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KANO模型的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来源 :现代实用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m99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冠心病是临床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治疗期间及时有效的健康教育是促进患者疾病转归和康复的重要因素[1]。KANO需求分析模型作为一种质量改进方法,是由日本学者狩野纪昭首先提出并在实际中应用。KANO首先通过分析个体满意度与质量特性之间的关系,从而系统性的将质量属性划分为必备属性、期望属性、魅力属性及无差异属性,管理者可根据不同质量属性的具体要求制定不同的质量管理方案,从而有效提高体系的质量水平,目前KANO模型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己经逐渐得到重视[2-3]。本研究拟探讨基于KANO模型的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其他文献
重症监护室(ICU)是救治危重症患者的特殊医疗环境,应用大量高精尖监测、治疗医疗器械,对护理人员有一定专业能力要求。护理人员需具备良好的核心能力、专业技能及良好的心理素质。既往对新入职护理人员采用的教学方法为一对一传统带教,但对ICU新护士而言,单纯一对一传统带教有所不足。
局部麻醉对患者机体的生理干预少,医疗费用低,术后恢复快,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但因为局部麻醉手术中患者处于清醒状态,高龄患者更容易产生恐惧、焦虑心理[1]。同时,心理高度恐惧的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增高[2]。细节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质量,级解手术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3]。因此,本研究探讨细节护理用于高龄脊柱骨折局部麻醉手术的效果,并观察对患者疼痛和焦虑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A single-legged coil behind the lower divertor and covering a 120° toroidal angle is utilized in a recent EAST discharge,for the purpose of increasing the wetted area of the divertor surface by locally modifying the magnetic field near the X-point.The pla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PTA)治疗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最佳评估时间.方法 选取90例AVF狭窄患者,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术后恢复效率,以及术前(T0)、手术完成即刻(T1)、术后24 h(T2)、术后3d(T3)的狭窄处内径、肱动脉阻力指数、峰值流速、肱动脉血流量等恢复情况.结果 86例患者血管结构恢复成功,成功率为95.56%;82例血管功能恢复成功,成功率为91.11%.患者T2、T3时的AVF狭窄处内径、肱动脉血流量明显较T0、T1时升高,而肱动脉阻力指数、峰值流速较T0、T1时
血液透析作为终末肾脏病患者常用的替代疗法,能在一定程度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研究显示,血液透析患者常伴有多种并发症,如血清中钙、磷及甲状腺旁素水平异常等,会促进血管钙化,提高并发心血管疾病风险;且该类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实施侵入性操作较多,易引发院内感染,而院内感染也是患者病死的危险因素之一[1-2]。流程管理模式对各项管理内容予以流程规范化,以达到预防院内感染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的目的。本研究探讨实施流程管理方案对血液透析患者钙、磷、甲状腺旁指标,院内感染及相关评分的影响,报道如下。
早期先兆流产多于妊娠早期出现阴道少量出血或伴有腰酸、腹痛、下坠等症状,其发病率约为10%~20%。其中约50%的患者最终发展为流产[1]。现代医学认为,早期先兆流产与免疫、营养、内分泌、心理及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2]。西医多采用孕激素类药物治疗,如地屈孕酮可通过提高黄体功能促进孕卵发育,效果良好。
研究显示[1],针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给予积极有效的糖尿病自我管理宣教支持,对于保持自身健康行为及改善远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对于T2DM患者健康教育管理尚无统一系统评估方案及标准,传统宣教内容形式单一固化,缺乏个体化方案,无法真正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2]。
围绝经期在医学上主要是指妇女从生育期逐渐向老年期过渡的生理时期,以永久性停经为特征,通常发生在40~60岁阶段[1]。围绝经期是较为特殊的生理时期,在女性进入围绝经期后,其卵巢功能衰退,导致其激素水平下降,引发心理,精神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出现认知能力、记忆力下降及骨质疏松等情况,对女性的肌体健康和正常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2]。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TFP)阻滞与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60例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FP组和TAP组,各30例。两组术前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TP和TAP阻滞,分别记录患者入室时(T1)、神经阻滞后(T2)、气管插管(T3)、切皮(T4)、气腹建立(T5)、气腹撤退(T6)及手术结束(T7)等手术体积描计指数(SPI)、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IS)及术中阿片类药物使用总量。记录两组导管拔除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表浅食管鳞癌(SESC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SESCC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ESD治疗组(n=134)及外科手术组(n=52例)。将ESD组一般特点、病理结果、手术并发症等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并分析外科手术组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肿瘤分化程度是ESD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费用及术后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肿瘤分化程度是SESCC患者ESD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