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在当代——2013第九届中国工笔画大展”开启当代工笔艺术新纪元

来源 :中国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dong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工笔画的创作发展和收藏市场成为中国画领域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比如,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等机构举办的全国性展览中,诸多工笔画作品不断获奖,对比之下甚至让一些批评家发出了“写意精神失落”的感慨;同时,在收藏和拍卖方面,不仅传统工笔画的市场行情稳步上扬,在当代艺术市场,“新工笔”也掀起一股风潮,如中国美术馆、深圳美术馆、凯撒世嘉文化、美博文化、大道融元、艺·凯旋、蜂巢艺术中心、新绎空间等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美术馆、画廊、艺术机构也频繁举办各种工笔画家的个展、群展,并出现了把工笔画置入各种名目的当代绘画展、艺术展的潮流。学术与市场、传承与创新、沿袭与突破、装饰性与观念性等诸多问题也由此开始浮出水面,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中国工笔画学会决定联合主办“工·在当代——2013第九届中国工笔画大展”,不仅呈现工笔画领域多元而丰富的创作成果,还对工笔画在当代文化转型中的艺术和社会价值进行系统的研讨和发掘,并从中进一步认知当代工笔画的发展现状、趋势以及与社会文化思潮互动的可能性。
  传承和创新的接力
  作为近年来规模最大、学术代表性最强的一次全国性工笔画大展,“工·在当代——2013第九届中国工笔画大展”于2013年12月18日至26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共展出148位艺术家的近400件作品;其作者包括18位特邀艺术家、60位学术提名艺术家、68位社会征集入选艺术家,基本囊括了当前在界内最为活跃、在工笔画各个领域最有创新的老中青三代艺术家。
  从参展艺术家名单和作品可以看出,当代工笔画具有多元而丰富的创作面貌。特邀艺术家包括林凡、郑小娟、袁旃、莫建成、周彦生、谢振瓯、萧玉田、王天胜、李华、冯大中、黄援朝、苏百钧、孙志钧、王仁华、刘新华、胡明哲、何家英、杜军等皆为资深艺术家,其中既有以山水花鸟著称的林凡、冯大中、莫建成等,以人物绘画著称的何家英、萧玉田、孙志钧等,也涵括我国台湾地区艺术家袁旃、海外艺术家李华,从中可以观察传统工笔画艺术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演化发展的不同路径以及形成的一系列典范性作品。
  学术提名艺术家中,有江宏伟、喻慧这样以对传统题材、图示进行转化和创造的新学院派的精心之作,有刘金贵、王冠军等呈现当代社会景观的人物画作品,有牛克诚、栾剑等当代画家对工笔山水的探索尝试,也有徐累、张见等以中西融合为导向而又追踪中国艺术传统哲思的艺术家的作品出场,还有姜吉安、徐华翎、曾健勇、杭春晖、秦艾、彭薇、涂少辉等人在不同方向持续探索工笔艺术的边界和可能性。
  社会征集的入选作品则是从各大艺术专业院校以及各地活跃的青年艺术家投稿的6000多幅作品中经过两轮评选精选出的66幅作品。这些作品风格多元、差异显著,个别作品具有较强的学术性探索,显示出当今的工笔画界正在注入很多新鲜力量。
  这次展览可以看出,当代工笔画具有明显的传承线索,从20世纪80年代接纳日本、欧美新的材料、画法、构图乃至观念的影响而出现各种革新,其中学院派如江宏伟一直在尝试改变传统的一些规则,包括渲染的方法以及色彩关系;同时这一代艺术家因为身处学院之内,可以将这种新的微观革新不断传导给新一代艺术家。而以“70后”、“80后”艺术家为主的“新工笔”潮流中的多数艺术家正好是毕业于专业美术院校,他们把新的观念和素描、造型、用色等形式处理技巧与传统工笔画的材质、画法进行融合,这与中国油画由传统写实向当代发展的过程有所类似,但差别是这批艺术家也以极大的热情对中国传统绘画图像、技法进行研究和创造性的转化,以徐累、张见等人为例,他们的作品就非常注重中国传统艺术的图像、理念与当代观念保持平衡并且交织。
  “在当代”的新处境和新突破
  当艺术观念、创作方法以及对应的社会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艺术展览模式也在发生巨大的转变,在协会、画院、学院主办的各种展览之外,也出现了由画廊、拍卖行举办的展览以及艺术家自己组织的展览,并且各种展览之间在学术探讨上、在传播方式上都在争夺观众的眼球。因此,本届展览筹划阶段,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冯大中先生就与学会领导商定,要在展览机制、呈现面貌上有所创新,进一步提升这一展览品牌的学术水准和社会影响力,期望最终呈现的展览能站在时代高度和理论高度,以新的学术标准和创新的布展形式展示中国当代工笔画的最新探索成就;并配合深度的学术研讨、推广传播,让美术界、文化界乃至全社会对当代工笔画及工笔画所代表的文化精神有全新的认识。
