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对“富而有道”的坚守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y4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联想系内部,柳传志像一个大家长,牢牢把控企业的方向;在外部,柳传志更多时候以老大哥的形象出现,会关注很多企业家的精神动态。
  今年6月底,柳传志创办的联想控股在香港上市,这是他第二次在香港联交所敲锣,1994年,联想集团曾在此起航。这应该是柳传志的最后一战,他完成了人生的又一个里程碑。在给中国企业家留下了“拐大弯”“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等无数管理思想后,柳传志拒绝被称为“企业教父”,更不愿意让人认为自己被推上中国商界的神坛。在他身上,有着惊人的坦率。他承认对蛮横不讲理的人动过手,还发过大脾气;对一些新商业模式在最初阶段也会有些看不清楚;他向往过恬淡的退休生活,但思考和竞争,始终是贯穿他生活的两大主题。
  在1978年之后的中国商业发展史中,有太多柳传志的前辈、同辈和后辈企业家迅速成为瞩目焦点,但又快速消失了,而他依然挺立在潮头。他是时间的胜利者。
  正青春
  “柳总现在越来越可爱了。”柳传志的企业家好友、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说,“现在大家跟柳总在一起变得越来越放松了。”柳传志一直是一个原则性很强的人,只要定了规矩就一定要遵守。外界最为熟知的一个例子是他關于迟到的规定——联想高管开会,谁迟到谁罚站,而他自己也被罚过两次。
  现在的柳传志想让自己生活得更自在些。他培养的联想团队领军人物,杨元庆、朱立南、赵令欢、陈绍鹏等人,已经开始独当一面。在联想控股内部,董事长柳传志把总司令的位置交给了总裁朱立南,甚至连参谋长他都不爱当了。用他的话说:“愿意当个参谋,给朱立南做顾问、站台。”归隐幕后这个过程对任何一个企业创始人而言,都不是轻而易举能完成的,而柳传志正在逐步转变与适应中。
  他努力去了解年轻人的想法,开始喜欢看网络小说,也追神剧,爱和互联网“大咖”们扎堆,海阔天空地神聊。最近,他喜欢上了高晓松的《晓松奇谈》,为此赞叹不已,觉得弥补了自己很多知识上的不足,还特别和高晓松约了饭局,探讨节目里的内容和观点并用柳式思维梳理总结。
  近两三年,柳传志跟家人、朋友相处的时间变多了。每周五晚上,他会与泰山会的朋友打德扑。过去他常常通过具有竞争性的体力运动,比如打高尔夫球来督促自己保持进取的心态。现在他选择了更具思考性的德扑。这给他带来很大的愉悦感。与马云交手时,往往是柳传志带一队,马云带一队,双方pk。每周六晚饭是柳传志直系家庭的固定聚会时间。每个月,他在家庭微信群中还会组织柳家兄弟和子侄辈的线下大聚会。他是最早使用微信的那批人,把微信称为“让生活发生重大变化的(技术)”,还特别深入地研究并了解微信的盈利模式。
  江湖盛宴
  6月29日中午,夏华收到了柳传志的一条短信,“谢谢你和你的管家,为我这么周到地服务,今天我穿了管家为我准备的衣服”。那一天,柳传志在香港联交所敲响了联想控股的上市钟。对他而言,联想控股上市是人生中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夏华没有想到柳传志会亲自发短信讲这么一件小事,更没想到他让助手拍了张照片发给自己,“他对每一个朋友的每一件事都非常负责任,而且深度地关注每一个人的感受”。这种周全是柳传志与人交往的标志。
  我问柳传志,这是不是就是“很会做人”。他说,应该去掉贬义的部分,因为“会做人”就是能够交很多朋友,人家真心相待,他把这视为一份荣耀。
  柳传志有3个企业家圈子——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北京中关村企业家顾问委员会和泰山会。7月7日,柳传志把3个圈子的企业家朋友悉数请到北京,参加联想控股上市庆功宴。当天出席的马云、王健林、刘永好、马蔚华、俞敏洪、雷军等人,他们掌控的资产规模超过了两万亿。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可能是史上最贵的庆功宴。
