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鲍鱼菇生产简明技术规程

来源 :金点子生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ingx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产地环境
  栽培场所选择地势平坦、排水方便、光线适宜、通风良好、土质清洁、便于生产操作的地方。应远离工矿业的废水、废气、废渣及微生物、粉尘等污染源,远离废品垃圾场、畜禽养殖场及公共场所。栽培前后,应及时清理废菌料和废土、杂物,撒施石灰粉或使用药剂对菇场地面环境进行喷洒消毒处理。
  2.栽培设施
  采用日光温室、塑料拱棚、林地拱棚等多种设施栽培。菇棚设施应保温、保湿、遮阳、通风、防雨和防治病虫害。生产区内部的雄料场、拌料装袋间、灭菌室、接种室、发菌间及出菇区、产品加工区、仓库区应合理分区,有菌区与无菌区应隔离。
  3.栽培基质
  栽培原料有:棉籽壳、阔叶树木屑、玉米芯、玉米秸、花生茎蔓、豆秸、棉秆、稻草、甘蔗渣、麦麸、玉米粉等,稻草切成2-3厘米小段,其它原料颗粒细度,≤5毫米。培养料中可选用的辅料有:尿素、硫酸铵、磷酸氢钙、磷酸二氢钾、生石灰、石膏粉、轻质碳酸钙等。
  4.品种选择
  按照《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有关要求,选用适于当地栽培、优质高产的鲍鱼菇品种,从具有相应资质的供种单位引种。
  5.栽培季节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菇棚设施条件来确定。采用棚栽设施一般在春、夏、秋三季均可进行栽培,25℃-32℃出菇,提前35-0天制袋。
  6.生产工艺流程
  配料一拌料一装袋。灭菌一冷却一接种一菌丝培养一出菇期管理一采收。
  7.培养料配方
  配方1:棉籽壳46%,玉米秸粉35%,麦麸12%,玉米粉40/0,石膏粉1%,磷酸二氢钾0.5%,生石灰1.5%:
  配方2:玉米芯粉58%,棉籽壳25%,麦麸10%,棉饼粉4%,石膏粉1%,生石灰2%;
  配方3:豆秸粉或花生茎蔓粉65%,玉米芯粉20%,麦麸8%,米糠4%,石膏粉1%,生石灰2%;
  配方4:阔叶树木屑或棉秆粉50%,玉米芯粉26qo,麦麸10%,棉饼粉6%,玉米粉4%,尿素0.2%,轻质碳酸钙1%,石膏粉1%,生石灰1.8%。
  配方5:甘蔗渣76010,麦麸12%,豆饼粉4%,玉米粉4%,轻质碳酸钙1%,石膏粉1%,生石灰2%;
  配方6:稻草段48%,棉籽壳250/0,阔叶树木屑10%,麦麸10%,玉米粉4%,石膏粉1%,生石灰2%(稻草段用配方内石灰水浸泡预处理24小时)。
  以上配方pH均调至7.0-7.5,料水比为1比1.4-1比1.5。
  B.栽培袋制作
  鲍鱼菇宜采用塑料袋栽。根据当地季节气温,将部分主料用石灰水预处理后再堆闷处理3~4小时,栽培料按配方均匀拌湿,调节含水量至65%-68%,进行人工装袋或人工辅助机械装袋。装袋完毕,料中央打通气孔,两端扎口。聚丙烯栽培袋在0.14兆帕压力下蒸汽灭菌2.0-2.5小时,高密度低压聚乙烯栽培袋采用100℃常压蒸汽灭菌10-12小时。待料袋冷却至30C以下时,按无菌操作规程单端或两端接种。
  9.发菌管理
  发菌场所应清洁卫生,装袋前进行消毒处理。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55%,65%,避光培养,保持空气新鲜。发菌期环境温度保持在24~-26C,如菌袋内料温超过300C,应及时倒袋,同时加强通风降温。培养35-40天进行出菇管理。
  10.出菇期管理
  (1)出菇方式
  采用菌袋橫向双排或单排立体菌墙方式出菇,排高6-8层,排间距约70厘米;或采用层架菌袋横排方式单端或两端出菇。
  (2)头潮菇管理
  待栽培袋完全长满菌丝后,端部料面出现少量黑色孢子液滴,移入出菇棚,整齐排列,将袋口筒膜翻卷至接近料面。保持菇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在90%左右,调控棚温在25℃-32℃范围内,控制菇棚内光照强度400-600勒克斯,增加通气量,4~6天现蕾出菇。现蕾后应加疆空气湿度管理,保持空气相对湿度90%-95%,若低于90%,应向子实体喷雾化水增湿。避免菇体上积水,防止形成黄水斑。
  (3)后潮菇管理
  头潮菇采收完毕,清理料面,将菇根清除干净,停止喷水,让菌丝体恢复生长2-3天,再喷水促菇,按头潮菇管理方法生产第二潮菇。
  11.采收处理
  (1)采收
