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事中寻找生命的方向

来源 :职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ner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故事疗法”建立在后现代心理学的理论观点之上,该理论认为人的认识和行为是先前与社会互动的结果,是对过去经验的重新解释或者用新的更具适应性的故事替代原先不大适应的故事,会促进个体生命的重新建构和成长。本文从故事选择、营造氛围、故事呈现、疗愈因子、学生活动五个方面阐述心理治疗“故事疗法”在心理辅导课中的操作运用,并从实践效果和学生反馈中总结“故事疗法”的“六大”疗愈作用。
  关键词:故事疗法 心理辅导课 操作运用
  一、引言:成长就是创造新的人生故事
  每位学生从过去走来,都有许许多多与众不同的故事,有的是亲身经历的,有的是从父母、他人、朋友或者从各种媒体上获得的。这些故事都会在学生的心灵中留下痕迹,渗透入学生的意识和潜意识之中,成为学生人格的一部分,形成学生看待世界的基本模式。或者可以说,现在学生的样子是由过去所有的故事共同创造的结果。
  学生当下心灵中主要故事的结构、情节和情感,决定了学生目前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质。要促进学生心灵的成长,提升学生的人格发展水平,就要对学生原有的故事模式进行改写和完善,增加不同的、更多新的故事版本,打破原先的“有限故事”对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的“限制”。通过叙说新的“故事”,让学生懂得人生可以有更多的可能和选择,从而拓展学生的观念和意识范围,使学生的人格更加灵活和自由。
  二、“故事疗法”在辅导课中的操作运用
  1.故事选择:故事是为实现辅导目标服务的
  每节辅导课都有它独特的辅导目标和内容。如何选择恰当的故事实现该课的辅导目标,并能突破难点,使学生真正能够从中获益,这就要求辅导教师认真、仔细地选择恰当的故事。由于“故事”在一节辅导课中运用的时间段和功能的不同,在选择时就要注意与辅导课其他内容配合和衔接的问题。如果故事是放在开始,就要选择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的故事,导出辅导课的主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如果是放在中间的主题部分,故事主要是起到加深学生体验和领悟的作用,突破该课的辅导难点;如果是结尾部分使用故事,主要的目的就是拓展学生的感知,激发学生的成长与实践的动力。因此,不同的使用目的和时间点,也就决定了故事的类型、长短及呈现方式的选择。
  另外,教师在确定某个故事用于某节课时,教师要有能力识别故事中的动力方向,同时也能理解学生人格中的动力结构,了解掌握学生内在的动力冲突,理解学生的动力可能是被哪些观念、想法和故事原型给压抑和阻碍了,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运用故事中的治疗因子对学生产生作用,帮助学生去除障碍,获得身心的成长。
  2.营造氛围:创造良好的倾听和体验故事的空间
  呈现故事的情境和心理氛围会对学生接受故事时的感受和体验产生重大影响,笔者在使用“故事疗法”时,努力做到以下四点:
  (1)安全。教师要努力创造一个安全的叙说空间,尊重学生心理的防御结构,使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感到自己不会受到批评、指责、冒犯,不会被强加思想和价值观,心理上不会被暴露和剖析至自己不能忍受的境地。
  (2)自由。学生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观点和想法,而不会受到干扰和限制。每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的权利,不表达也没有关系。让学生自己掌握参与的时机和程度,以适应不同学生利用故事的方式和心理成长的节奏。
  (3)尊重。尊重学生进入故事的方式以及理解故事的视角,不管学生表达什么,分享什么,教师都能以尊重的态度对待,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强加给学生。
  (4)受保护的空间。帮助学生放松地进入故事的情境之中,开放自己的心扉。故事是通过语言来进行表现,它是一种与现实有一定距离的“过渡空间”,它是现实的缩影,但又不是学生的现实。这让学生有机会跟现实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不会被现实所淹没,但同时故事中所描述的现实又给学生一个获得新的体验、思考、观察和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可以从容地在这个“过渡空间”中慢慢地反思和练习,为未来进入真正的现实做准备。
  3.故事呈现:多形式、多层次刺激学生的感官
  (1)言语表述。直接运用语言来表达,可以由教师来讲,也可以请学生来讲,但最好要有语言和非语言的表现,以增加故事的感染力。另外,如果把文字故事配以图片和音乐做成PPT进行播放,则会增加学生视觉和听觉的多种感官刺激,加深学生对故事内容、情节和情感的丰富体验。
  (2)视频播放。有些故事本身就是来源于视频、微电影或者是电影片断,视频的声色效果较好,也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知觉,而不用经过对语言的想象。
  (3)角色扮演。这种方式对扮演者和观看者都是一种较新鲜的体验,感受性也会非常强烈,特别是表演者对扮演角色的内心情感会有较深的认知和体验。
