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新概念教学的模式探索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867200W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新概念教学中,通常教师会直接把新概念抛给学生,使学生对概念的建立过程缺失,以致课堂上教师花了大量时间进行练习,但还是会造成学生对概念理解不透,给学生学习后面的新概念造成一些难度。下面笔者以“速度”这个概念的新课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建立和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
  【关键词】初中物理;新概念;速度;情境;定义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34-0126-02
  物理中有许多物理量,学生在第一次遇到它的时候由于比较陌生,接受和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在课堂上教起来也感觉应接不暇,造成课堂教学过程比较混乱,教学环节之间过渡不自然,甚至显得生搬硬套,无法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这样也会导致学生对概念的建立过程缺失,对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难以掌握,物理思维层次得不到提高,给后面新概念的学习造成一些困难。那么物理新概念教学到底应该怎么样开展呢?有没有教学流程或模式能避免以上情况呢?下面笔者就以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二节“速度”这一节课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1   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教学“速度”这一节时,笔者先给学生看视频(视频一:猎豹奔跑。视频二:蜗牛爬行),看这两个视频的主要目的:这是学生熟知的两种动物的运动视频,学生能轻松通过两种动物运动快慢的对比,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快慢,有的物体运动得快,有的物体运动得慢。然后笔者提出问题串,第一个问题:“物体运动的快慢都一样吗?”学生能很轻松地回答:“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不一样的,有的物体运动得快,有的物体运动得慢。”再紧接着追问:“如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呢?”此时,这个问题可能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因为学生对运动快慢的认识还停留在感知阶段,不会做定性的比较和分析。所以此时笔者给学生搭了一个“阶梯”,又播放了另一个视频(视频三:博尔特百米赛跑)。当视频中博尔特到达终点时暂停播放,并提问:“你能在此时判断出博尔特是冠军吗?”生:“能。”师:“你是通过什么现象判断的?”生:“博尔特先到达终点。”此时,引导学生认识先到达终点就是运动的路程最长。但是大多数学生还是会忽略时间相等这个重要的条件,接着让学生继续观看视频,当裁判宣布“博尔特用时9.58 s是冠军”时,再次提问学生:“你知道裁判是如何判断博尔特是冠军的?”生:“根据博尔特运动的时间最少。”同样,学生也会忽略运动的路程相同这个重要条件。综上所述,学生一般能回答出“比较运动时间,运动时间少的运动得快;比较运动路程,运动路程多的运动得快”,但在用时间比较运动快慢时,会忽略路程相等这个重要条件,在用路程来比较快慢时,又会忽略时间相等这个重要条件。对此,笔者在课堂上播放了课前录制的一个视频(视频四:笔者跑步一段路程,只用了8.58 s),然后提出问题“我跑步用了8.58 s,难道我比博尔特跑得还快吗?”这时,学生可能才会恍然大悟,充分认识到通过比较时间来比较运动的快慢时要注意路程要相同,通过比较路程来比较运动的快慢时要注意时间要相同。
  笔者再次提出问题:“如果运动的路程和时间都不一样,该怎么比较运动的快慢呢?”难度逐渐加大,思维层次逐渐提高,“速度”这个概念的建立过程也渐渐浮出水面。让学生会利用“转化的思想”,笔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小纸锥10 s下落了25 m,大纸锥8 s下落了16 m,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学生想到的是以下两种:
  第一种方法:
  这实际上是把时间转化为相同,即相同的时间比较运动的路程,从上面的式子可以看出:比值较大的物体运动得较快。
  第二种方法:
  这实际上是把路程转化为相同,即相同的路程比运动的时间,可以看出比值较小的物体运动得较快。
  笔者总结:“我们采用‘路程与时间之比’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并给这个比值起个名字,叫‘速度’,那么你现在知道速度是用来干什么的吗?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速度呢?”学生恍然大悟:“速度可以用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是用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到此,由于前面一系列的铺垫,对速度这一概念的建立进行详细的追问研讨,学生才算真正了解意义,这也是新概念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为什么要学习速度”。
  2   基于科学,精准定义
  通过前面的活动和讨论,学生自然地知道速度的定义是“运动的路程与运动的时间之比”,并且速度大表示运动得快,速度小表示运动得慢。笔者再告诉学生:如果要用符號表示分别表示其中的物理量,那么用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这样速度的公式就为。从这里可以看出,有了前面“为什么引入速度”这个环节的详细讨论,让学生理解速度的定义及公式就水到渠成了。到此,学生对“速度”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加深了对公式的记忆。同时在学生的讨论中,笔者也潜移默化地用了一些思想和方法,使得学生的思维层次有了一定的提高,如学生学会了定性讨论,这为其以后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再如用路程除以时间,即求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也就是在路程和时间不相同的情况下,可转化为相同路程下求时间,或相同时间内求路程,体现了转化思想。以后教学“功率”时,即可模仿“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
  3   依据公式,规范计算
  一般来说,有了对概念的深刻理解,就能根据定义知道公式了,而“如何计算”也是本节课的重点[1]。通常“如何计算?”这个环节主要包含这个物理量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它的变形公式是,它的单位是什么,它的单位如何换算,在计算过程中有哪些规范性的要求,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等内容。首先根据定义可以得到速度的公式
  ,变形公式、s=vt可以让学生根据数学知识自然得出路程的单位是m(km),时间的单位是s(h),所以速度的单位就是m/s或km/h;单位换算,讲清楚“/”的含义是“÷”,那么,结合单位换算的步骤,即“在换算过程中,①数计不变,这里1是数字;②乘以进率,m到km的进率是1000:1;
  ③更换单位把单位由m改成km。”只不过这里分子和分母都要换算单位;规范要求是解题时要有公式,再代入题目中的数据,最后计算出结果,如2 m/s中,就是公式,就是带入;2 m/s就是结果。物理意义:如人步行的速度是1.4 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步行1 s的路程就是1.4 m。这里可以再次联系速度的定义是怎么来的,和“/”表示“÷”的含义。这样学生掌握得就比较快了。
  4   根据原理,设计方案
  这个环节主要是对前面3个环节的巩固和运用,主要包含“测量一个物理量的原理是什么?你需要选择什么测量工具?实验步骤是什么?”等。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对于一个物理量,如果没有办法直接去测量它?那么就要通过测量其他量来间接计算它,这就是所谓的测量原理。在测速度时,通常用这个原理,那么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测量2个物理量:运动的路程(s)和相对应的运动时间(t),所以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用来测路程,秒表——用来测时间[2]。这里的实验步骤主要包含:实验的顺序、设计表格、记录数据、处理数据等。
  一般说来,每个物理新概念的教学,都可以采用以上4个教学环节。它的好处是重视学生对新概念的获得过程,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新概念的理解,使学生不断掌握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采用以上教学环节,也可以使得课堂教学过程比较流畅,衔接得比较自然,不会生硬,学生能较容易掌握。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使学生从理解的角度真正掌握概念,而不是死记硬背,这样才能使学生将概念掌握得更牢固,也才能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欧世.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多样化教学方法初探[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5(6).
