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我彼此安好

来源 :幸福·悦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5693857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熱闹了一个夏天的高温天气,终于在8月即将要终结的几天里大张旗鼓的凉爽起来。说起来,这种突如其来的凉意有些措手不及,还好,我前段时间刚好购置了秋天的衣服,也不至于打开衣柜不知道穿什么好了。
  因为是下雨的缘故,天色也早早的就进入了夜晚模式。我在家整理早晨出门的时候被我翻乱的衣柜,大功告成之后,我躺在床上,翻看着手机。想到一位好久没有联系的朋友上个月发来消息说:铭哥,我这个月结婚,在北京,希望你有空了赏脸来。
  突然的,就陷入了回忆之中。因为通讯录里有重名的朋友,我点开了她的头像,想确认一下到底是哪一个朋友。她已经把头像换成了婚纱照,难怪我没认出来。确认之后,我没有及时回复。只是突然间,脑海里全部出现的是大学时光里和她一起奔走于校园里的场景,我们一起上课,我们一起去图书馆,我们一起见证彼此的荣耀和狼狈。
  那时候的我们,10块钱可以吃遍校园的一条街。她知道我喜欢粉红色,所有和粉红色沾边的礼物她都会特别上心。那时候的豪言壮志都在彼此的见证之下,一个一个实现。比如,期末的时候不仅是奖学金获得者,同时还有优秀三好生的称号。我们一起欢呼,我们一起庆祝,我们一起鼓励彼此要加油。那时候的我们,看到过彼此最为狼狈也最难过的时光,我明白她不言不语背后的那一份落寞,她也懂得我沉默不语背后的所有故事。那时候,我们都有一双爱笑的眼睛。那时候,我们对彼此的友情也一定真挚的不可替代。
  后来毕业,我们分开了,不在同一座城市,不在同一片天空下。起初,我们还会在网络上联络彼此的新生活,吐槽彼此的现状有什么样的烦恼。因为环境,因为成长,因为价值观。渐渐地,我们不再频繁的联系,我们不再频繁的告知对方的新生活,我们也不再相互吐槽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我们只在对方生日的时候说一句:生日快乐,么么哒。我们只在过年群发祝福的时候说一句:新年快乐,么么哒。
  所有与她有关的画面,像电影的回放镜头般在我脑海里来回旋转,我还记得与她相识的那个夏天,我们一起约定要做一辈子的朋友。时间真的是一把双刃剑,带着我们一路走向成熟,但同时,也让我们失去许多那时候最简单,最纯真的笑容。我会记得,阳光下,操场上,那个笑起来眼睛眯成缝的女生,也会记得,过去里,未来里,这个一直在我心里占据别样位置的女生。
  2
  许久之后,我回过神来。回复她:我那天刚好安排了工作,可能去不了,真的非常抱歉。但是请收下我最最真挚的祝福哈。她说:哎呀,就是家里人催,刚好遇见了喜欢的人,就刚好办了。就这样,她一句,我一句,我们之间好像把没联系的这几年的所有言语全部攒到一起一样,她说着她幸福的点点滴滴,我祝福着她的美好爱情。我诉说着近几年的经历,她也感慨着我们真的都变得不一样了。不知不觉得,聊到很晚。像那年大学一样,我们彻夜不眠,有说不完的话。我们精神十足,有幻想不完的未来。这种感觉,陌生又熟悉,但,真的久违了。
  她大婚的当天,我在忙,一直到很晚才有空去刷朋友圈,看到她晒出婚礼现场的幸福照片,替她感到幸福和快乐。看到婚礼现场的点点滴滴,感受着她的幸福,感觉,真好。后来,她私信我说:亲爱的,你的礼物收到了,就知道你是最爱我的。我笑着回复她:哈哈,喜欢就好,这么多年,我最庆幸的是,你没变,当然,我也没变。
