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标点符号,不使弄错一个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g_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提倡文章写好后要“认真地加以删改”。他这种认真删改的范畴一直改到一般人不太当回事儿,也不太注意的“小不点儿”——标点符号。这正如郭沫若所说的那样,他写文章“连标点符号也不放松”。
   1938年5月12日,毛泽东为发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而给当时的中央军委编译处处长郭化若的信中说:“第一节最后修改毕,可即付印,校对须注意,你至少校一次。二、三、四节抄好后送我再看。”在信的落款后面,毛泽东还特别注明“注意标点符号,不使弄错一个” 。1948年3月9日,进入晋绥解放区的毛泽东在一份急件上批示“请乔木将此件(指山西崞县两个区是怎样进行平分土地的文稿——引者注)交给范长江,用明码发给新华社,转播全国,在报上发表,时间愈快愈好。”在写好上述文字后,毛泽东又加上“翻译时,文字和标点符号不要弄错”的批语,再作叮嘱。郭沫若在《关于文风问题答〈新观察〉记者问》中说:“记得1949年第一届全国政协产生的几个宪章和宣言,主席亲自校对,一个标点不让它出错。”
   从上面的事例来看,毛泽东无论是给下属的信件、文件上的批语,还是重要文件的校雠,都是那么严肃认真;对标点是多么重视,使用又是多么严谨啊。
  毛泽东对标点的重视,除了强调在文章中注意正确、规范使用外,还表现在他大胆将标点运用于书法当中,使标点成为书法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手书诗词中“点”标点,这在现、当代书法家中并不多见。毛泽东这种“创新”书法,不但没有破坏书法作品的整体美,反倒增添了书法创作的情趣美。在便于读者断文识句,感受诗意美的同时,又得到了书法美的艺术享受。
  一贯重视标点符号的毛泽东,在其诗词中不仅注意到标点符号使用的正确性、多样性,而且还注意充分发挥标点符号的独特的修辞作用,使其为诗词增韵加味、增辉添彩。1957年元月,应《诗刊》编辑部的请求,毛泽东给编辑部寄去他亲自校订的18首诗词里就有用铅笔改动的字和标点,一看便知是毛泽东的手迹。这说明毛泽东是将标点和文字同等看待,一样认真修改的。1963年在《毛主席诗词》(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前夕,他先印了征求意见本,委托秘书田家英组织好拟编入集子诗词的座谈会。据参加座谈会的臧克家回忆,他事先写了23条意见,委托田家英代转。同年12月《毛主席诗词》一出版,他兴奋地即时拜读一遍,发现其中有13处采纳了他的意见,“有标点、个别字、小注中的字句,还有整个句子调换” 。很显然,虚怀若谷、精益求精的毛泽东已自觉把“炼字”“炼句”的范围扩大到前无古人作借鉴的标点符号领域。在他亲自审定的《毛主席诗词》(37首本)里修改标点就多达20多个,就连为《十六字令三首》加的一条并不太引人注意的“作者原注”里的标点也进行了修订(把发表稿“下有八宝山”后面的标点由“;”后改为“,”),诗人使用标点的严肃认真由此可见一斑。
  毛泽东是公认的文章大家,他这样的大手笔,不但不小觑标点,反而非常重视这些“小不点儿”——写时认真“点”标点,修订不忘改标点。毛泽东重视标点的做法,为文严肃认真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借鉴。
  江苏省通州市平潮高级中学(226361)
其他文献
一直到现在,我的个子还是那么矮,像是永远就这样长不高了似的,和前排的缘分也因此断断续续了十几年。  同学们都说坐在前排是一份勇气,一种心态,是因实力而展现的一种骄傲与自豪。的确,如果让大家在教室里自己挑选位置,挑前排,是需要莫大勇气的。  小的时候,老师提问,第一排的同总是首当其冲;吃粉笔灰最多的,自然也是前排的。上天是公平的,这份勇气与忍耐当然也有回报的时候。坐在前排,就永远不用担心看不清黑板。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特别强调“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的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由此我们可看出, 语文教学与美育的关系极大。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是语文课的重要内容。  鲁迅先生的《社戏》是一篇充满生活
