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盾構法建污水管看官員的思維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ya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為了完善新口岸區的污水截流管,工務局研究決定公開招標競投,在鄰近教科文中心至黑沙環污水處理廠之間,建造一條直徑兩米、全長2.4公里的管道。由於工程集中在交通繁忙的友誼大馬路,如果選用一直以來的明挖施工,將長時間佔用兩條行車道,對該馬路及外港一帶的交通將造成重大影響。政府跨部門協調後,破天荒在澳門選用盾構法施工。由此“創舉”可以看到,澳門還是有官員想做事、會做事;對能做事、做成事的官員,應該支持鼓勵!
  在內地,盾構法已經是技術十分成熟的施工法,高鐵、輕軌、地下共同管道等等,穿山涉水都不是問題,如今,有關技術早已經走向國際。去年11月,本人和多位同事參觀廣深港高鐵項目,深圳褔田站是亞洲最大的交通樞紐,能建成通車,盾構法施工,創下多項世界記錄。澳門要建的污水管道,如今的盾構技術絕對不是問題。作為政府,應該有信心將這個工程打造成“樣板工程”,藉此告知居民,工程每天都有,但在10米左右的地下掘,基本不涉及水電管網,噪音、風雨影響小,關鍵是少封路,不用擔心好似氹仔廣東大馬路下水道重整、亞利雅架圓形地新污水泵站建造,花大錢、做傻仔,長時間封路,工務局、民署掘完一兩年又掘,水電公司跟著掘,“掘到澳門人心都亂晒”!
  本人一再呼籲政府要重視地下管道的建設,政府的回復是“澳門好難搞”。小販都知道:老城區,例如鄰近新馬路的營地街、褔隆新街等,每逢大雨、海水倒灌,雨水、油水、屎水,一起谷上來,好多遊客、居民跣到“癱癱腰”。
  老城區如是,新城區也是。9月20日,下水道重整後兩三年的高美士街爆屎渠,外交公署“差D被屎水浸,”附近商家幾十次致電民署無人理。搞到報警,民署來人,老舊裝備通渠,現狀是:澳門半島8隊人(每隊5人,司機、機械工各1人,另3人通渠)、離島3隊人,55人負責全澳,少過回歸前。這10多年,“通渠佬”退休的、死亡的,多過新請的,厭惡行業,人工低、難請人,去年民署請到兩名渠務前線人員,變成“新聞”,但仍然未改變寫字樓人多的局面。面對日益增加的污水排放,建設辦造渠、工務局改渠,官員是否應該有更多的新思維?民署護渠,是否要學香港適當外判?
  “金光大道”以前只有寂寞的12生肖和荒草,如今超豪酒店林立,澳門表面的問題固然重要,地下的問題,遊客、居民可以不知道,但為官者要知道;要高枕無憂,就不能出現“水漫金山”;要排除隱患,就必須有新思維的官員勇於承擔!
其他文献
港澳兩地都是移民城市,新移民話題永遠有存在的價值,不過二者還是有一些區別的。分析來看,香港的新移民議題仍停留在新移民弱勢化,騎劫社會資源如公屋綜援等扶貧層面,香港社會憎人富貴嫌人貧的風氣大有存在。而在澳門,同樣存在著新移民騎劫社會資源如公屋綜援議題,但在澳門社會矛盾中一直以來並不是一個問題,相反更被視如屢試不爽的德政之一,當然,這是因為得益於政府社會福利政策相當普及到各個層次,如社保、現金分享、醫
期刊
前 言  50年前的1956年10月10日至12日,在香港發生的“九龍及荃灣暴動”,其實有多個名稱,但都指向同一件事情,這些名稱包括:“1956年九龍及荃灣暴動”、“1956年九龍暴動”、“1956年右派暴動”、“1956年雙十暴動”,但是,這次暴動的結果總計造成約60人死亡,約300人受傷,約6000人被捕,其中約3000人被釋放。至11月底為止,全港共有1455人被港英政府刑事檢控(起訴),最
期刊
如一眾受訪者所言,在澳門,私家醫療仍是剛剛起步,但在鄰近其他地區,私家醫療市場已經日漸成熟,澳門政府在公共醫療服務投放不少資源卻忽略了私家醫療的發展,未來政府應當關注醫療產業發展,以及投入資源推動私家醫療市場發展。  對澳門目前的私家醫療市場的現狀,幾位受訪者有不同的看法。鍾紅興醫生認為澳門現有的私家醫療收費相對來説偏低,這是由澳門的醫療市場所決定的。郭潮輝教授分析以現在私人醫療所需要的租金、人工