  故事的不同呈现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采用单一的呈现模式会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因此,最好是不同呈现方式经常切换和配合,以保持有效的刺激,增强学生的体验效果。
  4.治疗因子:充分发挥故事多种疗愈元素
  一个好的故事具有神奇的治疗效果,不同的故事对学生的成长具有不同的意义和价值,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类功能:一是修复功能,有些故事能够修复学生早期的创伤,填补跟父母、他人、社会和世界之间的断裂与鸿沟,让学生的心灵重新与外界建立连接,如故事《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站起来的次数》和《心灵的按钮》等;二是转化功能,帮助从偏见、狭隘、错误的观念和认知误区中走出来,形成更加合理、宽广、包容,更具有适应的观念体系和行为体系,如故事《前摄行为》《爱之路》和《生命里的碗》等;三是发展功能,能够帮助从无知、幼稚、不成熟的心理水平发展到更高的成熟水平,完善学生的人格,促进身心的整体发展,如故事《再生雄鹰》《桃花心木》《丢失自己》等。
  那么,在对于学生接受一个“故事”来说,故事的哪些因子在对学生发生作用,产生有益的治疗效果呢?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如图1所示)。   图1 “故事疗法”的治疗脉络
  (1)人物人格。故事中人物的完善人格可以给学生做榜样,被学生内化成为学生人格的一部分,给学生的发展打下人格基础;或者听故事者可以从故事主人公有缺陷的人格和行为模式中反观自身可能存在与之类似的性格缺陷,从而引发修复和改善。
  (2)情感意志。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和意志会对学生具有强大的感染和冲击,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影响学生的意志,给学生成长注入情感能量。
  (3)情节发展。故事是现实生活的浓缩,而现实是最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因此当学生接触一个新的故事,看到一个别样的人生,就像是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口,让学生看到自己未来更多的可能,让学生的心灵拥有更多的自由和选择。
  (4)话语思想。在一个好的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关于生活的隐喻,还有一些感人至深的话语。这些都是人生经验和智慧的结晶,一旦学生接触了,学生的心灵就会受其浸润和鼓励。
  (5)讲故事者。讲故事者在对故事的选择、认可、讲述和分享中,都投入了自己的感情和人生经验,这些都会成为这个故事呈现的背景和情境,给故事注入现实的生命和情感,也会对学生产生有益的作用。
  5.学生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体验和创造故事的主人
  (1)倾听故事。当学生在倾听的时候,学生的心灵是开放的,内在的能量是流动的。“倾听”这个行为本身就是一个接纳、吸收、生成和转化的综合过程。倾听既是一种人生态度,同时也是一种重要成长途径。
  (2)交流情感。在辅导课上所选择的故事一般都具有强大的情感能量,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让有表达愿望的学生在团体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会帮助表达者理解、接纳和升华自己的情感。
  (3)澄清困惑。澄清故事之中模糊的部分,以及学生不理解的部分。学生对故事不理解和感觉有冲突之处往往是学生自己认知上存在错误和不足的地方。故事正好在不知不觉中把学生无法言表的问题给激发出来了。教师可以通过巧妙地澄清故事内容来帮助学生解决他自身存在的困惑。
  (4)建立联结。引导学生把故事人物角色、主题意旨、情节演变、象征隐喻与自己当下的生活建立平行比较关系和联结,激发学生探索自身的角色认同问题,反思自身的思想观念,回忆或讲述跟“故事”相关的自己的人生故事,并探索故事所蕴含的象征隐喻意义对自己当下生活的指导作用,从而帮助学生解决自己的人生问题。(如图2所示)。
  图2 故事与学生建立平行关系联结
  (5)调整认知。一个故事本身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给学生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观念,对学生的原有认知模式进行挑战,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格式和局限,引入一个新的因子,创造一种新的矛盾,从引起学生认知的改变,最终导致学生行为的改变。
  (6)分享启迪。每位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独特的人生经验在听故事,因此,每位学生都会从同一个故事中听出不同样子,收获不同的感悟。如果让学生把这些独特的领悟表达和分享,那么所有的同学也就获得了一个从不同的视角理解故事的多种可能,丰富了各自理解的层面和内涵。
  (7)改编结局。一个故事只有一个结局,但现实生活并非如此,有多种的可能性存在。我们希望学生受故事的启发,去寻找自己人生道路,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一个故事有一个新的结局,那么在现实的生活也就会多一条出路。
  (8)实践运用。分享和交流的过程是引导学生吸收和内化“故事”全新且适应良好的新策略和行为模式,并引导学生能运用这些策略来解决自己成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或者学习故事中的“行为模式”,塑造自己新的行为模式。
  三、在心理辅导课中使用“故事疗法”的作用和意义
