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抉择时刻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q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岁末年初,几个重要的纪念日纷至沓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前苏联解体20周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20周年。
   再度回眸,这些看似不太相干的历史节点,勾连互通,贯穿20年来中国历史进程的主线。
  因1992年小平同志南方谈话而再度启动的改革开放之势,令中国以发展进步,从容化解前苏联解体带来的种种冲击波,避免重回“阶级斗争”老路和计划经济窠臼;自南方谈话后十年间改革开放的成就,又使得中国能够以自信的姿态加入世贸组织,以开放再促改革,迎来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黄金发展期。如今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确立,民族复兴之局初定,小平同志预计到21世纪中叶人均GDP约4000美元的目标,亦提前40年实现。
   鉴往知今。经历30多年改革开放,尤其是小平同志南方谈话20年来的快速发展,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亦堆积了诸多难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和发展挑战,我们需要重温当时抉择之智勇,正视当前抉择之紧迫,坚定深化改革,决不半途而废。为此本刊陆续推出《新的世界制造——专访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谁抛弃了前苏联?》等系列报道和访谈。
   为了纪念小平同志南方谈话20周年,本刊约请曾先后任《解放日报》、《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的周瑞金先生撰写《何以解忧,唯有改革》的忆述文章,重温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精神,回顾20年改革成就,把握今时今日问题,探讨紧迫改革路径。
   小平南方谈话,起源早在浦江。1991年1月28日至2月18日,小平同志在上海过春节,到工厂企业参观,在上海锦江饭店旋转餐厅听取浦东开发开放的汇报,发表了有关深化改革的谈话。根据时任上海市委书记朱基传达的小平同志关于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的谈话精神,同年2月至4月,当时任职《解放日报》的周瑞金先生组织凌河、施芝鸿等人共同撰写并发表了“皇甫平”系列评论文章,呼吁改革向前,不能停滞倒退。其开篇《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鲜明提出“何以解忧,唯有改革”,是直接引用朱基传达小平同志在上海谈话精神时的原话。
   此一系列文章发表后引发的震动与共鸣,遭遇的非议与批判,成了一年后小平同志到南方视察并发表一系列重要谈话的关键历史背景。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他从北京经武昌、长沙,到深圳、珠海,再经鹰潭赴上海,最后回到北京。一个多月里,小平同志参观工厂、企业、商场,先后与时任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湖北省长郭树言、武汉市委书记钱运录、湖南省委书记熊清泉、广东省委书记谢非、深圳市委书记李灏、珠海市委书记梁广大、江西省委书记毛致用、上海市委书记吴邦国、市长黄菊等领导干部和群众座谈,大讲改革开放,打消种种疑虑,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在南方各地的视察和谈话中,小平同志用“发展才是硬道理”,激励人们“把握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他提议“允许看,大胆试,不争论”。一路走来,数席谈话,言简意赅,振聋发聩。《深圳特区报》副总编辑陈锡添记录小平同志在深圳五天考察活动与谈话要点的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于当年3月26日发表后轰动全国,一时洛阳纸贵。
   可以说,以“皇甫平”系列评论为发端,以《东方风来满眼春》为号角,在当时中国面临严峻挑战之际,为坚决推进改革进行了充分的思想舆论动员,为其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战略决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发展新时代由此全面展开。
   关于“皇甫平”署名的由来,许多人一度猜测是“黄浦江评论”的谐声。但据周瑞金先生回忆,“皇”字按照其家乡浙江平阳话的念法,与“奉”字谐音,“甫”读“辅”,“有‘奉人民之命辅佐邓小平’之深意存焉”,可谓当时民意之所归。2006年,面对改革向何处去的种种纷争,本刊曾再度以“皇甫平”署名刊发周瑞金先生《改革不可动摇》一文,指出“改革进程中产生的问题,只有靠进一步深化改革才能解决得好。走回头路没有出路”。
   在20年前,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使人们超越了以“反和平演变”和“以计划经济为主”的意识形态的坚硬束缚,破除了姓“社”姓“资”的思想藩篱,勇于“借鉴全人类最优秀的成果”,从而迎来了一轮思想解放和改革发展的热潮,并取得重大成果。
   而20年后,中国处于新的历史时刻,面临的具体挑战已大不相同,如何在国际变局中清晰定位中国,如何保住并扩大改革开放成果,我们同样需要超越形形色色似是而非的思想束缚,勇于破除利益集团或明或暗的阻挠,争取改革开放新的突破。
   在今次为本刊撰写的文章中,周瑞金先生指出,当前改革攻坚阶段所要完成的任务,是复杂而繁重的。它遇到了重重矛盾和阻力,非常需要大家统一认识,回归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的精神。为此,人们殷切期待中央坚定深化改革,决不半途而废,有步骤地切实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四位一体”的改革。
   概言之,在又一个重要抉择时刻来临之际,要走出当前社会经济转型的困境,化解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难题,我们仍需记得20年前那意味深长的感慨:“何以解忧,唯有改革”!
