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嘉灏 服务是一种习惯

来源 :今日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qian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四十多年前开始
  许嘉灏先生就拉开了服务的序幕
  身为筲箕湾街坊福利会领导
  服务街坊,全心全意
  担任议员,关注东区发展
  投身东区体育会
  推动东区体育事业进步
  一点一滴,关乎其心
  四十多年光阴已逝
  服务已化成他生活的一部分
  四十载岁月,服务无处不在
  今年,许嘉灏先生已年满七十,回首距离自己第一次做社会服务已过去40年,他可能也没有想到,服务已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
  在许嘉灏先生生活的筲箕湾,几乎所有的老街坊对他都不陌生,在大家的印象当中,他是一位热心、友好而善良的人。他愿意帮人,大多时候,只要手上没有其他事,都是随叫随到,这样的人,正是社区当中需要的。七十年代,他传承父母热心社会事务的做事之道,成为筲箕湾街坊福利会创会的一份子,秉承对社区的热忱,为街坊谋福祉。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乐於助人的好口碑也留在了居民的心中。
  1991年,在居民们的拥护之下,许嘉灏先生顺利当选议员,在香港回归祖国之前为筲箕湾服务。民建联创立之後,他本着民建联“在地区做实事,为香港有承担”之理念,真诚实幹,改善民生,关注东区的环境、交通、住房、安老、教育等等问题。由於加入交通及运输事务委员会多年,他非常注重路面交通问题,如碰到水渠盖板缺失的情况,他会第一时间联络有关部门前来解决,並时刻跟进工程进度,直到问题最终得到妥善解决;如因车主的违法停车导致大型车辆无法通过,从而导致交通堵塞问题,他又第一时间与交通部进行协商,希望找到最合适的解决之道,化解这一交通难题。


  当看到一个个问题经由努力解决以後,许嘉灏先生心中会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畅快,这不仅仅是改善了某一区域,更是为了着整个社区的安居乐业着想,意义重大。当然,有时也会碰上许多无法顺利解决的问题,因为一件事可能会涉及到多方利益无法完全照顾到位,必须要有一部分人选择妥协,因而,他便扮演着其中的协调角色。在此种情况下,他往往需要不辞辛劳地周旋,以期望让每个人都达至共赢。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对於许嘉灏先生来说,居民对他的信赖和支持就是最大的收穫。在东区,他在议员工作上的成绩人人皆知,正因为如此,在多次的换届选举当中,他自然而然地连任为筲箕湾下耀东区议员,直至2016年新一届选举,年近七十的他才退居幕後。




  回忆过往25年光阴皆投身议员工作,许嘉灏先生从无言过後悔,因为他所服务的对象都是日常所见的街坊邻里,所服务的地区就是自己出生的地方——筲箕湾。虽然祖籍是佛山,但对於出生地筲箕湾,他总是有一种难以割捨的感情,说是故乡不为过。即使他的身份不是议员,他都愿意为筲箕湾变得更加美好而付诸一份心力。有这样一份浓情在,原本早在七十年代就经商的他,因社区工作与生意无法兼得,他毅然放棄自己的生意而一心一意服务居民,这份情意,十分可贵。
  多年的埋头付出,虽说未曾想得到什麽,然而他所获得的一切也是实至而名归。在服务路上,香港特区政府和社会也为许嘉灏先生送上了敬意,将BBS,MH等荣誉冠於他的身上,这份荣誉,是他应得的,也是他服务的见证!
  不问得失,服务令人开心


  多年積累下来,许嘉灏先生的公职很多,他曾任交通及运输事务委员会主席,投诉警方独立监察委员会观察员,地区设施管理委员会委员,文康及社区建设服务委员会委员,食物、环境及卫生委员会委员,规划、工程及房屋委员会委员,审核委员会委员等等,社会公职不少,不过人生经验告诉他,要懂得如何取捨。
  随着年龄增大,许嘉灏先生也慢慢从一些服务机构中退居幕後,但一些对他来说意义非凡的社团,仍旧佔据着其许多时间和精力。


