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涛一个女人的博弈

来源 :北京青年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77931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欢乐颂》成了当下最时髦最热的剧集,其中女主角们因为角色的设定火得必然,没想到只有十几场戏的大配角关关妈妈的角色也是如此夺人眼球,这是《伪装者》中明楼的姐姐,《琅琊榜》中的静妃,其实她也是《聊斋》聂小倩、是《福贵》中的陈家珍。



  这样多年,这位潜心研究演戏的刘敏涛,一步一步实现自己跟自己的博弈,摒弃了表面的时髦,真正做到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
  兹一见到刘敏涛,跟想象的不大一样,干练、爽俐,声音细腻却穿透力很强,脸上洋溢着蓬勃的气息,初步判断为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女性。
  我们拍摄的场地,恰恰也选择在了位于工人体育场北路Superfit健身俱乐部,我们希望让她戴上拳击手套,想帮她开启一场博弈。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刘敏涛的演技真的那么好吗?
  有一位观众给出回复:《伪装者》中著名的手撕汪曼春那场戏,她和明楼阿诚的两句对话:
  1.你回上海多久了?
  2.你是真听你大哥的话啊!
  两句话,分明的感情态度。对明楼那种,不管你怎么回答,我的这一巴掌就是会落在你脸上,对待阿诚时,那种,哼你居然这么帮着明楼的迷之气愤感。完美地诠释了一个砸场子的明董事长。
  在这场戏中,还有她对于汪芙蕖,汪曼春,明楼,阿诚,各个人物的眼神变化也是值得一提。
  而与之呼应的是刘敏涛在《天天向上》中被主持人夸奖时的一句话——这是一个演员“声台形表”的基本素质。
  这很容易让人想到周星驰的“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年轻的刘敏涛被称作老戏骨。
  “作为演员不管什么戏都要做功课的,不是拿着剧本直接上去演的,否则没有自信也没有底气上去。”
  这么多年的每一部戏每一场戏我都会这么做功课——人说演戏的人都是疯子,在屋里“走柳儿”么,嘟嘟囔囔嘟嘟囔囔,想象着用多少表现方式,自己演着演着确定哪个表现方式更好。”
  这种踏实谨慎的态度,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90后、00后自信兹打出生就觉得这个世界是自己的,自己的脉搏是和时代息息相關的。
  而70后的大部分人好像始终怀着谦逊的心态,不吝赞美别人,但是对自己的表达含蓄谨慎。
  “70后过过苦日子,苦让人成长和历练,懂得珍惜和感恩,现在的生长环境太好了,他们什么都有,小孩想吃块糖,马上就能吃到糖,糖都不是他们渴望的东西了。”
  刘敏涛说,70后这种谦卑的心态,有时候是不自信。
  那么有没有一个时候,她觉得这个时代是自己的时代?
  “没有,没有这么强的责任心和意识,我就是一个特别小的个体,负责我自己这么一点点的事情把它做好,其他的很大的规划我没有,我也做不了,也没有那种自信觉得这个世界是属于我的。”


扇形印花亮片晚礼服 Emporio Armani

  表面上好像陷入到这样一个人生设定当中去了,二十年前演女儿,二十年后必须演妈妈,甚至演跟自己差不多大女孩的妈妈,刘敏涛说《欢乐颂》初期自己对这个角色也是犹豫的,因为是一个很大女孩的妈妈,一个老妈妈了。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美丽的妈妈。
  我们喜欢看的美剧、韩国电影、日本电影,最吸引人的角色都是年龄在四五十岁左右,大多有故事有深度是以一个广阔的视角来看人生,关注的重点不是一张磨皮过的脸,而是整个事件本身,每个角色都有魅力都有灵魂在里面。
  眼前的刘敏涛,轮廓明晰,鼻子挺阔,下颌有一个很明显的痣,却也没想到,在现在审美趋势越来越趋同的时代,这种正常的没有修剪过的一张脸,成了难得的一张脸,成为时代的珍宝。
  不胜嘘唏,当时只道是寻常——每个人不就是应该长得先像自己么。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特点,一定不要把老天爷给你的爹妈给你的东西失去了,你觉得填补上一些东西,这都是辩证的,有利必然有弊。我比较固执,别学我。”
  刘敏涛认为,很多演员顺应观众喜欢的形象而成为一种形象,这也是演员的被动。