  再后来,我们零零散散的聊了几句,都以工作忙的原因终止了聊天。微信里的聊天对话框从最前面被工作上联系的人和群消息一一代替,想要再次找到对话框就要在搜索栏里手动搜索了。这种短暂的,频繁的联系,就像海浪走过沙滩时波涛汹涌,也像有时候的大海风平浪静一样。我们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她所有的朋友圈我都会看,但是不评论,不点赞。我的朋友圈也看不到她的身影。我想,过的好所以才不会在朋友圈里无病呻吟吧。过得好,才不会在朋友圈里感慨万千吧。生活归于平静,我们也归于平静。不联系,不打扰,也不会有任何波澜,或许才是我们彼此生活原来的样子。
  3
  我时常会想起一句话:人生若只如初见。
  总觉得初见时的美好真的美好的无可替代。但又不得不接受因为时间,因为距离带给我们的改变。就如同奔向远方的火车。这一站有人陪着你一起看风景,下一站就会变成另一个人。你没有办法去控制谁会在哪一站下车或者上车,只需要珍惜陪着你看过这段风景的路人或是友人。不仅是你如此,我们都是拥有这样经历的平凡人,关于过去,及时的告别。关于未来,及时的规划。
  曾经读过这样一篇文字《最好的友情,是你不必等我》。它说:“学生时代的友情,喜欢同一个歌星,喜欢某一项运动,经常一起打打球聊聊班里八卦,两个人就能热络的打成一片。我们无法刻意要求某些人特意停下脚步来等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自己不断追赶,这世界上最好的友情,是你不必等我。”我觉得,真好。
  4
  最后,我想说:亲爱的,我想告诉你,放心吧,虽然我们不常联系,不常见面,但是我希望你会记得,有一天,只要你在微信里、QQ里,短信上,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只要你喊我,我一直在,我一直都在。就像那句:无论多大的风雨,只要你来,我都会去接你。以后的日子里,也祝愿你会健康快乐,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当然,也希望提起我的时候,你也会骄傲的说:这是我的多年哥们。只要话匣子一打开,我们依然如当年,可以彻夜不眠的谈天说地,可以无话不谈的成为彼此的树洞。
  未来,愿你我彼此安好,因为,这就是晴天啊。
  摘自《东方女性》
其他文献
退休,事关晚节  欧阳修61岁那年,向皇帝申请提前退休,皇帝没有批准。他继续申请,皇帝又不批准。他锲而不舍地连续申请了六次,皇帝始终都没有批准。直到65岁那年,欧阳修第七次申请,这回终于得到了皇帝的许可,回安徽亳州养老去了。  大家想必会奇怪,欧阳修申请退休时都六十多了,怎么还叫“提前退休”呢?  原因很简单:宋朝公务员的法定退休年龄比较晚,年满70岁才可以退休。事实上,不仅是宋朝,整个古代中国的
期刊
有这样一个青瓷国宝,被世人称为“魔壶”。它之所以被称为“魔壶”的原因是,当它第一次展现在文物专家面前的时候,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个精美的瓷器内有玄机。从外观来判断,它的确是一把壶。但如果是一个壶,无论是用来盛水还是用来盛酒,它总应该有一个入口吧。可此壶虽然有“盖”,但壶盖与壶身设计制作为一体,根本无法打开。古人总不可能将酒或水从壶嘴注入再倒出来吧。更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壶的底座上有一个除壶嘴外唯一能进
期刊
怀惴梦想,  挑战一个全新的科研领域  在世界无人设备家族中,空中无人机、地面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风生水起。鲜为人知的是,在浩瀚的海洋和江河之上,中国一名叫彭艳的80后女科学家正领航着无人艇的发展。  彭艳于1981年出生在山东沂蒙老区的一个农民家庭。“我家生活不宽裕,父母起早贪黑做豆腐,下午卖完豆腐再去附近工厂打零工,一天只能挣十几元钱。即便生活压力再大,父亲对生活依旧充满热情。“爸爸经常带着我和
期刊