  刚刚创办联想时的柳传志性子急、脾气大。办香港联想时,他要多次来往于香港与深圳之间。当时广东的出租车司机特别看不上北方口音的人,只收港币或外汇券。就因为不拉北方人这件事,柳传志跟他们差点动手。他还会在必要的时候使些非常手段。刚开始做联想汉卡时,公司同事在中关村采购了一批电容器,回去发现全都是坏的,还把电容板给弄坏了。柳传志就让退货,可同事反映对方说卖出去的东西不能退换。柳传志急了,他在计算机所工厂找了几个跟他一起踢球的工人,每人给了10块钱,让他们去换,如果能够提前换回来还给奖励。问到结果,柳传志说,那还不简单,都不用教,他们到了门口就使劲喊,一喊就给换了。“由于要适应形势,我的性格本身,会将需要变成兴趣。”柳传志说,假定他还年轻,接着做企业的话,“由于性格的改变,可能公司还会再接着有别的变化。”
  1994年以前,柳传志在公司内部也经常发火。有一次还批评了杨元庆,后来他给杨写了那封有名的信,说自己也是有脾气的和发脾气背后的殷殷期待。直到有一天,柳传志意识到公司的年轻人有样学样,公司里有点火药味十足,因为他们认为柳总都这样了,显然发脾气是一种有魄力的表现。他坚决让自己缓和下来,不允许自己再瞎发脾气,“(外人眼中)和蔼可亲、老成持重大概就是这样来的”。
  风暴过后
  稳健的柳传志让人无法将其与“意外”联系起来。子女事业成功、家庭关系稳固、夫妻感情和美,他给人一种很强的安全感。
  最近一次产生舆论风波还是在2013年。那一次,他在企业家团体内部提出“在商言商”,迅速引起社会的广泛讨论,甚至有很多质疑的声音。在公众心目中,他的中国企业家领袖的形象一下子变成“只是一个商人”。“我从来没想过当什么(领袖)。正好,我非常愿意回到商人的位置。”柳传志一笑而过。他说,他恪守这样的底线:但凡是影响到企业,危害了企业或者是危害到员工的利益,那我就不说了,这就是在商言商。
  他对外塑造“只是商人”的公众形象。在企业利益与社会贡献方面,他把企业利益放在首位。他不希望别人把他看得那么重那么高,“过去从历史上就说无奸不商的这些话,我就是个商人,而且我就要做一个讲诚信的商人又怎样?”
  “他是一直恪守价值观的典范。”联想控股投资的拉卡拉董事长孙陶然觉得在目前中国的商业环境下,最缺乏也最需要倡导一个典范,“现在恰恰是很多企业不择手段,不遵守商业的契约精神,不诚信,用不好的方式赚到了钱,却不被谴责。”而柳传志坚持“富而有道”。
其他文献
有一种完美叫六小龄童  六小龄童在猴年上了北京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这件事对于六小龄童本人而言,可能只是繁多的演出活动之一,意义不见得有多重大,只要七十二变的法力尚在,就不会分身乏术。但是,六小龄童亮相北京台春晚,对于很多观众而言,其震撼度不亚于当年石破惊天、石猴出世。  毫无疑问,六小龄童曾完美演绎了孙悟空这个角色,其完美之关键所在就在“完美”二字上,更进一步说这个“完美”是与大多数观众心目中的“
期刊
成就传说,却不是神  一条“美人鱼”第N次把周星驰类似“静水深流”的平衡状态,搅出了无数浮浪。电影胶片密钥延期至6月底,票房破纪录的同时,江湖上的种种传说也在爆表。成就了江湖传说的,就是神吗?周星驰偏偏不是,爱他的人挚爱,恨他的人入骨。毁誉夹杂,泥沙俱下,无异于七情六欲的普通人。  齐天大圣可以在电影里斩断倩丝,生活中明明却是“抽刀断水水更流”的态势。更何况,周星驰连刀都不抽。于是,看客的心理受到
期刊
郑晓龙的圈地、育种  郑晓龙如今的形象大概就是嗑着小瓜子儿、蔫笑着、一口京片子的糙老头儿。从1984年到现在,郑晓龙已经在影视圈驰骋了31载,其实“驰骋”这个词儿并不十分适合他。郑晓龙干的活儿更像是圈地、育种,就是不停地图新地、育新种,他在先后担任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主管生产的副主任、主任,乃至卸任后,策划、组织、执导了多部在国内外引起轰动效应的电视剧,在中国电视剧史上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部长篇电
期刊
