到莫言的名字时的情景。  那是上世纪80年代末,他朋友的家里住进了一位中国客人。罗得保曾在北京工作多年,对中国有着特殊的感情,所以经常过去聊天。有一次问起中国最近有什么不错的作家,“莫言吧,他有本《红高粱》不错,”那位中国客人
一年以前,在巴黎美丽城大道上,3万多华人举行了一场法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华人抗议示威活动。然而一年过去,华人依旧要走上街头为生存安全而呐喊    这里是巴黎美丽城。6月26日下午,天气晴好,气温37度左右。经历连续数天的阴雨之后,巴黎难得出现这样的艳阳天。阳光下的美丽城街区人来人往,像平时的每个周末一样热闹。一辆警车一直停在美丽城大街和美丽城大道交叉的地铁口,车中有几名法国警察的身影。  在巴黎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