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化转型的煤炭企业管理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能源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g19841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阐述了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集团公司“两化”融合发展历程,提出了数字化转型驱动下神东煤炭集团公司“两化”融合建设原则和总体框架,从业务和技术角度出发,分别从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生产与调度管理、矿井自动化、安全管理、决策支持、专业化分工与服务共享6个方面分析了企业管理提升中存在的困难、建设内容和保障措施。实践证明,本文阐述的“两化”融合提升策略契合企业发展战略,持续保证了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
其他文献
为有效推进四川省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控,使用排放因子法核算不同污染预警减排措施下大气污染物的减排量及减排比例,为提升四川省各城市重污染天气应对能力提供基础数据。结果显示,四川省纳入应急减排管控的17市在红色预警下颗粒物、SO2、NOx、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减排量分别为1159.44、299.65、744.00、624.10 t/d;橙色预警下4类污染物的减排量分别为950.30、254.64、627.59、527.41 t/d;黄色预警下4类污染物的减排量分别
伤口换药是外科门诊中的重要工作,幼儿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尚未成熟,自身的抵抗能力比较差,并且伤口愈合的周期比较长,在对幼儿进行伤口换药的护理时,要格外的重视,文章从幼
磷石膏渣场容易引起地下水氨氮和砷污染,明晰其在地下水中的运移规律对于污染防控十分重要。以钟祥市某磷石膏渣场为研究对象,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的MT3DMS模块模拟渣场渗滤液中氨氮、砷在地下水中的运移情况。结果表明:(1)在只有渣场区域的极少量渗滤液发生缓慢渗漏的正常情况下,在地下水流下游方向距离污染源100 m以内,可以保证20年内氨氮和砷渗漏所导致的地下水中浓度不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Ⅲ类标准(限值分别为0.50、0.01 mg/L)。(2)在渗滤液收集池
大伙房水库是辽宁省重要的水源地之一,2019年10月(枯水期)对大伙房水库及其3条入库支流的13个样点的水质指标和水生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伙房水库及其入库支流超过目标标准的主要项目是总氮、化学需氧量和总磷;共检出68种浮游植物、13种浮游动物和36种底栖动物;水体水质总体处于轻污染至中污染状态;大伙房水库污染物已发生了一定的沉积,富营养化水平高于入库支流;典范对应排序分析表明,影响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水质指标是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为避免大伙房水库水体过快富营养化,有必要控制外源营
钻孔地质编录工作是做好各类勘探工程的基础地质工作之一,地质编录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勘探工程进展以及地质成果质量。本文以某矿勘探工程为例,通过现场钻孔岩芯重新核对,发现影响地质编录质量的不良因素主要包括岩煤芯采取率不达标、岩煤芯破碎、钻具丈量有误、岩煤芯拉长、人为丈量错误及岩煤芯倒置等,并针对各类影响因素对地质编录质量的影响规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对勘探工程地质编录质量的保证和提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以安徽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为依据,分析非金属矿物制品业SO2、NOx、颗粒物排放的空间及类型分布特点。结果表明:(1)从空间分布来看,SO2排放量前3位的城市分别为淮南市、阜阳市、合肥市,其贡献率分别为20.1%、9.1%、7.8%;NOx排放量前3位的城市分别为芜湖市、铜陵市、宣城市,其贡献率分别为16.4%、14.8%、11.4%;颗粒物排放量前3位的城市分别为宿州市、合肥市、淮南市,其贡献率分别为17.6%
当前,中国环保科技创新还没有有效的管理模式,更没有量化的评价体系。基于DPSIR模型,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5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和权重确定方法,从而建立了环保科技创新评价模型。以国家环境保护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浙江)中心为案例进行研究发现,2013—2018年的环保科技创新综合指数总和分别为0.213、0.530、0.208、0.519、0.587、0.636,2013、2015年的环保科技创新综合指数总和较低。研发投入增长率、年度计划承担项目合同额、研发人员总数、省部级科技获奖次数和技术服务收
为正确评估静态水环境中抗生素的生态风险,系统梳理和分析静态水环境中含有的抗生素种类、含量和分布,评述抗生素的迁移转化过程和危害,并在此基础上对静态水环境中抗生素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我国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能源结构转型是必然,2020年底,我国光伏装机已达2.5亿kW,是10年前的300倍,随着光伏成本优势凸显,光伏发电与农业融合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发[2021]4号文件要求以清洁能源等为重点率先突破,做好与农业的融合发展。本文结合广西太阳能资源利用、农业发展情况,坚持新发展理念,从规划设计、产业、政策、人才等方面探讨深化“光伏+三农”融合发展,最大限度发挥光伏发电与三农的复合叠加效益,助力乡村振兴与清洁能源发展。
底泥原位覆盖技术是一种修复效果较好、工程造价较低的水体底泥修复技术。其相对于底泥异位处理更加简便、经济、有效,且能避免异位处理时底泥对水体的二次污染,并降低生态风险。相对于其他原位修复技术,底泥原位覆盖更加快速、有效,且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影响底泥原位覆盖效果的因素较多,而其关键点在于覆盖材料的选择。材料性质基本决定了其对底泥中污染物的控制效果。主要介绍了研究较为成熟且具有一定应用前景的覆盖材料,综述其各自的原理、特点,并对不同覆盖材料在使用中所暴露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建议。同时结合中国环境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