期刊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一生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太子在灵武即位,杜甫得知消息后,一人从鄜州奔向灵武,希望投奔新帝有所作为,路途中却被安史叛军俘虏,押解到长安。诗人身居已经沦陷的长安,心中牵挂鄜州的妻子。《月夜》一诗就是诗人在特定时代特定时期特定心境下写的一首情感浓郁心境苍凉的思亲之作: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
期刊
中国古代文人喜欢寄情山水,对山水带来的欢愉,对宇宙人生的感悟,奠定了中国文人高逸旷达的人生模式。千古不易的青山,恒变不居的绿水,已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流觞曲水的兰亭,一览众山小的泰山,大江东去的赤壁,在山山水水中,文人们抒写自己的得意失意。有一篇山水游记却独树一帜,它不仅写山水,更将笔触伸向了人生价值的深层面,蕴含着深刻的理性思考,它便是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是北宋改革家、文学家。他痛
期刊
对写法是诗人采用逆向思维,通过转换角度,从对方着笔,用客体凸显主体,曲折有致地抒发深挚情感的一种艺术手法。它可以弥补直抒胸臆的不足,沟通主客双方情感,形成情感的双向交流。它能极大地增强抒情力度,丰富诗歌的意境,强化诗歌的主题,增强艺术感染力。    一、“我思人”与“人思我”    明明在苦苦思念对方,诗人却撇开自己,不直接表达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借助于联想和想象,通过对方来反照自己,将“
期刊
纵观近两年高考语文文学作品类阅读试题,2007年有两个省份(湖北、宁夏)涉及到小说的考查,2008年扩大到4个省份,宁夏、广东卷为选考题,江苏、浙江为必考题,因此,小说的考查极有可能成为未来文学作品类阅读考查的一个新趋势。    【考情分析】  2007、2008这两年的6套小说阅读题,选材涵盖古今中外,中国古代一篇(2007宁夏),中国现代两篇(2007湖北、2008江苏),外国三篇(2008广
期刊
一、搭配不当    1.主语与宾语搭配不当  (1)坐火车到威尔士北部最高的斯诺登尼亚山峰去观赏高原风光,是威尔士最主要的一个景点。(重庆卷4C)   分析:“观赏高原风光”与“景点”搭配不当,可以把“景点”改为“旅游项目”。   2.谓语与宾语搭配不当  (2)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还能吸附有毒有害气体,是一种环保艺术品。(全国II卷3A)  (3
期刊
江淹《早赋》云:“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人生活在社会中,为了生存,为了发展,诸如求取功名,追逐利润,游历探访等,常有不得不行的理由;或官场失利贬往蛮荒,惧罪畏诛窜向江湖,亦常有不得不走的苦衷。既然选择远行,与亲爱者的离别就是必然要付出的代价。因此,也就有了抒不完的离愁、擦不尽的别泪,也就有了愈翻愈新的绝妙好词和青出于蓝的旷世佳作。而柳永的《雨霖铃》,无疑便是文学史上离愁联唱中最凄婉的一首,别恨
期刊
吴祖湘先生在《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一文中指出:“任何神话都产生于现实,由于现实问题的触发而幻想出来的。……吴承恩在他的志怪小说《禹鼎志》序中说:‘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时纪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正是因为《西游记》这样立足于现实,才引起当时的轰动并得到广泛流传。”无独有偶,2004年2月21日《人民日报·随想》一文也说:“任何文学作品都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其对现实腐朽和邪恶的揭露和
期刊
教室楼道    紧紧抓住今天,不要奢望明天。  安逸的暖流,能腐蚀意志的长堤;勤奋的飞瀑,能冲开智慧的闸门。  喧闹是思考的刽子手,安静是灵感的催化剂。  轻轻地我来了,敲开文明之门;静静地我走了,带着文明新风。    阅览室图书馆    知识的沃土,文明的殿堂,生命从这里延伸。  求知而来,载知而去。  阅八方趣事,览天下美文。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实验室音乐室微机室  想,要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