  其中,不得不提的是东区体育会。曾经,许嘉灏先生是一名篮球运动员,对於年轻时将无数心血投身於运动的体育人来说,参与组建並在後期去贡献於一个体育会,恐怕是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事之一。
  东区体育会,成立於1996年,由许嘉灏先生与朋友们等一批富有体育精神的爱国爱港人士所组建的,旨在积极提高东区公众对体育的兴趣。成立以来,许嘉灏先生加入其中,大力推动民意,爭取社会人士支持体育运动事业和促进政府完善当区的体育设施,供运动员及体育运动爱好者使用。许嘉灏先生介绍,东区体育会历年来为东区筹办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包括训练、球类比赛、庆国庆长跑活动等。2017年,该会协助区议会分别筹办了田径、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足球、排球、手球及啦啦队精英培训和东区代表队培训计划,举办了田径、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足球、排球和滚轴溜冰等区域性赛事。“特别值得高兴的是,我们东区体育会的足球队代表东区,在今年的香港甲组足球联赛(香港甲组足球联赛,是香港足球总会属下的职业足球联赛,地位颇高)中赢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今年的四月,香港东区体育会迎来了第九届执行委员会就职典礼,许嘉灏先生与新一届的执行委员会成员就职,而他担任该会的副主席之职,往後,一颗伴随着体育跳动着的心仍将继续为该会出力。


  虽然精力有限,视服务为生活习惯的许嘉灏先生仍发挥着光热,担任筲箕湾街坊福利事务促进会理事长、香港东区各界协会副会长、耀东兴东居民协会会长、投诉警方独立监察委员会观察员、将军澳培智学校校监、筲箕湾街坊福利会张锦添纪念幼稚园及幼儿园校监等职务。从中,不难看出的是,他的服务重心仍旧落在其热爱着的东区。
  如今,当人们站在东区,这个香港岛最先看到日出的地方,这里既有着连绵不绝的岭南古庙,也有着熙熙攘攘的繁华街市,人们在这里居住生息,一派祥和。而在祥和的背後,正是有许多如同许嘉灏先生这般,将服务融入 生活,成为生命中一部分的人的付出。


