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zwr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科,是一个庞大而开放的知识系统,具有工具性、思想性、艺术性、社会性等特点,它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特殊地位。“文以载道”“文道合一”“文以述忠”道出了语文教学“授业”“传道”“教书”“育人”的不可偏废,相互统一。在语文教学中适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今学生思维活跃,有一定深度。因生活条件较好,发育快,成熟早,思维具有了较强的批判性和独立性。他们不轻易接受别人的观点,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他们交往频繁,社会信息多,观念开放,对传统的东西认同程度低,但辩证的观点又未形成。同时,他们自尊心强,自制力差,心理闭锁与表现自我既同时存在着交叉矛盾。他们要人理解自己学语文的苦衷,但又不愿理解教语文的艰辛。他们中有些人不愿用语言表达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但又对别人内心的想法充满了好奇。他们有些人课堂上从不发言,有些人却把发言当做表现自己、赢得威信的途径。他们喜以自己的好恶律人,却不许别人干涉自己。喜欢老师像小学时那样把知识嚼烂,但不愿像小学生般配合老师。为自尊他们会树立一个个奋斗目标,但是一遇挫折便灰心丧气,有的甚至幻想用生意、赌场的运气来实现目标。他们富有正义感,崇拜名人却不懂自律。他们对反腐倡廉热烈拥护,对车匪路霸咬牙切齿。他们爱侃名人、企业家和歌星,但不愿像他们那样追求和奋斗。作业不会,抄;考试不会,看;为了成绩,他们不惜弄虚作假。他们重金钱又敢花钱:同学聚会时,出手大方;捐款赈灾。踊跃异常;但在买书时却叫苦连天……
  所以,语文教师除了教好讲读课,导好自读课,还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走进课文的宇里行间,引导他们感悟人生,培育智慧,滋养精神,醉心于祖国悠久的文化。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对所教授的课文一定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全面深刻的理解,要把握住课文的语文因素和心理因素,确定恰当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思想状况及语文实际水平,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做到语文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心理品质教育的完美统一。这样,老师在教授课文时,就不会空发议论,不着边际,或者强行嫁接,张冠李戴,让一篇篇生动活泼的课文和学生的情感世界生硬割裂。教师给予学生的,不仅是要学生端正学习、生活态度,而且是要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采取积极行动去面对。要知道,有健康的心理,积极的学习态度,学生会终身受益。
  然而,作为21世纪的建设者和创造者,仅仅有个健康的心理还远远不够。他们还必须拥有完善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和丰富的感情。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品质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培养,感情得到熏陶,个性得到发展,引导他们逐步走向成熟、成功、成才。
  
  (责编 辛 欣)
其他文献
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身体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然而,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却存在“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情况。体育教师如何激发学生
甲癣,中医名为灰指甲,是因指(趾)甲失去光泽,增厚色灰,甲壳色似油煎而得名。灰指甲是真菌感染指(趾)甲部所引起的疾病,是最常见的皮肤科传染性疾病之一,占皮呋病就诊人数的16%。据估
在地理教学中,必须教会学生如何读图。读图能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掌握空间联系的思维线索,了解地理实物的相互关系,理解地理现象的科学数据。    一、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建立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概念    如在《中国气候》一节,讲“冬季南北气温差异”这部分内容时,可引导学生读《中国1月份平均气温图》,并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①在图中找出我国1月份平均气温最低和最高的区域,说出两地气温相差的度数及其原因。②
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全部心理因素的总称。这里要说的是狭义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五种基本成分。这五种成分是彼此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密不可分的。它们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既有各体的独特作用,又有统一的整体作用。国内外研究表明:智力水平达到中等以上的人能否成为有用人才,主要取决于非智力因素。为此,我在教育教学中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下面谈谈我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