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传播好“中国醒狮”形象

来源 :当代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mdjapane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3月2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这一论述是一个东方大国从一度失落到再度崛起的宏大叙事,柔中带刚,凸显中国领导人的智慧。该语既出,立刻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是的,中国已然觉醒,一举一动,必然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改变,也必然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热议。如何让外界在解读中国时减少误解和疑虑,真正认识到“中国醒狮”的和平、可亲和文明?习近平主席通过此次欧洲之行,已经给出了精彩巧妙又铿锵有力的回答。
  
  习主席首次阐释
  “中国醒狮”形象
  以心相交,成其久远。习主席在此次欧洲之行中,通过连续撰文、发表个性化演讲等多种形式,向外界宣示了中国的政策主张,向世界首次展示了“中国醒狮”形象,大大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一、善用历史文化底蕴,精心展示文明大国形象
  习主席访欧第一站是“郁金香之国”荷兰。与大多数“第一夫人”喜欢以自己名字命名郁金香不同,习主席夫人彭丽媛命名新培育的郁金香为“国泰”,并按当地习俗浇灌香槟,寓意中荷两国“国泰民安”,中国文化的博大胸怀与悠久魅力可见一斑。3月24日荷兰阿姆斯特丹王宫,当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以藏青色中华立领上装和绣花唐装亮相“白领结”国宴时,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和生动风采在世界面前自信彰显。
  中华历史文化悠悠五千载,其间积淀的深邃智慧,正是崛起的中国不断前进的动力。正如习主席在柏林与汉学家代表交流时所说:“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当今的中华民族,唯有用自身血脉里流淌着的文明密码凝聚成文化巨流,才可更加从容地面对当代世界的风云挑战。面对偏见和误解,习主席讲到:“很多问题的解决不在一时一刻,要保持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潜移默化,滴水穿石。”或许正是这独特的“滴水穿石”的中国力量,却可将中国的文明大国形象展示的淋漓尽致。
  一直以来,中国都致力于以文明大国形象立身处世,大力倡导在多边外交中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努力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习主席在访问过程中,频繁引用中国经典,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的文化自信——不是狭隘的排斥,而是宽广的胸怀,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不仅是对自己文明的虔心守护、传承发扬,更是一种需要建立在尊重文明多样性基础上的自信。同时习主席又入乡随俗,频频借用西方人熟悉的神话文明故事和实例,平易亲切。正如习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中谈到的:“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显而易见,厚重的文化底蕴必能孕育出博大的文明胸襟、宽广的大国视野,以这种姿态示人的中国也更易于与世界彼此交融。
  二、展现中国发展成果,生动彰显东方大国形象
  此次习主席访欧之行,举手投足、言谈话语,不仅东方大国形象十足,而且世界大国风范尽显。他纵论古今、深入浅出,宣介中国,交流治国理政经验。不仅成功展示了中国魅力,为当代中国国际形象注入新的意涵,而且对世界文明和中国文明的交流互鉴做出了鲜明、有力的解读。
  中国,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西方文明的发祥地。当习近平主席一行以自信友好的姿态叩响欧罗巴大门的时候,欧洲各国均以最隆重的礼遇笑迎中国贵宾。外交礼仪,一叶知秋。近代以来,孱弱的中国屡遭殖民侵略,被强加上一个个不平等的条约。而今,146匹骕骦、146名虎贲,护送中国贵宾;荷兰、比利时皇家空军战机为习主席专机保驾护航;在习主席专机落地之时,鲜艳的五星红旗史无前例地升起在比利时王宫
其他文献
当前全球安全形势可以概括为,世界总体稳定,一些地区热点问题降温,但新的热点同时升温。对话与合作依然是大国关系的主流,但大国矛盾和利益冲突明显上升。威胁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的不确定因素增加,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蔓延并成为新的安全隐患。国际安全中的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织,亚洲安全面临新挑战,亚信会议肩负新使命。  对话与合作依然是  当今世界的主旋律  一、世界大国之间继续保持建设性合作  