  当菌盖直径4-8厘米,边缘稍内卷,呈灰黑色或靛黑色、黑褐色,尚未弹射孢子时为最佳采收期。采收时,一手压住袋口培养料,一手捏住菌柄轻轻扳动,将菇体摘下。
  (2)采后处理
  采收后,削去残留在菇柄上的培养料、杂质及柄基变黄部分,留柄长1~2厘米,装入干净、专用容器内。及时预冷、整理分级、包装或加工处理。鲜菇预冷、保鲜及长途运输的适宜温度为4%℃-5℃。干制时宜采用风干、晒干或烘干,干菇加工量大时宜采用脱水机烘干。鲜菇包装纸箱无受潮、离层现象。
  12.病虫害防治
  (1)防治对象
  鲍鱼菇主要杂菌有木霉、青霉、曲霉、毛霉、脉孢霉等;老熟子实体主要发生菌蚊、跳虫等害虫。
  (2)防治措施
  ①菇棚消毒
  采用扣棚前日光晒棚消毒、扣棚后高温闷棚消毒处理。在菌袋进棚前7天,将菇棚地面整平,撒一层石灰粉,然后灌浇一次透水;进棚前3天,用1010的漂白粉溶液将菇棚内地面全部喷洒一遍,喷后封闭门窗、通气孔,用烟雾消毒剂熏蒸;进棚前1天,打开门窗通风,排除残留气味。
  ②生态防控
  保持菇棚及周围环境清洁卫生。避免使用经高温培养及长期贮存的老化菌种。接种时按照无菌操作要求,接种量充足,避光培养。出菇期间控制菇棚内适宜的出菇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防止温差和湿差过大,保持良好的通气条件和适宜光照,提高鲍鱼菇菌丝体和子实体的抗病抗逆能力。
  ③物理防控
  出菇期间进出菇棚应随手闭门,门日地面设置消毒防虫隔离带。菇棚内悬挂粘虫板,安装电子杀虫灯、黑光灯及捕鼠器,菇棚门窗及通风口封装防虫纱网(孔径60目)。受杂菌污染的菌袋远离菇棚实行封闭式清除、销毁,及时摘除病菇。
  ④药剂防控
  优先选择高效低毒的微生物源、植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在无菇期使用。控制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选用已在我国食用菌生产上登记的农药品种于发菌期预防,避免在出菇期施用农药。
其他文献
“本土化”(Indigenization)通常指外来之物融入陌生之境,逐渐拥有或具有“本土的”特质。虽然这一词汇在中文世界出现较晚,但“本土化”却是一个长久的、反映自然及人类社会发
摘 要:在油田企业对车队的管理中,过于重视对车辆的成本管理,往往忽视对车辆的安全管理,尤其是油田的特种车辆,关系着井下作业的效率,甚至井下作业的安全生产。所以,只有加强对油田特种车辆的安全管理,才能确保井下作业安全平稳进行。  关键词:特种车辆 安全管理 油田  党的十八以来,党和国家特别提出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吉林油田公司为了开展好全国第十三个“安全生产月”活动,落实好各项工作,促进安全生产形势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本篇学位论文的题目是《清末民初北京地区慈善事业研究》。之所以选择“清未民初北京地区的慈善事业”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由于慈善事业的研究现状存在以下两方面的缺憾或不足
为实现民族独立,振奋民族精神,建立一个现代国家,1934年国民政府发起新生活运动。这场运动首先在江西进行,很快在上海、江苏、河南、浙江等国民政府统治的范围内展开。在抗战前,新
学位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在康有为的政治思想和实践中,一生都未偏离“君主”这一中心。本文第一部分对康有为君主思想的演变进行梳理。康有为出生于一个传统封建士大夫家庭,传统教育在他的思想中留下了
摘 要:随着我国石油事业的高速发展,使得石油开采对于固井机械设备的消耗也在日益增大,固井机械设备的管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安全和生产,所以对石油机械设备的管理与保养维护变得相当重要,这是目前石油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影响了石油企業的深层次发展,为此加强石油固井机械设备的管理维护保养,对企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都是企业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固井机械 设备管理 维护保养  石油固井机械设备的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