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峭的白

来源 :参花·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rlxgg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雪”以其洁白、轻盈、纯净,成为一座深厚的矿藏。东北地处北疆,冰冻期漫长,生长于此的诗人都有关于“雪”的细腻体验。对雪季、雪景的熟稔,使东北诗人钟情于“雪”的叙述,并在描写中沾染地域特征:不同于南方“断桥残雪”的柔媚、西北戈壁“四月飞雪”的极端暴烈,东北的“雪”频繁、敦厚,在广袤的平原与山林间不动声色地越积越深。本文旨在浅析王小妮、郭力家、李琦笔下“雪”的特点,展现地域对诗人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东北 王小妮 郭力家 李琦 雪
  东北平原阔大,山林众多,雪质干松,易于累积;独有的“黑土”,与“白雪”构成视觉反差,给人以二元的张力,“雪”由此成“黑土”之上超然物外的存在。“雪”既定义了严寒的边界,也寄寓着联结故土、人生的丰富的隐喻,标记着生命的、宗教的、哲学的情怀,升格为形而上的价值符号。对“雪”的亲近,必然使“雪”走入日常审美——“雪”不再是异地人眼中惊奇的邂逅、梦幻的向往,而简化为日常的体验。“雪”承载的情感从私人化叙述中游离出去,汇聚成诗人群体编码的一套关于“雪”的话语。
  艺术对象会在作家群体间构成特殊的文化性状。在东北诗人笔下,“雪”闪烁着粗粝、坚硬、苍凉的质感,仿佛是降临的茫茫神意,沟通着天地、时空,连通着理想与现实、天堂与人间。在“黑土”与“白雪”间,诗人们寻求着灵魂的安顿或超迈。
  一、王小妮——我看见大风雪 :冰冷的岁月与消逝的远景
  在王小妮的诗中,“雪”是粘连“时空”的一条晦暗通道,带领诗人从个人叙述走向历史叙述。
  诗开头,“我”以一个“离开城市”的孤独的漫游者形象出场,“离开城市”也是对喧哗的文明的叛逃。诗人走入一个空旷无人的白色荒原,独自面对自我的镜像,于是产生种种迫切的追问。
  诗中的“雪”化身时间的痕迹,在环境描写和回忆中反复突出:“许多年代/都骑着银马走了/岁月的蹄子越远越密”。落到大地的“雪”,实则落到了记忆深处,“雪”的“白”隐喻了时间的虚渺:“时间染白了我认识的山峰”。“雪”是烘托氛围、触发伤情的布景,也亲自见证了岁月流逝。大雪中,无数个似曾相识的日子彼此贯通,“雪”使层叠、麻乱的时间变得澄明,往昔的疮痍完整铺排开。
  “雪”也触动了空间的联想。王小妮作为早年就到南方定居的东北人,“雪”附着了故乡的温度,担当了故乡印象的容器;“雪”如身份的烙印,诗人有意展现在严寒环境下成长的经历,以及这种经历给予她的冰雪般坚忍的品格。“雪”是诗人孤傲的内心写照,甚至“雪”在诗人想象中就是对故乡的确认,就是自我的凭依与自我的所在:“我走到哪儿,哪儿就漫天风雪。”
  至此,“雪”的形象与诗人的形象早已模糊。诗人对“雪”的顾影自怜,实则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对自身处境的慨叹。“寒冷的父亲是谁”,这个看似荒唐的追问,可看作诗人对命运声嘶力竭的质询。“雪”从天而降,圣洁、单纯,来自诗人苦苦追寻的理想世界,接纳她的大地却无法给予她再次飞升的力量。接触了现实的土壤,便意味着终结,雪天因此成为“悲伤的季节”。诗人敏感地察觉到天空“正把最大的悲伤降下来”,“天堂”变得一无所有,象征信仰与爱的“神”的家中空空荡荡。个人命运外,这更像一则时代的预言。当然,大雪中的诗人并未放弃对美好世界的追寻。当诗中的“放羊人”跌倒不起后,诗人选择依然要“做一个低垂的放羊人”,来“放牧这漫天大雪”。“雪”成为诗人必须讲完的“神话”。理想的激情在悲怆的情感下潜流,绝望的风雪将伫立不动的人们带高带远。
  二、郭力家——雪之组章 :乡土的光泽与生活的底色
  如果王小妮笔下的“雪”是带领她离开“城市”进入遥远时空的向導,那郭力家的“雪”则朴素地覆满生活,传达他所眷恋的尘世的幸福。