  刘敏涛这样的演员的存在好像是一股清流,她呈现一个形象以及一种可能性,即没有在容貌上做改变就是踏踏实实演戏,也会有出头之日。
  “这么多年从来没有浮躁过,我自己知道这一点十分难得。总有女一号的角色找我演,总有戏演,不管导演还是演员跟我相处都很好,不是每一个女演员都有这种机会的,不是每一个人的命都这么好的。”
  刘敏涛喜欢跳绳,一个人一根绳子,每天给自己设定2000下,就真的坚持2000下,必须达到甚至超过。
  想象她一个人跟绳子较劲的场景,那也是一种博弈,就像是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阶段,每一个演员在戏中的表演,那都是博弈。
  “其实就是自己跟自己,你的对手就是你自己,这对手是隐形的,你看到的拳击比赛的博弈是别人眼里的。”
  “我成不成名、演不演戏、我能赚多少钱、我今天吃的什么、明天睡在哪里,都是自己的事情。人这一辈子是自己跟自己较劲呢。”
  但是能把这种心态贯彻下去太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几乎也是圣人修炼的原则了。
  “我也会跟自己斗争、我也有虚荣心、我也有不平衡的时候,但是要把这种征兆用最短的时间消化掉,比如十年前我用十分钟,十年以后用一分钟,再十年以后用一秒钟,再十年以后我想都不想了。”   跟她聊博弈也不存在胜利不胜利这样的得失心,她说有时候会觉得喜悦,像得了奖了会高兴,有时候获得提名最后没有获奖,她会这样疏导自己:这个电影也没有做宣传,都得了最佳女主角的提名,已经很好了,自己会骄傲一下,这件事情就过去了。
  朱丽叶·比诺什说过,我很容易担心如果我不再美丽,就不能站在镁光灯前工作了,然而我从来没有在乎过我是否美丽,我觉得我可以尝试用事物改变我的外表,但是从来没有想过一张脸就能够代表我的全部。
  跟刘敏涛分享,问她是否认同,时光的流逝给她带来什么?她说,女人一定会害怕自己老去,她也会恐惧,十年之后她就五十岁了,五十岁的女人在别人的眼里是什么状态呢?但也仅仅是想一想而已,想完之后,思考从出生到现在自己经历的事情,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你能抑制你的头发变白,皱纹爬上你的脸么?抑制不了,你为什么要去多虑呢,这不是自寻烦恼么?
  朱丽叶·比诺什能说出这样的话,对美丽生命以及心理状态的诠释,以及她的自信,她已经是完美的女人了吧。”
  不老有不老的烦恼,但要经历每一个年龄段带给你的财富。
  刘敏涛的妈妈跟她说过,“我要是能像你们这样能够跑跑跳跳多好啊。”正是她曾经跑过跳过,她才能体会到青春的经历值得珍惜。
  刘敏涛的爸爸说,人生来就是受苦受难的,要看人把这段苦难缩短消化到什么程度。
  “长的时间把它变短,短时间变小,变得微乎其微。麻烦事情到你的头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别较劲了。”
  这还是自己跟自己的博弈。
  Q = 《北京青年》周刊A =刘敏涛
  声台形表是演员的基本素质,这么多年从来没有浮躁过
  Q:你曾经拍过余华的《福贵》和《欢乐颂》,这两部戏反差很大,对比着看很有意思,你是怎么看的?
  A:题材不同,现在很多人已经完全不想再拍摄“福贵”这样的剧集了。只有在那个时候的人,才会拍那种戏,当时反响很好,也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
  欢乐颂为什么火,为什么收视率高,是因为有话题性,有当下很多人身上的影子,可以参照对照,可能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在银幕上看到自己或者身边人的形象。
  现在有很多年轻的小孩叫我涛姐姐,或者涛妈妈,这些都是小粉丝。像我女儿这样大小的孩子,都会喜欢我的角色,他们觉得亲切温暖,有可能是他们生活中缺失的东西,所以就找到我。
  《欢乐颂》的关关妈,没想到演出来效果还是很好的,其实我加起来超不过十场戏,但是让好多人觉得关关妈还是一个人物。这要谢谢观众的厚爱。
  《欢乐颂2》的所谓的时尚度,还落实到我身上,其实这是一个大配角,配角都谈不上,十场戏八场戏都在打电话,但没想到别人说刘敏涛穿的衣服还挺好看的,还挺漂亮挺时尚的。妈妈还能这样的,这是我意外的收获。
  生活当中我还是挺潮的,很多人没有发现这一点。
  Q: 《福贵》的家珍是你很想谈的角色吧,已经过去了多年。《福贵》来自余华的《活着》,看到你穿红衣戴红花的剧照,这是跟之前和之后完全不同的角色,也是完全不同的演绎,你怎么看这部戏,你怎么看那时候的演出?
