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规划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等发展目标的综合性手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因城乡规划建设中的问题,使管理相对滞后,以至于不能满足于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需要。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促进我国城乡规划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城乡规划在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在建设中采取解决对策,保证城乡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运行。
关键词:城乡规划、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近些年来城乡建设发展迅速,国家对城乡建设积极扶持以及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使我国城乡建设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乡规划建设是国家各项事业的重中之重,国家要努力研究此项工作,主要针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加以完善,才能从各项保障方面为规划建设提供有效支撐。
一、城乡规划在建设中的问题
城市规划工作是规划研究、规划编制、规划管理三个部分有机组合的整体,对城市规划问题的探讨要从这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不同的部分存在的问题也不尽相同。
1、环境污染,影响农民生产生活
这些年来,大中城市对建设项目的环保评估抓得较紧了,许多有污染的项目不断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小城镇转移。小城镇无论从管理水平和资金投入方面都不可能达到严格的环保要求,有害气体和废水往往直接排放,造成严重的大气和水污染,给附近村民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伤害。
2、规划研究的前瞻性和导向性不足
规划研究的前瞻性和导向性不足主要体现为对城市定位不清晰,特别缺乏对农村的深度研究。没有科学、系统地去整合各种有利资源,尤其是在规划研究中缺乏人文理念,导致在发展定位上与地区产业升级包括文化结构的发展趋势和区域竞争态势存在偏差。
规划研究是规划工作中的第一步,也是整个规划工作得以进行的前提。因此,在规划研究中必须全面而统一地发挥各方面的资源的优势,包括对资源特色、环境承载力、竞争力优势、文化等各因素进行科学、系统地分析。然而,由于我国目前处于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阶段,规划师在城市规划的工作中越来越重视体现其经济功能,而往往忽视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对精神生活的追求。缺乏对城市自身的独特文化传统、风俗人情、历史古迹等文化基因进行合理、合情的考察和掌握,一味强调且片面理解“城市一体化”,在统一城市发展的同时,而常常不关注各自自身特色的发展,使得“千城一律,万乡同形”,既满足不了人们对家乡的归属感,又没有提高人们对在城市或农村生活的幸福指数。
3、规划编制的体系不健全
(1)管理调控职能集中力度不足
在一些地方政府的城市管理规划中,存在一些政府部门为了减轻管理强度,而将城市规划的职能下放到区县政府,导致出现同样的政策在不同地方的实施完全不同,甚至有的地方多头审批却管理方法不同,从而造成城市管理调控职能失稳,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2)规划监管制度完善
各地方政府往往存在重规划而轻监管的现象,对监管体制不够重视,使得规划监管体制不够完善。许多政府并没有设立科学的多层监管体系,各管理部门之间也基本各自为政,缺乏应有的联系和沟通,使得对城市规划的监管了解不够全面,对违反规划体制的行政部门或个人也缺乏相应的追究制度,行政纠错制度也不够健全,对群众检举的管理办法也不够重视。
(3)规划管理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
城市规划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规划管理的职能执行,但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就是规划管理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分析在城市规划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对于城市规划的研究大多从规划实施管理角度对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的有关探讨。这个角度多偏重于案例分析,寻求规划实施管理过程的不足,常常涉及到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等相关问题。
二、城乡规划在建设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大城乡规划建设的资金投入
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大城乡规划建设的资金投入,不断夯实和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以及配套设施建设。要逐步建立健全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的筹资体系,积极争取和引进有关项目与资金,以弥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配套设施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着力解决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的土地置换、资金补偿等突出问题,促进城乡规划建设稳步有序推进。此外,要结合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加大对违法违章建筑的清查执法力度,不断规范城乡规划的建设与管理。
2、全力推动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
