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拍着拍着,兴致来了,苏仲太还搬出一个比人还大几倍的道具,向我们表演“大烟圈”。烟圈“砰”地一声冲向前方时,苏仲太在一旁将泡泡“注”入烟圈,泡泡便随着烟圈飞向你眼前。
反复几次后,苏仲太的手都有点烧伤了,但我们却得到一场精彩的泡泡表演。“Wow~”,可能是它最好的形容词。
遇见泡泡之前
苏仲太不善社交,有些自闭,执着,自卑又自大,但也因此,在喜欢的事情上,他可以钻研很久。 小学的时候,因为迷恋迈克尔·杰克逊,他就把自己关在房间模仿迈克尔跳舞。没有镜子,就拿灯照着自己,对自己的影子练习。学校举行露营晚会,看着跳街舞的同学上台表演,苏仲太觉得“技痒”,直接冲上去表演,把同学吓了一跳—他平常安静又不讲话,却能上台表演。
所谓联结是了解它的特性。泡泡的特性是你不能强求,想要百分之百控制它是不可能的,只能顺着它的毛摸。
“我其实自杀过,吞了3次安眠药,被抓去洗胃,还割过腕。我觉得活在世界上没有自信,但我喜欢表演,希望自己被看到。泡泡是我的第二生命,它成就了我,让我被别人看到。我也希望让别人看到泡泡的价值,它不只是小孩的专利,不是只能在公园拿着棒子吹。”
在遇到泡泡前,苏仲太的表演之路并不顺畅。因为喜欢表演而考入台湾艺术大学,2015年毕业后就一直从事临演、戏剧、小丑、魔术、街头艺人等工作。“那时候常常觉得尊严被人家放在地上踩。”
接临演的时候,苏仲太常常要早上四五点起床跑到其他城市,原定6点拍摄,却等到太阳下山也没轮到自己,最后被通知不拍了,也没车马费。被临时换角更是常态。
还有一次他在电影里演一个行动雕像,全身脱光涂白扮演丘比特。明明已经拍完了,工作人员却让他在一边等待,苏仲太光着身子等了几个小时。直到女主角看不下去说:“拍完了就该让他去休息、卸妆”。
有时候去演儿童剧,从台北到屏东一天来回。早上4点多剧团集合,一台小巴里塞满布景道具,十几个人挤在一起南下。儿童剧通常一人要分饰好几个角色,穿着动物装在舞台上跳来跳去,演完后立刻拆布景道具回台北。身上就没干过,塞在小巴上一路开回台北,抵达时已经是半夜两三点。一天赚不到2500元新台币。
有一年苏仲太的母亲帮他去报税,那年收入不到7万新台币。工作人员讶异地问他母亲:“你儿子是做什么的?怎么收入那么少?”
表演了10年,眼见没什么出头路,苏仲太决定找个正职工作。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铝合金厂当工人。一个喜欢表演的人去当工人,模子很重还闪到腰,做了一年多苏仲太便辞职了。
第二份正职工作是当信用卡业务员,一个不爱社交的人却要每天到处问:“要不要办卡?要不要办卡?要不要办卡?”他甚至用表演小丑的方式去推销:“诶?这位美丽的小姐,要不要办张卡呀?吼吼吼吼吼!”结果当然是吓到路人。没几个月,苏仲太就情绪爆发,不干了。后来他便赋闲在家,情绪低迷。他的母亲看到他失落的样子,写了一张字条:“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失败。”苏仲太很感动,有了母亲的鼓励,他决定再试试看。这时候,他遇见了泡泡—这个绚丽且易碎的精灵。
“就是死命练。当你每天和它相处的时候,自然而然会和它产生联结。有一次我一个礼拜没碰泡泡,隔天的表演就相当糟糕,泡泡一直破。”
“所谓联结是了解它的特性。泡泡的特性是你不能强求,想要百分之百控制它是不可能的,只能顺着它的毛摸。所以临场表演非常重要,虽然有流程,但我几乎每场都是半即兴。”
“我觉得我和Fan Yang最大的不同,是我会结合舞蹈、魔术、特技等元素,举手投足都有戏,让泡泡表演拥有一个情境,让人看完后可以带回一份感动。”
不仅是泡泡秀
至今,苏仲太已在泡泡表演领域“钻营”了近9年,台湾也开始有不少泡泡表演者。“我不会像《魔戒》里的咕噜,觉得It’s my precious!但我希望每个泡泡表演者都能对得起自己的表演,看到太烂的就会生气,有一次看到有人在舞台上光是拉泡泡就拉了7分钟!”