  “雪”催发爱情,“雪”的“白”令人想到恋人的窈窕与圣洁。开篇一长串以“她”作主语的摹写,在繁复的渲染中达到一种赞歌的格调,抒情男主人公陷入微微迷狂,雪地上的“她”于银装素裹中穿上无瑕的嫁衣。随后又从“她”转向对“雪”的叙述,“雪”也化作一个痴情的女子,通过遐想的爱情来获取心灵的温存。
  诗中写孩子们在雪地里抽冰猴、堆雪屋,民俗色彩跃然纸上。雪是送给孩子的礼物,随年纪增长,人丧失对自然吐息的敏感,雪地里兴奋的孩子隐隐触动了成人被尘埃蒙蔽的童真。诗人对“雪”中孩子们的深情注视,完成了对童年的美学祭奠,“雪”变为一把开启童话世界的密钥、一曲降临现代社会的福音。
  郭力家笔下的“雪”离不开他坚持的民间立场,他诗中的“雪”以世俗的目光打量生活,落到自家的房头,举止俨然一个市民的形象。享受平凡与寡淡,并保持内在的憧憬与乐观,这是诗人向往的人生底色。他同样将“雪”同宗教联系。王小妮诗中“雪的宗教”由于崇高和缥缈而略显遥不可及,而郭力家笔下的宗教却小乘得多,更像市井百姓聊以寄托的告慰,于日常中试图参透。
  郭力家乐于张扬自己的地域身份,他的“民间”是民间的形式(东北方言)同民间的内容(东北的民俗、意象)的结合。在他令人应接不暇的关于“雪”的诗篇中,“雪”从一种身份的证明,蜕变为联结东北人的情感纽带。而结尾东北方言的大量叠加,类似当代的“狂人话语”,将诗人从诗性语言象征的秩序中拖拽入世俗的凡人立场,作为雪地上东北居民琐碎而富足的生活写照,给全诗的民间性安上了一个堂皇的后缀。
  三、李琦——大雪洁白 :轻盈的痛苦与清洁的禅意
  在王小妮的沉痛与郭力家的爽朗之间,李琦笔下的“雪”介于两者之间。
  经女性意识的浸淫,“雪”若闺中幽怨的女子,在忧郁中接纳了尘世的宿命,她的痛苦是无奈的消解、消解后的残余。她一唱三叹之余,读者能感到在这疏朗大地上繁衍的人们,他们世世代代的惶惑,像一个“族群”无法摆脱命运。当“雪”将一切凹凸悉数抹去,人完全暴露在纯白的空洞中时,产生一种“孤岛”的体验,平时忽略的痛楚被放大、加深。
  “当坠落成为必然”,开头诗人便告诉我们她的内心已不再纠结,美好事物的沉坠如万有引力般不可挣脱。这时大雪自“我们无法抵达的高处”缓缓降临,诗人触摸轻盈的雪片,自此与“天堂”建立了微妙的联系。这同王小妮的理想主义情结形成共鸣,但李琦的理想主义更多撇开外界而回归自身,她追寻的是时代之外个体生命的完整剔透。
  接着,她以一个简洁锋利的段落写了“雪”落之地——人间——的状貌。她的人间显然是令人失望的,它“尘埃厚重”,充满了“琐屑的痛苦以及巨大的斗争”。诗人的身体分割为两部分,她的下肢立在污浊的大地上,而双臂、头颅却与宇宙相接。不止是“雪”,此刻徘徊于“雪”中的肉身也成了沟通天地的导体。
  然而现实与信仰分割的状态应如何处置?诗人依旧借“雪”之口呈现了她的答案:“它无声地飘落/不是清算和追究/它以自己的方式/寻求安静”。同时,溢出一丝激越的情绪:“它执拗地要把失去的清明和静谧/还给人类”。这种“执拗的安静”,与世无争又心有所向,无疑是同现实共处最和谐的方式。
  四、结语
  三位诗人对“雪”的审美趣味虽有差异,却殊途同归地实现了对“生命意识”和“身份意识”的确认,这种强力的归属感是诗语地域化表达的佐证。诗人渴望同世界建立关联,自然界为他们提供了多样的渠道。对东北诗人而言,“雪”当仁不让地担当了诗人达成自我与自我、自我与外界平等对话的“场”。“雪”一面是诗人自觉选择的载体,一面又是催化诗人做出这种选择的外因,是地域与诗人的交相辉映。
  (作者简介:黄临池,男,吉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当代文学)
其他文献
是孩童时  拉着爸爸的手  走过乡间的小路  对着田间的野草和蛙鸣  留下一串串问号  是和小伙伴一起  光着脚丫  在河滩上  用力踩出来的水涟漪  还是  长大后  握着手中的画笔  穿梭在喧囂的城市里  对着混凝土的高楼和车啸  希望涂抹的记忆中的色彩  寻找着 寻找着  来到这里  红日  古木  石头房子  叮咚流水  还有门前的老爷爷  这感觉似曾相识
期刊