  A:好像那个时候的女演员,爱恨情仇都是扎扎实实的,表演是扎扎实实的,模样也是扎扎实实的。
  《福贵》里,当家珍没辙、无助的时候,我就想我妈妈,我之前演戏的时候脑子中没有一个模版照着演的,只有这个角色。
  我妈妈就是很像家珍,虽然她没有生活在那个时代。
  我从1997年开始拍戏的时候,就是从年轻一直演到老,也是从那时候奠定了这样的基础,角色都是从年轻一直演到老。
  那部戏受苦受得很多,我记得那时候有几天老下雨,我们搭的景,特别简陋,漏雨的茅草屋,地面是泥的地面,一下雨就全湿了。为了表现家里贫穷,我们都笈着布鞋,下雨布鞋也湿了,那也得继续演下去啊。
  我记得有天晚上因为潮湿,灯光老师说灯要停一会儿。我们几个导演、演员就在那破屋子的土炕上,蜷缩在一起,屋子滴答滴答往下漏雨。
  你一想象那情景都是充满感情的,直到现在,我们《福贵》这帮人每年都会聚会。是人生重要的一笔。
  演我儿子的那个小孩已经很大了,多年以后又演我儿子。感慨,演了快二十年的妈了。
  Q:角色有一点限定在这里了。



  A:對,他们就觉得找你演这个妈妈踏实。放在那就对了,容易标签化。演员这个职业就是太被动了,不管是演女儿、妈妈、婆婆,个人扭转不了。人有多少的选择性呢?就是做到顶峰了,还能多多少选择性呢?其实反倒是高处不胜寒。
  再去选择角色的时候,自己想的就太多了,有利就有弊。以前还没有更多的人知道我叫刘敏涛的时候,可能认识的都是我演的角色。现在人们知道这些角色都是我演的,记住刘敏涛的时候,你的选择性看起来多了,其实也是少了。可能更多的角色来找到你,少了的是选择的权利。想要超越《琅琊榜》和《伪装者》,想要跟之前演出过的角色不一样,就会想得更多了。
  Q:看到很多2000年《人鬼情缘》的照片,小时候也应该是看过,看你的造型明艳动人。那时候,作为演员的状态是怎样的,对于演戏有哪些憧憬和领悟,那时候的状态和现在有哪些不同?
  A:《人鬼情缘》的造型被称作脑袋上顶着大鸡蛋,那时候天天拍到鱼肚白,因为是鬼片,都是夜戏。晚上六点钟左右化妆,七点开拍,拍到次日凌晨五点,就收工回家睡觉了。那部戏我演出了好几个角色,演得特别有意思好玩。现在很多戏拍摄鬼片,演员身上没有鬼气,那时候我们几个女鬼,晚上半夜三更就出洞,各种撩人。特别好玩,觉得自己古装穿得可好看了。那时候才开始吊威亚,初期佝偻着像只大虾米,后来在威亚上飞啊,伸展开了,觉得自己是仙女。   Q:你怎么看老戏骨们最近对小鲜肉的演技以及素质的质疑?
  A:我不回避这个问题,我接触的演员基本上没有现在舆论讲的不背台词啊、不好好演戏、老是用替身啊;我接触的演员大部分都特别好,跟你对台词,给你站位置,即便是拍个后脑勺他也会站在那里,眼睛看着你跟你好好演。
  比我们小的我们就看人家家教怎么样,懂不懂礼儿,所以我觉得邓伦那孩子挺好的,很认真研究演戏的。我觉得慢慢的都会回归到好好演戏这上面来吧,大势所趋,不回归也不行。跟我合作的演员都是很棒的演员,无奈现在是机会少,狼多肉少,能出来特别难。
  Q:跟谁一起有一种飙戏的感觉,好像跟你一起演出的都是这个时代比较优秀的演员。谈谈你的表演老师?
