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的愉悦与困惑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H61655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多媒体技术、电子白板技术等让课堂教学效益倍增,师生合作学习的课堂面貌也随之焕然一新。前不久,在上级教育部门的安排下,我们学校率先实施了“班班通”工程,全校所有教室都装备了多媒体教学平台,各位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上课的热情高涨,纷纷制作课件,修改课件,运用课件,忙得不亦乐乎。图片、音乐、文字、动画,异彩纷呈,形象生动,真的感觉上完一节语文课就如同当了一回导演,收获了前所未有的愉悦。
  首先,运用多媒体教学,让枯燥乏味的说明文教学一下子变得趣味盎然。还记得上第一节多媒体课是学习课文《鲸》,因为大家以前都没见过鲸,鲸的形象只有几张图片带来的感觉,这是最直观的了。剩下的就是靠读文章,作者怎么说,我也就怎么说。现在结合课件,鲸的大小、种类、生活习性等一清二楚,感受很深刻。“鲸不属于鱼类”,学生先前没有这种认识,现在结合动画学这篇文章,把鲸的进化、鲸呼吸出现的不同水柱,以及胎生的过程展现出来,大家一下就有了这种认识,而且印象极为深刻。
  又如学习《新型玻璃》一文,当讲到“夹丝防盗玻璃”时,学生都瞪大了眼睛,一脸的迷惑不解,我当即打开多媒体课件,演示“夹丝防盗玻璃”的内部结构——在这种玻璃的内部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金属丝网接通电源,同时跟自动报警器相连。犯罪嫌疑人划破玻璃,就会碰着金属丝网,警报就响起来了。就这样,学生在生动形象地了解“夹丝防盗玻璃”构造的同时,对该玻璃的作用也一目了然,过目不忘了。
  其次,运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使深奥、抽象的课文迎刃而解。如在教学《假如没有灰尘》时,以往觉得文章太深奥、抽象,这种科学的说教很难让小学生明白。现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演示,诸如“灰尘颗料的直径一般在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气象万千、庞然大物”“日晕、月晕”等知识都是那样的直观,真正做到了事半功倍。
  再次,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古诗文,效果也往往事半功倍。如学习《秋思》一诗,我班学生都未到过洛阳,我就先播放一段游洛阳的视频,让学生领略古都洛阳秋天的亮丽、古建筑的沧桑之美及秋风吹拂、秋叶如蝶飞舞的情景。然后,再回过头读课文,让文字与刚才的画面产生联系,在师生愉悦的交流中,学生很快就把诗文的意思弄懂了,然后对照注释想象画面更不是问题。这样,把省下的时间,可以用来重点品味“欲作家书意万重”这一主旨句的内涵,一扫以前串讲的枯燥乏味,同时也让学生着实体验了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绝妙。
  最后,多媒体课件增加了课的容量,通过课前准备节省了学生的时间。在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参照了大量的资料,将作者简介、背景资料、诵读的视频等课的重难点都浓缩在PPT中,使一节课的容量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了不小的扩展,从而用教师教学的时间赢得了更多的学生时间,大大提高了课堂实效。
  多媒体教学带来的愉悦过后,取而代之的却是困惑。“使用多媒体后课堂就这样?每节课感觉都差不多,课前准备好PPT,课堂上再去‘放电影’?课堂的创新如何体现?学生的语言文字感悟能力如何培养?教师成了‘放映员’又如何落实其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一系列的问题在脑海浮现,自觉无味。学生也是“吃惯了鱼肉已经吃不到鱼鲜,闻不到肉香了,真是糟糕!怎么办”。这多媒体课到底该如何上呢?
  后来,通过多次网络“国培”学习,听取了专家讲课,我才豁然开朗。原来自己走进了多媒体教学的误区,不加选择地滥用多媒体,只是“黑板搬家”,把传统教学中黑板板书的内容投影到大屏上,用大屏幕代替了黑板,换汤不换药,其他方法依旧。往往由于影视性课件运用太多,大屏幕成了信息的海洋,不管学生能否来得及阅读、消化,只是一味地强加给他们,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语文教学中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品味这一重要的环节,难以在课堂上让师生思想产生碰撞的火花。
  由此感到自己对多媒体技术认识是那么的不足。多媒体充其量仅是一种辅助教具,应服务于自己的教学,而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在以后的多媒体使用过程中我渐渐体会到:一是要适时,要把握好多媒体播放时间,一定要在学生最迷惘时展现,就如同炒菜要把握好火候和加料的时间一样;二是要适量,多媒体内容太多会导致教师疲于奔命,学生如走马观花,看得倒是起劲,课堂也是热热闹闹,可是课后大脑中却没有多少知识能够沉淀下来,结果是“中看不中用”;三是PPT要适用,作为语文课件不能花哨,底色应朴素大方,一般是以白底黑字为主,少数中低年级的课件可以活泼些,但文字与图片的色彩对比度应该鲜明些为好,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或导致看不清楚。另则页数在十页以内为宜,一些简单的点睛之笔还是在课堂上板书为好。如果运用下载的课件,更应该在上课前结合教师自身和学生实际特点加以改造,以达到适用、有效。
其他文献
人物张大宝刑警队队长rn陈亚娟张大宝妻子rn刘大成刑警队队员rn孟晓雪护士rn[幕启:产房门前,四人座椅子.rn[张大宝打电话上.rn张大宝局长,产妇已经稳定了,进产房了……不过生
期刊
目的:讨论角膜地形图(corneal topography)对近视散光的测量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ut keratom ileusis,LASIK)术前术后角膜地形图与散瞳验光测得的近视散光
通过对2001~2002年度河南省小麦超高产春水组区试中参试品种与地点的对应性分析,揭示了品种区试产量位次与环境适应性间的关系,指出品种在某类地区的表现可反映在区试中的产量
2020年8月13日至14日,由黑龙江省艺术研究院主办的“2020年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剧本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孙天彪、李景宽、马国发等省内八名专家、剧作家,省歌舞剧院、省京
期刊
目的:了解自然衰老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增殖能力的变化,通过对年老组小鼠进行干细胞移植治疗,观察分析免疫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探索用干细胞治疗来提高免疫功能、延缓衰老的可
摘 要: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朗读教学的实践中出现了一些误区。笔者结合小学高年级语文朗读教学实际,分析出现误区的症结所在,在此基础上谈了优化朗读教学的几条对策,以期能让我们语文教师重视朗读教学,从而提高朗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朗读 朗读教学 误区 症结 对策  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
戏剧海报是海报的一种类型,它是以戏剧的表演、主题内容、演员为对象,与观众产生互动的表达载体,能够传达戏剧内容和情感内涵,传播戏剧艺术的魅力.在现代社会视觉多元化的今
市井话剧是透过平民视角,以老百姓的生活为主要内容,并用戏剧形式展现出来,描绘一幅幅市井气息浓郁的市民生态景观画面,塑造了栩栩如生、形形色色充满生命力的市井闾巷人物,
新能源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创新是其发展的源动力,是不可或缺的必要元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王稼祥(1906年-1974年)安徽泾县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对外工作开拓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前的战争年代,王稼祥有几件大事载入了党的史册。1935年,王稼祥为促成遵义会议的召开发挥了重大作用,“投了关键的一票”。1938年7月底,王稼祥从莫斯科回到延安,传达了共产国际重要意见。从而巩固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1943年7月,王稼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初步论述了毛泽东思想,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