夜游周庄  华灯初上小阁窗,彩镜摇红入仙乡。  独解兰舟逐细浪,柔波空映艳梅妆。  微醺拂风飘仙乐,莺语清音绕柔肠。  伤怀离恨天涯远,相思无计夜偏长。  咏团扇  清风新雨暑消散,常恐美人悲画扇。  纨素蝉翼同裁出,玉竹通心愁何乱。  答红楼梦引子  鴻蒙开辟有情种,常盼魂梦与君同。  暮暮朝朝夜夜心,无关风月只关情。  幽兰  孤兰生幽庭,馥馥沐清风。  叶立失天时,待君雨露恩。  赏莲  凌
期刊
天高云淡,蓝得耀眼  那遥遥边际与大海相连  谁会在意。海面上渺小的  破旧的皮筏和疲倦的我  我似乎被大海包围  成了海水的一部分  是真的融入了吗  人潮涌动。我被簇拥着  感受着喧嚣的气息  可是自己的呼吸依旧急促  小心翼翼,步步惊心  有时反问  那小心隐藏着的究竟是什么  难道不能敞开在人前吗  起伏的心跳声伴着沉默  自然不會“有人”回答  害怕人群的我,逃避着  内心的怯
期刊
霜落梧桐,叶难留。  尘涤潺水,蛙聲休。  染鹤向偻立滩头。  唳怨风声里,嘈然酒家楼,  落霞映遍万重天。  举步阡陌间,桑叶田,  寒风萧瑟迷人眼。  笼锁雀,宫锁心,  愁自眉梢叹悠悠。  不堪回首往昔忆欢颜。  为抗西凉归期罔,  伊人泪,日憔悴,  马革裹尸报以年年侯。  且知郎君锦衣相伴,  拱手江山,淡然天伦何妨留?  妾之梦,爱之怨,  枉然断送郎君手。  莫叹,  骑马相奔走三关
期刊
月光,冷冷的,凉凉的,似水似梦  流过轻吟浅唱的知了  流过轻颤吐蕾的绿叶  流過波光粼粼的池塘  流过睡眼蒙眬的你我  静夜,悄悄地,慢慢地,随风而动  树的剪影一片一片  环绕池塘安静地沉睡  偶尔有几只萤火虫在丛间飞舞  或几滴小水珠跌落叶子  投入大地温暖的怀抱  夜是暗的,但有满天星光  调皮的星星失足滑落  在夜空中划出弧线  惹得其他伙伴纷纷寻找  刹那照亮了静夜  照着早早入巢的倦
期刊
无助的你,站在肆虐的寒风里  任由发丝凌乱也无动于衷  只是默默站在那里  独自在陌生的城市  莫名失意。被無尽的寂寞  吞噬,你都咬牙坚持  把所有的软弱藏在心底  一个人的时候。你固执地用  倔强和不羁表现强势  偏执和勇敢表现无谓  直到听到电话里  熟悉的声音,给了你  无条件的宽容和安慰  匮乏的言辞  将你所有的顾忌  一瞬间击垮  距离将你的伤痕和他的关心  无限扩大  听到熟悉的声
期刊
我不知这条路走了多少遍  只记得  总有你的陪伴  回忆。过往的如梦如烟  再也打捞不起  露台的阳光依偎着百叶窗  是这样地静,没有声响  没有你熟悉的背影,嚶咛低语  只有这孤单,伴着这寂寞的时光  形单影只,茕茕孑立  一个人的感觉竟如此新鲜  抑着悲痛,咀嚼离别  可我依旧不懂  路,还是那条路  路里的旧时光还在  但旧时光里的人是何时消逝的  物是人非  生活是一条漫漫无际的苦路  但
期刊
大柳树下的笑  小的时候,隔墙的东面,住着族人二爷二奶。常听自己的奶奶带着一些羡慕和眼红的絮叨,人家东屋的老两口多享福,多自在。我们也都记得,二爷二奶生了五六个叔叔,个个如狼似虎、膀大腰圆,往一起一站,那一长排在村子里就是势力,有时说有点霸道和蛮横也不过分。有这群叔叔在村里下田,二爷二奶自然就有了资本。老两口一人一支长杆烟袋往嘴里一叼,格外地神气。烟袋很精致,长脖黄铜烟锅,还有一个可以转动的铜套,
期刊
月明星稀  倾泻出几缕思念  趁夜,汇入涓涓细流  水波清澈缱绻、荡漾  眼望处,早已寻不到踪迹  是谁?流浪于湖边意外搁浅  忧伤淡淡掠过湖面  掀起层层涟漪  恰好触碰到那朵湖心的白莲  转身,叠成一个圈  我的思念随波流转  枯叶凋零  流云總是变幻万千  低沉沉的黑夜更加腼腆  彼岸的灯火意兴阑珊  一季萧秋将一枚枚落叶打散  秋风为何改变了伊人的容颜  落叶流泪,遥望天边  回眸处伊人憔
期刊
媚人  雁影印苍穹,  轮回南北地。  路遥两极处,  一鸣憾谁心?  四季风雨伴,  痴情我僧尼。  彼岸有佛光,  魂飞向暖意。  媚情  媚眼王府山,  冬雾两缠绵。  谁言佛无花?  神针映幽潭。  从此魂一体,  时刻把手牵。  前世回眸处,  今生是流年。  日月常轮回,  乾坤有奇緣。  追寻谁不舍?  痴情终无憾。  媚蓝  梅红冬将去,  春色佳人恋。  痴情那梅魂,  深潭映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