期刊
由體育局主辦,中國澳門籃球總會和澳門足球總會協辦的2016秋季“自由波地”球類比賽活動為期5週的比賽,已於10月23日在鴨涌河自由波地順利舉行了總決賽。經過5站比賽共吸引了籃球250隊,足球134隊參加,賽事受到熱愛球類運動的市民大力支持。主協辦單位希望透過自由波地這項具有地方獨特文化的體育活動,宣揚體育鍛鍊有益身心健康的訊息,提升市民大眾參與運動的興趣,養成恆常運動的良好習慣,以及讓各社區喜愛球
期刊
台灣2025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屆時65歲以上人口約473萬人,佔據總人口的20%。高齡、超高齡,面對日益嚴峻的老齡化問題,台灣的選擇又為何?  分子、分母,不公平的分化  台灣目前是全世界人口老化最快速的地方之一,我們在觀察人口結構時就可以發現分母正在逐漸變小,分子越來越大。這裡的分子是指因為現代醫療技術、生活環境的改善,有效降低死亡率,使得平均壽命不斷提高;總體結構中的分母因為少子化的危機等不
期刊
太陽城集團第六十三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將於11月17至20日決戰東望洋賽道,與往年不同的是,澳門格蘭披治三級方程式大賽榮獲升格成為國際汽聯三級方程式世界盃,繼去年國際汽聯GT世界盃後,本澳成為全球首個同時舉辦兩項國際汽聯世界盃賽事的城市。其餘精彩賽事包括太陽城集團澳門格蘭披治電單車大賽第五十屆大賽、太陽城集團澳門東望洋大賽2.0T、CTM澳門房車盃、太陽城集團澳門路車挑戰賽和太陽城集團華夏賽車大獎
期刊
在澳門,當你問及“文第士街”的時候,相信有不少原住民都說不清它的準確位置。因為文第士街所處的望德堂區非商業區,主要是住宅樓宇,十分靜寂而人跡罕至。就在這條靜寂的街道中,有一間俗稱車行的車輛維修中心,店裡更有一位不為人知卻飽含本土氣息、充滿人情味的老闆:阿基。  第一次接觸阿基,是因為一次意外。當時因工作室要搬到文第士街,運送貨物的司機不負責任地把我們的東西丟到路旁就開車走了。卸貨地點剛好就在聯興車
期刊
澳門社會隨處可見“老”,上下班高峰期巴士上不斷出現的長者,公園中散步的長者,就診室內輪候的長者,似乎近年來我們的長者越來越多,究竟真相為何?澳門又是否在持續的“老化”之中?  護老,焉有政策乎?  澳門與其他地區、國家一樣,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民眾對於養生和健康的關注,人口平均壽命亦持續延長,特別是澳門已是位於世界前列長壽的地區之一,人均壽齡已達八十多歲。根據澳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的澳門人口統計資料
期刊
10月6至12日,國際群眾體育協會(TAFISA)於印尼雅加達(Jakarta, Indonesia)舉行“第六屆國際群眾體育協會世界大眾體育大會”(The 6th TAFISA World Sport for All Games)。本屆體育大會吸引了約六千多名分別來自81個國家或地區的嘉賓、學者專家、大眾體育工作者及運動員參加,澳門體育局作為國際群眾體育協會會員亦應邀出席。  澳門體育局局長潘永
期刊
綜合各位嘉賓的寶貴建議,我們認為,私家醫療未來的發展潛力無限,儘管也存在著諸多的問題,但這些需要假以時日,逐一解決。當下,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如何讓私家醫療有更好的發展?對此,幾位受訪者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鍾紅興醫生提出隨著澳門人口的增長、經濟及社會的發展,居民對醫療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要求也不斷提高,在有限的公營醫療之外,私家醫療的需求也會增加,而政府對醫療的管理會更加規範和嚴格。如此之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