冠,又称元服,是古代头衣的一种。古人的冠与今人的帽子不同。帽子的主要功能是保暖,而冠则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即古代贵族成年男子的标志。  古代冠的形制也与如今的帽子不同。《说文解字》云:“冠,絭也。所以絭发,升冕之名也。”古代中原人蓄长发,所以要将头发绾起来,而冠就是用来绾发的。其具体的做法是,先将头发在头顶盘成髻,用一块黑帛包住,然后将一个竹子做的冠圈套在髻上,再用一根冠梁从前到后覆在头顶上。而冠圈
期刊
1980年夏天,马云为了锻炼自己的英语技能,勇敢地用稚嫩的英语与正在西湖游玩的肯·莫利一家打起了招呼,他的勇氣与热情得到了肯·莫利一家的高度赞赏,从此以后,他与肯·莫利一家成为了好朋友。  1985年,马云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入了杭州师范大学,肯·莫利一家人向他发出邀请,希望他能去澳大利亚看看,拓宽视野。在当时取得护照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竭尽全力也并不一定拿到。在肯·莫利的再三鼓励下,马云决定试一试。
期刊
回家过年特别好  今年我38岁,这是我在家过的第38个春节。  我们家是5代同堂的大家族,上至爷爷奶奶,下到家中最小的弟弟妹妹,都特别尊重家族传统和过年过节的规矩。常回家看看对很多人来说是心愿和梦想,但对我来说,却是一直都在践行的事。  我的爷爷奶奶都90多岁了。6年前,作为长子的父亲把他们接到家里来住。从那以后,每年的年夜饭和大年初一一整天,整个大家族近百人都待在我们家。  爷爷奶奶住着3居室的
期刊
儿子乐乐的小提琴拉得不错,他的同学宁宁却总是更胜一筹。最近,他们一起参加省里的小提琴比赛,宁宁轻轻松松获得了金奖,每天发奋练琴的乐乐只得了银奖。颁奖结束后,我带乐乐回家,一路上他表情落寞,我问他怎么了,他说:“妈妈,不管我怎么努力,宁宁总是拉得比我好!我太笨,太没用了。”  “宝贝儿,妈妈知道你輸了很失落,但你也拿了银奖,这已经很棒了!何况世界很大,总有一些人能力超群,是我们比不上的。只要尽到自己
期刊
“你在非洲,最怕什么?”  我的答案是乘飞机。  在非洲旅行,除战争、抢劫、疾病之外,乘飞机也是大问题。全球的飞机“退休”后都去了哪里?到非洲接着工作。机龄在30年以上的飞机都敢继续飞。非洲很多国家国小人穷,低成本航空公司非常多,飞机保养不行,飞行员培训次数少,管理混乱……  我的一个朋友讲,在几内亚,他去送朋友乘飞机,看着飞机起飞后才回家。结果,他的朋友过了一会儿也回来了,因为飞机轮子有问题,飞
期刊
养花需要参悟、内省,遵循自然规律,营造合适的环境,经营家庭亦是如此。  最近搬了新家,儿子为了给新装修的家净化空气,买了很多盆景花卉。为了让它们长得更健康、更美丽,我定时定量地浇水和施肥,但是,没有多长时间,其中有几盆叶子泛黄、发蔫,没有了生命力。于是就尝试浇更多的水,尝试把花放在阳光下,但效果欠佳,有的眼看着就要枯萎了!  经过这一番折腾,发现越心急越糟糕,完全是前无经验,后无实证,盲目行事。于
期刊
汤飞凡(1897-1958),湖南醴陵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微生物学家,中国第一代医学病毒学家,中国预防医学事业奠基人之一。他一生热爱祖国和人民,终生致力于医学病毒学研究,他试制出中国首支青霉素,系“中国疫苗之父”和“衣原体之父”,是曾经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他生产了中国自己的狂犬疫苗、白喉疫苗、牛痘疫苗和世界首支班疹伤寒疫苗,并将沙眼发病率从将近95%降至不到10%。抗日战争结束后,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