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来源 :科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创造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活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共,能够激活学生的表演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导充分发挥。
  [关键词] 教育教学 音乐 创造力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的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音乐能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它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的审美能力。然而,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使教师和学生都成了音乐教材的被动使用者和接受者,这种“唯教材而教材”的思想观念逐步形成了封闭、狭隘的音乐教学格局,大大降低了教师的创造性劳动。现如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崭新的音乐教育理念,给音乐教学提出了新人物和新要求,它不仅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潜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拓宽了学生的审美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突显了音乐的“精神价值”,使师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充分激活音乐课堂,使音乐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以审美为核心,注重体验与感受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构筑音乐课堂教学,通过音乐作品的音乐美和视像美来完成,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情智互补的作用。如:欣赏《春天悄悄来临》时,我抓住了作品音乐审美的特征,紧扣音乐主题开展教学、运用视听感知,视觉感知和情感体验将学生带进音乐作品的意境之中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情感体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那水波荡漾似的分解和弦为背景贯穿全曲,主题充满歌唱性,乐曲旋律抒情柔美,似有春天来临,冰雪融化,万物复苏之感;中间部分,乐曲显得更为明亮,犹如春光明媚,婆娑起舞的柳丝和着春风在唱歌;最后一段,持续的分解和弦犹如春风给人以遐想。我和学生都沉浸在这优美的音乐和画面中,流连忘返。学生也在乐曲的感染下说出了热爱音乐、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体验。
  二、师生和谐互动,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通过信息的传递和转化,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过程。《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了音乐教学中师生和谐互动,“和谐”是师生之间互尊互敬,教师必须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用美妙的童心和赤诚的爱心,搭建起师生情感的桥梁,使学生以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互动”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特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音乐教学需要师生共同来塑造、表现、创造音乐美,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在教学双向互动中才能焕发活力。例如我在上《小蜜蜂》一课时,在课堂上我以真挚的感情感染学生,与学生一起围绕创设“我是小蜜蜂”的艺术情景展开音乐活动,鼓励他们在音乐活动中大胆表达,善于交流,领略合作的愉快。通过欣赏小蜜蜂、倾听小蜜蜂的叫声、模仿小蜜蜂的飞舞和叫声、小蜜蜂的协奏曲、一起去采蜜等课堂活动陶冶了学生情操,展示了学生的音乐才能,激发了学生对美的追求,达到了师生和谐共振、和谐互动。
  三、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参与创作活动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创造是指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教材来创造音乐的活动。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教师应将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领域,要启发学生创造性的进行艺术表现,不要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同一个练习,可能有多种答案;同一首歌,可以有多种处理方法;同一首乐曲,可能有多种理解。应重视音乐实践中的创造过程,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张梅玲教授说:“再完美的模仿毕竟是模仿,有缺损的创造毕竟是创造,要创造不能一次求完善,但毕竟是在前进、在发展,路是人走出来的”。她的话富有哲理,对我们音乐教学也很有启发。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创造表現,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去探究,给学生提供条件让他们去大胆设想,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教师要保护学生独立见解,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造。创造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演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创造表现的形式在许多情况下是群体性的活动。如齐唱、歌舞、合奏等表演,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配合尊重的合作精神。成功的音乐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也应该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对社会音乐生活的关心,对班级、学校和社会音乐活动的参与,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四、综合发展是课程发展的关键
  综合,是基础教育的一种理念,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学科体系向学习领域的伸展。发展,是《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音乐教育理念,是使学生人格向完整、和谐的方向发展。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以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以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帮助学生更直接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如《五十六朵花》一课,综合了艺术之外的地理学科知识,让学生了解了地理环境与民歌特征的关系、风土人情与民歌风格的关系、民族语言与民歌韵味的关系等。这不仅给了学生丰富的人文知识,而且对各民族的民歌有了了解,扩大了音乐视野,丰富了知识,使学生终身受益。同时,充分体现了音乐的价值,促进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五、结论
  我们把音乐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定在探索、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是全身心投入,我们才能充分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格的魅力,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激活音乐课堂,使它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成为真正的音乐圣殿。
其他文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近日在江苏省考察工作,10月18日在无锡与江苏省及南京等8个城市的领导同志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行座谈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现代化工具逐渐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微课作为最近流行甚广的教学方式,被很多老师运用到课堂教学,并且逐渐成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对微课教
有些人常把故事当作真事,把真事当成故事。这里,笔者介绍一个不掺半点假的真事——泗县大庄镇青年农民卢烂永、卢烂强,自筹资金不拿工资,创办了我省第一个私立聋哑学校。 So
某女,1岁10个月。2005年4月18日14:00在某预防接种门诊用一次性注射器于右臀部外上1/4处肌内注射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aPT)0·5ml(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04074
近年来,采用BIM技术的建筑设计单位数量快速增长,整体设计质量有所提高.如何在利用BIM技术提高设计质量的同时提升设计效率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文章首先阐述了基于BI
会议
龙江剧著名表演艺术家白淑贤,领衔主演龙江剧《荒唐宝玉》、《双锁山》,夺得梅花奖榜首和国家文化部的文化大奖。被戏剧界称之“白派艺术的创始人”,誉为“艺海奇花”、“戏
我国对于幼儿园安全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地提升,幼儿园自身也开始不断地重视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幼儿正处在个人独立意识逐渐苏醒的初期阶段,此时的幼儿园需要从“全员参与”、“
网络视频媒体在成为网友们主要观看渠道的同时,也开创了“快乐女声”又一收视和传播周期的新纪元,更为娱乐营销展现了一个潜力十足的品牌展示和市场营销的平台。 While onli
历经半年多时间,在广泛征集数千首的’91中国四川国际电视节会歌来稿中,经过专家们反复筛选,并多方征求意见,最后于5月13日隆重揭晓。由音协四川分会朱嘉琪作词、北京中国铁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