  A:多年前,《前门楼子九丈九》跟我演对手戏的是人艺的老艺术家,马恩然老师,因为他长得小,又黑,人称小土豆,其实那时候他已经七十多岁了。
  每一天都是骑着自行车到北影厂的棚,自己一个人领了盒饭往台阶上一蹲就吃了。那时候我们根本没有什么助理,就一个人。
  我想跟他聊天,跟他学东西,老艺术家身上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
  他说了一些影响我至深的话,改变了我在这条路上行走的观念。当时我的观念是觉得谁都能演戏,那时候我看到的现象是,舞蹈演员、戏曲演员包括歌唱演员所有跟文艺沾边的人都去演戏,并且演得很好。
  马恩然老师说,孩子,你这个观念是错的。可不是谁都能端到这碗饭能端稳当的,演员可不是谁都能干的。
  所以我慢慢领会他的话,慢慢觉得我们是独一无二的,不是每个人都能站在镜头前的。这是一个让人尊重的职业,应该有自我骄傲的那一面,我是应该受人尊重的—— 一直影响了我的现在。
  我们都是一样的,认认真真地在做这样一件事,这样一件能够让我们养家糊口,有十分喜欢的一件事。这么多年从来没有浮躁过,这一点十分难得。
  Q:妈妈专业户,你怎么看70年代的人成了老戏骨了,在我们都没有觉得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物的时候,竟是成为重要的担当了?
  A:这样状态的演员一般都是没有什么名气的,潜心修炼自己的业务的,低调得像老黄牛一样,所以常常被称作老什么老什么。默默耕耘,不是老,是尊称是爱戴。
  你到剧组里面导演就放心,你就是一颗定心丸。现在就是这样一种状态。
  现在写70后的剧本,少之又少,几乎没有。像我们也很苦恼啊,作家不写,我们怎么演呢?希望给我们这些演员多一些机会,也希望编剧、制片人为我们再开辟出一条路来。
  给我们这些四十岁左右还有那些五十岁的演员们,有情感、有家庭、有事业、有将近五十年前半生这么丰富的人生阅历,写出来是不是会更好看和有深度呢?
  我并不是排斥那条以年轻人为主的路,只是能不能开辟出更多的一条路,我们也能开辟出更多的市场。让我们可以有的放矢?要不然只能是给鲜花鲜肉抬轿子,也发挥不出什么来。基本上都是年轻人谈情说爱的戏。市场没有打开,大多数人都是愿意走老路,可以理解,比如找老戏骨踏实。像踏踏实实演戏的人,将来可能会更能好起来,选择性大一些,但是需要时间。
  Q:你有没有特别难攻克的角色?你觉得是演戏难还是做人难?人生中的角色哪一段是最难攻克的?
  A:好的作品是我释放的一个过程,我生活中又没有过多的爱好。这是我的一个点,就像是运动,有人说减肥是一个目标,为了出汗为了皮肤好。对于我而言,演戏是因为自己喜欢,还有就是能够释放我自己,这个对我很重要。
  我属于没什么脑子的演员,就是生活中没有太多对自己的设置,剧本来了给我了就好好地完成,没有预设这部戏是不是会火、是不是会好怎样怎样,没有想过。所以这么多年也没有签约公司,一直就是这么走来。运气好总是有好的戏和好的角色找我,戏来了我就接了,接了就演了。
  所以就慎重考虑,也是在等待一部戏,我特别喜欢的角色。我们只能是在机会到自己头上的时候,珍惜负责,认真把角色演好。
  不是靠脸吃饭的,靠的是专业气质
  Q :谈谈你的家乡烟台,你是在什么环境中长大的?
  A: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烟台人特别简单直接善良厚道,有人问路,甚至能够直接把人送家去。一下飞机能够闻到清新的海风的味道,我小时候是伴着这个味道长大的。我从七岁时候开始在少年宫舞蹈团学习跳舞,所以有基础没有那么笨拙,比没有受过训练的人相对灵巧一些。那是一种形态和气质的形成,你看舞蹈演员的状态是向上的,特别漂亮。
  Q :我看你并没有做微整形,你通常的是怎样让自己保持活力的,为什么不做微整形?