  生命不止,服务步伐不止,许嘉灏先生的服务之行将继续下去。
其他文献
衣食住行当中,蕴含了多少养生的窍门  也许一件衣服的用料、出行工具的选择、住宅环境的选择等  都可以对身体产生细微的影响  认识到水的奥秘之後  卢玉贞女士开始致力於推行与水相关的健康理念  无论是用水的方法,还是保持水输送管道的清洁  其实都有很多相关的学问  所以她大力宣传、努力推广这些关於水的智慧  懂水 从卫生开始  水,是构成生物躯体最多的元素之一,人体含水量有60%以上,婴幼儿的比例就
期刊
9月8日下午,备受关注的2018未来科学大奖在京揭晓。李家洋、袁隆平、张启发因系统性地研究水稻特定性状的分子机制和採用新技术选育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中的开创性贡献摘得“生命科学奖”。马大为、冯小明、周其林在发明新催化剂和新反应方面的创造性贡献,为合成有机分子,特别是药物分子提供了新途径,因此获得“物质科学奖”。林本坚因开拓浸润式微影系统方法,持续扩展纳米级集成电路製造,将摩尔定律延伸多代取得的成就荣
期刊
如何生活得洒脱而自在  怎样让心灵无愧於天地  细品人生,参悟国学,研读文化  林龙围先生开启来自於思想层面的解读  积淀出深厚的文化素养  同时热心参与社会事务  以助人为乐促知行合一  人生因而同时具备了深度和高度  身心同步 分享生命的智慧  闽南地区,地灵人傑;浓厚的营商风气在这里沉淀,当地人因此形成了开拓进取的精神,他们渴望能创造自己的事业,开辟自己的天地。如同林龙围先生所言:“我们闽南
期刊
14岁时,他加入药房  诚信是他的基石  勤奋是他的双桨  这条路,一走便是54年  如今,他倾注全身心的义成药房  品牌齐全,信誉第一  在静静流淌的时光中  成为了街坊邻里最暖心的陪伴  一生热爱,尽在药房  六十年代,从福建来到香港的刘爱国先生还是一个憨厚、略显稚嫩的青年。那时,香港的药房不过十几家,意味着进入药房工作有着不错的前途,在贵人的指引下,他成为了一名药房里的学徒。  做药房工作,
期刊
善,不分文化不分种群  爱,跨越疆域跨越时间  衍泷师傅热爱传统文化  更乐於用在公益事业中  用玄学、佛理,传统武术替人排忧解难  派米、助贫,让人心扉温暖  聚在同一个慈善团体中  大家亲密携手合作无间  一起谱出一首爱的颂歌  悲智愿行,福慧双修  衍瀧师傅领导的泰缘妙佛堂慈善团体,以“救助扶贫、伤健共融、推广佛教”为宗旨,无论名字还是理念,都有着明显的佛家特色,但参与其中,积极行善者也有基
期刊
旅遊工作、服务社会、少数族裔  是黄炳生先生日常的三个主旋律  开展旅遊工作时  他观念灵活,以巧变赢市场  投身公益活动中  他不忘初心,坚持亲力亲为  帮助少数族裔市民  他亲和友善,真诚关爱他人  如同灿烂的阳光,照得人心敞亮  他是一个快乐的源泉  並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经营旅业的智慧  作为一座被中外遊客熟知的国际化都市,香港吸引着许多慕名而来的遊客。大半个世纪以来,欧美、日韩、台湾、内
期刊
一份保单,寄託着无数的期望  一个身份,亲历了多少的离合  保险事业带给雷秀嫦小姐  除了二十多年的成长与收穫  还有人与人之间的情愫  也许是渡过难关後的感激  或者是补偿遗憾中的满足  抑或是投资获利时的欣喜  皆串联成记忆裏一个个难忘的瞬间  情感因此得到触动  生命因此变得丰满  工作的好处是帮到别人工作的坏处是看到人性  据时下流行的言论“一万小时定律”称: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一万
期刊
虞有澄是全球最先进处理器的推动者,他被称为“掌握英特尔技术命脈的华人”。曾领导英特尔微处理器研发团队达十六年之久,是全世界最先进微处理器的推动者。  英特尔前总裁安迪·格鲁夫这样评价他:没有人比虞有澄更有资格说出,英特尔是如何塑造出微处理器,以及微处理器如何塑造出英特尔的。  ——引 言  1967年,虞有澄加入快捷半导体。1971年11月,一本电子杂誌上出现一则微处理器的广告,人们都在惊呼“整台
期刊
【本刊讯】8月31日,由香港著名导演徐小明博士、乐乐国乐团联合举行的《侠客行?豪情演唱会》在沙田大会堂取得圆满成功,整个演奏厅座无虚席,近一千五百位观众尽情地享受到了这场别开生面的演唱会中。  此次是徐小明博士时隔四年再开唱,影响力和号召力依旧不减当年,其挚友、著名编导杜月刚先生等纷纷到场助威,更得到了香港中华文化总会、威利来(香港)有限公司、今日华人出版社等众多机构与单位的大力支持。  徐小明博
期刊
少时来港,他将成长的地方视为故乡  数十载春秋,乡情早已镌刻在心不轻移  杏花邨建邨三十多年来,他一路随行  杏花邨的美丽蓝图,他亲手参与绘就  “我在这裏生活,当然盼着这裏越来越好”  平凡的人,朴素的心愿  平淡的生活,高贵的灵魂  做出了感动东区甚至整个香港的事  谁不盼自己的社区好  赵承基先生当年举家搬迁到杏花邨时,心中是装着使命的。他像一个战士,在杏花邨的这个阵地上,竖起一块牢固的盾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