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初步分析

来源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i907194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分析中枢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central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CPPV)的临床表现和特点探讨CPPV可能的发病机制。

方法

收集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3例CPPV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分别为36、14、70岁。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眼震特征、伴随的其他中枢眼动异常、MRI、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结果

所有患者在头部相对于重力变化时均表现出短暂的眩晕和诱发的眼震,但眼震的特点不符合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眼震的典型特征。3例患者行复位治疗均无效,并且都伴有视眼动系统异常的体征或其他中枢系统症状。MRI、PET-CT、血生化结果证实了病因分别为慢性出血、炎症和副肿瘤小脑变性。3例患者虽病因不同但病变部位均涉及中枢速度存储机制(velocity storage mechanism,VSM)。

结论

VSM破坏,导致反馈性旋转信号修正通路受损,头位相对于重力发生变化时呈现CPPV的临床表现。

其他文献
期刊
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 CRS)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之一。目前CRS病因尚未研究清楚,鼻腔鼻窦微生物组(microbiome)在CRS中的潜在作用也在争论中。近年来,随着现代分子检测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们对鼻腔鼻窦微生物组的认识。最近的研究利用二代测序技术更全面地认识了CRS的微生物组的复杂性。本文综述了目前对细菌、真菌和病毒与CRS相关性的研究,介绍了二代测序技
期刊
目的评估血管运动性鼻炎(vasomotor rhinitis,VMR)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水平,为提高VMR患者的整体健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连续入组的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220例VMR患者(VMR组,其中男118例,女102例;年龄18~72岁)、320例变应性鼻炎(AR)患者(AR组,其中男178例,女142例;年龄18~79岁)、同
分析2019年10月以来收治的2例颅底骨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均为剧烈头痛,颅底MRI均表现为沿组织间隙蔓延的异常信号影。采用内镜经鼻入路手术和抗炎治疗后痊愈,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的病理学检查均证实了炎症性病变。
期刊
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淋巴结转移常见,即使是临床淋巴结转移阴性的患者术后病理发现淋巴结转移的比例也很高。转移淋巴结的数目、大小以及比例与PTC患者的术式选择、TNM分期和复发危险分层相关,进一步可能影响到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抑制治疗、放射性碘治疗和随访策略的制定。上述转移淋巴结数据的
期刊
颈部淋巴结转移是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主要的转移方式,其中,中央区是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常见转移区域,文献报道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的转移率为24.1%~64.1%。目前国际上,在术前评估颈部淋巴结为阴性(cN0)的PTC手术治疗过程中,中央区淋巴结是否行预防性颈清扫尚存争议。中央区淋巴清扫(central lymph node dis
期刊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例喉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放疗后出现广泛感染的诊疗过程并进行了文献复习,该患者术后放疗后出现颈部软组织、咽旁间隙感染,后感染扩散至胸壁软组织、纵隔、胸腔及肺部,联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胸外科先后行颈部间隙切开引流、胸壁切开引流、胸腔穿刺引流、胸腔镜下纵隔引流等措施,协同重症医学科、感染科、临床药学科、内分泌科、营养科等多学科密切配合,经过77 d的积极治疗,救治成功。
期刊
婴幼儿颈部神经母细胞瘤较罕见,本文报道1例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4月龄颈部神经母细胞瘤患儿诊治过程。患儿出生即出现气促及肺部感染表现,于当地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及抗感染治疗后多次拔管失败,转至本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治疗,MRI及CT检查均提示颈深部巨大肿物。于耳鼻喉科全麻下经颈侧径路完整切除肿物,术后病理提示神经母细胞瘤,术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婴幼儿颈深部病变压迫所致的
期刊
马德龙病为临床少见的疾病,发病率低,脂肪瘤含有几种特殊亚型,其中纤维脂肪瘤也较为少见。我院收治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马德龙病合并颈部纤维脂肪瘤的患者,目前手术是治疗马德龙病及纤维脂肪瘤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因脂肪瘤含不同的特殊亚型,不同亚型脂肪瘤术后恢复情况及复发率与单纯脂肪瘤是否有差异值得进一步探究,本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未发现合并纤维脂肪瘤亚型的脂肪瘤与脂肪瘤患者复发有明显差异,现结合文
期刊
目的探讨鼻中隔后端犁骨切除后鼻孔成形术治疗先天性后鼻孔闭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儿童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5例先天性后鼻孔闭锁患儿的资料,其中男2例,女3例;年龄33 d至2岁4个月;2例双侧先天性后鼻孔闭锁(CHARGE综合征),1例单侧后鼻孔闭锁和单侧后鼻孔狭窄(Crouzon综合征);2例单侧先天性后鼻孔闭锁。所有病例在3.0 mm 0度耳内镜经鼻腔切除鼻中隔后端骨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