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探索大孔树脂对鳕鱼蛋白酶解液的脱腥效果,并得到最佳脱腥工艺,采用单因素法研究大孔树脂型号、温度、树脂添加量及p H对脱腥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优化大孔树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1471606),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No.201205027,No.20110502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索大孔树脂对鳕鱼蛋白酶解液的脱腥效果,并得到最佳脱腥工艺,采用单因素法研究大孔树脂型号、温度、树脂添加量及p H对脱腥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优化大孔树脂对鳕鱼蛋白酶解液的脱腥工艺;通过验证实验及GC-MS鉴定,检验该工艺是否有效。实验结果表明,采用AB-8型大孔树脂对鳕鱼蛋白酶解液脱腥,当温度为25℃、树脂添加量为13.23%、p H为8.0时,脱腥效果最佳,腥味分值为2.0,多肽损失率为17.89%,与响应面预测值接近;应用GC-MS对脱腥前后的挥发性腥味物质进行比较,8种风味化合物被脱
其他文献
为研究隔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响应规律,对某高层隔震剪力墙结构,分别考虑上部结构为弹性与弹塑性,进行中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时程分析研究,同时分析整体弹塑性模
利用放化分离提纯技术和α谱仪测量技术,建立针对可吸入颗粒物中~(210)Po的活度测量方法.通过自制小型氡室开展模拟实验,将聚四氟乙烯(PTFE)滤膜放入小型氡室密封60 d后,测量氡浓度变化情况,滤膜经过酸浸湿法消解处理后,利用~(210)Po在银片上的自沉积,通过低本底α谱仪对镀有~(210)Po的银片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氡室内氡浓度维持在2×105Bq·m-3左右,氡衰变子体~(210)Po
简要介绍了肉制品中常见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展青霉素、桔霉素)的来源及其危害,重点介绍了肉制品中常见真菌毒素的污染现
纳米技术作为当今世界的研究热点,已在食品领域得到了应用和发展。文章主要介绍纳米技术及其在食品领域的运用,综述国内外各种肉制品纳米包装膜的特点、功能性质及其在肉制品
针对不同钢纤维体积率的钢纤维混凝土(SFRC)建立了包含骨料、砂浆、界面过渡区(ITZ)和钢纤维的细观数值模型,并通过模拟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分析钢纤维混凝土在不同钢纤维
基于模糊数的质心,融合模糊极小集和模糊权重面积信息,构造了一种同时考虑模糊数本身、模糊数间相对关系及决策者态度影响的综合排序指标;研究了该排序指标具有的一些性质;证
柠檬酸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的重要有机酸,是当前世界上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食用有机酸,伴随着在新兴产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其需求量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发酵法生产柠檬酸起步较早,
在5 L发酵罐上对Bacillus mucilaginosus SM-01发酵产胞外多糖的发酵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分批发酵时不同初始葡萄糖浓度对菌体生长及多糖合成的影响,选取60 g/L为最适初始
C4二元羧酸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工等产业。酿酒酵母被认为是生产C4二元羧酸的潜在最适微生物,但在高糖浓度及有氧条件下,它会产生大量的乙醇,对于以C4二元羧酸为目标产物来
采用二重叠皿隔绝空气培养法从铀矿中分离获得1株可利用玉米秸秆高效产氢的菌株w-14,经生理生化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通过两段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