  A:我觉得五官还是有点胶东人的感觉,挺方正的,立体的轮廓,挺主旋律的。他们普遍身高都高,骨架都是大的。我是天生就是瘦的,我妈妈之前就是我这样的,四十五岁之后一年长一斤。生完女儿之后,反倒比原来更瘦,没有太补充好。我的皮肤也像我妈,我妈的皮肤就很好,白白嫩嫩的。我对于美容这方面固执的人,不太相信针剂的这种医疗美容,我担心把我的脸搞坏了。我仅仅是做常规的美容清洁、补水、面膜等等。我们这代的人大多数不会整形,因为这是我吃饭的家伙,可别给我弄坏了啊。
  山东很多女孩脸颊上都有小腮帮子,十多年前,无数个人跟我讲,让我把这个腮帮做了,把牙齿做了,你就完美了,我真是固执,从来不做。就这样吧,爱怎么着怎么着,合适就行,不合适拉倒。
  我的观念是这样,我不完全是靠长相吃饭的。老百姓是看你的专业你的气质,不是看你的脸有多大有多小。



  Q :女人很多时候愿意和有正能量的人交流,希望她们能够带给她们力量,你的女性榜样是谁?
  A:我从小就没有偶像,没有崇拜誰,小时候同学们贴画贴满铅笔盒,我从来没有买过也不喜欢,从小就没有这根筋。到了现在,我还真读了金星姐姐的书,她的书有很多励志的东西。有时候看看电影,比如《妈妈咪呀》,你就觉得生活充满了阳光,永远没有乌云。印度的《摔跤吧,爸爸》,看完了之后斗志昂扬的,特别鼓舞人心。
  我喜欢的女演员是梅丽尔·斯特里普,凯特·布兰切特,他们的可塑性太强,演什么像什么,刚柔并济,可塑性太强,角色魅力和自己身上的魅力的融合,好的演员就在于这一点。
  Q:你说的自己跟自己博弈,跟你自己喜欢的运动跳绳也有关联吧,没有对手,没有互动,自己给自己设定目标,自己考量自己的完成度?
  A:可以说是有自我意识,并且我的自我控制能力非常强。抽烟喝酒我不沾的,十几年前一个姐姐跟我说,你不会抽烟不会喝酒你怎么混啊,没有这种体会也要有生活体验,不然怎么演戏呢?
  那时候我的意识特别狭隘,我觉得抽烟喝酒是坏女人。现在我不那么想了,只是因为我不喜欢,所以不去抽烟喝酒。
  我心里这块干净的地方是不允许被任何人污染的,我有这样的坚持。
  Q:你希望女儿在博弈中有怎样的心态?
  A:“六一女儿幼儿园好声音比赛”中,女儿有一个组合参赛,初选的时候我们觉得能选上前十就不错了,结果得了第一名。正式比赛的时候的却得了个三等奖,女儿心里不舒服了,心里觉得很失落。我跟她聊了一个多小时,把我觉得能够让她接受释怀的,跟她聊。她小眼睛眨巴眨巴懂了,有效果了。我希望她大大咧咧、与世无争,快快乐乐的就行了。练钢琴,不要求考级你尽力就好了,学习也不报班,爱学成什么样就学成什么样,态度很重要,你有认真没有如果认真了,学成什么样都OK。
  在她三四岁的时候我就跟她强调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原则性的东西我绝不让她放弃。
其他文献
MIUlady采用顶级madras皮革与柔软小牛皮打造,时髦简约的手袋造型,在娇俏的甜心粉的粉饰下,镶嵌着艳丽宝石的超大黄铜环形扣置于包身经典翻盖上。巴洛克与西部风格融汇其中,现代感与奢华复古风并行,激发出保守却叛逆的冲撞感。  Tips:  MIUlady的中国“无畏之旅”  Miu Miu一如既往地秉承着风格与功能并重、历史性与现代性共存的理念。对传统工匠精神的尊重以及对珍贵物料的珍视,都融于
期刊
夏至将至,顺应时令的变化,便是顺应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祥子的白老虎屯想通过美食来聚一些好玩有趣的人,产生一个自然发生的社区。  米其林三星厨师Mauro Colagreco的菜单的灵感源自于朝气蓬勃的自然,美味并且色彩缤纷的草本植物和新鲜的豌豆陪伴我们缓缓进入夏季。如此对待一餐饭,如此对待一个人,每一个人都像是一株新鲜的蔬菜——保持新鲜的生活态度,对周边的事都有好奇心,一直在学习
期刊