  [2]刘彦.新课改理念下初中物理多元化教学方式的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4(8).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学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科学思维训练对学生学科综合能力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考与分析、推理与论证、归纳与总结等科学思维素养,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实践表明,日常的课堂教学是学生科学思维形成的重要环节。那么在课堂教学与设计中,如何实现学生科学思维的有效培养呢?  【关键词】楞次定律;课堂教学;科学思维;培养;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如今的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各行各业,教育行业也不例外。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学模式的新方式,对于丰富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成绩都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通过阐述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的高效应用,为初中物理教学提出教学建议,以期促进初中物理教学高效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高效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一些生成性资源,构建科学高效的课堂,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易使学生犯错的一些资源,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有效反思,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本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活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有针对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一些探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错误资源;教学研究;高效课堂
期刊
【摘 要】有效开展物理实验教学,能帮助学生理解复杂、抽象的物理理论知识,对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物理素养有重要意义。然而当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代替学生实验或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实验,忽视让学生真正参与,以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本文结合提升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应遵循的原则,从利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创设问题情境、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几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
期刊
【摘 要】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提出在数学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背景下,数学建模能力作为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受到教师的广泛关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成为新时期数学教学改革的重点研究课题。本文基于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对高中数学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究,希望能为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高中阶段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微课作为新信息时代的相关联产物,已然成为当前教学的基础性手段和重要实现方式。于初中学生而言,数学学科是锻炼理性思维和逻辑能力的重要学科,也是学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但因初中数学的难度较以往有了跳跃性的提高,所以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后学习方面,学生都面临较大的挑战。因此,当代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充分把握微课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助力新时代数学高素质人才的培育。 
期刊
【摘 要】2020年新冠肺炎期间,全国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大规模线上教学,实现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初中数学借助社会实践大课堂,开设符合时代特征的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不仅丰富了线上教学方式,而且在活动中融合了数学知识的“教”与培养学生爱心的“育”。  【关键词】线上教学;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34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当前对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需采取多样化的措施来开展教学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微课构建翻转课堂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紧跟时代发展,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可以通过微课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从微课与翻转课堂概述入手,重点探究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构建,希望借此给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构
期刊
【摘 要】新课改要求教师使用新型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追问教学模式已经成为高中数学教学中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追问能使学生不断拓宽自己的学习思路,帮助学生建立关联性数学思维,提升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教学中,教师要设置更多的追问平台,为学生数学思维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针对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追问策略展开讨论,并提出有效的意见和策略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关于如何教学的讨论层出不穷,原有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下的教学需求,所以教师需要对此进行学习改进,摸索出一条适合当下教学要求的教学模式。数学这门学科在高中十分重要,其难度比初中大了许多,但是部分高中教师仍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这对今天的学生来说已不适用,所以“问题导学”这种具有独特优势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本文主要针对“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在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