国家当前对于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主要是以《城乡规划法》作为依据,要想推动城乡规划实现良好发展,就要将此法作为中心和基础来逐步推动本法律的更新完善以及其他相关辐射法律法规的大力健全,为我国逐步萌生的新的规划需求提供法律法规保障。具体来讲,国家要利用多种渠道及方式来向所有的城乡住户进行《城乡规划法》的普及性宣传,指引当前的城乡建设人员按照必要的审批工作要求以及相关制度等来进行具体的建设。同时,国家还应当鼓励城乡居民针对法律的不足来提供完善建议以及创新见解等,着重推动其他相关法律对《规划法》的补充,全面推动我国城乡规划系统合理实施。
3、城市规划体系要加强区域战略问题研究
城乡规划是各级人民政府为了实现城市和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协调城乡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规范城乡各项建设活动,保障社会发展整体利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准则。然而,事实上城乡规划的编制缺乏从区域空间层次自上而下式的发展规划指导,公共性与综合性不足。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条件下,中国城市大规模快速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城市规划体系要加强区域战略问题研究,重视宏观政策指导下的区域发展。
4、建立有效机制保障规划管理的顺利实施
严格执行规划是发挥城市规划战略引导、综合调控和资源配置作用的保障。牢固确立“规划就是城市宪法”的理念,严格城市规划的制定、审批和修编管理,强化城市规划实施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管理。建立规划实施评估制度,对规划的实施情况做出科学准确的评价。严格规划执法和问责制度,建立巡查制度,及时发现和制止乱变更、乱建设、乱占地等违规违法现象,对违反规划的责任人进行问责。建立完善规划监督机制,始终将监督检查贯穿于城市规划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
5、完善城乡规划机制与体系建设
首先,国家在目前推动城乡规划合理有效的实施,还必须致力于健全城乡规划建设的各项项目审核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建设保障机制等部门的建立,确保城乡建设的各项活动在开展之前能够得到国家相关负责部门对于各种条件的审核,保证各项建设符合国家城乡规划的整体建设方案。同时,还要积极地加大周围群众对于各建设活动的监督,追究非法建设活动的法律责任,将各项建设全面纳入城乡规划的大体系。而且,国家要为某些符合城乡规划要求的基础建设项目,提供法律、政策、资金等方面的保障,推动民间力量对于国家规划建设工作的帮扶。其次,国家还要以全局与部分、短期与长远、发展与保护、城市与乡村等方面的统筹兼顾为原则,来调节并完善城乡规划建设具体的体系。
结语:
城市规划的顺利高效实施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我国的相关学者还从构架城市规划实施评价制度内容上做了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城市规划的内容涉及到城市的方方面面,可以用包罗万象来形容,在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实施过程中,作为实施管理主体中对应层级的地方政府有着很大的行政权力,当然更可以根据自身利益的诉求来选取哪些内容贯彻执行。
参考文献:
[1].岳小红。 浅析中小城市的城市规划问题[J]。 中国城市经济,2012(03)
[2].王波,姚宏伟。村镇规划建设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科技博览,2012(16)
[3].周敏. 城乡统筹的新农村规划建设探讨[J]. 建设科技,2011(16)
关键词:城乡规划、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近些年来城乡建设发展迅速,国家对城乡建设积极扶持以及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使我国城乡建设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乡规划建设是国家各项事业的重中之重,国家要努力研究此项工作,主要针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加以完善,才能从各项保障方面为规划建设提供有效支撐。
一、城乡规划在建设中的问题
城市规划工作是规划研究、规划编制、规划管理三个部分有机组合的整体,对城市规划问题的探讨要从这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不同的部分存在的问题也不尽相同。
1、环境污染,影响农民生产生活
这些年来,大中城市对建设项目的环保评估抓得较紧了,许多有污染的项目不断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小城镇转移。小城镇无论从管理水平和资金投入方面都不可能达到严格的环保要求,有害气体和废水往往直接排放,造成严重的大气和水污染,给附近村民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伤害。
2、规划研究的前瞻性和导向性不足
规划研究的前瞻性和导向性不足主要体现为对城市定位不清晰,特别缺乏对农村的深度研究。没有科学、系统地去整合各种有利资源,尤其是在规划研究中缺乏人文理念,导致在发展定位上与地区产业升级包括文化结构的发展趋势和区域竞争态势存在偏差。
规划研究是规划工作中的第一步,也是整个规划工作得以进行的前提。因此,在规划研究中必须全面而统一地发挥各方面的资源的优势,包括对资源特色、环境承载力、竞争力优势、文化等各因素进行科学、系统地分析。然而,由于我国目前处于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阶段,规划师在城市规划的工作中越来越重视体现其经济功能,而往往忽视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对精神生活的追求。缺乏对城市自身的独特文化传统、风俗人情、历史古迹等文化基因进行合理、合情的考察和掌握,一味强调且片面理解“城市一体化”,在统一城市发展的同时,而常常不关注各自自身特色的发展,使得“千城一律,万乡同形”,既满足不了人们对家乡的归属感,又没有提高人们对在城市或农村生活的幸福指数。
3、规划编制的体系不健全
(1)管理调控职能集中力度不足
在一些地方政府的城市管理规划中,存在一些政府部门为了减轻管理强度,而将城市规划的职能下放到区县政府,导致出现同样的政策在不同地方的实施完全不同,甚至有的地方多头审批却管理方法不同,从而造成城市管理调控职能失稳,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2)规划监管制度完善
