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心城市民宿用户体验偏好与满意度研究

来源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sces_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取2017—2019年以北京、上海、广州、重庆为代表的国家中心城市民宿用户在民宿短租平台生成的10600条在线评论信息,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其中9740有条效信息进行文本分析,以此探究民宿用户体验偏好和满意度.经过对高频特征词整理汇总得出:旅游者选择民宿首要关注的是房间的基础条件(房东的服务态度、房间卫生状况和配套设施),其次关注的是民宿的外在区位条件(民宿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情况和城市整体环境).目前,民宿用户对上述城市的体验满意度整体较高,得到广大游客的认可.但个别民宿仍存在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民宿设施老化、服务态度差等问题,其在接待服务和房间设施方面仍有进步与改进空间.
其他文献
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加上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独特精神使得红色旅游与校园教育相融合成为新趋势.红色旅游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承红色精神,也希望提升学生能力.为了探究红色旅游教育效果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影响机制,针对长沙市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81份.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红色旅游教育效果对学生核心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2)心理幸福感和自我效能感分别在红色旅游教育效果与学生核心能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心理幸福感和自我效能感在红色旅游教育效果对学生核心能力的正向影响中起链式中介
培育全民文化自信,对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坚定“四个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培育全民文化自信,要分层推进.通过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培育民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通过树立正确革命文化观、创作优秀革命文化产品、开展“四史”教育,培育民众对革命文化的自信;通过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培育民众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通过构建官方与民间互补的文化交流格局
早期文学作品中采桑女形象经历了一个逐渐丧失自我,走向空洞苍白化的历程.先秦时期采桑女形象生动多元,充满生活气息.到了汉代,受到礼教的影响,采桑女的形象在突出美与善的基础上,从多元化的形象逐渐演变为符合社会期待的贞女形象.汉末三国时期,采桑女形象经历了群体期待向个体自我化的转变过程.到了晋代,采桑女形象虽仍然保留了审美属性,但缺乏特点且重德抑色,男尊女卑,采桑女或沦为男性作家的自我抒写媒介,或成为文人虚构的理想化精致闺阁女.文学作品中的采桑女形象逐步被说教化、功利化和虚拟化,成为一种空洞的能指符号.
选取安徽省的乡村旅游重点村为调研地,对乡村旅游重点村335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探究旅游地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经济水平、区域发展、生活质量、生态环境、风险感知等均为乡村旅游地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鉴于此,要提升旅游地居民生活满意度,就需要提高居民经济收入水平,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同时,还要加快区域内相关产业发展,有效规避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风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