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读书图》

来源 :阅读(书香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ghuis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戴进
  作品尺寸:31cm x 31.5cm
  作品年代:唐
  作品材質:绢本
其他文献
根本就没有打算那么做,我只是想让阿彩给我看一眼她的玻璃球。偷东西那样的坏事,我连想都没有想过。  可当我醒悟过来时,阿彩的三粒玻璃球已经被紧紧地攥在我的右手里,滴溜溜地进到我裙子的口袋里去了。  因为阿彩的玻璃球实在是太好看、太少见了。这种里头嵌着星星的玻璃球,究竟哪家店才会有卖的呢?  那天早上,在学校里,当阿彩把一大堆玻璃球从一个红布袋子里“哗啦啦”地倒在书桌上时,女孩子们全都围到了阿彩的书桌
期刊
瓦格雷夫法官先生刚刚退休。此刻他正坐在一等车厢的吸烟室角落里,一边吸雪茄,一边饶有兴致地读《泰晤士报》上的政治新闻。  他放下报纸,眺望窗外。列车在萨默塞特平原上疾驰。他看看手表,还有两小时的路程。  瓦格雷夫法官回想着报纸上有关士兵岛的各种奇闻逸事:据说首位岛主是个美国富翁,酷爱帆船运动,于是买下这座德文郡海岸附近的孤岛,在岛上建了一幢豪华时髦的别墅。可惜他新婚的第三任太太非常怕水,结果只能连房
期刊
以中国结为代表的绳结民间工艺,在我国历史悠久且分布极为广泛。一绳一线简单的日用材料,通过民间艺人的勾、串、联、并等手法創作,成为形意兼备的艺术作品,极富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蒋妍侠出身民间艺术世家,父亲为竹雕艺术大师,母亲系绳结艺术传人。从小耳濡目染,长大遍访名师,在不断学习过程中推陈出新,逐步形成了自己造型独特、以小见大、多材兼用,集装饰性与实用性于一体、民间传统与时尚元素相结合的艺术风格。  (
期刊
徐雁,笔名“秋禾”,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现为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省政协常委,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暨阅读推广委员会副主任等。长期从事中国图书文化史研究,积极宣传“书香理念”,推动全民阅读进程。其家庭藏书达万余册,代表作有《秋禾书话》《藏书与读书》《中国旧书业百年》等。  “书香江苏形象大使”的社会责任感  在2014年6月举办的第四届江苏书展上,公布了活跃在当下
期刊
“书得起”书店  从店名能够感受到香港人一种坚韌的态度,把态度简单干净地放入文化空间之中,是带有本土情感的香港人的做法。“书得起”外表很不起眼,却贵在有心。  书店的主人自身是建筑设计师,贩卖的亦是书籍杂志的设计精神。  在“书得起”,见到的往往是最新或者有参考价值的设计书、文化书和艺术书,一些视觉类杂志,一些建筑参考书,一些卡通漫画等。往往是久觅不着的宝贝,在“书得起”能轻易见到。  PAGE
期刊
欧·亨利(1862-1910),20世纪初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创始人。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他一生中留下了一部长篇小说和近三百篇短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巧、风格独特,以表现美国中下层人民的生活、语言幽默、结局出人意料(即“欧·亨利式结尾”)而闻名于世。  在纽约西区南部的红砖房那一带地方,绝大多数居民都如时光一样动荡不定、迁移不停、来去匆匆。
期刊
这是一本很难决定要读还是不要读的书。  一旦决定去读,就一发不可收拾。很厚重的四十多万字,目录章节看上去都很陌生,随意翻开浏览也是极生疏的经验……那么,如果消遣,我决定先不选这样的东西。可是,如果要钻进去读,我究竟想得到什么?信息?學术?情感体验?美学震撼?我不知道。所以,我第一眼看见《妹方》,我不知所措。  我在网上读到,某个学生问他老师,为什么读罢《妹方》居然不知所措了。这条突然惊到我了。我想
期刊
英国大英图书馆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与中国国家图书馆在北京联合举办展览——“从莎士比亚到福尔摩斯:大英图书馆的珍宝”,首次向中国读者和观众展出10件英国文学经典巨著的手稿和早期珍贵印本,包括莎士比亚作品的珍本、夏洛蒂·勃朗特、查尔斯·狄更斯、柯南·道尔等大师名家的小說手稿等。展览从2017年4月21日持续到6月21日。  这些展品包括查尔斯·狄更斯小说《尼可拉斯·尼克比》的手稿、夏洛蒂·勃朗特小
期刊
身为武侠迷,我常常惊叹于字里行间的刀光劍影,折服于侠士们身影闪烁间的一招一式,感慨于纸页间流淌着的侠骨柔情,然而却从未像现在这般深刻而细腻地品味过金庸笔下每一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每一段感情的恩怨纠葛。在衣璇玑的笔下,金庸小说里的男男女女都似具有了灵性和温度,而不再是冷冰冰的武功秘籍的追随者。他们就像昨夜的风吹落的一地缤纷,即使生命已逝,也依然暗香盈盈,灵魂中透着温柔而坚定的韵致。  全书由两部分构成
期刊
民间工艺介绍(八)  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只专注一件事,能取得多大成就?在顧连元大师身上我们找到了答案。自幼师承父亲雕狮大王顾金生(其作品被日本皇室、比利时王室收藏),60载专攻红木雕狮一技。天道酬勤,一块无生命的木头,因雕者的神意贯注、匠心创造,便也仿似有了天上人间般凝固岁月的神韵。幼为雕狮着迷,40岁为雕狮而痴,50岁为雕狮而神,60岁为雕狮而狂,一辈子为雕狮而生。他被称为“千狮之父”。  (未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