  1.卸下学生心理防御
  “故事”是一种通道,是架于教师与学生心灵之间的一座桥梁,帮助教师进入学生充满幻想、躁动和冲突的内心世界。“故事”是一种间接的媒介,创造了一个跟学生有关但又不是学生自身事件的“过渡空间”,不用直接地向学生“提问”和“讲道理”,以让学生感到威胁,因此会比较容易消除学生的心理防御,更容易向教师敞开心扉,跟教师建立安全信任的关系。同时,“故事”也是学生心灵通向外在世界的通道,打开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学生从中可以看到更加广阔的人生。
  2.缓解学生情绪困扰
  许多困扰着人类心灵的问题都具有普遍性的。因此,当一个“故事”的情节和冲突的慢慢展现和发展的时候,学生很可能会被感染和触动,然后自己原来不太清楚的问题会被故事中的问题给引发出来,帮助学生了解并洞察困扰自己的问题是什么,让学生开始可能在意识的层面对之进行思考并寻找解决的方法。而故事发展的过程可能就是呈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那么,很有可能在故事结束的时候,学生自己已经从故事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了。如果学生的问题没有在故事中得到很好的解决,那么在分享交流阶段,就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表达问题和困惑,寻找同伴和老师帮助的机会,为真正解决问题提供了契机。
  3.消除学生的孤单感
  每个故事都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内容,有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间故事是上百年,甚至是几千年民族文化精神积淀的载体,对人类的心灵具有巨大的安抚和激励功能,能够帮助学生消解内在的孤独感、异类感,使学生把自己的生命与社会、他人、历史、文化联结起来,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让学生认识到:“我不是孤单一人,许多人也都跟我一样有过困惑和迷惘”,找到同类,就找到心灵的慰藉。
  4.帮助学生自由联想
  故事的隐喻意义不会被意识所控制,可以直接与学生的潜意识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进行“自由联想”。一边是“故事”的结构化、意识化、秩序化与逻辑句法所构成的现实模式,另一边是听故事学生流动的、理想化的、白日梦式的、充满情感参与的“自由联想”的过程,创造了“故事现实”与学生“心灵幻想”的碰撞和沟通,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和现实化的进程。
  5.培养正确的世界观
  每个故事背后都隐藏着一定的思想和意识,存在着一定的价值判断。我们常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是在这样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中形成的。学生所接触的不同的故事以及对故事不同的解读,最终就会影响到学生看待世界和人生的态度和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6.提升成长发展动力
  故事是时间和人生浓缩的精华,它可以涵盖三年、五年、十年,甚至一辈子,把他人人生的发展过程呈现在学生的眼前,穿越时空,让学生看到生命和世界的强烈真实,拨动学生的心弦。学生心理问题被故事“破解”之后,累积的压力和负面能量会得到释放,学生就能更为乐观、开朗和充满活力。同时,每个故事都有它自身的力量,故事主人公顽强的意志和进取力量会给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提升学生前进的动力。
  四、小结
  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因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负担和障碍,而一个好的故事就是一服“心灵的良药”,能消除障碍,治愈伤痛。在心理辅导课巧妙地使用“故事疗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和观点来看待自身的经历和问题,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多种可能,重建生命的内在秩序,找到生命的意义和方向。
  (作者单位:杭州市旅游职业学校)
其他文献
人民监督员制度试行五年以来,受到了各级检察机关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热情关注。被选任的广大人民监督员本着对法律、对社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按照高检制定的意见要求,忠实履行职责,对“三类案件”和“五种情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监督,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保证了这项制度顺利向前推进。但从总体上看,“三类案件”和“五种情形”的监督还存在一种不平衡性。突出表现在,对“五种情形”的监督大都
摘要本文主要在对云南省通海和元谋两县的实地调研取得有关基本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对调查所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析了当前制约农民增收缓慢的各种原因,论证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三农问题农村市场  中图分类号:F3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1-122-02    二十世