6:2、6:3、6:1,在刚刚结束的2017年法国网球公开赛上,“纳豆”纳达尔直下三盘,战胜了瓦林卡,第十次夺得法网男单冠军,成为公开赛年代第一位在一个大满贯里夺冠次数上双的球员。同时,这也是纳达尔时隔三年再夺大满贯,他将大满贯冠军总数提升为15个,仅次于费德勒的18个,超越桑普拉斯位居历史第二。  这场看似轻松的夺冠,实际上却是纳达尔最艰难的回归。  2005年,19岁的纳达尔在法网赛场开始了大
期刊
在北京生活了24年,江森海的中文说得很流利,“闺女儿”,“牛B”等口语词儿运用得炉火纯青。但是他的汉字认得还是有些吃力,甚至还没弄清楚房东阿姨的姓氏。他已经有了中文的口癖,三句话不离“你知道吗?”但情绪激动起来一句句的“oh my god”也会往外蹦。他知道的老北京的角角落落比90%的北京人都多,但是从始至终他都觉得一个国际家庭不会也不应该老留在一个地方。也许就像是他自己所说的,“我爱北京,但我做
期刊
阵阵悠扬的爵士乐,各色的鸡尾酒,黑白格纹交织的地面,上海愚园路218号里的一切都弥漫着70年前老上海的气息,这里就是百乐门,“万丽全球发现日”的上海站活动也在这里徐徐拉开了序幕。  “月明星稀,灯光如练。何处寄足,高楼广寒。非敢作遨游之梦,吾爱此天上人间。”这是1932年上海百乐门舞厅刚刚建成时,上海滩传诵一时的诗句,字里行间流露着老上海人对百乐门的喜爱。如今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百乐门唤醒了很多老
期刊
距离Balenciaga的同名创始人Cristóbal Balenciaga逝世已近45年,眼下由V&A博物館举办的Balenciaga: Shaping Fashion已经成为伦敦的时尚朝圣地。  他在世时只接受过几个采访。虽然品牌中文翻译叫“巴黎世家”,但Balenciaga本人其实是个西班牙人,最开始时装屋也开在西班牙,后来才搬到巴黎。而也正是因为西班牙设计师的少言寡语,留给后人的除了一连串
期刊
对于这个热的过早的六月来说,第一件时尚圈里的热事就是CFDA(Council of Fashion Designers of America)颁奖典礼,也许说出来CFDA这个名字会让很多人倍感陌生,但是CFDA时尚大奖在时尚界的地位就相当于电影界的奥斯卡一样重要。  今年CFDA的时尚偶像大奖颁发给了四个月前离世的意大利版《Vogue》主编Franca Sozzani,另一个分量颇重的国际大奖(T
期刊
五月份白老虎屯换了新菜单,换菜单对小亮和餐厅都是一个挑战,餐厅顺应着时节的更替又开始了新的运转!为了新菜添了不少厨具,也买了不少高价的各种汁和料,串儿串上了新的昂贵的蔬菜,和牛和野韭花。酒也经过了David和小亮的几次筛选做出了新酒单。Calus和巴塞罗那的厨师朋友来白老虎屯喝酒吃饭,Calus说被你们的新菜单给惊到了,一直拉着祥子告诉他,小亮他特别有天赋可别让他跑了!祥子的朋友Happy从香港到
期刊
“无论怎样,也要保持我灵魂的自由。无论怎样,人生之路都要是自己的选择。”声音软萌的张萌,与荧屏中的形象大相径庭。在她性感妩媚的外表下,藏着一个敢拼敢闯的大女人的心。从选美冠军到知名演员,再到如今身兼数职的经纪公司老板,她知世事而不世故,饱含着一种善良的成熟感。与她对话,感受着她的理性,感受着她的那份活在从众心理之外对生活的一份负责任的态度。  做自己我的人生我做主  这一天,北京的阳光很透明饱满,
期刊
父母都是北方人,但是家弟自从娶了苏州媳妇后,就彻底被南方的生活方式俘虏,最常念叨在他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不时不食。  “不时不食,说白了就是这个东西这种美味一年之中只有特定的時间段可以吃到,如果错过了,就错过了,只能等到来年这个时候。”  现代人一个是性子急,什么事情都懒得等待;二是现代科技今非昔比,人定胜天深入部分人心,冬天里吃西瓜曾经是激动人心的事情,谁说一定要等到盛夏呢?!  但是,“不时不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