  本次展览在组织上的最大特点是实行策划委员会制度,邀请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担任策委会主任,召集策展人、批评家贾方舟、殷双喜、牛克诚、余丁、尚辉、杭春晓、徐娟、朱小钧等担任策划委员,就展览主题、艺术家提名标准、参展作品选择标准以及呈现方式等学术议题进行深入研讨,最终把本届展览主题定为“工·在当代”,意在关注工笔画艺术和工笔画艺术所代表的文化传承和精神力量在当代全球文化和中国文化生态中的存在及其面对的挑战、进行的探索。本次展览不仅将呈现过去3年工笔画创作的多元面貌,也将对今后的工笔画创作具有启发意义。
  大展策划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先生对这次展览有很大期望。他特别提出,希望展览能发掘、推广“工”所代表的文化精神:相对当代文化消费的粗糙、快捷,“工”所代表的精致、工整、缓慢的方式可以带给人们别样的体验并且打开新的文化可能性。“今天人们在现实的匆忙的生活面前很容易忽视时间的价值,流行的是粗糙的消费文化和匆忙的文化消费,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中,这次工笔画大展在策划上提出了两个命题:一是工笔画如何站在当代,在创作上形成学术的精进;二是如何将工笔画的‘工’所蕴含的文化精神提练出来,引导社会通过理解‘工’的精神,反拨粗糙,品鉴精雅,提升整个社会在审美层面上的品质,这是工笔画可以体现的社会价值所在。此外,工笔画艺术及其所渗透的文化情怀和关切也能够在进行国际艺术交流中和西方其他文化艺术对话,发扬中国艺术在当代的独特精神价值”。
其他文献
我担任航空港专业班主任时,有一个叫李芳的同学,性格比较孤僻、内向,上课不敢举手回答问题,不敢跟老师说话,甚至跟同学说话也脸红,经常低着头,学习成绩也很不理想。  一个周末的下午,我来到了她的家,给她带了些应季的水果和点心。最初的意外和慌乱之后,我们聊了起来。交谈中,我得知她是外地学生,小学和初中一直在老家的学校上学,在班里一直是班干部,也是比较受宠的学生之一。初中毕业后随打工的父母来到北京,她来我
期刊
期刊
审计问责是出于古代帝王和国家监察官吏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需要而产生,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较高权威性。我国古代审计问责以事后实践问责和定期审计问责为主,在审计过程中通常采
2010年北京九中成立新疆部,8月正式迎来第一批新疆学子。从那时起,我就承担新疆部管理工作的大事小情。每年暑假,我们都要去新疆接送学生,护送新疆学生返疆返校,并利用送学生返疆的机会进行家访,通过了解更多学生的家庭及成长情况,逐步优化内高班的生活环境,把学校打造成学生们心中的“第二故乡”,让他们减少孤独感,克服想家的念头,安心学习。7年间,我26次往返于新疆与北京,足迹踏遍了新疆大部分远郊区县和农牧
期刊
事情发生在十多年前。  一次家访的时候,有位家长跟我大倒苦水,说自己的孩子曾经是个非常优秀的学生,在初中和高一阶段不仅品德优秀,而且成绩突出。尤其让家长自豪的是,他非常喜爱文学,所写的作品曾经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可是自高二下学期开始,他渐渐迷上了网络聊天,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与家长的沟通越来越少,而且再也看不到他提笔写东西了……  找到了这个学生成绩下滑的原因,怎样才能改变这种态势呢?我苦思冥想,突
期刊
[摘要]本文运用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理论,从三个层次来分析了八大山人的著名代表作《桃石千秋图》。从作品表现来看是八大山人对石、桃枝的精彩表现,整幅作品构图奇特,物象简练,却能做到少而厚实得趣,让人叹为观止;从作者的思想感情来看八大山人以精炼放纵的笔墨表现了他倔强傲岸的性格,抒发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从创作文化及社会背景来看,是在八大山人家族以及当时社会共同作用下创作出了这幅作品,我们通过对作品的
当前,培养一大批创新创业人才,特别是能够不断适应区域或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是实现“人才资源强省”战略与“高教强省”目标的关键所在.那么,究竟什么是创新创
[摘要]众所周知在艺术界里基弗所带来的影v向力是十分巨大的。基弗所表达的艺术打破了以往的艺术形式,创造出一种新型的艺术观念,本文对基弗绘画创作时期的社会背景、基弗绘画创作的艺术风格以及基弗创作的表现手法做出了以下总结,以此对当代社会的艺术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关键词]基弗;绘画创作;艺术风格;表现形式  一、社会背景及其创作理念  基弗全名安塞尔姆·基弗,1945年出生于德国,是德国绘画界著名的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