各地方政府往往存在重规划而轻监管的现象,对监管体制不够重视,使得规划监管体制不够完善。许多政府并没有设立科学的多层监管体系,各管理部门之间也基本各自为政,缺乏应有的联系和沟通,使得对城市规划的监管了解不够全面,对违反规划体制的行政部门或个人也缺乏相应的追究制度,行政纠错制度也不够健全,对群众检举的管理办法也不够重视。
(3)规划管理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
城市规划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规划管理的职能执行,但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就是规划管理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分析在城市规划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对于城市规划的研究大多从规划实施管理角度对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的有关探讨。这个角度多偏重于案例分析,寻求规划实施管理过程的不足,常常涉及到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等相关问题。
二、城乡规划在建设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大城乡规划建设的资金投入
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大城乡规划建设的资金投入,不断夯实和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以及配套设施建设。要逐步建立健全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的筹资体系,积极争取和引进有关项目与资金,以弥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配套设施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着力解决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的土地置换、资金补偿等突出问题,促进城乡规划建设稳步有序推进。此外,要结合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加大对违法违章建筑的清查执法力度,不断规范城乡规划的建设与管理。
2、全力推动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
国家当前对于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主要是以《城乡规划法》作为依据,要想推动城乡规划实现良好发展,就要将此法作为中心和基础来逐步推动本法律的更新完善以及其他相关辐射法律法规的大力健全,为我国逐步萌生的新的规划需求提供法律法规保障。具体来讲,国家要利用多种渠道及方式来向所有的城乡住户进行《城乡规划法》的普及性宣传,指引当前的城乡建设人员按照必要的审批工作要求以及相关制度等来进行具体的建设。同时,国家还应当鼓励城乡居民针对法律的不足来提供完善建议以及创新见解等,着重推动其他相关法律对《规划法》的补充,全面推动我国城乡规划系统合理实施。
3、城市规划体系要加强区域战略问题研究
城乡规划是各级人民政府为了实现城市和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协调城乡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规范城乡各项建设活动,保障社会发展整体利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准则。然而,事实上城乡规划的编制缺乏从区域空间层次自上而下式的发展规划指导,公共性与综合性不足。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条件下,中国城市大规模快速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城市规划体系要加强区域战略问题研究,重视宏观政策指导下的区域发展。
4、建立有效机制保障规划管理的顺利实施
严格执行规划是发挥城市规划战略引导、综合调控和资源配置作用的保障。牢固确立“规划就是城市宪法”的理念,严格城市规划的制定、审批和修编管理,强化城市规划实施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管理。建立规划实施评估制度,对规划的实施情况做出科学准确的评价。严格规划执法和问责制度,建立巡查制度,及时发现和制止乱变更、乱建设、乱占地等违规违法现象,对违反规划的责任人进行问责。建立完善规划监督机制,始终将监督检查贯穿于城市规划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
5、完善城乡规划机制与体系建设
首先,国家在目前推动城乡规划合理有效的实施,还必须致力于健全城乡规划建设的各项项目审核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建设保障机制等部门的建立,确保城乡建设的各项活动在开展之前能够得到国家相关负责部门对于各种条件的审核,保证各项建设符合国家城乡规划的整体建设方案。同时,还要积极地加大周围群众对于各建设活动的监督,追究非法建设活动的法律责任,将各项建设全面纳入城乡规划的大体系。而且,国家要为某些符合城乡规划要求的基础建设项目,提供法律、政策、资金等方面的保障,推动民间力量对于国家规划建设工作的帮扶。其次,国家还要以全局与部分、短期与长远、发展与保护、城市与乡村等方面的统筹兼顾为原则,来调节并完善城乡规划建设具体的体系。
结语:
城市规划的顺利高效实施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我国的相关学者还从构架城市规划实施评价制度内容上做了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城市规划的内容涉及到城市的方方面面,可以用包罗万象来形容,在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实施过程中,作为实施管理主体中对应层级的地方政府有着很大的行政权力,当然更可以根据自身利益的诉求来选取哪些内容贯彻执行。
参考文献:
[1].岳小红。 浅析中小城市的城市规划问题[J]。 中国城市经济,2012(03)
[2].王波,姚宏伟。村镇规划建设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科技博览,2012(16)
[3].周敏. 城乡统筹的新农村规划建设探讨[J]. 建设科技,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