摘要防治流浪儿童犯罪并非单纯的刑事司法问题,国家应当将这一问题纳入社会福利的范畴,依靠广泛的社会救助网络实现对流浪儿童犯罪的综合治理。本文指出防治流浪儿童犯罪必须构建一个以制度为中心的,多机构互动合作的,包括立法、司法、社会工作等内容的完整体系。  关键词流浪儿童 犯罪 社会福利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10-051-02    一、引言:流
摘要英美法中从约因原则至允诺禁反言原则的演进,从当事人利益保护角度而言,是契约法维护合同所追求之期待利益至信赖利益的发展与完善,体现出社会需要与法制活动的双向促进,从更深层次而言,是契约理论从注重形式正义至追求实质正义与自由价值的真正实现的过渡与完善。  关键词约因原则允诺禁反言原则期待利益信赖利益  中图分类号:D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1-389-01   
摘要在当下司法改革的一片呼声中,法官队伍的专业化与精英化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共识。法官专业化应当在实现司法公正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法官专业化并不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充分条件,而只是它的必要条件。英国治安法官制度中的业余法官在英国法治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给了我们一个清醒的认识。本文主要通过对英国治安法官制度的介绍,进而推理出实现司法公正的另一条路径,以期对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做出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摘要2008年1月1日,我国施行了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改变了过去的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两法并存”的现象。本文从二者的关系和影响进行了阐述,探讨了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如何体现我国的产业政策,以及如何促进我国产业的升级。  关键词产业政策产业升级企业所得税  中图分类号:F20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1-124-02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社会经济目标,按预定的标准进行
摘要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和发展期,社会矛盾频繁发生,社会文化领域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复杂局面,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保证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则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新形势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11-302-02    
知识产权客体的无形性以及其本身所蕴藏的巨大经济价值,它能给权利人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也极易成为不法竞争者侵害的对象。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经贸领域中的知识产权含量逐步升高,由侵权引发的知识产权纠纷也不断增加。在知识产权诉讼中,对于权利人受到的损害,往往需要通过给付赔偿金的方式进行补偿,从而实现对因侵权行为而造成的利益失衡状态的矫正功能。赔偿数额确定适当与否,标志着当事人实体权利的实现程度,也关系
摘要本文从社会排斥的视角分析了农民工群体在城市中遭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关系等多层面的社会排斥问题,并理清了造成农民工多重弱势地位的原因所在,认为制度层面的社会排斥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提出从户籍制度入手,进行制度改革和创新,消除对农民工的社会排斥,实现社会公正。  关键词社会排斥农民工弱势地位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5-291-02    
摘要代理性孟乔森综合症于1977年被发现,至今被一些国家定性为儿童虐待行为。在中国儿童保护领域,这个概念还没有被关注。因此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了解其表现形式、法律后果以及在司法上带来的难题,对及时发现、处理案件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代理性孟乔森综合症 代理性佯病症 儿童最大利益原则 关注令 监督令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5-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