在南通有一位85岁高龄的老人,他以磨刀为生,每天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走街串巷为市民村民磨菜刀剪刀,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磨刀老人”。他叫吴锦泉,是南通市最年长的红十字志愿者,一名老党员。近年来,老人一次又一次地通过南通市红十字会为汶川、玉树、舟曲、雅安等灾区捐款,向残疾儿童、智障孩子,向身边有困难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并为中华慈善博物馆建设添砖加瓦。做好事善事是老人一生的追求,几十年如一日。他生
期刊
简·伯金,1946年出生在英国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英国皇家海军军官,母亲朱迪·甘伯尔是一位很有名的舞台剧演员。受母亲的影响,简从小就显露出超凡的艺术天赋,19岁迈入电影圈,在拍了几部电影之后,便被意大利名导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相中,参演了影片《春光乍泄》。她的出色表演让该片在业界引起了很大轰动,并在1967年的戛纳电影节上获得了金棕榈大奖。  简·伯金在英国影坛崭露头角之后,恰逢法国导演皮埃尔·格
期刊
司法部原部长邹瑜从1938年6月参加革命始,他就进入了延安中共举办的情报侦察干部训练班,成为史称中共情报战线“黄埔”第一期学员,从此他与情报、公安、保衛、政法战线结下不解之缘。在战争年代,为侦探敌人情报,他的足迹遍及边区各县,以后又历任公安局长、警备司令、中国法学会会长、司法部部长等职,他是当之无愧的法学家,为捍卫国家和建设法制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  1978年我在公安部群众出版社做编辑时,接受了
期刊
大杨扬在长达24年的运动生涯中,仅世界冠军就获得过59个,实力毋庸置疑。但在退役后,卸下耀眼光环的杨扬同样经历了失落、病痛、冷眼和无所适从的痛苦岁月,“但多亏我开窍得早,也没遇到太多的坏人,通过努力和自我规划,生活已经走上了正轨。”  杨扬在长城上传递奥运火炬  记者(以下简称记):北京申冬奥期间你正好在孕育宝宝,这也让你对这次申冬奥有着独特的感受吧?  杨扬(以下简称杨):感受确实很独特。201
期刊
刚刚过去的周末,位于北京朝阳区文化馆的北京九剧场TNT小剧场里,几乎一水儿的年轻观众津津有味地观看着北京风雷京剧团风入松剧社出品的话剧《网子》,会心的笑声、有节制的叫好、听得见泪水的感动,似乎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京剧,而这雾霾冬日里的一抹文化亮色又的确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京剧人”为当下的年轻观众、时尚青年所献上的精神大餐。近日,笔者专程到北京风雷京剧团独家采访了这位“京劇人”——北京风雷京剧团团长、
期刊
母亲去世已经三十几年了。今天,读书界记得她的人已经不多了。老一辈谈起,总说那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一位多才多艺、美丽的女诗人。但是,对于我来说,她却是一个面容清癯、削瘦的病人,一个忘我的学者,一个用对待成年人的平等友谊来替代对孩子的抚爱的母亲,一个有时还是脾气急躁的母亲。  三十年代,那位女诗人当然是有过的。可惜我并不认识,不记得。那个时代的母亲,我只可能在后来逐步有所了解。当年的生活和往事,母亲在我和
期刊
“文能一剪梅,舞能嘿嘿嘿。”这是现在费玉清给大家的印象,他还有了个新名字叫“费玉污”。作为台湾知名歌手,费玉清的经典曲目《一剪梅》久唱不衰,其独特的唱腔和儒雅的形象都让人印象深刻。事实上,私底下的费玉清同样是个爱搞笑的人,曾做客某个综艺节目更是让赵忠祥不知如何接话。  歌迷来看费玉清的演唱会,如果他没讲段子,或者觉得段子不好笑,多半会手一摊,“完了,今天白来了”。有的人趁着费玉清唱歌的时候去上厕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