对苏仲太来说,一场好表演中的每个元素都环环相扣,诸如灯光、服装、音乐、技巧,甚至是每个动作之间的串联和逻辑。“不是一招结束,再去弄下一个招式。一颗泡泡吹出来以后,我会通过弹跳、接住、分裂或合并去连接下一个招式,还要配合身体的律动,让整个表演流畅。”
不仅是商演,就是去义演,苏仲太也要用“完美”的标准对待每场演出。“如果让观众看到不完美的表演,我就想找个地洞鉆进去。”
里面的老人几乎都是中了风不能动弹的。5分钟的泡泡表演结束后,当然没有如一般现场满是欢呼,但苏仲太看到老人吃力地举起手,因为手指无法张开,而缓慢地“抱拳”为他鼓掌。
苏仲太第一次参加义演是2012年,去的是老人安养院。当时他把所有装备都带了去,泡泡水、道具、桌子、服装等,足足有70公斤。到了安养院后发现,那里的空间十分狭小,等候的表演者只能待在外面公共空间的楼梯,而里面的老人几乎都是中了风不能动弹的。
5分钟的泡泡表演结束后,当然没有如一般现场满是欢呼,但苏仲太看到老人吃力地举起手,因为手指无法张开,而缓慢地“抱拳”为他鼓掌。“我当下有被冲击到,原来我的泡泡那么有价值,可以让一个很难举起手来的人,为这场表演鼓掌。”后来苏仲太便持续义演,大部分都是为老人和智能障碍者服务。“大孩子”们看到泡泡时就会很雀跃,会伸手试图抓住泡泡。泡泡一碰即破,但因为泡泡水的特别配方,苏仲太的泡泡可以在手上停留,轻轻弹跳,为表演和互动增添不少乐趣。
2016、2017年,苏仲太受邀去“皇家加勒比国际邮轮”上表演,一周 5场,每场都坐满观众。表演完之后,全场观众起立鼓掌。“那让我感受到,身为一个表演者的享受。”
“泡泡代表我的梦想。”即便泡泡最终会破灭,但它却在观众心里留下了快乐与感动的痕迹。
而这仍然不够,苏仲太一直希望让泡泡表演的格局变得更大、让泡泡被更多人认识,也让自己被更多人看到。他和伙伴一起,为此做了专门的歌曲、“泡泡侠”形象、布偶、大公仔、动画……大人小孩,都能在泡泡中得到不同体验。
“我希望打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泡泡剧场,不仅仅是泡泡秀哦。是将泡泡和其他媒介结合,让泡泡表演变成一出有情境的演出。”
“坦白说,这么多年,我也会有些倦怠,技巧不是我现在所追求的。我很害怕,我不知道怎样再帮泡泡升华了,但泡泡剧场将会是一种升华。”
也许,在苏仲太的泡泡剧场里,“泡泡侠”会代替“蜘蛛侠”保护世界;魔法不专属于霍格沃茨,而是藏在泡泡里;“泡弹”不再是一只柴犬,它变成会讲话的小精灵;当人们爱上泡泡时,泡泡魔法和泡泡精灵全部都会苏醒,泡泡便再也不会破灭……
谁知道呢?在苏仲太的泡泡世界里,什么故事都有可能发生。
“乔布斯用车库打造苹果王国,我也希望用小阳台创造我的泡泡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