应美国民主、共和两党邀请,中联部部长王家瑞于2011年12月4—12日率中共代表团访问美国并与美两党举行第四届中美政党高层对话。代表团主要成员包括中联部副部长刘结一、中央政研室副主任方立、河北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刘永瑞、江苏省副省长傅自应等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的负责同志。  此访是对同年9月美国两党代表团访华的回访,是中美政党高层对话第二次在美国举行。美方给予了热情友好接待。在首都华盛顿,代表
踏着习近平主席成功访问欧洲的春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孙春兰率中共代表团于2014年5月12—21日对保加利亚、德国和瑞士进行友好访问。代表团与三国政界、经济界人士广泛接触,深入交流,积极宣传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主席访欧期间宣示的重要外交理念,着力推动我国与三国双边关系及务实合作,还实地考察了三国在城市发展、城镇化、城市管理、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经验,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政党外交的内涵
再度踏访,意义深远  2014年7月21日至23日,习近平主席对古巴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他继2011年以国家副主席身份访古后,时隔三年,再度访问这个加勒比岛国。  访问期间,习主席探望了古巴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并在这位传奇“革命司令”的亲自陪同下,参观了其寓所外的庭院和农庄。习主席与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兼部长会议主席劳尔·卡斯特罗亲切会谈,共同见证了中古双方29份合作文件的签署,涉及经贸、农业、
2011年3月24—25日,由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和中国和平发展基金會联合主办的金砖国家智库會议在京隆重举行。此次會议是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會晤的首场配套活动,来自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四国的专家学者、外交官和来自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會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单位专家学者,以及五国媒体记者共约150人参加了會
3月底,坦桑尼亚渐入雨季,坐落在该国北部的阿鲁沙被郁郁葱葱的林木包裹着,不远处的梅鲁山耸入云端,守望着这座如诗如画的城市。2015年3月28—30日,由中国共产党和坦桑尼亚革命党共同举办的第三届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在这里召开,来自中国和38个非洲国家的数百名青年代表及青年企业家在此聚首,以“传承友谊、携手共进”为主题,围绕“中非关系传承与发展——中非合作论坛15年”、“中非关系——青年的参与、发展、
上图 嘎玛遵追桑布 图/张静嘎玛遵追桑布和“黑帐篷”  这是举世闻名的青藏公路。采访组一行出发时选择了一条全新线路——几十公里刚修建完成的高速公路,大致是从堆龙德庆区羊达乡到当雄县羊八井镇,从过去从未走过的河对岸看彼岸披雪的山峰和山脚下似曾熟悉如今而又显得陌生的村庄,新奇与兴奋自不待言。此行的目的之一是到几十公里外,赶赴“草原之子”——嘎玛遵追桑布之约。  过了两块设计精致的路牌后,草原奇景“行者
文化的核心是文化观念,这是人的行为准则和行为判断的依据,也是人的精神家园。一个国家文化观念的形成,是通过这个国家中每个成长过程中的家庭、学校和社会三部分教育来实现的。学校的教育是正规和系统的速成教育,家庭和社会的教育是漫长而且是潜移默化的教育,但其影响不亚于学校教育,甚至超过了学校教育。后者往往就是采用的大众化的手段和途径。建立一个有效的、完整的、系统的文化大众化的实现路径,是建立国家文化软实力必
10月26日,捷克议会选举结束。最大反对党社会民主党得票最多,获得众议院200个席位中的50席,赢得优先组阁机会。ANO2011党赢得47个席位,位居第二。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获得33个席位,位居第三。由于ANO2011党明确表示不参加组阁,社会民主党将很可能与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合作。社会民主党已与共产党展开组阁谈判。如果成功,这将是1989年后捷克共产党首次成为执政联盟成员。  10月26—2
纵观世界政治发展进程,民主化作为政治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已成为当今许多国家的政治现实。然而,民主化在中东地区仍处于滞后状态。伊拉克战争后,美国从自身利益出发,推行“大中东民主战略”,加快对中东地区的政治整合与“民主改造”步伐,从而在中东地区引起了强烈震荡,并产生了一系列连锁效应。因此,如何看待中东地区的民主实践乃是人们思考的重要议题。    中东地区民主化初现端倪    相对于整个世界政治演进步伐而