蒽环类药物致乳腺癌患者校正QT间期延长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f00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乳腺癌患者使用蒽环类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校正QT间期(QTc)延长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1月在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乳腺科接受4个周期蒽环类药物治疗的279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治疗前心电图均为窦性心律且QTc<440 ms,收集治疗后心电图发现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为QTc的变化。将QTc≥440 ms判定为延长,其中78例QTc延长(QTc延长组),201例无QTc延长(QTc未延长组)。对两组间的临床资料,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QTc延长的影响因素,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计算QTc延长发生率。根据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心脏毒性症状和心电图结果评估心脏毒性。结果:治疗后发生常见的心电图异常为78例(28.0%)QTc延长,22例(7.9%)ST-T改变,18例(6.5%)窦性心动过缓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QTc延长组和QTc未延长组间使用蒽环类药物治疗(表柔比星48与73例,吡柔比星10与33例,多柔比星4与12例,多柔比星脂质体16与83例),使用右雷佐生治疗(4与31例),伴有冠心病(4与2例)、超重/肥胖(42与80例)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n 2=15.54,n P<0.01;χn 2=5.43,n P=0.02;χn 2=4.56,n P=0.03;χn 2=4.51,n P=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使用不同种类的蒽环类药物(n OR=1.42,95n %CI:1.37~1.48,n P=0.02)和超重/肥胖(n OR=1.23,95n %CI:1.16~1.30,n P=0.04)与QTc延长发生率呈正相关。蒽环类药物中致QTc延长发生率多柔比星脂质体治疗者最低,为16.2%(16/99),表柔比星治疗者最高,为39.7%(48/121)。预防使用右雷佐生治疗者QTc延长发生率降为11.4%(4/35)。乳腺癌伴有冠心病或超重/肥胖导致QTc延长的发生率较高,分别为4/6和34.4%(42/122)。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胸痛、心悸、气短等心脏毒性症状,心电图未记录到室性心动过速、室性纤维颤动等致命性心律失常。n 结论:蒽环类药物治疗乳腺癌虽然QTc延长的发生率较高,但近期未出现致命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心脏毒性。乳腺癌患者合并冠心病或超重/肥胖更容易出现QTc延长。预防使用右雷佐生或选择蒽环类药物中的多柔比星脂质体可降低QTc延长的发生率。
其他文献
基于文献分析与会议研讨,构建反映区域全科医生能力的指标体系,共计4个维度,59条指标。基于该指标体系,设计调研问卷,于2019年3—5月,以机构调研方式,对上海市长宁区10家社区卫生服
为了解上海市长宁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各项临床技能的应用情况和培训需求,2019年3月12日至5月3日,邀请上海市长宁区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科/防保科负责人,以《全科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与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计数对EOS型哮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5月至2018年3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初诊确
通过招募形式选取上海市长宁区北新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24例在册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应激(压力)反应问卷(SRQ)
痛风石是慢性痛风的标志,痛风石的形成可导致骨质破坏、关节功能障碍等,增加患者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痛风石为慢性异物肉芽肿样结构,中性粒细胞胞外网状陷阱可能是痛风石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