  ——编者
其他文献
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自不待言。  据传李一生以未掌文衡为憾事,但事实上,虽然李是二甲进士出身,对科名中人却不太看得起。同光年间,派驻各国使节,屡屡有朝臣提议应考虑人选的科举功名,李鸿章却认为使臣应该“历练稍深,权衡得当”,而此种人才不必“专于文学科目中求之,致有偏而不举之患”。他与淮军各将领一样,不太敬佩读书人,因为这些人喜欢空谈,没什么真本事。  李鸿章用人不拘一格,却重乡谊,如北洋水师
期刊
姓氏与名字如今合称“姓名”,姓氏在前,名字在后;但我们的先祖是先有名字,后有姓氏。  “名字”又分为“名”与“字”,其实“字”也是“名”的一种,比“名”出现得要晚。“名”的产生,已无从考证,“字”则大约在周代形成定制。周礼规定“幼名冠字”,幼即10岁,冠则是男子20岁。所以从具体某人来看,也是先有名后有字。20岁被称为“弱冠”,这一年男子要行冠礼,即成人礼,因此可以将男人取字视做成人礼的一部分。古
期刊
中国的城市化推进了生产,却没有同步推进消费。户籍制度是其中最关键的制约因素,放开户籍,促进消费,是下一阶段城市化进程的重中之重。   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在农业GDP已经降到全部GDP的10%时,其农村人口仍有50%,而且这个数字还没有包括已经进城打工的农村人口。也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有如此低的消费率,在2009年,最终消费与GDP的比率仅为48%,而扣除掉政府消费后,居民消费与GDP之比
期刊
11月12 日,意大利人走上罗马街头狂欢,庆祝总理贝卢斯科尼辞职,结束他九年的总理生涯。贝卢斯科尼是在意大利议会11日通过了一套旨在稳定国内财政状况的财政紧缩法案后向总统提交辞呈的。12日夜,在总统府外等候贝卢斯科尼的民众载歌载舞,不时高喊 “哈里路亚”,场面几乎失控,这位“二战”后在位最久的总理不得不困窘地从侧门离开。  贝卢斯科尼的下台,让忧心意大利政府可能发生信用违约的投资人,以及欧元区其他
期刊
鼎盛的几年,倪日涛曾建立了横跨川、桂、湘、赣、闽、吉、黑七省的造纸业帝国,如今只剩福建邵武一家正常经营,其余的重组项目都因各种原因先后退出。  “他基本上在这个行业出局了。”接近倪日涛的人士介绍,“老甘(甘智和)看他不玩实的,没多久也退出了。”  唯一还在运转的邵武中竹,不仅通过生产经营成为整个中竹系的现金奶牛,也是倪日涛进行资本运作的题材。据知情者透露,2007年,其在BVI群岛注册成立绿色资源
期刊
贵阳市北京路与中华北路交叉口,簇新的贵州省政协办公大楼耸立在一块坡地上。从24楼远眺,山城鳞次栉比的建筑尽收眼底。贵州省政协原主席黄瑶曾短暂在此拥有一间办公室,拨打他使用过的固定电话,铃声隔墙响起,长久无人接听。  如今,在北京郊外秦城监狱的卷尺监所里,黄瑶已开始了他的服刑生涯。  自黄瑶2009年10月24日被通报调查,至2010年12月9日因受贿罪一审判处死缓,除了黄瑶的同乡、“贵州车王”黎庆
期刊
一场清盘危机悄然化解。  11月11日,香港亚洲电视(下称“亚视”)发表声明,收到香港高等法院通知,此前,亚洲电视股东之一、旺旺集团董事长蔡衍明申请亚视清盘一案,已正式撤销并获法院核准。  两年以来,亚视风波不断,“清盘闹剧”也着实反映出当前亚视现状。    申请清盘  10月底,蔡衍明上告高等法院要求将亚视清盘,指他在2009年付款2300万港元认购可换股债券,但一直没有收到相关债券,向亚视追讨
期刊
中印两国将成为全球经济下一个受害者的担忧越来越强。亚洲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工业化经济体2010年-2011年均增长率为8.5%,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如果中印两国经济下滑,亚洲将会陷入危险之中,且全球经济衰退也将难以避免。   从中印经济严重依赖于全球环境这个意义上讲,这样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中国对外部需求的下行风险十分敏感,而印度则因其庞大的经常账户赤字和外部资金需求,将更多受到全球金融市场的
期刊
即将度过61岁生日的张志忠面目清瘦、满头白发。除庭审结束时较长时间的自责,他回话简短,面对公诉人的指控几乎没有自我辩护。旁听席上,家属一直在低声抽泣。  案发近一年半后,这位首都机场集团公司(00694.SH,下称首都机场)原总经理、董事长,2011年11月15日上午,在河北省衡水市中级法院第四审判厅受审。两个多小时的庭审中,张志忠被指控在担任民用航空局(下称民航局)运输司司长和首都机场总经理期间
期刊
2011年的英国看似在很多方面和欧洲大陆分道扬镳:拒绝修约,迟滞了欧盟财政统一的步伐;量化宽松,让英国在经济上比就此争议不休的欧元区显得更为“强势”。但欧盟是英国最大的贸易伙伴,面对久拖不决的欧债危机,英国无法置身事外。   2012年,英国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英国商会1月10日表示,英国经济在2012年中期以前将处于停滞状态,甚至在某一季度可能出现负增长。此前不久,英国预算责任办公室也大幅下调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